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天使儿

①上天真是不公,娄城大画家商未央的儿子葵葵竟是个低能儿。葵葵16岁,智力最多是小学三年级水平,出门一看到大红大绿的色彩就亢奋,发出让入害怕的怪叫声。

②一次,商未央参加市文联组织的采风活动,到皖南山区写生,为期半个月。临走前,他再三叮嘱妻子,别让葵葵到外面乱跑,免得出什么意外。妻子说,放心,这孩子智商是低了些,可从不闯祸。妻子要上班,无法时时陪葵葵,商未央买来不少玩的、吃的,一古脑儿交给葵葵。

③商未央走后第三天,妻子来电,说葵葵用颜料在墙上画得一塌糊涂。只要葵葵不吵着到外面去,就让他涂吧,最多浪费点颜料罢了,他无奈地说。

④当商未央携着厚厚一叠写生稿回到家时,他惊呆了。家里的白墙涂满了颜料,七彩斑斓,色泽耀眼。猛一看,他有一种震撼的感觉,那是一种气势,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奔放、扑面而来、逶迤远去的气势。那色块的突兀,那色彩的流动,让人匪夷所思,耳目一新。细看画面,似乎画了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画,完全没有具象。商未央作为一个专业画家,他立时有了一种莫名的激动,这难道是葵葵画的?

⑤他走进葵葵的房间时,葵葵已倒在沙发上睡着了,手里还握着画笔,衣服上斑斑点点,脸上洋溢着无比的快乐。“我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家里被涂成这样,我真的很抱歉。”妻子歉意地说。“不不,你没错,还得谢谢你呢。你没看出这些画很有灵气、很有个性吗?”商未央的兴奋溢于言表。

⑥商未央把这些画仔细研究了一天,最后定名为《无题》,拍了照,寄给报社。记者大感兴趣,据此写了题为《天使儿的处女作》的报道。报道的发表,使娄城的市民都知道了这个“天使儿”就是大画家商未央家的低能儿。

⑦也许是那《无题》的照片太小,看不出名堂,娄城老百姓议论的很少是画的本身,更多的是商未央怎么会生出这么个弱智儿子。有人说:老天就是公平,商未央名声赫赫,才气逼人,可偏生了个傻儿子,这叫平衡,世上的好事哪能全让他占了。

⑧这一报道,引起了电视台的兴趣,电视台来了两位记者,原来他们只想拍一两分钟的新闻片,可一见满屋满墙的画,就激动起来了,立刻改变了主意,拍起了专题片,还专门采访了葵葵。葵葵说话颠三倒四,让记者摸不着头脑,但他一拿起画笔,那投入状、兴奋状,很入镜。也是巧,不久就是国际助残日,电视台精心制作的《天使儿的杰作》专题片,不但在娄城电视台播放了,还作为宣传片送到了省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商未央比自己取得了成功还激动,为此,专门给报社写了篇《发现、鼓励、培养》的文章。

⑨在一片叫好声、惊叹声中,也夹杂着些许不和谐的声音。诸如这商未央也不知作了什么孽,生了个傻儿子,如今又用傻儿子来作秀、炒作,真不要脸……

⑩妻子忍不住说:“你为什么不解释呢?葵葵不是我们的亲生儿子,孩子的父母在车祸中丧生了,你不嫌葵葵是低能儿,收养了他……”

⑩商未央止住妻子的话头:“由他们说吧,葵葵就是我们的儿子,我们的天使儿……”

(选自《短小说》2005年第8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介绍葵葵的情况,在行文上制造悬念,为下文写他有突出的绘画天赋,画出令人震撼的作品作铺垫。

B. 第⑨段写“在一片叫好声、惊叹声中,也夹杂着些许不和谐的声音”,真实地刻画了人们的复杂心态,反映出人性中有美善也有丑恶。

C. 本文通过低能儿葵葵的绘画天赋被发现和宣传报道,在娄城引起轰动的故事,呼吁人们要善于发现、培养低能儿的特殊才能。

D. 作者在文末才揭示葵葵不是商未央的亲生儿子,出入意料的结尾,使平淡的情节陡然掀起波澜,更能打动读者。

2.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当商未央携着厚厚一叠写生稿回到家时,他惊呆了。

(2)有人说:老天就是公平,商未央名声赫赫,才气逼人,可偏生了个傻儿子。

3.请结合文本,概括商未央的形象特点。

4.“天使儿”在文中有哪些含义?

