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三人到某超级商场去购物,他们分别在三个都正常运行的电梯上向上一层楼或向下一层楼运动,如图所示。关于他们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乙相对丙静止,相对甲运动 B. 乙相对甲静止,相对丙运动 C. 甲与丙在竖直方向上是相对静止的 D. 甲与丙在水平方向上是相对静止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位法国飞行员在2 000米高空水平飞行时发现旁边有一只“昆虫”在他身旁自由落下,他顺手抓来一看,竟是一颗子弹。他能顺手抓来子弹是因为这时 A. 子弹的水平速度刚好为零 B. 子弹的水平速度刚好与飞机的速度相同 C. 子弹的水平速度刚好与飞机的速度方向相反 D. 子弹在空中做自由落体运动
(多选)甲、乙、丙三人各乘一只热气球,甲看到楼房上升,乙看到甲上升,丙看到乙下降,甲看到丙上升。那么,甲、乙、丙相对地可能是 A. 甲、乙下降,且 B. 甲下降,乙、丙上升,且 C. 甲下降,乙停在空中,丙上升 D. 甲、乙、丙下降,且
(多选)宋代诗人陈与义乘着小船在风和日丽的春日出游时曾经写了一首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在这首诗当中,诗人艺术性地表达了他对运动相对性的理解。关于诗中所描述的运动以及参考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飞花”是以运动的船为参考系的 B. “飞花”是以两岸的榆树为参考系的 C. “云与我俱东”是以运动的船为参考系的 D. “云与我俱东”是以两岸的红花为参考系的
小霞与小芳各自骑自行车在平直公路上以同样大小的速度并列前进。如果小霞眼睛盯着小芳自行车车轮边缘上某一点,那么她以自己为参考系,看到这一点的运动轨迹是( ) A. B. C. D.
(多选)2016年法国欧洲杯于当地时间 2016年6月10日至7月10日在法国境内9座城市的12座球场内举行。6月16日,A组次轮瑞士对阵罗马尼亚在王子公园球场开始首场较量。第57分钟,罗德里格斯角球发到禁区,穆罕默迪禁区左侧凌空抽射,足球沿着弯刀弧线直挂球门远角,为本队扳平了比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分析穆罕默迪在球场上跑动的轨迹时,可以把他看成质点 B. 球迷们在观看远角进球时,可以把足球看成质点 C. 穆罕默迪在制造角球时,可以把足球看成质点 D. 穆罕默迪在躲过对方防守时,可以把防守球员看成质点
(多选)南北走向的一长直公路经过某广场的中心,如果以广场中心为原点,规定向北为正方向,作出的坐标轴(x轴)如图所示。坐标轴上有两点A和B,A的坐标为xA=4 m,B的坐标为xB=–2 m。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点位于广场中心南边4 m处 B. A点位于广场中心北边4 m处 C. B点位于广场中心南边2 m处 D. B点位于广场中心北边2 m处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句诗表明( ) A. 坐在地上的人是绝对静止的 B. 坐在地上的人相对地球以外的其它星体是运动的 C. 人在地球上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D. 地球既在绕太阳公转又在自转
下列情况下的物体,不能看成质点的是 A. 测量木块密度时的木块 B. 比较两辆行驶中的车的快慢 C. 测量沿斜面滚下的小球的运动距离 学科=网 D. 计算从北京开往上海的途中,与上海距离时的火车
下列运动的物体,能当作质点处理的是 A. 研究地球四季的变化,自转中的地球 B. 研究和观察日食时的太阳 C. 研究从高处自由落下的石块 D. 裁判员在打分过程中,在冰面上旋转的花样滑冰运动员
如图所示,静止站在地面的人仰头看一座高楼时,感到高楼正向一边倾斜,这是由于天空中的云朵在飘动。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高楼是绝对静止的 B. 高楼相对于人在运动 C. 高楼相对于地面在运动 D. 高楼相对于云朵在运动
(多选)在下列探究活动的表述中,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是 A. 研究地球绕太阳运动的周期 B. 研究飞机转弯时机翼的倾斜角度 C. 研究航天飞机相对地球的飞行周期 D. 研究沿地面翻滚前进的体操运动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参考系必须是固定不动的物体 B. 参考系可以是变速运动的物体 C. 地球很大,又因有自转,研究地球公转时,地球不可视为质点 D. 研究跳水运动员转体动作时,运动员不可视为质点
下列与参考系有关的成语是( ) A. 三足鼎立 B. 刻舟求剑 C. 滴水穿石 D. 立竿见影
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点就是没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 B. 研究教室里吊扇的运动情况时可将吊扇看做质点 C. 体育教练员研究百米跑运动员的起跑动作时可将运动员看做质点 D. 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作质点
甲乙两个同学共同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①两位同学用砝码盘(连同砝码)的重力作为小车(对象)受到 的合外力,需要平衡桌面的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他们将长木板的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砝码盘的情况下,小车能够自由地做____________运动。另外,还应满足砝码盘(连同砝码)的质量m______________小车的质量M。(填“远小于”、“远大于”或“近似等于”)接下来,甲同学研究:在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其加速度与其受到的牵引力的关系;乙同学研究:在保持受到的牵引力不变的条件下,小车的加速度与其质量的关系。 ②甲同学通过对小车所牵引纸带的测量,就能得出小车的加速度a。图2是某次实验所打出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标出了5个计数点,在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标出,图中数据的单位是cm。实验中使用的电源是频率f=50Hz的交变电流。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算出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③乙同学通过给小车增加砝码来改变小车的质量M,得到小车的加速度a与质量M的数据,画出a — A.改画a与 C.改画 a与
