如图所示,光滑的倾斜轨道AB与粗糙的竖直放置的半圆型轨道CD通过一小段圆弧BC平滑连接,BC的长度可忽略不计,C为圆弧轨道的最低点。一质量m=0.1kg的小物块在A点从静止开始沿AB轨道下滑,进入半圆型轨道CD。已知半圆型轨道半径R=0.2m,A点与轨道最低点的高度差h=0.8m,不计空气阻力,小物块可以看作质点,重力加速度取g=10m/s2。求: (1)小物块运动到C点时速度的大小; (2)小物块运动到C点时,对半圆型轨道压力的大小; (3)若小物块恰好能通过半圆型轨道的最高点D,求在半圆型轨道上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着足够长的木板B,木板B上放着木块A,A、B间的接触面粗糙,现在用一水平拉力F作用在A上,使其由静止开始运动,用 A. 拉力F做的功等于A、B系统动能的增加量 B. 拉力F做的功大于A、B系统动能的增加量 C. 拉力F和B对A做的功之和小于A的动能的增加量 D. A对B做的功等于B的动能的增加量
质量相同的A、B两个物体静止放在水平面上,从某一时刻起同时受到大小不同的水平外力FA、FB的作用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时间t0,撤去A物体所受的水平外力FA;经过4t0,撤去B物体所受的水平外力FB.两物体运动的v-t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B两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之比)fA︰fB=1︰1 B. A、B两物体所受水平外力大小之比FA︰FB=12︰5 C. 水平外力做功之比为WA:WB=4∶1 D. A、B两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摩擦力的平均功率之比为2∶1
将三个不同的斜面如图所示放置,其中斜面1与2底边相同,斜面2和3高度相同,同一物体与三个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同,在物体分别沿三个斜面从顶端由静止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种情况下物体损失的机械能ΔE3>ΔE2>ΔE1 B. 三种情况下摩擦产生的热量Q1=Q2<Q3 C. 到达底端的速度v1>v2=v3 D. 到达底端的速度v1>v2>v3
如图所示,竖直固定放置的粗糙斜面AB的下端与光滑的圆弧轨道BCD在B点相切,圆弧轨道的半径为R,圆心O与A、D在同一水平面上,C点为圆弧轨道最低点,∠COB= A、小物块可能运动到A B、小物块经过较长时间后会停在C点 C、小物块通过圆弧轨道最低点C时,对C点的最大压力大小为3mg D、小物块通过圆弧轨道最低点C时,对C点的最小压力大小为
如图所示为著名的“阿特伍德机”装置示意图.跨过轻质定滑轮的轻绳两端悬挂两个质量均为M的物块,当左侧物块附上质量为m的小物块时,该物块由静止开始加速下落,下落h后小物块撞击挡板自动脱离,系统以v匀速运动.忽略系统一切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若测出v,则可完成多个力学实验.下列关于此次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系统放上小物块后,轻绳的张力增加了mg B. 可测得当地重力加速度g= C. 要验证机械能守恒,需验证等式mgh=Mv2,是否成立 D. .要探究合外力与加速度的关系,需探究mg=(M+m)
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与小物块相连;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物块位于O点(图中未画出);物块的质量为m,AB=a,物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水平向右的力将物块从O点拉至A点,拉力做的功为W.撤去拉力后物块由静止开始向左运动,经O点到达B点时速度为零.重力加速度为g.则上述过程中( ) A. 物块在A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等于W- B. 物块在B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小于W- C. 经O点时,物块的动能等于W-μmga D. 物块动能最大时弹簧的弹性势能小于物块在B点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子弹以速度v0 沿水平方向射中木块并最终留在木块中与木块一起以速度v 运动.已知当子弹相对木块静止时,木块前进距离L,子弹进入木块的深度为L′,木块对子弹的阻力为F(F 视为恒力),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子弹和木块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B. 子弹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为 C. 系统产生的热量为 D. 子弹对木块做的功为
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一轻质弹簧,其一端固定在斜面下端的挡板上,另一端与质量为m的物体接触(未连接),物体静止时弹簧被压缩了x0.现用力F缓慢沿斜面向下推动物体,使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再被压缩2x0后保持物体静止,然后撤去F,物体沿斜面向上运动的最大距离为4.5x0,则在撤去F后到物体上升到最高点的过程中 ( ) A. 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B. 弹簧弹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一直增大 C. 弹簧弹力对物体做的功为4.5mgx0sin θ D. 物体从开始运动到速度最大的过程中重力做的功为2mgx0sin θ
如图所示,AB和BC是两段相切与B点顺连在一起的完全相同的粗糙的圆弧形路面,且A、B、C在同一个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小物块以初速度v0从A端沿路面滑到C端时的速度大小为v1;而以同样大小的初速度v0从C端沿路面滑到A端时的速度大小为v2,则:( ) A.