 

知 止

①年幼时,父亲不止一次以“知止”二字教育我们。当时觉得这两个字既玄又深,不能明白其中的深意。有一年中秋,乡亲送来了两篓上好的白石榴,香甜多汁,我不禁吃个不停。夜晚腹泻,父亲趁机训诲说:这也是不懂得吃东西也应该“知止”的缘故啊。

②到了中年,每读名人传记,或观察时人的成败升沉,发现其中灾祸发生的起因在于不懂得“知止”之道的,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一个人理应知道他从社会上取得的最大限度是多少,超过这个限度,命运便会报复他。问题是这个“限度”并没有科学的计算方法,也没有客观的标准。能够估量得恰到好处的人,全凭他的自知与自省的功夫,外加一二肯直言规劝的朋友的适时谏阻。

③困难的是,已揽大权、已赚大钱的人对“知止”特别地听不进去。像王安石,其能力、政见可以说是卓绝一代,在宋神宗的宠信之下,他独揽军政、经济大权于一身。然而他做事太急、太贪,总想一下子就“全面”改革,结果根本无法建立真正的功业。其不懂“知止”之道可谓极矣。

④由王安石想到乔治·华盛顿,就觉得华盛顿高明。华盛顿虽然指 挥过美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独立战争,但战争结束后他不以功臣自居,决心回到老家种田。他说:“我毕生最大的兴趣在农作。”其“知止”功夫可以说是到家了。

⑤我对培根的散文百读不厌。他有一句讽刺不懂得“知止”的人的话:“升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人们费了很大的劲,一级级往上爬。结果地位愈高,愈是痛苦,而且有时还是很卑鄙的。人们用不尊严的手段爬到尊严的地位,结果是怎样呢?他们的地位是岌岌不保的。说垮便会垮下来,不然也会慢慢减色,渐渐地被淘汰……

⑥我有些近十年来在商界曾经呼风唤雨过的朋友,如今不少已潜逃海外,身败名裂,或者正在苟延挣扎之中。其中一二位在他们春风得意,夜夜逐酒征歌,结纳权贵,炒地皮、卖军火的时候,我就曾婉劝他们适可而止、相机打住。可惜他们听不进去。

⑦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要懂得从社会上取得多少才是适当的。“钱”“权”都是如此。要想生活得心安理得,培养一点“知止”精神是很必要的。在一个高度进步而民主的社会中,人的观念有法律、道德和知识来随时制衡,自然会产生一些“知止”的想法。而在眼下这个嘈杂浮躁的社会里要懂得“知止”之道,就只有靠自我修养了。

(选自浙江文艺出版社《张继高散文》,有删改)

1.本文鲜明地提出了知止这一观点,知止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2.本文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本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说明文阅读

神奇的植物血型

如果有人说植物同人类一样也具有血型,很可能会被人斥之为信口雌黄。然而,这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日本专家山本茂就发现了植物生理学方面的这一奇特现象

山本茂是日本警察科学研究所的一名法医,他研究植物血型纯属偶然。一天,有个名叫大岛川冈的人驱车经过千叶县城郊时,不慎撞伤了一名儿童。几天之后,警察追踪到他的车。经检查,汽车的前轮上不仅粘有那名儿童的O型血,而且还带有B型、AB型两种血迹。于是,警局指控大岛川冈撞过三个人。但面对证据,大岛川冈只肯承认撞伤过一名儿童,对另两项指控坚决予以否认。因警方不能提供确凿证据,法院一时难以裁决。与此案相隔不久,一名妇女夜间死于床头。法医化验她的血迹为O型,而枕头上的血型却是AB型,于是被疑为他杀。除此之外,并无凶手作案的任何证据。此时有人半开玩笑地说:“莫非枕头内的荞麦皮属AB型?”