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 (1) 备有器材:A. 长木板;B. 电磁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纸带;C. 细绳、小车、砝码;D. 装有细砂的小桶;E. 薄木板;F. 毫米刻度尺。还缺少的一件器材是________。 (2) 实验得到如图(a)所示的一条纸带,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B 、C间距s2和D、E间距s4已量出,利用这两段间距计算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为________。 (3) 同学甲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如图(b)所示a- (4) 同学乙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图(c),从图线可知乙同学操作过程中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某实验小组应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已知小车的质量为M,砝码及砝码盘的总质量为m,所使用的打点计时器所接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实验步骤如下: A.按图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其中与定滑轮及弹簧测力计相连的细线竖直; B.调节长木板的倾角,轻推小车后,使小车能沿长木板向下匀速运动; C.挂上砝码盘,接通电源后,再放开小车,打出一条纸带,由纸带求出小车的加速度; D.改变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重复步骤C,求得小车在不同合力作用下的加速度. 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回答以下问题: (1)对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小车的加速度与砝码盘的加速度大小相等 B.实验过程中砝码盘处于超重状态 C.与小车相连的轻绳与长木板一定要平行 D.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应为砝码和砝码盘总重力的一半 E.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应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2)实验中打出的其中一条纸带如图所示,由该纸带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由本实验得到的数据作出小车的加速度a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的关系图象,与本实验相符合的是_____.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 (1)下面列出了一些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带滑轮的长木板、垫块、小车和砝码、砂和砂桶。除以上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___。(多选) A.天平(附砝码) B.秒表 C.刻度尺(最小刻度为mm) D.低压交流电源 (2)实验中,需要平衡小车和纸带运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正确的做法是____。 A.小车放在木板上,把木板一端垫高,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使小车在不受绳的拉力时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B.小车放在木板上,挂上砂桶,把木板一端垫高,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使小车在砂桶的作用下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C.小车放在木板上,后面固定一条纸带,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把木板一端垫高,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使小车在不受绳的拉力时能拖动纸带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3)实验中,为了保证砂和砂桶所受的重力近似等于使小车做匀加速运动的拉力,砂和砂桶的总质量m与小车和车上砝码的总质量M之间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这样,在改变小车上砝码的质量时,只要砂和砂桶质量不变,就可以认为小车所受拉力几乎不变。 (4)如图为某次实验纸带,在相邻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打点未画出,用刻度尺测得:S1=0.55 cm,S2=0.94 cm,S3=1.35 cm,S4=1.76 cm,S5=2.15 cm,S6=2.54 cm。 ①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___ s; ②计数点“6”和“7”的位移S7比较接近于____________(填“A、B、C、D”序号) A.2.76 cm B.2.85 cm C.2.96 cm D.3.03 cm ③打下“3”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3=___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_____ m/s2。