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针式多用电表是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使用多用电表粗测电阻时,将选择开关拨至欧姆挡“×10”挡,经正确操作后,指针指示如图甲α,为了使多用电表测量的结果更准确,该同学应该选择欧姆挡______档(选填“×1”“×100”);若经过正确操作,将两表笔接待测电阻两端时,指针指示如图甲b,则待测电阻为______Ω。

(2)图乙是某多用电表欧姆挡内部电路示意图。其中,电流表满偏电流为0.5mA、内阻为10Ω;电池电动势为1.5V、内阻为1Ω;变阻器R0的阻值范围为05000Ω。

①该欧姆表的两只表笔中,_____是红表笔。(选填“A”或“B”);

②该欧姆表的刻度值是按电池电动势为1.5V、内阻为1Ω进行刻度的。当电池的电动势下降到1.45V、内阻增大到4Ω时,欧姆表仍可调零,则调零后R0接入电路的电阻将变______(填“大”或“小”),若用重新调零后的欧姆表测得某待测电阻阻值为300Ω,则这个待测电阻的真实阻值为______Ω。

 

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时保持小车(含车中重物)的质量M不变,细线下端悬挂钩码的总重力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力F,用打点计时器测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

    

(1)关于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实验前应调节滑轮高度,使滑轮和小车间的细线与木板平行

B.平衡摩擦力时,在细线的下端悬挂钩码,使小车在线的拉力作用下能匀速下滑

C.每次改变小车所受的拉力后都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D.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后释放小车

(2)图乙为实验中打出纸带的一部分,从比较清晰的点迹起,在纸带上标出连续的5个计数点ABCDE,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都有4个点迹未标出,测出各计数点到A点间的距离.已知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B________ m/s,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 m/s2.

(3)改变细线下端钩码的个数,得到aF图象如图丙所示,造成图线上端弯曲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半圆形区域内分布着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半圆的左边垂直x轴放置一粒子发射装置,在-Ry R的区间内各处均沿x轴正方向同时发射出一个带正电粒子,粒子质量均为m、电荷量均为q初速度均为v,重力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均忽略不计,所有粒子都能到达y轴,其中最后到达y轴的粒子比最先到达y轴的粒子晚Δt时间,则(    )

A. 有些粒子可能到达y轴上相同的位置

B. 磁场区域半径R应满足

C.

D. 其中角度θ的弧度值满足

 

甲、乙两矩形单匝金属线圈分别绕与磁感线垂直的轴在同一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输出交流电的感应电动势图象如图中甲、乙所示,则(    )

A. 甲的频率是乙的频率的2

B. 甲线圈的截面积是乙线圈截面积的6

C. t=1s时,两线圈中的磁通量均为零

D. t=2s时,两线圈均与磁感线平行

 

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光滑圆弧轨道ABC固定在竖直平面内,O是圆心,OC竖直,OA水平,B是最低点,A点紧靠一足够长的平台MN,D点位于A点正上方。现由D点无初速度释放一个大小可以忽略的小球,小球从A点进入圆弧轨道,从C点飞出后做平抛运动并落在平台MN上,P点是小球落在MN之前轨迹上紧邻MN的一点,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DA的高度大于,小球就可以落在平台MN上任意一点

B. DA高度为2R,则小球经过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为7mg

C. 小球从D运动到B的过程中,重力的功率一直增大

D. 若小球到达P点时的速度方向与MN夹角兹为30°,则对应的DA高度为4R

 

如图甲,线圈A(图中实线,共100匝)的横截面积为0.3m2,总电阻r=2Ω,A右侧所接电路中,电阻R1=2Ω,R2=6Ω,电容C=3μF,开关S1闭合。A中有横截面积为0.2m2的区域C(图中虚线),C内有图乙所示的变化磁场,t=0时刻,磁场方向垂直于线圈平面向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闭合S2、电路稳定后,通过R2的电流由b流向a

B. 闭合S2、电路稳定后,通过R2的电流大小为0.4A

C. 闭合S2、电路稳定后再断开S1,通过R2的电流由b流向a

D. 闭合S2、电路稳定后再断开S1,通过R2的电荷量为7.2×106C

 