从那以后,山本茂一直潜心于植物血型的研究。据他对150种蔬菜、水果及500种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种子的化验测定,证实了“植物也有血型”这一结论的普遍性。例如,桃叶等19种植物为A型血型;苹果、草莓、西瓜、海带等77种植物为O型血型;枝状水藻等54种植物为B型血型;李子、桃子等400种植物属于AB型血型。据目前的研究可以肯定,植物血型与人类血型是类同的。

植物本无血液,何以有血型之分呢?根据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可知,人类血型指的是血液中红血球细胞膜表面分子结构的类型。而植物体内相应存在一类带有糖基的蛋白质或多糖链,或称凝集素。有的植物的糖基恰好同人类体内的血型糖基相似;如果以人体抗血清进行鉴定血型的反应,植物体内的糖基也会跟人体抗血清发生反应,从而显示出植物糖基有相似于人的血型。为了弄清血型植物的基本作用,科学家对植物界作了深入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植物糖基合成达到一定的长度,在它的尖端就会形成血型物质,然后合成就停止了。血型物质的黏性大,似乎还担负着保护植物体的作用。

科学家指出,植物血型是一门十分深奥的学问,复杂程度绝不亚于动物血型,而且它很有可能成为人类社会的天然血库。换句话说,科学家研究植物血型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让植物为人类提供血源,使自然界繁茂的植物成为浩瀚的天然血库。

1.第二段写大岛川冈撞人及妇女离奇之死,其作用是什么?

2.植物原本与人不同,它没有血液,却又与人相似,它有血型,请根据文意解释其中的原因。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日本专家山本茂就发现了植物生理学方面的这一奇特现象

②植物血型是一门十分深奥的学问,复杂程度绝不亚于动物血型。

4.指出下面句子说法的错误,并简述理由。

将植物糖基合成,就会在其尖端形成粘性大、似乎起着保护植物体的血型物质。

 

阅读下面的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①            ,饿其体肤,②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①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②,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③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治国安民》

(注释)①炀)帝:杨广,隋朝的皇帝。②孜孜:勤勤恳恳不疲倦的样子。③本根:本,树干;根,树根。比喻国家的基础和根本。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字

(1)人恒,然后能改_____________

(2)入则无法家_____________

(3)国_____________

(4)遂得徭役不_____________

2.在横线上补充原文: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此皆朕所目见。

4.(1)(甲)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句话在语段中起________作用

5.唐太宗使百姓安乐的措施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

6.唐太宗认为隋炀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

 

月亮,地球的近邻,人类的朋友。自古以来人们赋予它丰富的文化内涵,许多民族都有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文章诗赋、对联、谜语、音乐、绘画,还有与月亮有关的民间风俗、风景名胜。

(1)小题1:月亮有许多美称与雅号,请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

(2)小题2:我国古代有许多与月亮有关的美丽神话,请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

 

(题文)考试前夕,张强接到文学社长的通知,周末到冠豸山参加国际悬崖跳水比赛的采访活动。正想放松一下的张强把活动计划告诉了妈妈。妈妈对张强说:“我和你爸爸已经商量好了,等你考试一结束,我们就去海南旅游。”

(1)“妈妈”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以张强的口吻,用得体的语言说服妈妈。________________

 

名著阅读

《水浒传》中塑造了众多英雄形象。话说梁山第十四条好汉武松,为兄报仇怒杀① _______、潘金莲;发配孟州途中,在十字坡酒店结识 ②______(母夜叉);醉打蒋门神,替施恩夺回③_________ ;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为躲避官府的缉捕,削发成④________ ;夜走蜈蚣岭,痛杀王道人……正是“山中猛虎,见时魄散魂飞,林下强人,撞着心惊胆裂。

 

古诗文名句填空。

(1)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__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

(2)___________________ ,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3)天时不如地利,_______________。 (孟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4)___________________ ,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

(5)《望月有感》中抒发骨肉相思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古代诗词中,写愁的诗句很多,有些还成为千古名句,流传至今。请在下面写出写愁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连续的两句)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十月的梅州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游客纷至沓来,络绎不绝。

B. 当前,青少年深受网络语言的影响,忽视了汉语的规范化,这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C. 自从学校开展法制教育以来,学生的自我保护有了很大的提高。

D. 作为一档新兴的电视节目,《我是歌手》目前最重要的当务之急就是扬长避短,带给观众更为持久的音乐享受和情境感受。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 何况事实上有多少良师益友在周围帮助你,扶掖你。

B. 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趾高气扬

C. 三月以来,缅甸空军多次越境投弹,造成我国边民伤亡惨重,令人义愤填膺

D. 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初中三年的语文之旅,我们欣赏着沿途的风景,接受着心灵的xūn____陶,受益fěi____浅:漫步苏州园林,自豪于我国园林建筑的杰出成就;走进黄土高原,惊叹于安塞腰鼓热烈奔放、震天动地的磅礴气势;登上地球之____,敬佩于登山队员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气____;来到地下森林,惊叹于自然生命力的神奇伟大。

