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小组利用如题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功和动能变化的关系,他们将宽度为d的挡光片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其通过一个定滑轮与砝码盘相连,在水平桌面上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光电门,记录小车通过A、B时的遮光时间,小车中可以放置砝码。 (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将木板略微倾斜以平衡摩擦力,使得细线拉力做的功等于合力对小车做的功。 ②将小车停在C点,在砝码盘中放上砝码,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此时小车、小车中砝码和挡光片的质量之和为M,砝码盘和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为m,小车通过A、B时的遮光时间分别为t1、t2,则小车通过A、B过程中动能的变化量ΔE=_______(用字母M、t1、t2、d表示)。 ③在小车中增减砝码或在砝码盘中增减砝码,重复②的操作。 ④用游标卡尺测量挡光片的宽度d (2)下表是他们测得的多组数据,其中M是小车、小车中砝码和挡光片的质量之和,|v-v|是两个速度的平方差,可以据此计算出动能变化量ΔE,取绳上拉力F大小近似等于砝码盘及盘中砝码的总重力,W是F在A、B间所做的功。表格中ΔE3=_______,W3=_________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若在本实验中没有平衡摩擦力,假设小车与水平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1所示装置探究钩码和木块组成系统的动能定理。实验中,木块碰到制动装置时,钩码尚未到达地面,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f。用天平测出木块的质量为M,钩码的质量为m。 (1)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小组某些成员认为: A.连接电磁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应是0~12 V的低压直流电源 B.实验时,木块与钩码的质量一定要满足M远大于m C.实验时,需要考虑到摩擦阻力 D.实验时,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打点,再释放木块让钩码拉着木块拖着纸带运动 你认为以上合理的是______。(填写相应的字母) (2)如图2所示是按照正确的实验步骤得到的一条纸带,O、A、B、C、D、E为打点计时器连续打的六个点(O为打下的第一点)。用刻度尺测出O到D的距离为s,则D点的速度为_________。(用s、f表示) (3)木块从静止释放滑行s距离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_______。(重力加速度为g)
(1)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某同学分别取1条、2条、3条…同样的橡皮筋进行第1次、第2次、第3次…实验,每次每根橡皮筋拉伸的长度都保持一致,则每次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作W0、2W0、3W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2)某同学把每次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作W0、2W0、3W0……,对每次打出的纸带进行处理,获得v,v2的数值记录在表格中。
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作出W-v、W-v2图线。 由图线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是 。
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让小车在一条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此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然后用完全相同的橡皮筋二条、三条……合并在一起分别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每次实验中橡皮筋伸长的长度都保持一致,且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求出。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 (1)除了图中已有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导线、开关、__________电源(填“交流”或“直流”)和____________(填测量工具)。 (2)实验中小车会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来平衡摩擦阻力,则下面关于平衡小车摩擦阻力的操作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小车不拖纸带,能够加速下滑即可; B.小车不拖纸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 C.打开打点计时器,小车拖着纸带,能够加速下滑即可; D.打开打点计时器,小车拖着纸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 (3)实验中不可缺少的操作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测出小车的质量; B.测出橡皮筋的伸长量; C.用量角器测出长木板的倾角; D.改变橡皮筋条数后将小车从同一位置释放。 (4)下列关于此实验操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实验时要尽量保持木板水平; B.打点计时器的电源要等到小车开始做匀速运动时才能打开; C.求小车速度时,应取纸带上点迹均匀的部分; D.用多条橡皮筋时应适当减小橡皮筋的形变量,以免小车速度过大。 (5)分别用同样的橡皮筋1条、2条、3条……并起来进行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实验时,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应该保持一致,我们把第一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由于橡皮筋对小车做功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以由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如图所示是其中四次实验打出的纸带。 试根据图中的信息,填写下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小车合外力做的功与小车的_________________成正比。
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 (1)实验中木板略微倾斜,这样做_________; A.是为了使释放小车后,小车能匀加速下滑 B.是为了增大小车下滑的加速度 C.可使得橡皮筋做的功等于合力对小车做的功 D.可使得橡皮筋松弛后小车做匀速运动 (2)实验中先后用同样的橡皮筋1条、2条、3条……合并起来挂在小车的前端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把小车拉到同一位置再释放。把第1次只挂1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1;第二次挂2条橡皮筋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2W1……橡皮筋对小车做功后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测出。根据第四次实验中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可求得小车最终获得的速度为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若根据多次测量数据画出的W-v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形状,可知对W与v的关系符合实际的是图_______。
某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试图以图中的滑块为对象验证“动能定理”,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如图所示的一套装置,另外他们还找到了打点计时器所用的学生电源、导线、复写纸、小木块、细沙.当连上纸带,释放沙桶时,滑块处于静止.要完成该实验,你认为: ①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时首先要做的步骤是___________,为了保证滑块受到的合力与沙和沙桶的总重力大小基本相等,沙和沙桶的总质量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上述的基础上,某同学测得滑块的质量M.往沙桶中装入适量的细沙,测得此时沙和沙桶的总质量m.接通电源,释放沙桶,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取两点,测出这两点的间距L和这两点的速度大小v1与v2(v1<v2).则对滑块,本实验最终要验证的数学表达式为 __________(用题中的字母表示).
