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________我们的散文拒绝精神的攀沿,________拒绝起码的思想含量,________始终徘徊于低层次的琐碎生活________生活的细小咀嚼,________散文还会有它沉甸甸的分量吗?还会有它宏阔的天宇吗?

A. 既然 从而 因而 和  所以

B. 如果 甚至 因而 和  所以

C. 因为 和  所以 乃至 那么

D. 如果 甚至 而  乃至 那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如何将传统经典与现代创造实现融合,如何让文化传承与现代人文理想实现融合,是当代中国戏曲已经着力但还需不断探索。

B. 政府要营造良好的科研和创新创业环境,着力培育一批有较强科研创新能力的企业和机构,引领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C. 针对大批网剧被下架的问题,近期在电视剧四大行业委员会的联合年会上,广电总局称线下电视剧将与线上网剧一样接受24小时不间断监看。

D. 方案制订只是人事制度改革的第一步,最终成功与否,还要看这对我们学校人才引进、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等各项工作的积极推动作用。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作为学生和语文知识之间的一座桥梁,中学语文教师如果能够充分运用兴趣原理,提高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必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确实办得妙趣横生,每当我陶醉其中,就真有点乐不思蜀

③有些同学在写作议论文时,遇到理论的阐发便感到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④以每个人分发一百元钱然后遣散的方式来应付民工集中追索欠款,这种作为只能是扬汤止沸,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

⑤独俏寒枝的梅花曾经触动多少文人墨客的审美心灵,吸引他们诗兴大发,吟风弄月

⑥恐怖分子多次制造自杀性爆炸事件,致使大量的无辜者死于非命,社会秩序动荡不安。

A. ①②④    B. ②⑤⑥    C. ①④⑥    D. ③④⑥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文章。

   在一次追思“文化昆仑”钱钟书先生的活动中,清华大学(招生办)一位老师这样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面还有两句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便是让我们心有所止,心在焉。钱先生学问做的如此出色,就是因为‘心在焉’”。但是看看我们周围,看看我们今天这个社会,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 

    你对这则文字有何感悟?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得抄袭。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凌万顷之茫然    B.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 申之以孝悌之义    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致千里    ②狗彘食人食不知检

③蚓无爪牙利,筋骨强          ④斯天下民至焉

A. 两个“而”相同,两个“之”也相同    B. 两个“而”相同,两个“之”不同

C. 两个“而”不同,两个“之”也不同    D. 两个“而”不同,两个“之”相同

 

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假舟楫者,非能也   ②下饮黄泉,用心也   ③五十者可以帛矣  ④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⑤五亩之田,之以桑   ⑥食埃土,饮黄泉   ⑦其中规           ⑧填然之,兵刃既接

A. ①③⑤⑧/②/④⑥/⑦    B. ①③⑤⑧/②⑦/④⑥

C. ①③⑤/②/④⑥/⑦/⑧    D. ①③⑤⑧/②/④/⑥/⑦

 

下列各句中,不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C.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D.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下列选项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君子生非异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④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⑤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⑥数罟不入洿池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⑧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A. ①②⑥    B. ②③⑧    C. ③⑤⑦    D. ⑤⑦⑧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雾霾是什么?简单地说,空气中细微的水珠是雾,细小的颗粒是霾,两者合在一起就是雾霾。                                                                    

①霾被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长期吸入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②最近一项大型的国际研究证实,接触过某些较高空气污染物的孕妇,更容易产下体重不足的婴儿

③如果外出可以戴上口罩,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粉尘颗粒进入体内

④遇到无风的日子弥漫在城市上空,就形成了“暗无天日”的阴霾

⑤根据全世界14个研究中心所提供的300万名新生婴儿的数据,随着每个中心暴露在可吸入颗粒物中的水平增加,婴儿低出生体重的几率增加10%

⑥在增加抵抗力方面,应该多喝桐桔梗茶,并适量补充维生素D

⑦雾霾天气不主张早晚开窗通风,最好等太阳出来再开窗通风

A. ④①②⑤⑦⑥③    B. ④①②⑤⑦③⑥    C. ①⑤②④⑦③⑥    D. ④①⑤②⑦⑥③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各级各类学校应高度重视校园网络平台建设,着力培养一批熟悉网络技术,业务精湛的教师,以便扎实有效地开展网络教育教学工作

