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物体从45 m高的地方自由落下。(g =10 m/s2)求: (1)物体2 s末的速度大小 (2)物体多长时间落地 (3)在下落的最后1 s内的位移是多大?
一个物体从塔顶上自由下落,在到达地面前的最后1s内通过的位移是整个位移的
据报道,一儿童玩耍时不慎从H=20 m高的阳台上无初速掉下,在他刚掉下时恰巧被楼下的管理人员发现,该人员迅速由静止开始冲向儿童下落处的正下方楼底,准备接住儿童。已知管理人员到楼底的距离为x=8 m,为确保安全稳妥的接住儿童,管理人员将尽力节约时间,但又必须保证接儿童时没有水平方向的冲击(即速度)。儿童下落过程的空气阻力不计,儿童和管理人员均可视为质点分析,设管理人员奔跑过程中只做匀速或匀变速直线运动,g取10 m/s2。 (1)管理人员至少要用多大的平均速度跑到楼底? (2)若管理人员在加速或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相等,为能尽快到达儿童的正下方,管理人员全程运动无匀速过程,即匀加速直线运动到某一速度后直接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静止。求管理人员奔跑时的加速度大小及其所达到的最大速度大小。
如图所示,一滴雨滴从离地面H=10 m高的屋檐自由下落,下落途中Δt=0.2 s的时间内通过一个窗口,窗口的高度为h=2 m,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求: (1)雨滴落地的时间t和落地时的速度vt; (2)雨滴经过窗口上边框时的速度v1; (3)窗的上边框距地面的高度h2。
物体从离地h高处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它在落地前的1 s内下落35 m,g取10 m/s2,求: (1)物体下落时离地高度及下落时间; (2)小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
小球A从离地面20m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小球B从A下方的地面上以20m/s的初速度做竖直上抛运动.两球同时开始运动,在空中相遇,取g=10m/s2( ) A. 两球相遇时速率都是10m/s B. 两球相遇位置离地面10m高 C. 开始运动1s后两球相遇 D. 两球在空中相遇两次
小球从空中自由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由图可知(g取10 m/s2)( ) A. 小球下落的高度2.5 m B. 小球在0.8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4 m/s,方向竖直向下 C. 小球在0.8 s内的位移为0.8 m,方向竖直向上 D. 小球在前0.5 s内和后0.3 s内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扶沟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让一小球竖直上抛,测量上升一段高度h所用的时间为t1,紧接着继续上升一段高度h所用时间为t2.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 A. C.
一个铁钉和一团棉花同时从同一高处下落,总是铁钉先落地,这是因为( ) A. 铁钉比棉花团重 B. 棉花团受到的空气阻力不能忽略 C. 棉花团的加速度比重力加速度小得多 D. 铁钉的重力加速度比棉花团的重力加速度大
对于从苹果树上同一高度同时落下的苹果和树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苹果和树叶都可以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B. 苹果可以近似地看成自由落体运动,树叶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C. 苹果和树叶都不能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D. 假如地球上没有空气,则苹果和树叶将同时落地
在地面上,将一个小球以v=20 m/s初速度竖直上抛,则小球到达距抛出点10 m的位置所经历的时间为(g=10 m/s2)( ) A. C.
