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物体自由下落6s后落地,则在开始2s内和最后2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A. 15    B. 35    C. 311    D. 13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 + t2xm为单位,ts为单位),则该质点(     )

A. 1s内的位移是5m

B. 2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

C. 任意相邻1s内的位移差都是1m

D. 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动员在处理做香蕉球运动的足球时,要将足球看成质点

B. 选取不同的参考系,同一物体的运动轨迹可能不同

C. 高速公路上限速牌上的速度值指平均速度

D. 运动员的链球成绩是指链球从离开手到落地的位移大小

 

投影仪的镜头是一个半球形的玻璃体,光源产生的单色平行光投射到平面上,经半球形镜头折射后在光屏MN上形成一个圆形光斑。已知镜头半径R =30 cm,光屏MN到球心O的距离为d =102 cm,玻璃对该单色光的折射率,不考虑光的干涉和衍射。求:光屏MN上被照亮的圆形光斑的半径r。

 

我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1710190915分在山西临汾市襄汾县(北纬35.95度,东经111.54度)发生3.0级地震,震源深度5千米。地震波既有横波,也有纵波,某监测站截获了一列沿x轴负方向传播的地震横波,在t s与(t+0.2)s两个时刻x轴上-3 km~3 km区间内的波形图分别如图中实线和虚线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x =1.5 km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是2A

B.该地震波的最大周期为0.8 s

C.该地震波最小波速为5 km/s

D.从波源开始振动到波源迁移到地面最长需要经过1 s时间

E. t时刻开始计时,x=2 km处的质点比x=1.5 km处的质点先回到平衡位置

 

如图所示,在长为l=57cm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向上的竖直细玻璃管内,用5cm高的水银柱封闭着50cm长的理想气体,管内外气体的温度均为33

()现将玻璃管缓慢倾斜至与水平面成53°角,此时管中气体的长度为多少?

()在第一问的基础上,若接着将管内水银柱取走1cm,再缓慢对玻璃管加热升温至多少时,管中水银柱上表面恰好与管口相齐?(大气压强为P0=76cmH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一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 气体在等压膨胀过程中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B. 气体在等温压缩过程中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

C. 液晶显示屏是应用液晶光学各向异性特点制成的

D. 空调机既能致热又能致冷,说明热传递不存在方向性

E. 当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势能不一定减小

 

如图所示,在x轴下方的区域内存在沿y轴正向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在x轴上方以原点O为圆心、半径为R的半圆形区域内存在匀强磁场,磁场的方向垂直于xy平面并指向纸面外,磁感应强度为B。y轴下方的A点与O点的距离为d,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粒子从A点由静止释放,经电场加速后从O点射入磁场。(不计粒子的重力)

(1)求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道半径r;

(2)要使粒子进入磁场之后不再经过x轴,电场强度需大于或等于某个值E0,求E0

(3)若电场强度E等于第(2)E0,求粒子经过x轴时的位置

 

如图所示,L=1.0m 木板B放在水平面上,其右端放置一小物块A(视为质点).B的质量mB=2.0kg ,A的质量mA=3.0kg ,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20 ,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40 ,刚开始两者均处于静止状态,现给A一水平向左的瞬间冲量I,I=9.0N∙S ,重力加速度g10m/s2 ,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1)A开始运动的速度 ;

(2)A、B之间因摩擦产生的热量;

(3)整个过程A对地的位移.

 

某同学在做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现有如下实验器材:①量程为 3 V、内阻约为 3 kΩ 的电压表②量程为 0.6 A、内阻约为 0.1 Ω 的电流表③阻值为 0~20 Ω 的滑动变阻器④内 阻可忽略输出电压为 3 V 的电源⑤额定电压是 2.5 V 的小灯泡开关和导线若干.

(1)该同学连接实验电路如图所示闭合开关 S 前请老师检查老师指出图中标示的①④和⑤五根连线中有两处错误错误连线是______(”“”“”);

(2)正确连线后闭合开关 S 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 C 移到_____(“A”“B”).调节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的示数从 0 开始增加当示数为 0.50 A 电压表示数如图所示读数为_____ V.