B. 易建联现身深圳,除了球员的身份,他的新标签是US17篮球文化体验店的老板,昨天,在南山区保利文化广场正式开业。

C. 2008年开始,澳门开始给澳门居民发红包,永久居民一次发5 000澳门元,非永久居民也发3 000澳门元,澳门特首崔世安说,明年每个红包将超过万元发放给居民。

D. 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大运会将在广州举行,各有关部门和单位一定要精心施工、科学规划,为大运会提供设备一流的场馆和优美舒适的配套环境。

B. 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办公大楼日月潭微排大厦亮相德州,综合运用太阳能热水供应、采暖、光伏并网发电,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640万吨,节电660万度。

C. 取消农业税,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农业的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D. 针对琼瑶提出的侵权桥段,于正律师称这些都属于特定场景、公有素材或有限表达,不受著作权法保护,强调于正的《宫锁连城》是独立创作。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空霹雳,如同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间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B. 一美国男子在中国多次撒野动粗,近日在公交车上将女司机打得鲜血直流。对这种不可思议的洋流氓,必须依照中国法律严惩不贷。

C. 改革开放的成果越来越令人瞩目,许多人都有感于二十几年来中国发生的石破天惊的变化。

D. 哲学博大精深,要真正登堂入室,谈何容易!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的消费欲望,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B. 《朗读者》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们对它评头论足,大加赞赏。

C. 牡丹居社区餐厅开始营业,社区居民口耳相传,非常高兴。以前他们到最近的餐厅都要步行半个多小时,现在出门走几步就能吃上饭了。

D. 只有一次次大胆的突破,不法常可,才能创造出更让人惊叹的艺术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韩山拾得

黄孝阳

韩山拾得,我的高中同学。

他爹叫韩山,一个老鳏夫,瘸了半条腿,还能跑得飞快,挤进汽车站前看热闹的人堆里,抓起竹篮没肯再撒手——竹篮里躺着一个不足百日的弃婴。

韩山拾得讨厌他爹。他爹在取名时也忒不负责任。班上几个横蛮惯了的男生,不高兴了,把他打一顿;高兴了,也把他打一顿——说这叫打日本鬼子。瘦小的他偷了户口本,跑到派出所要求改名,警察瞪起眼珠子,“叫你爹来!”

韩山拾得绝食三天。在县搬运站当厨师的韩山拗不过儿子,买了包阿诗玛烟,到派出所见人就低头哈腰。

韩山拾得回到学校。老师上课点名,喊了几声“韩山拾得”,他不起身。老师大怒,喝令他出去。隔不多时,他回来了,身子发抖,脸白得吓人。

众目睽睽下,他攥着根粉笔,抖抖嗦嗦,在黑板上写下“韩小山”三个字。接着,他把揣在裤兜里的左手慢慢拿出来,把左手紧握着的石头狠狠地砸在自己脑袋上。血咕噜一下冒出来了。他晕了。

他忘掉说一句话:“以后谁再叫我韩山拾得,我就这样砸死他。”不过就算他说了也没用。大家都觉得他脑子是坏掉了,连最胆小的女生也敢在他经过时往地上吐唾沫。

终于,他用锄头敲破同学的脑袋,他退学了。等到我参加高考那年,他已经成了县城赫赫有名的小山哥。这倒不是因为他心狠手辣,马仔众多。

城北的金刚在影剧院看戏,把脚跷到前排,把甘蔗渣吐到韩小山衣领里。韩小山回头扔过句脏话。金刚把甘蔗在韩小山脑袋敲成两段。两伙人打起来。韩小山这边寡不敌众,被金刚一伙拖到影剧院门口吊成沙包轮流踢打。

韩山路过瞅见。这个老实了一辈子的厨师急眼了,挥舞着刚在游麻子那儿磨快的菜刀,要与人拼命。金刚脱掉外衣,往手臂上一缠,大吼一声迎上去。韩山的菜刀被打掉。父子俩被面对面吊起。