(计算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5)某小组在研究“外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保持砂和砂桶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分别记录小车加速度a与其质量M的数据。在分析处理数据时,该组同学产生分歧:甲同学认为根据实验数据可以作出小车加速度a与其质量M的图像,如图(甲),然后由图像直接得出a与M成反比。乙同学认为应该继续验证a与其质量倒数1/M是否成正比,并作出小车加速度a与其质量倒数1/M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你认为_______同学(选填“甲”或“乙”)的方案更合理。 (6)另一小组在研究“小车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用改变砂的质量的办法来改变对小车的作用力F,然后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a-F图像,如图所示。发现图像既不过原点,末端又发生了弯曲,可能原因是________。 A.平衡摩擦力时,木板的倾斜角度过大,且砂和砂桶的质量较大 B.平衡摩擦力时,木板的倾斜角度过小,且砂和砂桶的质量较大 C.没有平衡摩擦力,且小车质量较大 D.平衡摩擦力时,木板的倾斜角度过小,且小车质量较大
某实验小组利用小车、一端带有滑轮的导轨、打点计时器和几个已知质量的小钩码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图乙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图中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0.1 s,由图中的数据可得小车的加速度a=__m/s2; (2)该实验小组以测得的加速度a为纵轴,所挂钩码的总重力F为横轴,作出的图象如丙图中图线1所示,发现图象不过原点,怀疑在测量力时不准确,他们将实验进行了改装,将一个力传感器安装在小车上,直接测量细线拉小车的力F′,作a﹣F′图如丙图中图线2所示,则图象不过原点的原因是__,对于图象上相同的力,用传感器测得的加速度偏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3)该实验小组在正确操作实验后,再以测得的加速度a为纵轴,所挂钩码的总重力F和传感器测得的F′为横轴作图象,要使两个图线基本重合,请你设计一个操作方案_____________。
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外力、物体质量间的关系时,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以及车中的砝码质量用M表示,盘以及盘中的砝码质量用m表示。 (1)实验过程中,电火花计时器接在频率为f=50Hz的交流电源上,调整定滑轮高度,使细线与长木板平行。 (2)若已平衡好摩擦,在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过程中,绳子拉力 (3)某小组同学先保持盘及盘中的砝码质量m一定来做实验,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以下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盘及盘中的砝码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B.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实验时,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放开小车 D.用天平测出m以及M,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直接用公式 (4)某小组同学保持小车以及车中的砝码质量M一定,探究加速度a与所受外力F的关系时,由于他们操作不当,这组同学得到的a-F关系图像如图所示,①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②图线上端弯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5)某小组在操作完全正确且满足(2)中质量关系的情况下,下图为实验时小车在长木板上带动纸带运动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6为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出 (6)(5)中实验小组用所得数据探究动能定理,测得上图纸带计数点1、5间距离为x,该小组最终要验证的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用m、M、f,x、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中,设计出如下的实验方案,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已知小车质量M=214.6 g,砝码盘质量m0=7.8 g,所使用的打点计时器交流电频率f=50 Hz.其实验步骤是: A.按图中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 B.调节长木板的倾角,轻推小车后,使小车能沿长木板向下做匀速运动 C.取下细绳和砝码盘,记下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m D.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打出一条纸带,由纸带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 E.重新挂上细绳和砝码盘,改变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重复B-D步骤,求得小车在不同合外力F作用下的加速度. 回答下列问题: (1)按上述方案做实验,是否要求砝码和砝码盘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_____(填“是”或“否”). (2)实验中打出的其中一条纸带如图所示,由该纸带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____ m/s2. (3)某同学将有关测量数据填入他所设计的表格中,如下表,
他根据表中的数据画出a-F图象.造成图线不过坐标原点的一条最主要原因______,从该图线延长线与横轴的交点可求出的物理量是_____,其大小为_____.
