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将纸带穿过限位孔,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拉动纸带,但在纸带上打不上点,其可能原因是(  )

A. 复写纸放反

B. 使用了直流电源

C. 振针过短

D. 纸带运动过快

 

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迹。下列关于纸带上点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点迹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

B. 点迹记录了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C. 纸带上点迹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质量和形状

D. 纸带上点迹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

 

在实验中,某同学得到一张打点清晰的纸带如图所示,要求测出D点的瞬时速度.本实验采用包含D点在内的一段间隔中的平均速度来粗略地代表D点的瞬时速度,下列几种方法中最准确的是(  )

A. =vD,Δt1=0.14 s

B. =vD,Δt2=0.06 s

C. =vD,Δt3=0.1 s

D. =vD,Δt4=0.04 s

 

如图所示为同一打点计时器打出的4条纸带,其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

A.

B.

C.

D.

 

如图所示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的是    (  )

A.

B.

C.

D.

 

一位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做实验时,纸带上打出的不是圆点,而是如图所示的一些短线,这可能是因为(  )

A. 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

B. 电源电压不稳定

C. 电源的频率不稳定

D. 振针压得过紧

 

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实验中,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时,为了减小误差( )

A. 应使纵、横坐标每单位长度表示的数值大一些

B. 应使纵、横坐标每单位长度表示的数值小一些

C. 为使图线通过每个实验数据点,应将图线画成折线

D. 应将图线画成直线或光滑曲线,让数据点大致均匀分布在图线附近,个别离线较远的点可舍去

 

2014108日,月全食带来的红月亮亮相天空,引起人们对月球的关注。我国发射的嫦娥三号探月卫星在环月圆轨道绕行n圈所用时间为t,如图所示。已知月球半径为R,月球表面处重力加速度为,引力常量为G。试求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v1嫦娥三号卫星离月球表面高度h

 

假设某星球表面上有一倾角为的固定斜面,一质量为m=2.0kg的小物块从斜面底端以速度12m/s沿斜面向上运动,小物块运动2.0s时速度恰好为零.已知小物块和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该星球半径为R=4.8×103km.

(sin37°=0.6.cos37°=0.8),试求:

(1)该星球表面上的重力加速度g的大小;

(2)该星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嫦娥三号探测器在西昌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嫦娥三号经过几次成功变轨以后,探测器状态极其良好,成功进入绕月轨道.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标志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设嫦娥三号探测器环绕月球的运动为匀速圆周运动,它距月球表面的高度为h,已知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月球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

则:

(1)探测器绕月球运动的向心加速度为多大;

(2)探测器绕月球运动的周期为多大.

 

某双星系统,两天体质量分别为Mm,两天体球心间距离为L,已知万有引力恒量为G

1)求该双星系统的周期

2)求质量为M的天体的线速度

 

火星成为我国深空探测的第二颗星球,假设火星探测器在着陆前,绕火星表面匀速飞行(不计周围其他天体的影响),航天员测出飞行N圈用时t,已知地球质量为M,地球半径为R,火星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 火星探测器匀速飞行的向心加速度约为

B. 火星探测器匀速飞行的速度约为

C. 火星探测器的质量为

D. 火星的平均密度为

 

关于环绕地球运动的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别沿圆轨道和椭圆轨道运行的两卫星,不可能具有相同的周期

B沿椭圆轨道运行的一卫星,在轨道不同位置可能具有相同的速率

C在赤道上空运行的两地球同步卫星它们的轨道半径有可能不同

D沿不同轨道经过北京上空的两颗卫星,它们的轨道平面一定会重合

 

据报道,2016218日嫦娥三号着陆器玉兔号成功自主醒来,嫦娥一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叶培建院士介绍说,自20131214日月面软着陆以来,中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创[造了全世界在月工作最长记录。假如月球车在月球表面以初速度竖直上抛出一个小球,经时间t后小球回到出发点,已知月球的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B. 月球的质量为

C. 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获得的速度就可能离开月球表面围绕月球做圆周运动

D. 探测器在月球表面附近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绕行周期为

 

如图所示,ABCD为菱形的四个顶点,O为其中心,AC两点各固定有一个质量为M的球体,球心分别与AC两点重合,将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从B点由静止释放,只考虑Mm的引力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 m将在BD之间往复运动

B. BO的过程当中,做匀加速运动

C. BO的过程当中,左侧的Mm的引力越来越小

D. m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有三个位置所受合力的功率为零

 

某颗地球同步卫星正下方的地球表面有一观察者,他用天文望远镜观察被太阳光照射的此卫星,春分那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在日落12小时内有时间该观察者看不见此卫星。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自转周期为T,卫星的运动方向与地球转动方向相同,不考虑大气对光的折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同步卫星离地高度为

B. 同步卫星加速度小于赤道上物体向心加速度

C.