20179月,我国控制天舟一号飞船离轨,使它进入大气层烧毁,残骸坠人南太平洋一处号称航天器坟场的远离大陆的深海区。在受控坠落前,天舟一号在距地面约380km的圆轨道上飞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轨运行时,天舟一号的线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B. 在轨运行时,天舟一号的角速度小于同步卫星的角速度

C. 受控坠落时,应通过反推实现制动离轨

D. 天舟一号离轨后,在进入大气层前,运行速度不断减小

 

如图所示,50kg的妈妈骑着10kg的自行车,带有20kg的小孩以3m/s速度匀速行驶在平直路面上。行驶中小孩要从车上跳下来,若小孩在离开车座时水平速度为零,则此时(    )

A. 妈妈和自行车行驶速度仍为3m/s

B. 妈妈和自行车行驶速度可能变为2m/s

C. 妈妈和自行车行驶速度变为4m/s

D. 妈妈和自行车及小孩组成的系统,动能增加了100J

 

甲、乙两质点在同一时刻、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质点甲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大小为a1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质点乙做初速度为v0,加速度大小为a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至速度减为零后保持静止。甲、乙两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的xv(位置速度)图象如图所示,虚线与对应的坐标轴垂直,则

A. xv图象中,图线a表示质点甲的运动,质点乙的初速度v0=12 m/s

B. 质点乙的加速度大小a2=2 m/s2

C. 质点甲的加速度大小a1=2 m/s2

D. 图线ab的交点表示两质点同时到达同一位置

 

如图所示,MN两点分别放置两个等量异种电荷,PMN连线的中点,T为连线上靠近N的一点,S为连线的中垂线上处于P点上方的一点。把一个电子分别放在P、S、T三点进行比较,则(    )

A. 电子在S点受力最小,在T点电势能最大

B. 电子在P点受力最小,在T点电势能最大

C. 电子从T点移到S点,电场力做负功,动能减小

D. 电子从P点移到S点,电场力做正功,动能增大

 

如图所示,光滑大圆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圆心为O点。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最高位置P点,另一端拴连一个套在大环上的小球,小球在环上的Q点位置处于静止状态,Q点位于圆心O点所在水平面的上方,则(    )

A. 弹簧可能处于压缩状态

B. 大圆环对小球的弹力方向可能指向O

C. 大圆环对小球的弹力大小可能小于小球的重力,也可能大于小球的重力

D. 弹簧对小球的弹力大小可能小于小球的重力,也可能大于小球的重力

 

物理兴趣小组希望验证如下猜想:从斜面上滑下的小车,装载物体的质量越大,到达斜面底部的速度就越大。如图所示是两种不同规格的小车(车轮颜色不同),装有不同数量的木块(每个木块的质量相同),从不同高度释放的九种情形。你认为他们应该选用哪三种情况进行比较验证(    )

A. 1、2、3    B. 4、5、6    C. 7、8、9    D. 2、5、8

 

如图所示,光滑绝缘细杆竖直放置,它与以正点电荷Q为圆心的某一圆周交于B、C点,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有孔小球从杆上A点无初速下滑,已知q<<Q,AB=h,小球滑到B点时速度大小为求:

(1)小球由AB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  

(2)A、C两点的电势差.

 

如图所示为某电场的电场线,现将一电荷量q=-3.0×109 C的负电荷从A点移到B点、从B点移到C点,从C点移到D点电场力做功分别为:WAB=3.0×108 J、WBC=1.5×108 J、WCD=9.0×109 J。若取C点电势为零,试求A、B、D三点电势

 

16分)

两个半径均为R的圆形平板电极,平行正对放置,相距为d,极板间的电势差为U,板间电场可以认为是均匀的。

一个粒子从正极板边缘以某一初速度垂直于电场方向射入两极板之间,到达抚极板是恰好落在极板中心。

已知质子电荷为e,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均视为m,忽略重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求:

1)极板间的电场强度E

2粒子在极板间运动的加速度a

3粒子的初速度v0

 

如图所示,A、B、C为匀强电场中的三个点,已知φA=12 V,φB=6 V,φC=-6 V.试画出该电场的电场线,并保留作图时所用的辅助线(用虚线表示).

