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内壁光滑的绝缘管做成的圆环半径为R,管的内径远小于R.ab为该环的水平直径,ab及其以下区域处于水平向左的匀强电场中.现将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小球从管中a点由静止开始释放,已知小球释放后,第一次和第二次经过最高点c时对管壁的压力的大小之比为1: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释放后,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

B. 小球释放后,第n次经过最低点d时对管壁的压力

C. 小球释放后,第一次到达b点时对管壁的压力为0

D. 小球释放后,第n次到达最高点c时对管壁的压力

 

如图所示,带正电的粒子以一定的初速度沿两板的中线进入水平放置的已经充满电的平行板电容器内,仅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恰好沿下板的边缘飞出,已知平行板间距离为,板间电压为,带电粒子的电荷量为,粒子通过平行板的时间为,则

A. 在后时间内,电场力对粒子做的功为

B. 粒子在竖直方向下落前和后的过程中,电场力做功之比为1∶2

C. 在整个时间内,电场力对粒子做功为

D. 在前和后时间内,粒子的动能增量之比为1:3

 

如图所示,粗糙程度均匀的绝缘斜面下方O点处有一正点电荷,带正电的小物体以初速度v1从斜面底端M处沿斜面上滑,能沿斜面运动到达N点,若小物体电荷量保持不变,OM=ONPMN的中点,则小物体

A. MN点的动能相等

B. MN点的电势能相等

C. MP段、PN段克服摩擦力做功相同

D. 小物体在P点所受的摩擦力最大

 

如图所示,③是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形成电场中的、位于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等势线,其中③为直线,①与②②与③的电势差相等。一个重力不计、带负电的粒子进入电场,运动轨迹如图中实线所示,与①③分别交于a、b、c三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粒子在c点时的加速度为零

B. a点的电势比b点的电势高

C. 粒子从ab再到c,电势能不断增加

D. 若粒子从ab电场力做功大小为W1,bc电场力做功大小为W2,W1>W2

 

三个质量相等,分别带正电、负电和不带电的粒子,从带电平行金属板左侧中央以相同的水平初速度v0先后垂直电场进入,并分别落在正极板的ABC三处,O点是下极板的左端点,且OC=2OA,AC=2BC,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个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时间之比tA:tB:tC=2:3:4

B. 三个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加速度之比aA:aB:aC=1:3: 4

C. 三个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时动能的变化量之比EkA:EkB:EkC=36:16:9

D. 带正、负电荷的两个粒子的电荷量之比为7:20

 

如图所示,竖直平行金属板分别与电源正、负极相接,一带电颗粒沿图中直线从AB运动,则该带电颗粒(  )

A. 动能减小

B. 电势能减小

C. 机械能减小

D. 可能带负电

 

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一固定的光滑椭圆大环,其长轴长BD =4 L、短轴长AC =2 L,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上端固定在大环的中心O,下端连接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可视为质点的小环.小环刚好套在大环上且与大环及弹簧绝缘,整个装置处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将小环从A点由静止释放、小环运动到B点时速度恰好为0.已知小环在A、B两点时弹簧的形变量大小相等,则 (    )

A. 电场强度的大小

B. 小环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弹簧的弹力不做功

C. 小环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D. 小环在A点时受到大环对它的弹力大小F= mg - kL

 

如图(1)所示,在两平行的金属板间加上如图(2)所示的电压。在0~1 s内,一点电荷在两极板间处于静止状态,t=2 s时电荷仍运动且未与极板接触。则在1~2 s内,点电荷(g10 m/s2

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10 m/s2

B. 做变加速直线运动,平均加速度大小为5 m/s2

C. 做变加速直线运动,2 s末加速度大小为10 m/s2

D. 2 s末速度大小为10 m/s

 

在竖直平面内有水平向右、场强为E=1×104N/C的匀强电场。在场中有一根长L=2m的绝缘细线,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系质量为0.04kg的带电小球,它静止时细线与竖直方向成37°角。如图所示,给小球一个初速度让小球恰能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取小球在静止时的位置为电势能和重力势能的零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os37°=0.8,g=10m/s2)

