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 B. 位移的大小不会比路程大 C. 路程是标量,即位移的大小 D. 物体通过一段路程,则它通过的位移不可能为零
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出发,6 s末同时到达同一目的地,它们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三者的路程s和位移大小x关系正确的是 A. s甲>s丙=s乙 B. s甲>s丙>s乙 C. x甲>x丙>x乙 D. x甲=x丙>x乙
若规定向东方向为位移的正方向,今有一个皮球停在水平面上某处,轻轻踢它一脚,使它向东 做直线运动,经5m与墙相碰后又向西做直线运动,经7m后停下。则皮球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 A. 路程是12m B. 路程是2m C. 位移是2m D. 位移是-2m
如图所示,某同学沿图示路径从开阳桥出发,经西单,到达王府井.从开阳桥到西单的距离为 A.
某人站在楼房顶层从O点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离O点的距离为20 m,然后落回抛出点下方25 m的B点,则小球在这一运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为(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A. 25 m,25 m B. 65 m,25 m C. 25 m,25 m D. 65 m,–25 m
关于矢量和标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B. 标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C. –10 N的力比5 N的力小 D. –10 °C比5 °C的温度低
关于矢量和标量的正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矢量的正负表示大小,正值一定比负值大 B. 矢量的正负表示方向,正值与负值方向相反 C. 标量的正负表示大小,正值一定比负值大 D. 标量只有正值,没有负值
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通过的路程有可能会小于位移的大小 B. 几个运动物体有相同的位移时,它们通过的路程也一定相同 C. 几个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它们的位移可能相同 D. 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于零,其位移也一定不等于零
如图所示的时间轴,下列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t2表示时刻,称为第2s末或第3s初,也可以称为2s内 B. t2~t3表示时间间隔,称为第3s内 C. t0~t2表示时间间隔,称为最初2s内或第2s内 D. tn~tn-1表示时间间隔,称为第(n-1)s内
以下数据指时间间隔的是 A. 每晚新闻联播的开播时间为19点 B. 校运会上某同学获得高一女子800m冠军,成绩是2分30秒 C. 中午11点40分是下课吃中饭的时间 D. K267次列车到达张家界站的时间是12点27分
关于时刻和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时刻表示时间极短,时间表示时间较长 B. 时刻对应物体的位置,时间对应物体的位移或路程 C. 火车站大屏幕上显示的是列车时刻表 D. 1分钟只能分成60个时刻
以下计时数指时间间隔的是( ) A.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每晚19:00开播 B. 北京八十中高中部早上7:30开始上第一节课 C. 老师没控制好时间,这节课上了41分钟 D. 我得早走,去赶6:00的头班车
下面物理量属于矢量的是( ) A. 路程 B. 速率 C. 力 D. 时间
如图所示,一长为L的木板A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木板的两端分别放置着B.C两小块,三者质量分别为 (1)经过多长时间木板A开始运动; (2)从A开始运动至B与C相遇的时间。
在水平长直的轨道上,有一长度为L的平板车在外力控制下始终保持速度v0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将一质量为m的小滑块轻放到车面的中点,滑块与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1)若滑块最终停在小车上,求滑块在小车上滑动的距离。 (2)已知滑块与车面间动摩擦因数μ=0.2,滑块质量m=1kg,车长L=2m,车速v0=4m/s,取g=10m/s2,当滑块放到车面中点的同时对该滑块施加一个与车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力F,要保证滑块不能从车的左端掉下,恒力F大小应该满足什么条件?(3)在(2)的情况下,力F取最小值,要保证滑块不从车上掉下,力F的作用时间应该在什么范围内?
如图甲所示,有一足够长的粗糙斜面,倾角θ=37°,一滑块以初速度v0=16m/s从底端A点滑上斜面,滑至B点后又返回到A点。滑块运动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sin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AB之间的距离; (2)滑块再次回到A点时的速度;
如图甲所示,倾斜的传送带以恒定的速率逆时针运行.在t=0时刻,将质量为1.0 kg的物块(可视为质点)无初速度地放在传送带的最上端A点,经过1.0 s,物块从最下端的B点离开传送带.取沿传送带向下为速度的正方向,则物块的对地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g=10 m/s2),求: (1)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 (2)物块从A到B的过程中,传送带对物块做的功.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 (1)本实验应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 A.控制变量法 B.假设法 C.理想实验法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应改变小车所受拉力的大小 B.在探究加速度与外力的关系时,应改变小车的质量 C.在探究加速度 D.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细线对小车的拉力大小总等于砝码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大小. (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若取车的质量M=0.5kg,改变砝码质量m的值,进行多次实验,以下m的取值最不合适的一个是____________ A.m1=4g B.m2=10g C.m3=40g D.m4=500g (4)在平衡小车与长木板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根据图中给出的数据求出该小车的加速度a=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5)如图所示为甲同学在探究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时,根据测量数据作出的a-F 图象,说明实验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