 

请将“信念是飞翔的翅膀。”用正楷字抄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学记》)

[乙]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

[注] ①凌忽:凌,欺侮;忽,轻视。②同列:同辈。③疾之:怨恨他。④鸱枭(chīxiāo):古人认为这是两种恶鸟。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弗食,不知其也(味美)

B.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因此)

C. 夫学者,所以求耳(益处,好处)

D. 凌忽长者,轻同列(怠慢)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与“学”的关系,论证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B. 甲文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出“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这个结论。

C. 乙文告诉我们:我们学得的东西,要用到正确的地方,否则还不如不学。

D. 乙文中,作者批评了那些有一点学问就自高自大、目空一切的求学者。

3.对乙文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像这样因为学问而损害自己,还不如不去学习。

B. 像这样因为学问而损害自己,还不如没有学问。

C. 既然自己把学问给损害了,还不如没有学问。

D. 既然这样用学习损害自己,还不如不去学习。

 

为了引导同学们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学校准备开展以“学会主动学习”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在活动过程中,需要你从多方面对中学生“被动学习”的原因作分析。请用简明的语言分条表述,三条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以“学会主动学习”为主题的班会上,需要你谈谈主动学习的意义。请用简明、连贯、得体的语言写下你要说的话。(100~120 字)

___________________

 

文学常识填空。

《虽有佳肴》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__》,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________编纂的。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翻译:因此,学习了以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之后才会发现自己有困惑的地方。

B.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翻译:即使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学,也不知道它是善良的。

C.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翻译:知道自己有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D. 教学相长也。

翻译: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虽有嘉肴

(2)虽有至道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4)弗食,不知其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6)知困,然后能自强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虽有嘉____  

然后能自____

教学相____  

不知其____

____     

____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1.翻译下面的句子。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1)弗食,不知其

(2)教然后知

3.《虽有嘉肴》集中论述了____________的关系,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你对“教学相长”是怎么理解的?

 

课文要阐明的是教与学的关系,为什么开头却谈到“嘉肴”?

 

下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

B. 《礼记》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大率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所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文物制度的参考书。

C.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其中“至”解释为“最好的”,“至道”指最好的道理。

D. 本文主要阐述了教书对学习的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讨论了____________的关系。在论述时先以“____________________”类比,继而引入“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纳出“____________”这个结论。

 

(把握节奏) 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

(2)教 然 后 知 困

(3)教 学 相 长 也

 

(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____   

____

____     

教学相____

____    

____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爱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人与人之间需要信任,需要关爱。我们得到社会的关爱、集体的温暖、父母的疼爱、老师的培育…我们也应该主动去关心社会、关爱他人。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与爱同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白头叶猴

①古壮乡崇左村,住着个热心肠的叶婆婆,她粗通医理,能为乡邻治跌打损伤,平时摊上谁家有红白事需要帮忙,叶婆婆总是第一个到达。

②这天,叶婆婆帮乡邻忙完一场白事,刚想回家歇息,忽见有人跑来说:“不好了,出殡队伍遭到猴子袭击了!”原来,全身缟素的出殡队伍正往山里走,突然从山坳里窜出一群猴子,冲上来就撕扯孝服孝巾,把孝子贤孙们的脸和手臂都抓破了。送殡的人们不得不暂停躲避,直到泼猴们闹腾够了才上路。

③“造孽呀!”叶婆婆听了连声感叹。

④第二天清晨,叶婆婆就背着药篓进山了。刚走进山坳口,迎面跑来一只小猴子,望见是叶婆婆,吱吱尖叫了几声,掉头就跑没影了。不一会儿,小猴子拉着一公一母两只大猴子回来了,猴子一家三口扑倒在叶婆婆脚下,纳头便拜。原来,上个月叶婆婆进山采药草,遇到这只小猴子跌断了腿,便主动上前为它医治。在叶婆婆眼里,这些顽皮的猴子就像自己的孩子,虽然淘气却不失可爱。有时,她会带些苞米棒子、花生之类的,故意丢在猴子出没的地方,哪曾想猴子吃完之后,竟摘了些山桃野果悄悄放进她的背篓里。谁说异类不可教化?猴子也懂得人情往来呢。

