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等边三角形导体框abc边长为l,bd⊥ac,导线框绕轴bd以角速度匀速转动,导体框所在空间有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导体框中无感应电流

B. 导体框中产生正弦交变电流

C. a、d两点间电势差为0

D. a、d两点间电势差大小为

 

如图所示,绕在铁芯上的线圈与电源、滑动变阻器和开关组成一闭合回路,在铁芯的右端套有一个表面绝缘的铜环,下列各种情况铜环中不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

A. 线圈中通以恒定的电流

B. 通电时,使变阻器的滑片P匀速移动

C. 通电时,使变阻器的滑片P加速移动

D. 将开关突然断开的瞬间

 

如图所示,通电导线旁边同一平面有矩形线圈abcd.则(      )

A. 若线圈向右平动,其中感应电流方向是a→b→c→d

B. 若线圈竖直向下平动,无感应电流产生

C. 当线圈以ab边为轴转动时,其中感应电流方向是a→b→c→d

D. 当线圈向导线靠近时,其中感应电流方向是a→b→c→d

 

重庆市某中学的几位同学把一条大约10m长电线的两端连接在一个灵敏电流表的接线柱上,形成闭合导体回路甲、乙两位同学沿南北方向站立匀速摇动电线时,灵敏电流表的示数,两位同学沿东西方向站立匀速摇动电线时,灵敏电流表的示数,则  

A.

B.

C.

D.

 

如图所示,将一个矩形线圈ABCD放在匀强磁场中,若线圈平面平行于磁感线,则下列运动中,能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A. 线圈平行于磁感线向纸外平移

B. 线圈平行于磁感线向纸内平移

C. 线圈绕AD边转动

D. 线圈绕AB边转动

 

如图所示,条形磁铁以速度v向螺旋管靠近,下面几种说正确的是(  )

A. 螺旋管中不会产生感应电流

B. 螺旋管中会产生感应电流

C. 只有磁铁的速度足够大时,螺旋管中才会产生感应电流

D. 只有磁铁的磁性足够强时,螺旋管中才会产生感应电流

 

如图所示,开始时矩形线圈与磁场垂直,且一半在匀强磁场内,一半在匀强磁场外,下列情况中不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

A. 将线圈向左平移一小段距离

B. ab为轴转动(小于900

C. ac为轴转动(小于600

D. bd为轴转动(小于600

 

关于感应电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要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线圈中就一定有感应电流

B. 当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闭合电路中一定有感应电流

C. 只要闭合导线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导线中就一定有感应电流

D. 若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不做切割磁感线运动,闭合电路中一定没有感应电流

 

如图所示,线圈abcd有一半在另一稍宽一些的回路ABCD内,两线圈彼此绝缘,当开关S闭合瞬间,则线圈abcd中(  )

A. 有感应电流产生    B. 无感应电流产生

C. 感应电流方向是a-d-c-b    D. 无法确定

 

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长直导线通以恒定电流,有一矩形线圈与导线在同一平面上,在下列状况中线框中不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是  

A. 导线中电流强度变小

B. 线框向右平动

C. 线框向下平动

D. 线框以ab边为轴转动

 

如图所示,粗糙水平面上放置一个质量M=2 kg、长度L= 5 m的木板A,可视为质点的物块B放在木板A的最左端,其质量m=1 kg。已知AB间动摩擦因数为μ1=0.2,A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4。开始时AB均处于静止状态,当B获得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8 m/s的同时,对A施加水平向右的恒力F,取g=10 m/s2,求:

(1)为使物块B不从木板A的右端滑出,力F的最小值为多大?

(2)F=22 N,则物块B的最大速度为多大?

 

某同学通过下述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步骤:

①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木板上,使其轴线沿竖直方向。

②如图甲所示,将环形橡皮筋一端挂在弹簧测力计的秤钩上,另一端用圆珠笔尖竖直向下拉,直到弹簧测力计示数为某一设定值时,将橡皮筋两端的位置记为O1O2,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测量并记录O1O2间的距离(即橡皮筋的长度l)。每次将弹簧测力计示数改变0.50 N,测出所对应的l,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

F(N)

0

0.50

1.00

1.05

2.00

2.50

l (cm)

l0

10.97

12.02

13.00

13.98

15.05

 

③找出②中F=2.50 N时橡皮筋两端的位置,重新记为O,橡皮筋的拉力记为

④在秤钩上涂抹少许润滑油,将橡皮筋搭在秤钩上,如图乙所示。用两圆珠笔尖成适当角度同时拉橡皮筋的两端,使秤钩的下端达到O点,将两笔尖的位置标记为AB,橡皮筋OA段的拉力记为FOAOB段的拉力记为FOB

完成下列作图和填空:

(1)利用表中数据在给出的坐标纸上(见答题卡)画出F–l图线,根据图线求得l0=_____cm。

(2)测得OA=6.00 cm,OB=7.60 cm,则FOA的大小为________N。

(3)根据给出的标度,在答题卡上作出FOAFOB的合力F′的图示____________

(4)通过比较F′与________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实验结论。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其中的三个步骤是:

①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拴两根细线,通过细线同时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它与细线的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点,在白纸上记下O点和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F2

②在纸上根据F1F2的大小,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合力F

③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使它的伸长量与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一起拉时相同,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的方向

(1)以上三个步骤中均有疏漏,请找出并更正

在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为四位同学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所作的图示,F1F2是两个弹簧测力计同时拉橡皮条时的力的图示,F是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F1F2的合力的图示,是一个弹簧测力计单独拉橡皮条时的力的图示,其中错误的图是____________

 

某实验小组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长度(圈数)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一均匀长弹簧竖直悬挂,7个指针P0P1P2P3P4P5P6分别固定在弹簧上距悬点0102030405060圈处;通过旁边竖直放置的刻度尺,可以读出指针的位置,P0指向0刻度.设弹簧下端未挂重物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0;挂有质量为0.100 kg的砝码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x.测量结果及部分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n为弹簧的圈数,重力加速度取9.80 m/s2).已知实验所用弹簧总圈数为60,整个弹簧的自由长度为11.88 cm

1)将表中数据补充完整:①________②________


 

P1
 

P2
 

P3
 

P4
 

P5
 

P6
 

x0cm
 

2.04
 

4.06
 

6.06
 

8.05
 

10.03
 

12.01
 

xcm
 

2.64
 

5.26
 

7.81
 

10.30
 

12.93
 

15.41
 

n
 

10
 

20
 

30
 

40
 

50
 

60
 

kN/m
 

163
 


 

56.0
 

43.6
 

33.8
 

28.8
 

m/N
 

0.0061
 


 

0.0179
 

0.0229
 

0.0296
 

0.0347
 

 

2)以n为横坐标,为纵坐标,在答题卷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n图像.

3)题(2)图中画出的直线可近似认为通过原点.若从实验中所用的弹簧截取圈数为n的一段弹簧,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圈数n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_____N/m;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自由长度l0(单位为m)的关系的表达式为k_____N/m

 

如图,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固定光滑圆轨道与水平轨道面相切于M点,与竖直墙相切于A点,竖直墙上另一点BM的连线和水平面的夹角为60°,C是圆轨道的圆心.已知在同一时刻,ab两球分别由AB两点从静止开始沿光滑倾斜直轨道运动到M点;c球由C点自由下落到M点.则(  ).

A. a球最先到达M

B. b球最先到达M

C. c球最先到达M

D. cab三球依次先后到达M

 

沿固定斜面下滑的物体受到与斜面平行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其下滑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所示。已知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常数,在0~5 s5~10 s10~15 sF的大小分别为F1F2F3,则

A. F1<F2    B. F2>F3

C. F1>F3    D. F1=F3

 

汽车的发动机的额定输出功率为P1,它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受到的摩擦阻力大小恒定。汽车在水平路面上由静止开始运动,直到车速达到最大速度vm,汽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P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若在0~t1时间内,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是恒定的,则汽车受到的合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一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现对其施加一恒力,且原来作用在质点上的力不发生改变,则(  )

A. 质点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

B. 质点速度的方向不可能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垂直

C. 质点加速度的方向总是与该恒力的方向相同

D. 质点单位时间内速率的变化量总是不变

 

如图所示,小球ABC的质量均为mAB间用细线相连,BC间用轻质弹簧k2相连,然后用轻质弹簧k1悬挂而精致,则在剪断AB间细线的瞬间,ABC的加速度分别是

A. aA=3gaB=2gaC=0

B. aA=0,aB=gaC=g

C. aA=2gaB=2gaC=0

D. aA=gaB=2gaC=g

 

伽利略创造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减低的材料时,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1、2、3。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

A. 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

B. 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

C. 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

D. 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

 

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科学家是

A. 亚里士多德    B. 伽利略    C. 笛卡尔    D. 牛顿

 

某同学在家中尝试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他找到三条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和若干小事物,以及刻度尺、三角板、铅笔、细绳、白纸、钉字,设计了如下实验:将两条橡皮筋的一端分别在墙上的两个钉子AB上,另一端与第二条橡皮筋连接,结点为O,将第三条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胞挂一重物。

为完成实验,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            

a.测量细绳的长度

b.测量橡皮筋的原长

c.测量悬挂重物后像皮筋的长度

d.记录悬挂重物后结点O的位置

钉子位置固定,欲利用现有器材,改变条件再次实验证,可采用的方法是         

 

某同学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将橡皮筋改为劲度系数为400 N/m的轻质弹簧AA',将弹簧的一端A'固定在竖直墙面上。不可伸长的细线OAOBOC,分别固定在弹簧的A端和弹簧秤甲、乙的挂钩上,其中OOAOBOC三段细线的结点,如图1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弹簧AA'伸长1.00 m不变。

(1)若OAOC间夹角为90°,弹簧秤乙的读数是______N。(如图2所示)

(2)在(1)问中若保持OAOB的夹角不变:逐渐增大OAOC的夹角,则弹簧秤甲的读数大小将_____,弹簧秤乙的读数大小将_____

 

某同学在学完力的合成后,想在家里做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他从学校的实验室里借来两个弹簧秤,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A.在墙上贴一张白纸用来记录弹簧秤弹力的大小和方向