(3)正确测量获得的伏安特性曲线是下列图象中的_________ (填字母)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小明同学利用传感器设计实验:如图,将质量为m、直径为d的金属小球在一定高度h由静止释放,小球正下方固定一台红外线计时器,能自动记录小球挡住红外线的时间t,改变小球下落高度h,进行多次重复实验.此方案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方便快捷.

(1)用螺旋测微器测小球的直径如图乙所示,则小球的直径d__________mm;

(2)为直观判断小球下落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应作下列哪一个图象________

A.ht图象         B.h图象        C.ht2图象         D.h图象

(3)若(2)问中的图象斜率为k,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__________(用d”、“k表示,忽略空气阻力).

 

如图所示,固定在竖直面内的光滑圆环半径为R,圆环上套有质量分别为m2m的小球AB(均可看作质点),且小球AB用一长为2R的轻质细杆相连,在小球B从最高点由静止开始沿圆环下滑至最低点的过程中(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球增加的机械能等于B球减少的机械能

B. A球增加的重力势能等于B球减少的重力势能

C. A球的最大速度为

D. 细杆对A球做的功为

 

如图所示电路中R1R2均为可变电阻平行板电容器C的极板水平放置。闭合开关S,电路达到稳定时一带电油滴恰好悬浮在两板之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仅增大的R2阻值油滴仍然静止

B. 仅增大R1的阻值油滴向上运动

C. 增大两板间的距离油滴仍然静止

D. 断开开关S,油滴将向下运动

 

核泄漏中的钚(Pu)是一种具有放射性的元素,它可破坏细胞基因,增加患癌的风险。已知钚的一种同位素的半衰期为24100年,其衰变方程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衰变发出的γ射线是波长很短的光子,穿透能力很强

B. 上述衰变方程中的X 含有143个中子

C. 8经过24100年后一定还剩余4

D. 衰变过程中总质量不变

 

如图所示,用同种材料制成的直角三角形线框ABC处在足够大的水平向右的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与磁感线平行,直角边AB的长是直角边BC长的,AB边与磁感线垂直,先让线框绕AB边在匀强磁场中以角速度匀速转动,A、B两端的电压有效值为;再让线框绕BC边在匀强磁场中仍以角速度匀速转动,结果A、B两端的电压为,则为(    )

A.     B.     C.     D.

 

2018727日将发生火星冲日能量,那时火星、地球和太阳几乎排列成一线,地球位于太阳与火星之间,已知地球和火星绕太阳公转的方向相同,火星公转轨道半径约为地球的1.5倍,若将火星和地球的公转轨迹近似看成圆, ,则相邻两次火星冲日的时间间隔约为(  

A. 0.8    B. 1.6

C. 2.2    D. 3.2

 

如图,轻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上端放有物块P,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竖直向上的力F作用在P上,使其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以x表示P离开静止位置的位移,在弹簧恢复原长前,下列表示Fx之间关系的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

 

图为三个小球初始时刻的位置图,将它们同时向左水平抛出都会落到D点,DE=EF=FG,不计空气阻力,则关于三小球(     )

A. 若初速度相同,高度hA:hB:hC=1:2:3

B. 若初速度相同,高度hA:hB:hC=1:3:5

C. 若高度hA:hB:hC=1:2:3,落地时间tAtBtC=1:2:3

D. 若高度hA:hB:hC=1:2:3,初速度v1:v2:v3=

 

如图为某一电场的电场线MNP 为电场线上的三个点MN 是同一电场线上两点下列判 断正确的是(  )

A. 只受电场力作用时,同一负电荷在 N 点的加速度最大

B. MNP 三点中 N 点的电势最高

C. 正电荷从 M 点自由释放,电荷不可能沿电场线运动到 N

D. 只受电场力作用时,同正电荷在 M 点的电势能大于在 N 点的电势能

 

跳伞运动员从高空悬停的直升机跳下,运动员沿竖直方向运动的v-t图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0-10s平均速度大于10m/s

B. 15s末开始运动员静止

C. 10s末速度方向改变

D. 10s-15s运动员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

 

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维法、类比法、科学假说法、建立理想模型法、微元法等等.下列物理研究方法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根据速度定义式,当△t非常非常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

B. 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C. 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

D. 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

 

质量为m=0.5 kg、长L=1 m的平板车B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某时刻质量M=l kg的物体A(视为质点)以v0=4 m/s向右的初速度滑上平板车B的上表面,在A滑上B的同时,给B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已知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重力加速度g10 m/s2。试求:

(1)如果要使A不至于从B上滑落,拉力F大小应满足的条件;

(2)若F=5 N,物体A在平板车上运动时相对平板车滑行的最大距离。

 

如图甲所示,倾角为θ的传送带以恒定速率逆时针运行。现将一质量m=2 kg的小物体轻轻放在传送带的A端,物体相对地面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2 s末物体到达B端,取沿传送带向下为正方向,g=10 m/s2,求:

(1)小物体在传送带A、B两端间运动的平均速度v;

(2)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

 

如图所示,一个截面是三角形的物体P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它的两个斜面与水平的夹角分别为αβ,且α<βP的顶端装有一定滑轮,一轻质细绳跨过定滑轮后连接AB二个质量相等的滑块,连接后细绳与各自的斜面平行,所有接触面都不计摩擦,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若P固定不动,求AB的加速度大小.

(2)若P向右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多大时能使AB与斜面不发生相对滑动.

 

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他离开飞机后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当距离地面 104m时打开降落伞,伞张开后运动员就以12 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到达地面时速度为2 m/s,问:

(1) 刚打开降落伞时运动员的速度为多少?

(2) 运动员离开飞机时距地面的高度为多少?

(3)离开飞机后,经过多少时间才能到达地面?(g="10" m/s)

 

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选填字母代号)。

A.调节滑轮的高度,使牵引木块的细绳与长木板保持平行

B.在调节木板倾斜度平衡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时,将装有砝码的砝码桶通过定滑轮拴在木块上

C.实验时,先放开木块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D.通过增减木块上的砝码改变质量时,不需要重新调节木板倾斜度

2)为使砝码桶及桶内砝码的总重力在数值上近似等于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拉力,应满足的条件是砝码桶的总质量_____木块和木块上砝码的总质量(选填:远大于”“远小于近似等于)。

3)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实验室,各取该套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上均不放砝码,在没有平衡摩擦力的情况下,研究加速度α与拉力F的关系,分别得到了如图中所示的甲、乙两条直线,设甲、乙用的木块质量分别为mm,甲、乙用的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μ,由图可知,m_____mμ_____μ(选填”“)。

 

某同学使用有透光狭缝的钢条和光电计时器的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如图所示。在钢条下落过程中,钢条挡住光源发出的光时计时器开始计时,透光时停止计时,若再次挡光,计时器将重新开始计时。实验中该同学将钢条竖直置于一定高度(下端A高于光控开关),由静止释放,测得先后两段挡光时间

 ①用游标卡尺测量的长度,其中的长度如图所示,其值为_______mm。

②若狭缝宽度不能忽略,则该同学利用及相关测量值得到的重力加速度值比其真实值_______(偏大或偏小),其原因是_________

 

水平地面上质量为1kg的物块受到水平拉力F1F2的作用,F1F2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物块在前2s内以4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取g=10m/s2,则

A. 物块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    B. 3s末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3N

C. 4s末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1N    D. 5s末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

 

有一系列斜面,倾角各不相同,它们的底端相同,都是O点,如图所示。有一系列完全相同的滑块(可视为质点)从这些斜面上的A、B、C、D……各点同时由静止释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若各斜面均光滑,且这些滑块到达0点的速率相同,则A、B、C、D……各点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B.若各斜面均光滑,且这些滑块到达O点的速率相同,则A、B、C、D……各点处在同一竖直面内的圆周上

C.若各斜面均光滑,且这些滑块到达O点的时间相同,则A、B、C、D……各点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D.若各斜面均光滑,且这些滑块到达O点的时间相同,则A、B、C、D……各点处在同一竖直面内的圆周上

 

如图甲所示,长2m的木板口静止在某水平面上,t=0时刻,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P以水平向右的某一初速度从Q的左端向右滑行。P、Q的速度一时间图象见图乙,其中a.b分别是0~1sP、Q的速度一时间图线,cl~2 sP、Q共同的速度一时间图线。已知P、Q的质量均是l kg.g10 m/s2。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0- 2s内,木板Q下表面与水平面之间有摩擦力

B. 0-2 s内,摩擦力对Q的冲量是1N·s.

C. P、Q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D. P相对Q静止的位置在Q木板的最右端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