某物理课外小组利用图(a)中的装置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之间的关系。图中,置于实验台上的长木板水平放置,其右端固定一轻滑轮;轻绳跨过滑轮,一端与放在木板上的小滑车相连,另一端可悬挂钩码。本实验中可用的钩码共有N=5个,每个质量均为0.010 kg。实验步骤如下: (1)将5个钩码全部放入小车中,在长木板左下方垫上适当厚度的小物快,使小车(和钩码)可以在木板上匀速下滑。 (2)将n(依次取n=1,2,3,4,5)个钩码挂在轻绳右端,其余N–n个钩码仍留在小车内;用手按住小车并使轻绳与木板平行。释放小车,同时用传感器记录小车在时刻t相对于其起始位置的位移s,绘制s–t图象,经数据处理后可得到相应的加速度a。 (3)对应于不同的n的a值见下表。n=2时的s–t图象如图(b)所示;由图(b)求出此时小车的加速度___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将结果填入下表。 (4)利用表中的数据在图(c)中补齐数据点,并作出a–n图象 ___________。从图象可以看出:当物体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 (5)利用a–n图象求得小车(空载)的质量为_______kg(保留2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g=9.8 m/s2)。 (6)若以“保持木板水平”来代替步骤(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入正确选项前的标号) A.a–n图线不再是直线 B.a–n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不过原点 C.a–n图线仍是直线,但该直线的斜率变大
传感器和计算机结合,可以快速测量和记录变化的力。如图,传感器和计算机连接, 弹性细绳一端系小球,另一端与传感器连接,把小球举到O点,放手让小球自由下落,获得弹性细绳中拉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线。不计空气阻力。根据图线可以判断 A. 2t1= (t4-t3) B. 从t2~t3,小球的速度一直增大 C. 细绳的自然长度是 D. t5时刻小球处在最低点
如图倾角为300的传送带在电动机带动下始终以V0的速度匀速上行. 相等质量的甲,乙两种不同材料的滑块(可视为质点)分别无初速放在传送带底端,发现甲滑块上升h高度滑至顶端时恰好与皮带保持相对静止,乙滑块上升h/2高度处恰与皮带保持相对静止.现比较甲,乙两滑块从传送带底端到顶端的过程 A. 甲滑块与皮带的动摩擦因数大于乙滑块与皮带的动摩擦因数 B. 甲滑块与皮带摩擦产生的热量大于乙滑块与皮带摩擦产生的热量 C. 两个过程中皮带对滑块所做的功相同 D. 两个过程中电动机对皮带所做的功相同
如图所示,质量不等的木块A和B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当水平力F作用于左端A上,两物体一起做匀加速运动时,A、B间作用力大小为F1.当水平力F作用于右端B上,两物体一起做匀加速运动时,A、B间作用力大小为F2,则( ) A. 在两次作用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相等 B. 在两次作用过程中, C. 在两次作用过程中, D. 在两次作用过程中,
如图,两个轻环a和b套在位于竖直面内的一段固定圆弧上;一细线穿过两轻环,其两端各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在a和b之间的细线上悬挂一小物块。平衡时,a、b间的距离恰好等于圆弧的半径。不计所有摩擦。小物块的质量为 A.
如图所示,一物体m从曲面上的Q点自由滑下,滑至传送带时速度为v,然后沿着粗糙的传送带向右运动,最后落到地面上.已知在传送带不动的情况下,落地点是P点.空气阻力不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若皮带轮带着传送带以大于v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那么物体的落地点在P点右边 B. 若皮带轮带着传送带以等于v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那么物体的落地点在P点右边 C. 若皮带轮带着传送带以小于v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那么物体的落地点在P点左边 D. 若皮带轮带着传送带向左匀速运动,那么物体的落地点在P点
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例如平伸手掌托起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物体抛出。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受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B.受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C.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D.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在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所用电压表的内阻约为20kΩ,电流表的内阻约为10Ω,选择能够尽量减小误差的电路图接线进行实验,读得的各组数据用实心圆点标于坐标图上,如图所示。 (1)根据各点表示的数据描出I-U图线,由此求得该电阻的阻值Rx=________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画出“伏安法”测量该电阻的电路图____________。
一个未知电阻,无法估计其电阻值,某同学用伏安法测量此电阻,用图(a)(b)两种电路各测一次,用(a)图所测数据为3.0V,3.0mA,用(b)图测得的数据是2.9V, 4.0mA,由此可知,用________图测得Rx的误差较小,测量值 Rx=________。
如图所示,直线A为电源的路端电压U与电流I的关系图象,直线B是电阻R的两端电压与其电流I的图象。用该电源与电阻R组成闭合电路,则电原的输出功率为__________W,电源的效率为_______________。
某学生用螺旋测微器在测定某一金属丝时,测得的结果如右图所示,则该金属丝的直径d=_____mm。
有一个小灯泡上标有“4V、2W”的字样,现在要用伏安法描绘这个灯泡的I﹣U图线.现有下列器材供选用: A.电压表(0~5V,内阻10kΩ) B.电压表(0~15V,内阻20kΩ) C.电流表(0~3A,内阻1Ω) D.电流表(0~0.6A,内阻0.4Ω) E.滑动变阻器(10Ω,2A) F.滑动变阻器(500Ω,1A) G.学生电源(直流6V)、开关、导线若干 (1)实验时,选用图甲而不选用图乙的电路图来完成实验,请说明理由_____; (2)实验中所用电压表应选_____,电流表应选用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____.(填序号示) (3)把图丙中所示的实验器材用实线连接成实物电路图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