但金刚只得意了不到半个小时。搬运站七十二条大汉拿着铁链、撬棍出动了。让县公安局头疼不已的金刚团伙从此匿迹。韩小山一战成名。

从韩山拾得到山哥,是三年。

从山哥到韩山拾得,是二十年。

我是在街头偶遇韩山拾得的。他推着坐在轮椅里的老父亲,站在洒满金秋阳光的梧桐树下。我喊出他的名字,一眼认出那个断了左手巴掌的老人。1990年搬运站解散,韩小山的日子一落千丈。在一次赌牌时,他押上了左手。底牌揭开,韩小山操起刀,对自己下不了手。对方问他是否要帮忙。这时韩山又出现了,一刀下去,血泪横飞。

“就在那一天,我才真正长大成人了。”

他没有细说他这二十年。我早有耳闻。他先是靠贩卖辣椒、香菇等农产品攒了一笔钱,再承包县罐头厂做起出口外贸,生意做得很大,日本是主要销售市场。这可能是他把名字改回去的缘由,日本文化深受中国禅宗的影响,寒山与拾得两位唐代高僧广为人知。

“世间谤我,贱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我想起寒山这句话,下意识地说了出来。

“那你为什么又叫回韩山拾得?”我问。

他没有回答我,顺手接过老人从兜里摸出的烟斗,点燃,深吸一口,再弯腰塞入父亲嘴里。老人的面容平静而又惬意。梧桐叶间漏下的阳光如同鸟羽,轻轻地覆盖在他的肩膀上。

梧桐树下是一家老人用品专卖店。一位眉目温婉的女子走出来,向我点头致意。我认得她。黄梅英,韩山拾得的妻子,当年我们学校的校花。

她接过轮椅,挥手与我告别。我进店打算给父母买一些冬天里的衣裤,看店的小妹喜气洋洋,打电话的声音跟唱山歌一样:“姨,黄姐今年又在我们这儿订了一大批货,你赶紧发货。羽绒棉被,还是波司登的,38床;鸭鸭的雪地棉鞋,男款76双,女款……”

我纳闷了:“这些都是黄梅英订的?”

“是呀,你认得她?黄姐的老公,哎,就是韩老板,去年在他开发的池头新寓旁边搞了家疗养院,跟星级宾馆一样。县搬运站的职工,哪怕只在那儿待过一个月,男的满五十五周岁,女的满五十周岁,又或者身有残疾的,都可以去,吃的住的用的,全部免费呀。这些人上辈子真是积德修福了!”

(选自《南方周末》,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以时间为序,讲述了主人公韩山拾得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通过其前后截然不同的人生阶段的对比,揭示了浪子回头金不换的主题。

B.韩山能为儿子在别人面前低头哈腰,也能为保护儿子与人拼命,这些情节表现了他对儿子深厚无私的爱,这种爱最终改变了儿子命运的走向。

C.韩山给儿子起名“韩山拾得”,一方面是因为儿子是自己拾得的弃婴,一方面是希望儿子能像唐代高僧寒山、拾得那样学会隐忍,免于灾祸。

D.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比喻手法,将“梧桐叶间漏下的阳光”比作“鸟羽”,生动而诗意地表现了阳光的温暖柔和,也暗示了韩山得到的悉心呵护。

E. “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和讲述者,小说借助“我”的所忆、所见、所闻串联情节,展现人物形象,也使故事显得真实可信。

(2)小说中的韩山拾得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以主人公名字和称呼的变化为线索来安排情节,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名篇名句默写

⑴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

⑵《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含蓄地解答了梁惠王                        

               的疑问。

⑶《赤壁赋》中,客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两句是: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生查子·独游西岩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 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助词,无义。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词人欲招青山,而青山不来,于是责怪:青山你如此傲慢,有谁会再来喜欢你?

B. “岁晚太寒生”中的“寒”既指自然界的寒,也可以理解为人内心的寒。

C. 下片续写明月从“来”到“去”,表明诗人听别人吟诵《离骚》,夜深未眠。

D. 下片着重写山中明月,既承接上片“劝我溪边住”,又展示明月与词人的情谊。

E. 这首词中,作者寄情山水,与青山、明月相交游,心情轻松愉快。

2.本词刻画了怎样的词人形象?请概括回答并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尧臣,字伯庸,应天府虞城人。举进士第一,授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改秘书省著作郎、直集贤院。从父冲坐事,出尧臣知光州。父丧,服除,为三司度支判官,再迁右司谏。