B.在一个弹簧秤的下端悬挂一装满水的水杯,记下静止时弹簧秤的读数F

C.将一根大约30 cm长的细线从杯带中穿过,再将细线两端分别拴在两个弹簧秤的挂钩上.在靠近白纸处用手对称地拉开细线,使两个弹簧秤的示数相等,在白纸上记下细线的方向,弹簧秤的示数如图甲所示

D.在白纸上按一定标度作出两个弹簧秤的弹力的图示,如图乙所示,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求出这两个力的合力F

(1)在步骤C中,弹簧秤的读数为________N。

(2)在步骤D中,合力F′=________N。

(3)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某探究实验小组在实验室运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非平衡状态下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操作如下:

(1)将三个力传感器固定在一个竖直放置的平板上,调整位置,让ABC三个传感器的支架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0°、60°、30°,然后将三个传感器调零。

(2)将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置于传感器ABC的上端,稳定后启动传感器,用力将平板竖直向上提起,保持两小球不脱离支架,传感器将记录一系列相同时刻的力。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传感器A的示数即为该时刻小球所受的合外力

B.传感器A的示数等于该时刻小球所受的支持力

C.相同时刻甲球所受的合外力大于乙球所受合外力

D.相同时刻甲球所受的合外力等于乙球所受合外力

(4)传感器某时刻的数据为,请选择合适的标度,在方格中画出的图示,运用平行四边形定求的合力________

(5)经过比较,得出结论在非平衡状态下力的合成与分解_____(填符合不符合)平行四边形定则。

 

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拉橡皮条的绳细一些且长一些

B.拉橡皮条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靠近木板且与木板面平行

C.同一次验证过程中O点位置应相同

D.拉力F1F2的夹角应该较小

(4)由于实验室没有细绳,在进行实验时,图甲中的OBOC可以用橡皮条代替吗?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按照如下步骤进行操作:

a.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

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检上两条细绳形成结点,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

c.如图甲,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录结点位置和两个弹賛测力计的示数、两根细绳的方向;

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F2的图示,并以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画出它们所夹的对角线;

e.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____________;并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

f.比较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

(1)把步骤e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2)本实验中步骤ce两次拉橡皮条的过程,主要体现了下列哪种科学方法__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3)下列操作有利于减小实验误差的是_________ (填字母代号)。

A.实验前将两弹簧测力计调零后水平互钩对拉,选择两个读数相同的测力计

B.拴在橡皮条上的两条细绳必须等长,并且要尽量长一些

C.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D.用两弹賛测力计同时拉橡皮条时,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E.在记录力的方向时,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4)图乙是该同学在白纸上根据实验数据用同一标度画出的图示,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_

(5)若小明和小刚两位同学在家中想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他们手中有一些弹性橡皮条(弹力满足胡克定律,劲度系数为k)。如图丙所示,他们将三根橡皮条的一端系在一起,另一端分别系上细线,仍保证橡皮条原长相同,测得原长L0=5.40 cm。接下来把贴有白纸的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两人合作平行于纸面分别通过细线拉三根橡皮条至某一长度(在弹性限度内),保持状态不变;如图丁所示,记录此时结点位置和三个橡皮条另一端的位置,量出三个端点到结点O的距离分别为L1=9.20 cm、L2=8.40 cm、L3=7.50 cm,请根据他们的实验过程和记录的数据作出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图示,并说明是如何验证的。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具体的操作和相应的数据记录如下:

A.接通电磁铁的电源(图中未画出),让小铁球吸在开始端

B.用游标卡尺测出小铁球的直径为d=10.0 mm

C.用刻度尺测出电磁铁下端到光电门的距离为L=82 cm

D.电磁铁断电时,小铁球自由下落

(1)在小铁球经过光电门的时间内,计时装置记下小铁球经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为t=2.50×10–3 s,由此可得小铁球经过光电门的速度公式为v=_________(用题目中给的物理量的字母表示),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

(2)计算重力加速度的公式为g=__________,重力加速度的值为________m/s2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和加速度实验均被选为最完美的实验。在加速度实验中,伽利略将光滑的直木板槽倾斜固定,让铜球从木槽顶端沿斜面滑下,并用水钟测量铜球每次下滑的时间,研究铜球的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亚里士多德曾预言铜球的运动速度是均匀不变的,伽利略却证明铜球的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请将亚里士多德的预言和伽利略的结论分别用公式表示(其中路程用x,速度用v,加速度用a,时间用t表示),亚里士多德的预言:________,伽利略的结论:________伽利略的两个实验之所以成功,主要原因是在自由落体的实验中,忽略了空气阻力,抓住了重力这一要素,在加速度实验中,伽利略选用光滑直木板槽和铜球进行实验研究铜球运动,是为了减少铜球运动的______,同时抓住铜球受______这一要素。

 

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时,得到如图一段纸带,测得AB=7.65 cm,BC=9.17 cm,已知交流电频率是50 Hz,则

(1)哪端与重物相连? _________(填左端或右端)。

(2)打B点时物体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