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1)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A、B的直径d,其示数均如图2所示,则直径d=________ mm,用天平测得球A、B的质量分别为m1、m2. (2)用两条细线分别将球A、B悬挂于同一水平高度,且自然下垂时两球恰好相切,球心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3)将球A向左拉起使其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时由静止释放,与球B碰撞后,测得球A向左摆到最高点时其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1,球B向右摆到最高点时其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2. (4)若两球碰撞前后的动量守恒,则其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若碰撞是弹性碰撞,则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
两列频率相同、振幅均为A的简谐横波P、Q分别沿+x和-x轴方向在同一介质中传播,两列波的振动方向均沿y轴,某时刻两波的波面如图所示,实线表示P波的波峰,Q波的波谷;虚线表示P波的波谷、Q波的波峰。a、b、c为三个等间距的质点,d为b、c中间的质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质点a的振幅为2A B. 质点b始终静止不动 C. 图示时刻质点c的位移为0 D. 图示时刻质点d的振动方向沿-y轴
下列四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中牛顿环所成的干涉图样应为中央密边缘疏松的图样 B. 在图乙中,内窥镜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 C. 图丙的14C测年技术,根据植物体内的放射性强度变化推算其死亡时间 D. 在丁图中,超声波测速仪利用波的衍射原理测汽车速度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测量某星球上某些元素发出的光的频率,与地球上这些元素静止时的发光频率对照,就可以得出该星球靠近或者远离地球的速度,这利用了多普勒效应 B. 在生产和生活中,共振现象危害较大,因此要尽量避免发生共振 C. 高速飞离地球的飞船中宇航员认为地球上的时钟变慢 D. 照相机镜头的偏振滤光片可使拍摄水下物体的影像更清晰,是利用光的干涉原理滤去了水面的反射光
用中子( A. B. C. D. 一个
在光滑水平面上,动能为 A.
如图为氢原子能级图,氢原子中的电子从n=5能级跃迁到n=2能级可产生a光;从n=4能级跃迁到n=2能级可产生b光。a光和b光的波长分別为 A. B. C. a光的光子能量为2.86eV D. b光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k=0.26eV
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带正电荷的小球被a、b两根绝缘的轻质细线悬挂于O点,两小球之间用绝缘的轻质细线c连接,a、b、c三根细线长度相同,两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且此时细线c上有张力,两小球的重力均为G。现用一水平力F缓慢拉右侧小球,使细线a最终处于竖直状态,两小球最终处于静止状态,则此时与初态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细线a的拉力变大 B. 细线b的拉力变大 C. 细线c的拉力变大 D. 最终状态时的水平拉力F比小球的重力G大
明朝谢肇淛的《五杂组》中记载:“明姑苏虎丘寺庙倾侧,议欲正之,非万缗不可。一游僧见之,曰:无烦也,我能正之。”游僧每天将木楔从塔身倾斜一侧的砖缝间敲进去,经月余扶正了塔身。假设所用的木楔为等腰三角形,木楔的顶角为θ,现在木楔背上加一力F,方向如图所示,木楔两侧产生推力N,则: A. 若F一定,θ大时N大 B. 若F一定,θ小时N大 C. 若θ一定,F大时N大 D. 若θ一定,F小时N大
如图所示,单匝矩形闭合导线框abcd全部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水平匀强磁场中,线框面积为S,电阻为R,线框绕与cd边重合的竖直固定转轴以角速度 A. 转过 B. 线框中感应电流的有效值为 C. 线框转一周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为 D. 从中性面开始转过
对于同一物理问题,常常可以从宏观与微观两个不同角度进行研究,找出其内在联系,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其物理本质。正方体密闭容器中有大量运动粒子,每个粒子质量为m,单位体积内粒子数量n为恒量,为简化问题,我们假定:粒子大小可以忽略;其速率均为v,且与器壁各面碰撞的机会均等;与器壁碰撞前后瞬间,粒子速度方向都与器壁垂直,且速率不变。利用所学力学知识,导出器壁单位面积所受粒子压力f与m、n 和v的关系正确的是: A. 一个粒子每与器壁碰撞一次给器壁的冲量为 B. C. 器壁单位面积所受粒子压力为 D. 器壁所受的压强大小为
如图所示,10匝矩形线圈,在磁感应强度为0.4T的匀强磁场中,绕垂直磁场的轴OO’以角速度为100rad/s匀速转动,线框电阻不计,面积为0.5m2,线框通过滑环与一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相连,副线圈接有两只灯泡L1和L2.已知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10:1,开关断开时L1正常发光,且电流表示数为0.01A,则: A. 若从图示位置开始计时,线框中感应电动势的瞬时值为200sin100tV B. 若开关S闭合,电流表示数将增大 C. 若开关S闭合,灯泡L1将更亮 D. 灯泡L1的额定功率为2W
如图为远距离输电示意图,两变压器均为理想变压器,升压变压器T的原、副线圈匝数分别为n1、n2,在T的原线圈两端接入一电压 A.