郭皇后薨,议者归罪内侍都知阎文应,尧臣请穷治左右侍医者,不时上元节有司张灯尧臣俟乘舆出即上言后已复位号今方在殡不当游幸帝为罢张灯

陕西用兵,为体量安抚使。将行,请曰:“故事,使者所至,称诏存问官吏将校,而不及于民。自元昊反,三年于今,关中之民凋弊为甚,请以诏劳来,仍谕以贼平蠲租赋二年。”仁宗从之。

初,曹玮开山外地,置笼竿等四寨,募弓箭手,给田使耕战自守。其后将帅失抚御,侵夺之,众怨怒,遂劫德胜砦将姚贵,闭城畔。尧臣适过境上,作书射城中,谕以祸福,众遂出降。乃为申明约束如旧而去。

以户部郎中权三司使,张温之、杜杞等十余人为副使、判官。时入内都知张永和建议,收民僦舍钱十之三以助军费。尧臣入对曰:“此衰世之事,召怨而携民,唐德宗所以致朱泚之乱也。”度支副使林潍畏永和,附会其说,尧臣奏黜潍,议乃定。

夔州转运使请增盐井岁课十余万缗,尧臣以为上恩未尝及远人,而反牟取厚利,适足以敛怨,罢之。迁翰林学士承旨兼端明殿学士,为群牧使。丁母丧,服除,转右谏议大夫。

居枢密三年,务裁抑徼幸,于是有镂匿名书以布京城,然仁宗不以为疑也。以户部侍郎参知政事。久之,帝欲以为枢密使,而当制学士胡宿固抑之,乃进吏部侍郎。卒,赠尚书左仆射,谥文安。

尧臣以文学进,典内外制十余年,其为文辞温丽。执政时,尝与宰相文彦博、富弼、刘沆劝帝早立嗣,且言英宗尝养宫中,宜为后,为诏草挟以进,未果立。

元丰三年,子同老进遗稿论父功,帝以访文彦博,具奏本末,遂加赠太师、中书令,改谥文忠。

(选自《宋史·王尧臣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父冲坐事                              会:适逢

B. 尧臣请穷治左右侍医者,不                报:答复

C. 侵夺之                                  稍:稍微

D. 张温之、杜杞等十余人为副使、判官        辟:征召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上元节/有司张灯/尧臣俟乘舆出/即上言/后已复位号/今方在殡/不当游幸/帝为罢张灯

B. 时上元节/有司张灯尧臣/俟乘舆出/即上言/后已复位号/今方在殡/不当游/幸帝为罢张灯

C. 时上元节/有司张灯尧臣/俟乘舆出/即上言/后已复位号/今方在殡/不当游幸/帝为罢张灯

D. 时上元节/有司张灯/尧臣俟乘舆出/即上言/后已复位号/今方在殡/不当游/幸帝为罢张灯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战国始有,秦汉治置。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B. “丁母丧”指遭逢母亲的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三年内要在家守孝三年;“服除”,是指守丧期满。

C. “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为记载和计算自己在位年代而起的一种称号,如“元丰三年”。历代帝王都有年号。

D. “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或褒贬或同情的称号。例如谥号“文忠”就是一种褒扬。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尧臣曾因叔父王冲犯法受牵连被调离京城,后回京做右司谏。对郭皇后的死,议者归罪于阎文应,而王尧臣却请求要追究皇后身边的侍医者。

B. 张永和建议收取老百姓房租来增加军费,王尧臣援引唐朝旧事,力谏皇帝,并奏请罢黜因害怕张永和而附和他的林潍,增加军费一事才作罢。

C. 夔州转运使奏请增加盐井年税,王尧臣认为皇恩不曾照顾到边远地区的人,却要向他们牟取厚利,正好会招惹怨恨,朝廷因此取消了这一建议。

D. 王尧臣凭借文学才华晋升做官,负责内外制度十年,曾与宰相文彦博等人劝皇帝立英宗的儿子为继承人,并替皇帝拟好了诏书,但未成功。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事,使者所至,称诏存问官吏将校,而不及于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论中国文化的魅力

大龙

中国文化一个最首要的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性情化”。什么意思呢?就是中国人和中华民族在性情和情感方面是最发达的。性情是属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之间的,而情感是属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当然有时我们并不严格区分两者。