 

如图所示,把电量为-5×109C的电荷,从电场中的A点移到B点,其电势能___(选填增大”、“减小不变);若A点的电势UA=15V,B点的电势UB=10V,则此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为____J。

 

(题文)两根光滑绝缘棒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两棒与水平面间均成45°角,棒上各穿有一个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相同小球,如图所示.现让两球同时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则当两球相距多远时,小球的速度达到最大值?

 

如图所示,在a点由静止释放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电粒子,粒子到达b点时速度恰好为零,设ab所在的电场线竖直向下,ab间的高度差为h,则( )

A. 带电粒子带负电

B. ab两点间的电势差

C. b点场强大于a点场强

D. a点场强大于b点场强

 

如图所示,实线为电场线,虚线为等势线,AB=BC,电场中的A、B、C三点的场强分别为EA、EB、EC,电势分别为ΦA、ΦB、ΦC,AB、BC间的电势差分别为UAB、UBC,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有(    )

A. ΦABC    B. EC>EB>EA    C. UAB<UBC    D. UAB=UBC

 

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来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产生电子和质子

B. 两种不同材料的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C. 摩擦起电,可能是因为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

D. 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上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正电

 

如图所示,匀强电场场强方向竖直向下,在此电场中有abcd四个带电粒子(不计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各以水平向左、水平向右、竖直向上和竖直向下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c、d带异种电荷

B. a、b带同种电荷且电势能均不变

C. d的电势能减小,重力势能也减小

D. c的电势能减小,机械能增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荷从电场中的A点运动到了B点,路径不同,电场力做功的大小就可能不同

B. 电荷从电场中的某点开始出发,运动一段时间后,又回到了该点,则说明电场力做功为零

C. 正电荷沿着电场线运动,电场力对正电荷做正功;负电荷逆着电场线运动,电场力对负电荷做正功

D. 电荷在电场中运动,因为电场力可能对电荷做功,所以能量守恒定律在电场中并不成立

 

某电场的部分电场线如图所示,A、B是一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运动轨迹(图中虚线)上的两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粒子一定是从B点向A点运动

B. 粒子在A点的加速度大于它在B点的加速度

C. 粒子在A点的动能小于它在B点的动能

D. 电场中A点的电势高于B点的电势

 

将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下列各图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

A.

B.

C.

D.

 

如图,O是一固定的点电荷,另一点电荷P从很远处以初速度射入点电荷O的电场,在电场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是曲线MNabc是以O为中心,RaRbRc为半径画出的三个圆,RcRbRbRa1234为轨迹MN与三个圆的一些交点。以表示点电荷P12的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的大小,表示由34的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的大小,则( )

A. 2

B. 2

C. PO两电荷可能同号,也可能异号

D. P的初速度方向的延长线与O之间的距离可能为零

 

如图所示原来不带电的绝缘金属导体MN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着金属验电箔若使带负电的绝缘金属球A靠近导体的M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 只有M端验电箔张开

B. 只有N端验电箔张开

C. 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

D. 两端的验电箔都不张开

 

带正电荷的小球只受到电场力作用,把它从静止释放后,它在任意一段时间内(  )

A. 一定沿电场线由高电势处向低电势处运动

B. 一定沿电场线由低电势处向高电势处运动

C. 不一定沿电场线运动,但一定由高电势处向低电势处运动

D. 不一定沿电场线运动,也不一定由高电势处向低电势处运动

 

如图所示,在电场强度E=2×103V/m的匀强电场中有三点AMBAM=4 cmMB=3 cmAB=5 cm,且AM边平行于电场线,把一电荷量q=2×109C的正电荷从B移动到M点,再从M点移动到A点,电场力做功为(    )

A. 0.16×106J    B. 0.12×106J

C. -0.16×106J    D. -0.12×106J

 

匀强电场中的三点ABC是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AB的长度为1 mDAB的中点,如图所示。已知电场线的方向平行于△ABC所在平面,ABC三点的电势分别为14 V6 V2 V,设场强大小为E,一电量为C的正电荷从D点移到C点电场力所做的功为W,

A. W=8×J E8 V/m

B. W=6×J E6 V/m

C. W=8×J E≤8 V/m

D. W=6×J E≤6 V/m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