D. 同步卫星加速度大于近地卫星的加速度

 

我国最新研制的长征六号运载火箭与2015920日发射,成功将20颗微小人造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缔造了我国一箭多星的发射记录;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假设某颗质量为m的卫星运行在轨道半径为地球半径n倍的圆形轨道上,则:(      )

A. 该卫星运行时的向心力大小为

B. 该卫星运行时的向心加速度大小是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大小的1/ n

C. 该卫星的运行速度大小为

D. 该卫星的运行速度大小是第一宇宙速度大小的

 

太阳系中某行星运行的轨道半径为R0,周期为T0,单天文学家在长期观测中发现,其实际运行的轨道总是存在一些偏离,且周期性地每隔t0时间发生一次最大的偏离(行星仍然近似做匀速圆周运动).天文学家认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该行星外侧还存在着一颗未知行星.假设两行星的运行轨道在同一平面内,且绕行方向相同,则这颗未知行星运行轨道的半径R和周期T是(认为未知行星近似做匀速圆周运动):(      )

A.     B.     C.     D.

 

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命名的神舟星杨利伟星的轨道均处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已知神舟星平均每天绕太阳运行174万公里,杨利伟星平均每天绕太阳运行145万公里.假设两行星均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则两星相比较:(      )

A. 神舟星的轨道半径大

B. 神舟星的公转周期大

C. 神舟星的加速度大

D. 神舟星受到的向心力大

 

国务院批复,自2016年起将4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1970424日我国首次成功发射的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目前仍然在椭圆轨道上运行,其轨道近地点高度约为440 km,远地点高度约为2060 km;198448日成功发射的东方红二号卫星运行在赤道上空35786 km的地球同步轨道上。设东方红一号在远地点的加速度为a1,东方红二号的加速度为a2,固定在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加速度为a3,则a1a2a3的大小关系为:(      )

A. a2a1a3    B. a3a2a1    C. a3a1a2    D. a1a2a3

 

一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假如该卫星变轨后仍做匀速圆周运动,动能增大为原来的4,不考虑卫星质量的变化,则变轨前后卫星的:(      )

A. 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4    B. 轨道半径之比为41

C. 周期之比为41    D. 角速度大小之比为12

 

随着世界航空事业的发展,深太空探测已逐渐成为各国关注的热点.假设深太空中有一颗外星球,质量是地球质量的2倍,半径是地球半径的,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外星球的同步卫星周期一定小于地球同步卫星周期

B. 某物体在该外星球表面上所受重力是在地球表面上所受重力的4

C. 该外星球上第一宇宙速度是地球上第一宇宙速度的2

D. 绕该外星球的人造卫星和以相同轨道半径绕地球的人造卫星运行速度相同

 

太阳系各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内沿同一方向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当地球恰好运行到某地外行星和太阳之间,且三者几乎排成一条直线的现象,天文学称为行星冲日。已知地球及各地外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如下表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轨道半径(AU)

1.0

1.5

5.2

9.5

19

30

 

 

A. 海王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约为98.32年,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为1.006

B. 土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约为29.28年,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为5.04

C. 天王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约为52.82年,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为3.01

D. 木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约为11.86年,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为1.09

 

像打点计时器一样,光电计时器也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用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甲所示,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物体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物体的挡光时间.现利用图乙所示装置测量,乙图中MN是水平桌面,PQ是长1 m左右的木板,Q是木板与桌面的接触点,12是固定在木板上适当位置的两个光电门,与之连接的两个光电计时器没有画出.让滑块从木板的顶端滑下,光电门1、2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5.0×102 s2.0×102 s.用游标卡尺测量小滑块的宽度d.读出滑块的宽度d=5.015 cm.则滑块通过光电门1的速度v1________m/s,滑块通过光电门2的速度v2________m/s.

 

光电计时器是一种常用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甲所示,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滑块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出物体的挡光时间。现有某滑块在斜面上滑行,先后两次通过光电门12,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是t1=5×102s、t2=3×102s,从光电门1到光电门2所经历的总时间t=0.15s,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小滑块的长度d,示数如图乙所示。

(1)读出滑块的长度d___________cm。

(2)滑块通过光电门的速度v1v2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m/s、________________ m/s。

(3)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光电计时器是一种常用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所示,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一辆带有挡光片的小车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挡光片的挡光时间.现有一辆小车带有宽度为d(很窄)的挡光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先后通过第一个光电门和第二个光电门,光电计时器记录下的挡光时间分别是t1t2,挡光片从第一个光电门运动到第二个光电门用时t

(1)小车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将小车通过光电门的平均速度看作小车的瞬时速度,小车从第一个光电门运动到第二个光电门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__

 

如下图所示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舍去前面比较密集的点,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0、1、2、3、4、5、6,量得s1=1.30 cm,s2=3.10 cm,s3=5.38 cm,s4=8.16 cm,s5=11.45 cm,s6=15.26 cm,

(1)计算打下1、2、3、4、5五个计数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

(2)1、2、3、4、5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标在如下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并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

 

某同学在做“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实验时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每两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没有画出来,图中上面的数字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频率为50  HZ.

(1)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为__

(2)打第四个计数点时纸带的速度v1=__m/s.

 

用打点计时器可测纸带运动的时间和位移。下面是没有按操作顺序写的不完整的实验步骤,按照你对实验的理解,在各步骤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内容,然后按实际操作的合理步骤,将各步骤的字母代号顺序写在空白处。

A.在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两接线柱上分别接上导线,导线的另一端分别接在50 Hz的低压________ (填交流直流)电源的两个接线柱上;

B.把电磁打点计时器固定在桌子上,让纸带穿过________(填插孔限位孔),并压在________(填白纸复写纸)下面;

C.用刻度尺测量从计时开始点到最后一个点间的距离Δx

D.切断电源,取下纸带,如果共有6个清晰的点,则这段纸带记录的时间Δt=______

E.打开电源开关,再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

F.利用公式计算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关于纸带上打点间隔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沿着点迹运动的方向看去,点间距离越来越小,说明纸带在做加速运动

B. 沿着点迹运动的方向看去,点间距离越来越小,说明纸带在做减速运动

C. 纸带上点间间隔相等,表示纸带是匀速运动的

D. 纸带上点间间隔相等,表示纸带是变速运动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