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利用力传感器测量细线上的拉力。按照如下步骤操作: ①安装好打点计时器和纸带,调整导轨的倾斜程度,平衡小车摩擦力; ②细线通过导轨一端光滑的定滑轮和动滑轮,与力传感器相连,动滑轮上挂上一定质量的钩码,将小车拉到靠近打点计时器的一端; ③打开力传感器并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 ④释放小车,使小车在轨道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⑤关闭传感器,记录下力传感器的示数F;通过分析纸带得到小车加速度a; ⑥改变钩码的质量,重复步骤①②③④⑤; ⑦作出a-F图象,得到实验结论。 (1)某学校使用的是电磁式打点计时器,在释放小车前,老师拍下了几个同学实验装置的部分细节图,下列图中操作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2)本实验在操作中是否要满足钩码的质量远远小于小车的质量?_________(填写“需要”或“不需要”);某次释放小车后,力传感器示数为F,通过天平测得小车的质量为M,动滑轮和钩码的总质量为m,不计滑轮的摩擦,则小车的加速度理论上应等于________。 A. (3)下图是某次实验测得的纸带的一段,可以判断纸带的____(填“左”或“右”)端与小车连接,在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6时,钩码的瞬时速度大小为______m/s(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合力F及质量m关系的实验,图(a)为实验装置简图。(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1)图(b)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m/s2。(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2)保持砂和砂桶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分别得到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m及对应的1/m,数据如下表:
请在方格坐标纸中画出 (3)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砂和砂桶质量,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随合力F的变化图线如图(c)所示。该图线不通过原点,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弹簧秤固定在一合适的木板上,桌面的右边缘固定一支表面光滑的铅笔以代替定滑轮,细绳的两端分别与弹簧秤的挂钩和矿泉水瓶连接。在桌面上画出两条平行线MN、PQ,并测出间距 ①木板的加速度可以用 ②改变瓶中水的质量重复实验,确定加速度
③用加水的方法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挂钩码的方法相比,它的优点是_____。 a.可以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b.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多组实验数据; c.可以比较精确地测出摩擦力的大小;d.可以获得更大的加速度以提高实验精度。
如图所示,一个“V”形玻璃管ABC倒置于竖直平面内,并处于场强大小为E=1x103v/m,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一个重力为G=1x10-3N,电荷量为q=2X10-6C的带负电小滑块从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小滑块与管壁的动摩擦因数μ=0.5,已知管长AB=BC=L=2m,倾角α=37°,B点是一段很短的光滑圆弧管,sin37°=0.6,cos37°=0.8,重力加速度g=10m/s2,求从开始运动到最后静止,小滑块通过的总路程为为多少?
如图所示,三个相同的木块A、B、C质量均为m,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B、C之间有一轻质弹簧,弹簧的左端与木块B固连(右端与C不固连),弹簧处于原长状态,现使A以初速度2 (1)以后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性势能; (2)以后运动过程中C能获得的最大速度。
用一条绝缘轻绳悬挂一个带电小球,小球质量为m,所带电荷量为q.现加一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平衡时绝缘轻绳与竖直方向成30°角(如图所示).求 (1)这个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 (2)剪短细绳,小球运动距离S时的速度(一直在电场中运动)
如图所示,平行金属板长为2m,一个带正电为2×10−6C、质量为5×10−6kg的粒子以初速度5m/s紧贴上板垂直射入电场,刚好从下板边缘射出,末速度恰与下板成30°角,粒子重力不计,求: (1)粒子末速度大小; (2)上下两个极板的电势差是多少?
某同学欲采用下列器材研究一个额定电压为2.5 V的小灯泡(内阻约为6 Ω)的伏安特性曲线。 A.直流电源(3 V,内阻不计); B.电流表(0-0.6 A,内阻约为0.13 Ω); C.电压表(0-3 V,内阻约为3 kΩ); D.电压表(0-15 V,内阻约为15 kΩ); E.滑动变阻器(0-20 Ω,额定电流为2 A); F.滑动变阻器(0-1000 Ω,额定电流为0.5 A); G.开关、导线若干。 (1)为了减小测量误差,电压表应选用__,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__。(填序号A、B、C等) (2)该同学连接电路的实物图如图丙所示,请指出他的电路接线中的错误: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