性情乃是由心而发,由“心性”而生。这种性情是独立的、自我欣赏的、悠闲自得的,然后外化为各种自然的事物上,使这种性情显得更加精微、更加深刻。例如,只有中国人才有“梅兰竹菊”这样精致高雅的性情的外化物,梅之凌霜傲骨、兰之清逸雅致、竹之高风亮节、菊之淡泊不拘,无不对应着中国人独立的性情人格。中国的诗是抒情的,中国的画是写意的,中国的琴是直达心灵的。梅兰竹菊自有其精神,琴棋书画自有其性情。中国人的饮食也是最丰富和最讲究的,中国人讲究色、香、味、形的完美统一。中国人饮茶叫“品茗”,而西方人却是“喝茶”。只有带着性情才能是“品”,而满足生理就只能叫“喝”了。中国的陶瓷之所以精美,是因为它和制作者的情感是一一对应的,是带着性情、带着神韵的。中国之所以有精致的刺绣,也是因为其中蕴涵有中国人精致的情感。中国的景观、建筑、亭园,无不对应着中国人精微雅致的性情和情感。中国人的审美观是性情化的:当一个事物和一个人的性情、心性和心灵相通的时候,便产生了中国式的美,也只有这时才产生中国式的美。

如果我们把中国文化的这种“性情化”放到世界文化中去比对,就可以看得更加清楚了。

就世界文化而言,可以分别以西方、印度、中国为标志,基本上划分为三大类型,它们反映的文化特性分别是“物性”、“神性”和“人性”。

西方文化将“物性”表现得非常极致,他们的物质文化可以非常发达,而物质文化的手段———科技,也相应的可以非常发达。西方设计的许多制度特征也是“物性”的,尽量排除人的情感因素。西方所说的“自由”是指人身及其行为的自由,而中国人的自由更多是“心性”的自由。西方文化的“物性”更多的是满足人的生理上的需求。

印度文化则将“神性”表现到了极致。这里的神性指的是人的“精神”上的最高程度。佛教就是在印度诞生的。但西方也有宗教如基督教,为什么我们只把印度文化称为“神性”的呢?因为只有佛教才要求将人的精神提高到最高的境界,要求人抛弃世间的一切俗念,那就真的是“纯精神”的了。印度文化的“神性”满足人的精神和信仰上的需求。

中国文化则将“人性”表现到了极致。我们经常说“人性化”,其实真正的人性化就是人的心情和情感达到最愉悦的状态。中国文化的“人性”是性情化的,它从根本上满足了人的心理上的需求。而且,中国人似乎也最追求这种情感和心理上的需求。这种情感和心理需求是和生活紧密相连的,同时又高于生活,但没有到达印度神性文化中超脱世俗的、纯精神的层面。

(节选自《人民文摘》)

1.下列关于“中国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文化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性情化”,这是因为中国人和中华民族在性情和情感方面是最发达的。

B. 中国文化中的诗、画、琴分别是抒情的、写意的和直达心灵的;琴棋书画自有其性情,梅兰竹菊自有其精神。

C. 中国文化最大程度地表现了“人性”,而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化的标志,就是人的心情和情感达到最愉悦的状态。

D. 中国文化中性情化的“人性”从根本上满足了人的心理上的需求;中国人向来追求这种情感和心理上的需求。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性情与情感并不相同,性情是属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之间的,而情感是属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但我们有时分不清彼此。

B. 中国人对饮食讲究色、香、味、形的完美统一。中国人带着性情饮茶,谓之“品茗”;而西方人则是为了满足生理需要而“喝茶”。

C. 世界文化可分别以西方、印度、中国为标志,按照它们分别反映的“物性”、“神性”和“人性”的文化特性,基本划分为三大类。

D. 中国人的情感以及心理需求,既和生活紧密相连,同时又高于生活;但是还没有到达印度神性文化中超凡脱俗的、纯精神的层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人有“梅兰竹菊”这样精致高雅的性情的外化物,梅、兰、竹、菊各自的风格特点,无不对应着中国人独立的性情人格。