某物体以3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5s内物体的 A. 路程为65m B. 位移大小为25m,方向向上 C. 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m/s D. 平均速度大小为13m/s,方向向上
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取 A. 第1s末的速度为 C. 第1s内下落的距离为15m D. 第1s内下落的距离为5m
甲物体比乙物体所受的重力大5倍,甲从H高处自由下落,乙从2H高处同时自由下落,在甲、乙落地前,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 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 B. 甲、乙各自下落1 m时它们的速度相同 C. 两物体下落过程中的同一时刻,甲的速率一定比乙的速率大 D. 在下落过程中两物体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
在离地面h=l5 m高处,以 A. 两小球落地时的速度相等 B. 两小球落地的时间差为2 s C. 乙球落地时甲球恰好运动到最高位置 D. t=2 s时,两小球相距l5 m
物体从离地面45 m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g取10 m/s2),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运动3 s后落地 B. 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45 m/s C. 物体在落地前最后1 s内的位移为25 m D. 物体在整个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20 m/s
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在重力作用下的竖直向下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B. 自由落体运动,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相等 C. 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初速度与末速度和的一半 D. 从静止开始的竖直向下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在大枣红了的时候,几个小朋友正在大枣树下用石块投向枣树,若某个小朋友从看到石块击中枣树树枝到听到大枣落地声最少需要0.7 s,估算一下这课枣树的高度至少是( ) A. 1.5 m B. 2.5 m C. 5 m D. 7 m
一个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取g=10 m/s2,则( ) A. 物体3 s末的速度为15 m/s B. 物体3 s末的速度为30 m/s C. 物体3 s内下落的高度是90 m D. 物体3 s内下落的高度是30 m
一条悬链长5.6m,从悬点处断开,使其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则整条悬链通过悬点正下方12.8m处的一点所需的时间是(g取 A. 0.3s B. 0.4s C. 0.7s D. 1.2s
如图所示,水龙头开口A处的直径d1=2 cm,A离地面B的高度h=80 cm,当水龙头打开时,从A处流出的水流速度v1=1 m/s,在空中形成一完整的水流束,不计空气阻力。则该水流束在地面B处的截面直径d2约为(g取10 m/s2)( ) A. 2 cm B. 0.98 cm C. 4 cm D. 应大于2 cm,但无法计算
有一种测定当地g值的方法称为“对称自由下落法”,它是将测g转变为测长度和时间来计算。具体做法是将真空管沿竖直方向放置,从其中的O点竖直向上抛出小球又落回到O点的时间为T2,在小球运动过程中经过比O点高H的P点,小球离开P点至又回到P点所用的时间为T1。测得T1、T2和H,则可求得g等于( ) A. C.
一物体从高x处做自由落体运动,经时间t到达地面,落地速度为v,那么当物体下落时间为 A.
从地面竖直向上抛出一个物体,空气的阻力可以忽略不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v和时间t的关系是下图中的(以竖直向上的方向为速度的正方向)( ) A. C.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第一个2 s、第二个2 s、和第5 s这三段时间内,相对应的三段位移之比为( ) A. 4:12:9 B. 2:6:5 C. 2:8:7 D. 1:3:5
某同学身高1.8 m,在运动会上他参加跳高比赛,起跳后身体横着越过了1.8 m高度的横杆。据此可估算出他起跳时竖直向上的速度大约为( ) A. 2 m/s B. 4 m/s C. 8 m/s D. 10 m/s
(题文)如图所示,一光滑金属直角形导轨aOb竖直放置,Ob边水平.导轨单位长度的电阻为ρ,电阻可忽略不计的金属杆cd搭在导轨上,接触点为M、N.t=0时,MO=NO=L,B为一匀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磁场范围足够大,杆与导轨始终接触良好,不计接触电阻) (1)若使金属杆cd以速率v1匀速运动,且速度始终垂直于杆向下,求金属杆所受到的安培力随时间变化的表达式; (2)若保证金属杆接触点M不动,N以速度v2向右匀速运动,求电路中电流随时间的表达式; (3)在(1)问的基础上,已知杆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g,则求t时刻外力F的瞬时功率.
匀强磁场区域宽为L,一正方形线框abcd的边长为l,且l>L,线框以速度v通过磁场区域,如图所示,从线框进入到完全离开磁场的时间内,线框中没有感应电流的时间是多少?
如图所示,在平面上有两条相互垂直且彼此绝缘的长通电直导线,以它们为坐标轴构成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四个相同的闭合圆形线圈在四个象限中完全对称放置,两条长直导线中电流大小与变化情况相同,电流方向如图所示,当两条导线中的电流都开始均匀增大时,四个线圈a、b、c、d中感应电流的情况是 A. 线圈a中有感应电流 B. 线圈b中有感应电流 C. 线圈c中有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D. 线圈d中有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如图所示是世界上早期制作的发电实验装置:一个可绕固定转轴转动的铜盘,铜盘的一部分处在蹄形磁铁当中 A. 盘面可视为无数个同心圆环组成,圆环中的磁通量发生了变化 B. 盘面可视为无数条幅组成,任何时刻都有条幅切割磁感线 C. 导线A、B端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铜盘的转速成正比 D. 铜盘匀速转动时导线A、B端不产生感应电动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