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在电源两极上的平行板电容器,当两极板间距离减小时

A. 电容器的电容C变小    B. 电容器极板的带电荷量变小

C. 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变大    D. 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E变大

 

如图所示,先接通K使平行板电容器充电,然后断开K。再使电容器两板间距离增大,则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Q、电容C、两板间电压U、板间场强E的变化情况是()

A. C不变,Q变小,U不变,E变小

B. C变小,Q变小,U不变,E不变

C. C变小,Q不变,U变大,E变小

D. C变小,Q不变,U变大,E不变

 

如图,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动势为E的电源连接,下极板接地.一带电油滴位于电容器中的P点且恰好处于平衡状态.现将上极板竖直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则(  )

A. P点的电势将降低

B. 极板带电量将增加

C. 带电油滴的电势能将增大

D. 带电油滴将竖直向上运动

 

ab两个电容器如图甲所示,图乙是它们的部分参数.由此可知,关于ab两个电容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两个电容器的电容之比为8:1

B. ab两个电容器的电容之比为4:5

C. b电容器最多能容纳电荷0.1C

D. b电容器最多能容纳电荷 1C

 

根据电容的定义式 可知(  )

A. 电容器的电容越大,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就越多

B. 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越大,电容越小

C. 电容器的电容与其带电荷量成正比,与其两极板间的电势差成反比

D. 电容器的电容不随带电荷量及两极板间的电势差的变化而变化

 

某人骑自行车以4m/s的速度匀速前进,某时刻在他正前方7m处以10m/s的速度同向行驶的汽车开始关闭发动机,然后以大小为2m/s2的加速度匀减速前进,求

(1)汽车从关闭发动机到停止的时间;

(2)汽车从关闭发动机到停止时的位移;

(3)此人需多长时间才能追上汽车?

 

在平直的公路上汽车以v0=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某时刻开始刹车,加速度大小为a=5m/s2,求:

(1)刹车后3s末的速度;

(2)刹车后5s内的位移;

 

甲车以6 m/s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乙车时,乙车由静止开始以3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的运动方向相同。求:

(1)乙车出发后经多长时间可追上甲车?此时它们离出发点多远?

(2)在乙车追上甲车之前,两车距离的最大值是多少?

 

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0.5 m/s,第7 s内的位移比第5 s内的位移多4 m,求:

(1)物体的加速度

(2)物体在前5 s内的位移

 

图表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从图可知AB段做___________运动,_______段的加速度最大,CD段的加速度是_______m/s2,物体在14 s内的总位移、总路程分别是___________m、___________m。

 

(多选)一物体做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经过t时间,其速度由v0变为v,下列关于t时间内所发生的位移x的表达式中正确的是

A.

B.

C.

D.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与时间t的关系为x=5t + t2xm为单位,ts为单位),则该质点(     )

A. 1s内的位移是5m

B. 2s内的平均速度是6m/s

C. 任意相邻1s内的位移差都是1m

D. 任意1s内的速度增量都是2m/s

 

(题文)(多选)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为x=15t–15t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该物体的初速度为15 m/s,以初速度方向为正,则其加速度为30 m/s2

B. 该物体运动的瞬时速度v应表达为v=1530t

C. 若以其加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其运动规律应表达为x=–15t+15t2

D. 若以其加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其瞬时速度应表达为v=1530t

 

(题文)在同一条平直公路上行驶的甲车和乙车,其速度时间图像分别为图中直线甲和乙。已知t=0时,甲、乙两车的距离是16 m,由图可知

A. t=(6+2)s时两车可能相遇

B. t=8 s时两车可能相遇

C. 在两车相遇之前t=6 s时两车相距最远

D. 相遇地点距甲车的出发点的距离可能是12 m

 

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的汽车,第1s内通过的位移,则  

A. 1s末的速度为

B. 加速度为

C. 2s内通过的位移为

D. 2s内通过的位移为

 

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象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3 s时并排行驶,则(    )

A. t=1 s时,甲车在乙车后

B. t=0时,甲车在乙车前7.5 m

C. 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 s

D. 甲、乙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 m

 

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匀加速直线开出,然后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最后做匀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下表给出了不同时刻汽车的速度,根据表格可知(   )

A. 汽车在t=5 s时刻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

B. 汽车匀速运动的时间为5 s

C. 汽车加速段的平均速度小于减速段的平均速度

D. 汽车从开始运动直到停止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约8.73 m/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0t+at2x=t,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秒内的位移说法正确的是

A. 加速度大的物体位移大

B. 初速度大的物体位移大

C. 末速度大的物体位移大

D. 平均速度大的物体位移大

 

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x和时间t2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该质点(  )

A.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恒为1 m/s2

B. 0~2 s内的位移是为1 m

C. 2末的速度是 4 m/s

D. 物体第3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3 m/s

 

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该物体(  )

A. 1s内和第5s内的运动方向相反

B. 2s内和第6s内的加速度相同

C. 0~2s0~4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D. 0~6s内,物体的位移大小为30m

 

一质点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大位移是80m

B. 质点的初速度是20 m/s

C.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是5 m/s2

D. t=4s时,质点的速度为零

 

如图所示为我国用长征二号火箭运载着神舟飞船点火发射的情景,设在点火后,火箭由静止开始上升的一段时间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点火后的第2 s内,火箭上升的高度为60 m,则火箭上升的加速度以及第2 s末,火箭的瞬时速度大小分别为

A. 30 m/s2,60 m/s

B. 40 m/s2,80 m/s

C. 60 m/s2,120 m/s

D. 15 m/s2,30 m/s

 

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3s内通过的位移是3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3 s内的平均速度是1m/s    B. 物体的加速度是1.0m/s2

C. 3 s内的位移是5.4 m    D. 3 s末的速度是4 m/s

 

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从t=0时刻开始,物体的的图象如图所示,图线与纵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05m/s﹣1s,由此可知( )

A. 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B. 物体的初速度的大小为05 m/s

C. 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为1 m/s2

D. 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为05 m/s2

 

某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是xt的单位为ms,则物体运动的初速度、加速度分别

A.

B.

C.

D.

 

一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那么物体在0~t0和t0~2t0两段时间内(  )

A. 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1

B. 位移大小之比为1∶1

C.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

D.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2

 

汽车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第2 s内的位移为12.5 m,那么开始刹车后2 s内与开始刹车后6 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A. 1:1    B. 3:1

C. 3:4    D. 4:3

 

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前2 s内的位移是8 m,则

A. 物体的加速度是2 m/s2

B. 物体的加速度是3 m/s2

C. 物体第4 s内的位移是32 m

D. 物体第4 s内的位移是14 m

 

如图,半径R=1.0m的光滑圆弧轨道ABC与足够长的粗糙轨道CDC处平滑连接,O为圆弧轨道ABC的圆心,B点为圆弧轨道的最低点,半径OA、OCOB的夹角分别为53°37°,将一个质量m=1.0kg的物体(视为质点)从A点左侧高为h=0.8m处的P点水平抛出,恰从A点沿切线方向进入圆弧轨道,已知物体与轨道CD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重力加速度 ,sin37°=0.6,cos37°=0.8,求:

(1)物体水平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

(2)物体经过B点时受圆弧轨道支持力大小

(3)物体在轨道CD上向上运动的最大距离x。

 

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光滑圆周轨道AB固定在竖直平面内,O为圆心,OA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OB在竖直方向。一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从O点正上方某处以某一水平初速度向右抛出,小球恰好能无碰撞地从A点进入圆轨道内侧,此后沿圆轨道运动到达B点。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求:

(1)小球初速度的大小;

(2)小球运动到B点时对圆轨道压力的大小。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