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做“探究合力的功与动能改变量的关系”的实验,他通过成倍增加位移的方法来进行验证。方法如下:将光电门固定在水平轨道上的B点,用重物通过细线拉小车,保持小车(带遮光条)和重物的质量不变,通过改变小车释放点到光电门的距离进行多次实验,每次实验时要求小车都由静止释放。 (1)用游标尺测出遮光条的宽度d,示数如图乙所示,则d= cm。 (2)如果每次实验时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小车到光电门的距离为s,通过描点作出线性图象来反映合力的功与动能改变量的关系,则所作图象关系是 时才能符合实验要求。 A. (3)下列实验操作中必要的是 。 A.调整轨道的倾角,在未挂重物时使小车能在轨道上匀速运动 B.必须满足重物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C.必须保证小车由静止状态开始释放
红孩、紫珠等同学在看体育比赛时,发现“背越式”跳高比“跨越式”跳高好得多,请你参考右图的描述,探究一下这个问题,说说为什么是这样的。
如图所示,把一个直立于水平面上的边长为a的正方形匀质薄板ABCD绕C点翻转到对角线AC处于竖直位置,其重心位置升高了多少?
铝密度是2.7×103 kg/m3,现有一块体积为25 cm3的铝块,它受到的重力是多少?
有一些质量分布与厚度都均匀的铝板,其中有圆形,半圆形,还有一个是如图所示的月牙的形状,紫珠根据圆形和半圆形铝板的重心位置,就能正确的判断图示月牙状铝板的重心位置,那么紫珠判断的重心可能在( ) A. A点 B. B点 C. C点 D. D点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个力可能有两个施力物体 B. 力的三要素相同,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C.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其运动状态未必改变 D. 物体发生形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 有些物体的重心在物体上,也有些物体的重心在物体外 C. 物体的重心位置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情况和物体的形状有关 D. 用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细线方向一定通过重心
关于物体的重心,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 B. 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任何物体都可以用悬挂法确定其重心位置 C. 将物体悬挂起来平衡时重心必在悬挂点的正下方 D. 在任何地点1 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都等于9.8 N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抛向空中的球,在空中运动时受到重力和抛力的作用 B. 卡车拉着拖车前进,卡车施加给拖车的力是动力,而拖车施加给卡车的力是阻力 C. 冰球被击后在冰面上滑行,滑行过程中由于受到冰面对它的阻力作用慢慢停下来 D. 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不会施力
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B. 强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都属于短程力 C. 只要确定了力的大小和方向,那么这个力就完全确定了 D. 画某力的图示时,选定的标度不同,那么表示这个力的长度也不同,但箭头的标向是相同的
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 B. 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必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C. 把一物抬到高处,其重心在空间的位置也升高了 D. 背跃式跳高运动员,在跃过横杆时,其重心在身体之外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某个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B. 没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照样可以独立存在 C. 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D. 有的物体自己就有力,这个力不是另外的物体施加的
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个挂在绳子上的物体,它所受到的重力就是悬绳上拉它的力 B. 地球上的物体只有静止时才受到重力作用 C. 物体受到的重力就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的 D. 质量为m的物体受到重力大小为mg,所以只要m一定,它的重力大小就保持不变
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一个矢量 B. 力可以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 C. 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可能存在力的作用 D. 一个受力物体可以不对其他物体施力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单个孤立物体有时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B. 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成对出现的 C. 知道力的大小和方向就完全知道一个力 D. 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中,如果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则不是施力物体
甲、乙两拳击运动员竞技,甲一拳击中乙的肩部,观众可认为甲运动员(的拳头)是施力物体,乙运动员(的肩部)是受力物体,但在甲一拳打空的情况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这是一种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的特殊情况 B. 尽管乙避开了甲的拳头,但乙仍受到甲的作用力 C. 甲的拳头是施力物体,空气是受力物体 D. 甲的拳头、胳膊与自身躯干构成相互作用的物体
关于重力和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静止的物体受到重力,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 B. 向下运动的物体受重力,向上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 C. 受重力的物体对地球也有吸引力 D. 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那个点
关于物体的重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 B. 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C. 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 D. 重心的位置跟物的形状有关
关于重力和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B. 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直接测量 C.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D. 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关于物体重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重力的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它一定在物体上 B. 任何球形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其球心上 C. 物体只在重心处受力,其它部分不受力 D. 物体悬挂静止不动,则物体的重心必与悬点在同一竖直线上
以下关于物体受力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物体竖直向上抛出,物体离开手后向上运动,是由于物体仍受到一个向上的力作用 B. 甲打乙一拳,乙感觉疼痛,而甲未感觉疼痛,说明甲对乙施加了力,而乙对甲未施加力的作用 C. “风吹草低见牛羊”,草受到了力而弯曲,但未见到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是存在的 D. 磁铁吸引铁钉时磁铁不需要与铁钉接触,说明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
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落向地球时,物体受的重力大于它静止时受的重力 B. 因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故重力一定和地面重直 C. 重力就是物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力 D. 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也不论是怎么运动,受到的重力都是一样
下述关于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完全由力的大小决定 B.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不论作用点在什么位置产生的效果均相同 C.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一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 D. 力的作用效果一定会使物体运动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 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 C. 由相距一定距离的磁铁间有相互作用力可知,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 D. 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