A. 小球所带电量为q=3.5×10-5C

B. 小球恰能做圆周运动动能最小值是0.96J

C. 小球恰能做圆周运动的机械能最小值是1.54J

D. 小球恰能做圆周运动的机械能最小值是0.5J

 

A B C D区域内存在电场强度为E的匀强电场,一带正电为q的带电小球用长为轻质细绳系于O点且绳子不可伸长,小球所受电场力为重力的5倍,如图所示在距O点为处有一个钉子,此时绳与竖直方向夹角为,小球从O点正下方由静止释放,小球离开电场时绳子恰好断裂,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摆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B. 碰到钉子时小球的速度为

C. 小球离开电场能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D. 小球飞出电场时所受绳子的最大拉力为

 

图(a)为示波管的原理图。如果在点击之间所加的电压图按图(b)所示的规律变化,在电极之间所加的电压按图(c)所示的规律变化,则在荧光屏上会看到的图形是

 

如图所示,带正电的A球固定,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粒子Ba处以速度v0射向A,虚线abcB运动的一段轨迹,b点距离A最近.粒子经过b点时速度为v,重力忽略不计.则(  )

A. 粒子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动能不断减小

B. 粒子从b运动到c的过程中加速度不断增大

C. 可求出A产生的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

D. 可求出A产生的电场中b点的电场强度

 

一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只受电场力作用时,它不可能出现的运动状态是(    )

A. 匀速直线运动    B. 匀加速直线运动

C. 匀变速曲线运动    D. 匀速圆周运动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两平行金属板AB水平放置,接入如图所示电路中,两板间的距离d=50cm,电源电动势E=15V,内电阻r,电阻R1=4Ω,R2=10Ω,闭合开关S,待电路稳定后,将一带电的小球放入板间恰能保持静止,若小球质量为m=2×10-2kg,电量q=1×10-2C,问:

(1)小球带正电还是负电,电容器的电压为多大?

(2)电源的内阻为多大?

(3)电源的效率是多大?(取g=10m/s2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为5V,理想电压表的示数为4V,求:

电源的内电阻;

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

 

如图所示,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0.1 T,金属棒AD0.4 m,与框架宽度相同,电阻r=1.3 Ω,框架电阻不计,电阻R1=2 Ω,R2=1 Ω.当金属棒以5 m/s速度匀速向右运动时,求:

(1)流过金属棒的感应电流为多大?

(2)若图中电容器C0.3 μF,则电容器中储存多少电荷量?

 

如图所示,一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与一电压恒定的电源相连,极板水平放置,极板间距为d,在下极板上叠放一厚度为d的金属板,其上部空间有一带正电粒子P静止在电容器中,当把金属板从电容器中快速抽出后,粒子P开始运动,重力加速度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上极板带负电    B. 粒子开始向上运动

C. 粒子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D. 粒子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已知均匀带电的无穷大平面在真空中激发电场的场强大小为,其中为平面上单位面积所带的电荷量,为常量。如图所示的平行板电容器,极板正对面积为S,其间为真空,带电荷量为Q。不计边缘效应时,极板可看作无穷大导体板,则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大小和两极板间相互的静电引力大小分别为

A.     B.

C.     D.

 

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带有等量异种电荷,与静电计相连,静电计金属外壳和电容器下级板都接地.在两极板间有一固定在P点的点电荷,以E表示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EP表示点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θ表示静电计指针的偏角.若保持下极板不动,将上极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至图中虚线位置,则(  )

A. θ增大,E增大    B. θ增大,EP不变

C. θ减小,EP增大    D. θ减小,E不变

 

一平行电容器两极板之间充满云母介质,接在恒压直流电源上,若将云母介质移出,则电容器(  )

A. 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大

B. 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的电场强度变大

C. 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大,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

D. 极板上的电荷量变小,极板间的电场强度不变

 