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四个完全相同的排球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相互接触,球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则: A. 上方球与下方3个球间均没有弹力 B. 下方三个球与水平地面间均没有摩擦力 C. 水平地面对下方三个球的支持力均为 D. 水平地面对下方三个球的摩擦力均为
如图所示,一质量为0.5kg的一块橡皮泥自距小车上表面1.25m高处由静止下落,恰好落入质量为2kg、速度为2.5m/s沿光滑水平地面运动的小车上,并与小车一起沿水平地面运动,取g=10m/s2,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橡皮泥下落的时间为0.3s B. 橡皮泥与小车一起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速度大小为3.5m/s C. 橡皮泥落入小车的过程中,橡皮泥与小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D. 整个过程中,橡皮泥与小车组成的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7.5J
如图,一个礼花弹竖直上升到最高点时炸裂成三块碎片,其中一块碎片首先沿竖直方向落至地面,另两块碎片稍后一些同时落至地面。则在礼花弹炸裂后的瞬间这三块碎片的运动方向可能是: A.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研究光电效应现象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用黄光照射阴极时,电路中的电流计有示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蓝光照射阴极时,电流计一定没有示数 B. 用红光照射阴极时,电流计可能有示数 C. 用黄光照射阴极时,将滑片向左移动电流计示数变为零 D. 用黄光照射阴极时,将滑片向右移动电流计示数一定增大
如图是原子物理史上几个著名的实验,关于这些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卢瑟福 B. 放射线在磁场中偏转,中间没有偏转的为 C. 电压相同时,光照越强,光电流越大,说明遏止电压和光的强度有关 D. 铀235只要俘获中子就能进行链式反应
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向右传播,P、Q两质点平衡位置相距0.15 m。当P运动到上方最大位移处时,Q刚好运动到下方最大位移处,则这列波的波长可能是: A. 0.60 m B. 0.30 m C. 0.20 m D. 0.15 m
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 (1)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 (2)打C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 (3)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用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同学用一端装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打点计时器(频率为50 Hz)、钩码、纸带、细线组成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用钩码拉动小车,使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得到如图乙所示的一条纸带,纸带中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有四个点未画出.) (1)某同学操作实验步骤如下,有错误或不需要的步骤是____填写字母) A.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平板上,并接好电路 B.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尾部,并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C.适当抬高长木板的右端,使不挂钩码的情况下,轻推小车,小车能匀速运动 D.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适当重的钩码 E.将小车移至靠近打点计时器处 F.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 (2)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得图乙中各计数点的距离为:AB =3. 00cm、AC=l0.16cm、AD= 21. 48cm、 AE=36.95cm,则: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m/s;小车的加速度为 ___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关于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打点计时器用的是直流电源,而电火花计时器用的是交流电源 B.它们每隔0.02s打一个点 C.它们的工作电压均为220V的交流电源 D.使用它们计时时,必须先拉动纸带,再立即接通电源. (2)如图1所示是电火花计时器的示意图,其工作时的基本步骤如下: A.当纸带完全通过电火花计时器后,及时关闭电火花计时器 B.接通开关,听到放电声,拖动纸带运动 C.将纸带从墨粉纸盘下面穿过打点计时器 D.将电火花计时器插头插入相应的电源插座 上述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按顺序填写步骤编号) (3)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斜面上某处,一小车拖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从斜面上滑下如图甲所示.若工作电源的频率为50赫兹,纸带上打点如图,则打点计时器打A点时小车的速度vA= m/s,若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该运动过程的加速度a= m/s2 (4)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为了计算加速度,最合理的方法是 A.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a= 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量取其倾角θ,由公式a=tanθ求出加速度 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象,由图象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a= 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