叶婆婆看到猴子全家对自己感恩,不禁欣慰地伸出手去,摩挲着猴子的头,就像拍抚着儿孙的脑袋。这时候,又有无数只猴子围上来,撒娇似的冲叶婆婆叫着闹着,乱作一团。有的猴子头上还顶着昨天抢来的白孝巾,模样滑稽得很。叶婆婆笑着说:“好啦好啦,我的乖孩儿们,以后不许再抢人家的孝衣啦!都要听婆婆的话,婆婆自然会疼你们的,明白吗?”说也奇怪,这些猴子似乎听懂了她劝诫的话,此后果真一次也没再骚扰过送殡队伍。

⑥叶婆婆更高兴了,出入大山也更勤了。每天在她采药草的时候有群猴做伴,累了歇息的时候就顺便为它们一一检查伤病,更多时候,叶婆婆也会情不自禁地把隐埋心底的那些孤寂愁烦,一股脑儿全都倾诉给猴崽子们听。一位老人与一群猴子,相处得非常融洽。

⑦后来,叶婆婆生病了,好多天没进山。有几只胆大些的猴子,竟然跑到婆婆家里来了。邻居们见猴子进村,还以为它们要祸害庄稼,没承想这些猴子根本没有到处乱跑,只在叶婆婆家里进进出出。好奇的人们隔着窗棂往里一瞅,好家伙!猴子们不但为叶婆婆端茶倒水,还有的正为她干杂活呢。当它们 察觉到有围观者在指指点点的时候,霎时像个害羞的小孩子,屁股一扭一扭地跑远了。

⑧十多天后,叶婆婆的病情骤然加重。好心的邻居们纷纷前来,为她抓药熬药、陪她拉呱解闷。忽然之间,只听窗外由远而近,传来了一阵吱吱哇哇的叫声。邻居们打开房门,一下子惊呆了:只见院里站满了大大小小的猴子,每只猴子的手上,都捧着一大把药草。它们一见房门打开了,都齐刷刷地将药草投掷了进来,地上霎时堆起了一座小山。病床上的叶婆婆感激得满脸是泪,她多想伸出手去,再抚摸一下这群可爱的猴崽子,她那虚弱至极的身子似乎想往起挣,努力地往起挣……所有的猴子都无限悲伤地吱吱尖叫着,一个个急得抓耳挠腮,上蹿下跳个不休。这场面,这情景,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不落泪的。

⑨这天半夜,叶婆婆悄然走了。天亮后,赶来送葬的村民们惊讶地发现,院里的猴子或蹲或趴,全都出奇安静地守在那儿,竟然一只都没走。只不过,仿佛一夜之间,它们头上的毛发全变白了,仿佛个个头上都顶着一方孝巾。

⑩每个人都在感慨:你们看,猴子多么有情有义呀!它们莫不是在为叶婆婆戴孝吗?从此,人们都管这群猴子叫“白头叶猴”。

(选自《少年作家》2015年第4期)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请赏析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叶婆婆看到猴子全家对自己感恩,不禁欣慰地伸出手去,摩挲着猴子的头,就像拍抚着儿孙的脑袋。

3.选文第④段采用了插叙,请说说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叶婆婆的性格特点。

 

《老王》选段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②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③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④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⑤他只说:“我不吃。”

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⑦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⑧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⑨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1.选段出自________的散文《老王》 。

2.“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一句中的“镶嵌”能否改成“站立”,为什么?

3.选文第③段,作者为什么觉得这有限的鸡蛋却多得数不完?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1.“义士还家尽锦衣”一句中的“尽”是________的意思,表现了越国将士们得胜还乡时的________之情。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与赏析

王子猷看竹

王子猷尝行过吴中,见一士大夫家极有好竹,主已知子猷当往,乃洒扫施设,在听事坐相待。王肩舆径造竹下,讽啸良久,主已失望,犹冀还当通。遂直欲出门,主人大不堪,便令左右闭门,不听出。王更以此赏主人,乃留坐,尽欢而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王子猷行过吴中

②王肩舆造竹下

③犹还当通

④以此主人

2.下列句中的“而”与“尽欢而去”中的“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睨之久而不去    B. 人不知而不愠

C. 康肃笑而遣之    D. 温故而知新

3.翻译下列句子。

主人大不堪,便令左右闭门,不听出。

4.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王子猷的性格特点。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