研究与平行板电容器电容有关因素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前,只用带电玻璃棒与电容器a板接触,能使电容器带电

B. 实验中,只将电容器b板向上平移,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小

C. 实验中,只在极板间插入有机玻璃板,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

D. 实验中,只增加极板带电量,静电计指针的张角变大,表明电容增大

 

如图,电路中A、B、C、D是完全相同的金属极板,PAB板间的一点,在CD板间插有一块有机玻璃板。闭合开关,电路稳定后将开关断开。现将CD板间的玻璃板抽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金属板CD构成电容器的电容减小

B. P点电势降低

C. 玻璃板抽出过程中,电阻R中有向右的电流

D. A、B两板间的电场强度减小

 

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通过一个滑动变阻器R与直流电源连接,G为一零刻度在表盘中央的电流计,闭合开关S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在两板间插入电介质,电容器的电容变大

B.若将电容器下极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电容器的电量变小

C.若将电容器下极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此过程电流计中有从a到b方向的电流

D.若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上移动,电容器两极板间的场强变大

 

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电源相连,开始极板不带电,质量为m、电量为q的油滴开始自由下落,一段时间后合上开关S,油滴经过相同时间回到出发点。忽略电容器充电时间极板间距足够大,已知充电后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油滴带负电

B. Eq=4mg

C. 油滴回到出发点的速度为0

D. 油滴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机械能先不变后减小

 

如图所示,两块较大的金属板AB平行放置并与一个电源相连,S闭合后,两板间有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油滴恰好处于静止状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将A板向上平移一小段位移,则油滴向下加速运动,G中有ba的电流

B. 若将A板向左平移一小段位移,则油滴仍然静止,G中有ba的电流

C. 若将S断开,则油滴立即做自由落体运动,G中无电流

D. 若将S断开,再将A板向下平移一小段位移,则油滴向上运动

 

电流传感器可以像电流表一样测量电流,可以捕捉到瞬间的电流变化,相当于一个理想电流表。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来研究电容器的放电过程。实验时将开关S拨到1端,用直流8 V电压给电容器充电,待电路稳定后,将电流传感器打开,再将开关S拨到2端,电容器通过电阻R放电。以S拨到2端时为t=0时刻,电流传感器测得的电流I随时间t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题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I-t图可知,电容器在全部放电过程中释放的电荷量约为3.2×10-3 C

B. I-t图可知,电容器在全部放电过程中释放的电荷量约为3.2 C

C. 此电容器的电容约为4.0×10-4 F

D. 此电容器的电容约为0.4 F

 

某电容式话筒的原理如图8所示,E为电源,R为电阻,薄片PQ为两金属极板,对着话筒说话时,P振动而Q可视为不动,当PQ间距离增大时,(  )

A. PQ构成的电容器的电容减小

B. P上电荷量保持不变

C. 有电流自MR流向N

D. PQ间的电场强度不变

 

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一个恒压直流电源连接,下极板通过A点接地,一带电液滴在P点刚好平衡,现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下极板竖直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则

A. 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小    B. 液滴将向上移动

C. P点电势降低    D. 液滴在P点的电势能减小

 

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动势为E的直流电源(内阻不计〉连接,下极板接地,静电计所带电荷量很少,可被忽略。一带负电油滴静止于电容器中的P点。现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上极板竖直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静电计指针张角不变

B. P点的电势将降低

C. 带电油滴静止不动

D. 若先将上极板与电源正扱的导线断开,再将下极板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则带电油滴静止不动

 

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充电后与电源断开,正极板接地,静电计的金属球与电容器的负极板连接,外壳接地,以E表示两极板间的场强,θ表示静电计指针的偏角,各物理量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

A. 将平行板电容器的正极板向右移动,E变小,θ变大

B. 将平行板电容器的正极板向右移动,E不变,θ变小

C. 将平行板电容器的正极板向左移动,E变大,θ变大

D. 将平行板电容器的正极板向左移动,E变小,θ变小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