如图所示的(图中长木板水平固定)是高中物理常用的力学实验装置,现用该装置完成测定木块运动加速度a。 (1)图中的实验照片中是否有实验错误、不合理或不必要之处?若存在问题,请指明问题所在_______。
照片A(电键一侧连蓄电池) 照片B 木块释放位置 (2)如图所示为从实验中得到的一条认为最能反映木块匀变速运动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得x1=3.20 cm、x2=4.52 cm、x5=8.42 cm、x6=9.70 cm,则木块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下列哪些措施能有助于减小实验的误差_________。 A.选用输出电压稳定性更佳的稳恒电源 B.选用输出电压变化周期更稳定的交流电源 C.调节滑轮高度,使拉线与长木板平行 D.实验中满足砝码盘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远小于木块的质量M E.实验前先平衡滑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力
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实验中必要的措施是______。 A.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 B.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 C.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码的质量 D.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 (2)他实验时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上,得到一条纸带,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s1=3.59 cm,s2=4.41 cm,s3=5.19 cm,s4=5.97 cm,s5=6.78 cm,s6=7.64 cm。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m/s2(要求充分利用测量的数据),打点计时器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B=______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某同学研究在固定斜面上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使用的器材有:斜面、滑块、长度不同的矩形挡光片、光电计时器。 实验步骤如下: ①如图(a),将光电门固定在斜面下端附近;将一挡光片安装在滑块上,记下挡光片前端相对于斜面的位置,令滑块从斜面上方由静止开始下滑; ②当滑块上的挡光片经过光电门时,用光电计时器测得光线被挡光片遮住的时间∆t; ③用∆s表示挡光片沿运动方向的长度,如图(b)所示, ④将另一挡光片换到滑块上,使滑块上的挡光片前端与①中的位置相同,令滑块由静止开始下滑,重复步骤②、③; ⑤多次重复步骤④; ⑥利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作出 完成下列填空: (1)用a表示滑块下滑的加速度大小,用vA表示挡光片前端到达光电门时滑块的瞬时速度大小,则 (2)由图(c)可求得,vA=_______cm/s,a=_______cm/s2。(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 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从滴下第一个水滴时开始计时并将这个水滴计为1)) (1)由题意可知,滴水计时器没两滴水之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s(用分数表示)。 (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b)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m/s,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m/s2。(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已知一物块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现对它作用一如图推力F,若F无论多大也推不动物块,则F与水平面夹角α应满足什么条件?
如图所示,长为5 m的细绳的两端分别系于竖立在地面上相距为4 m的两杆的顶端A、B绳上挂一个光滑的轻质挂钩,其下连着一个重为12 N的物体平衡时,绳的张力T=______。
如图,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mA=2kg,mB=4kg,A、B之间动摩擦因娄为0.2,B与桌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1,当水平力F=5N作用于A物体时
A. A受四个力作用 B. B受四个力作用 C. 桌面对B的摩擦力为5N,方向向左 D. 桌面对B的摩擦力为4N,方向向左
如图,质量为m的光滑球放在直角三棱柱和竖直墙壁之间,直角三棱柱质量为M,θ=30º,要想使球和三棱柱能保持图示状态,M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应满足什么条件?(设M与地面间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