如图所示,质量为M=3kg的小滑块,从斜面顶点A由静止沿ABC下滑,最后停在水平面上的D点,不计滑块从AB面滑上BC面以及从BC面滑上CD面时的机械能损失。已知AB=BC=5m,CD=9m,θ=53°,β=37°( A. 小滑块与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μ=0.5 B. 小滑块在AB面上运动的加速度a1与小滑块在BC面上的运动的加速度a2之比 C. 小滑块在AB面上运动时间小于小滑块在BC面上的运动时间 D. 小滑块在AB面上运动时克服摩擦力做功小于小滑块在BC面上运动克服摩擦力做功
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个质量为m=0.5kg的物块,处于静止状态,以物块所在处为原点,竖直向下为正方向建立x轴,重力加速度 A. 5.5J B. 1.5J C. 2.0J D. 3.5J
质量为m=2kg的物体沿水平面向右做直线运动,t=0时刻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如图甲所示,此后物体的v-t图像如图乙所示,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 A.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 B. 10s末恒力F的功率为6W C. 10s末物体恰好回到计时起点位置 D. 10s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34J
有A、B、C三个用绝缘柱支持的相同导体球,A带正电,B和C不带电,讨论用什么办法能使: (1)B、C都带正电;(2)B、C都带负电;(3)B、C带等量异种电荷.
有三个相同的绝缘金属小球A、B、C,其中小球A带有2.0×10-5C的正电荷,小球B、C不带电.现在让小球C先与球A接触后取走,再让小球B与球A接触后分开,最后让小球B与小球C接触后分开,最终三球的带电荷量分别是多少?
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A、B,分别带有电荷量
如图所示,在带电体C的右侧有两个相互接触的金属导体A和B,均放在绝缘支座上.若先将C移走,再把A、B分开,则A________电,B________电.若先将A、B分开,再移走 C,则A________电,B_______电.
把自来水调成一股细流,将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近此细流,会发现细流被橡胶棒___________(填“不动”“排斥”或“吸引”),细流靠近橡胶棒一侧带_________电.
如图所示,当带正电的球C移近不带电的枕形金属导体时,枕形导体上的电荷移动情况是:( ) A. 枕形金属导体上的正电荷向B端移动,负电荷不移动 B. 枕形金属导体上的带负电的电子向A端移动,正电荷不移动 C. 枕形金属导体上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B端和A端移动 D. 枕形金属导体上的正、负电荷同时分别向A端和B端移动
A、B两个点电荷间距离恒定,当其他点电荷移到A、B附近时,A、B之间的库仑力将( ) A. 可能变大 B. 可能变小 C. 一定不变 D. 不能确定
如图所示的是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当一个金属球A靠近验电器上的金属小球B时,验电器中金属箔片的张角减小,则( ) A. 金属球A可能不带电 B. 金属球A一定带正电 C. 金属球A可能带负电 D. 金属球A一定带负电
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摩擦起电是用摩擦的方法将其他物质变成了电荷 B. 摩擦起电是用摩擦的方法将一个物体中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C. 通过摩擦起电,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一定带有等量异种电荷 D. 通过摩擦起电,两个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可能带有同种电荷
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接触后分开,两球相互排斥,则两球原来带电情况不可能( ) A. 其中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 B. 两个小球原来带等量异种电荷 C. 两个小球原来带同种电荷 D. 两个小球原来带不等量异种电荷
有一质量较小的小球A,用绝缘细线悬吊着,当用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B靠近它时,看到它们先相互吸引,接触后又互相排斥.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接触前,A、B一定带异种电荷 B. 接触前,A、B可能带异种电荷 C. 接触前,A球一定不带任何净电荷 D. 接触后,A球一定带负电荷
把一个带电棒移近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金箔先闭合而后又张开,说明棒上带的是( ) A. 正电荷 B. 负电荷 C. 可以是正电荷,也可以是负电荷 D. 带电棒上先带正电荷,后带负电荷
甲物体与乙物体相互摩擦,没有其他物体参与电荷的交换,发现甲物体带了9.6×10-16 C的正电荷.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 甲物体失去了6×103个电子 B. 乙物体失去了6×103个电子 C. 乙物体带9.6×10-16 C的负电荷 D. 乙物体带9.6×10-16 C的正电荷
关于物体的带电荷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 B. 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某些特定值 C. 物体带电+1.60×10-9C,这是因为该物体失去了1.0×1010个电子 D. 物体带电荷量的最小值为1.6×10-19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荷量很小的点电荷称为元电荷 B. 电荷量 C. 元电荷也可作为电荷量的单位 D. 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只能是元电荷
我国火星探测器计划于2020年前后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在海南发射场发射入轨,直接送入地火转移轨道。假设探测器到了火星附近,贴近火星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现测出探测器运动的周期为T以及运行速率为v,不计周围其他天体的影响,万有引力常量为G。 (1)求火星的质量; (2)设某星球的质量为M,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离该星球球心r处具有的引力势能公式为Ep=-
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天体运行规律与地上物体运动规律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用弹簧秤称量一个相对于地球静止的小物体的重量,随称量位置的变化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已知地球质量为M,自转周期为T,万有引力常量为G。将地球视为半径为R、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不考虑空气的影响。设在地球北极地面称量时,弹簧秤的读数是F0。 (1)若在北极上空高出地面h处称量,弹簧秤读数为F1,求比值 (2)若在赤道地面称量,弹簧秤读数为F2,求比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