B. 中国的陶瓷精美,是因为陶瓷和制作者的情感是一一对应的;中国有精致的刺绣,也是因为其中蕴涵有中国人精致的情感。

C. 性情由“心性”而生,且是独立的、自我欣赏的、悠闲自得的,因此外化之物能使这种性情显得更加精微、更加深刻。

D. 我们只把印度文化称为“神性”,是因为只有佛教才要求将人的精神提高到最高的境界。而佛教就是在印度这个国家诞生的。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上世纪七十年代,有相当一部分大城市的骨干知识分子,为了照顾和陪伴年迈的爷爷奶奶和父母亲,舍弃了理想的事业和优厚的生活,回到了贫穷的山区老家。这些人大都被安排在中学教书,正是这些优秀人才的回归,支撑起了山区教育的一片天空。在改革开放初期,他们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大学生,为中国的腾飞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位这样的老教师,有一次指着新闻联播上受隆重表彰的一位科技工作者对他的老伴说:他跟我在大学是一个班的,当时我的成绩比他还要好一点……

请综合上述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SOS儿童村是一个以家庭方式抚养孤儿的国际慈善组织,天津儿童村是我国首批建立且规模最大的一个。儿童村中每个“家”都有一个“妈妈”,她既要照料七八个孩子的生活,还要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妈妈们用青春和无私的爱,使一个个孤儿享受到家的温暖。6月23日是“国际SOS儿童村日”请你写一段话,向儿童村妈妈表示敬意和祝福。要求:感情真挚,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80字左右。

 

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在野外发现化石固然很重要,    。将化石完好的采集下来,对古生物的研究才能正常开展。因为    ,所以化石修理也是古生物学研究中关键的环节之一。化石修理就是要把化石骨骼尽可能地暴露,同时不使化石受损。有的标本中还保存了鸟类的羽毛,翼龙的翼膜等软组织结构,因此    ,必须在修理前用X光扫描,用显微镜观察,来确认骨骼的展布情况来指导修理。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华文明的发展  ①  有阶段性,但没有间断和转移。我们居住的村舍下面,也许就是某个王朝宫殿的遗址;我们走到哪里,都有一种挥不去、抹不掉的深沉历史感。今天贫穷落后的地方,历史上也许一度鼎盛。一块石碑,一棵古树,一座山峰,一条河流,是历史的见证,有故事在民间流传,彰显着深厚的文化积淀。生于斯、长于斯的中华儿女,世世代代生息繁衍,在生活实践中传承着中华文明,  ⑥ 不断赋予其新鲜气息。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尽管   不管    如果    常常      /     而且

B. 虽     无论     /       往往    仍     并

C. 固然    /      可能     大多    还是   也

D. 不仅    /      就是     常常    总是   而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在立法上强调加重刑法,并不必然提升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威慑效果,在特定条件下甚至还起着相反的作用。

B. 社会中的每一个公民是否能自觉维护公共道德,遵守文明规范,是社会维持长治久安和谐发展的内在保障。

C. 动物园的选址和建设要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国家相关法规出发,既要有利于动物生存,也要保证游客安全。

D.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既能吸引海归人才回国创业,又能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还能支持本土人才勇攀高峰。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现阶段的金融危机使得全球汽车市场正处于一个混乱的局面,尤其是美国汽车市场,更是哀鸿遍野

②离家多年的我回来时发现,母亲背驼了,在看着儿女时,脸上多了一种期期艾艾甚至是巴结的神情。

③美国军队深陷中东,国内的恐怖分子又粉墨登场,在这时,没人会冲动想要削减国防开支的地步。

④成功必须经历风雨,没人能一步踏上最高层。霍金的人生可谓五风十雨,但经历苦难的他终获成功。

⑤父母虽然给他请了一对一的家教,但家中依然“高朋”满座,吵吵闹闹,一傅众咻,能有什么效果?

⑥这一次世界锦标赛是她第一次代表中国出战国际大赛,最终她不孚众望取得了五战全胜的优异战绩。

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中,“                ”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国家形势危亡和个人身世坎坷。

(2)苏轼《赤壁赋》中“                ”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飘摇在宽阔浩淼的江面上。

(3)《劝学》一文中,作者以蟹为例,指出其之所以会“               ”是态度浮躁不专一所致。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平凉①

李攀龙

春色萧条白日斜,平凉西北见天涯。

惟余青草王孙路,不入朱门弟子家?

宛马如云开汉苑②,秦兵二月走胡沙。

欲投万里封侯笔,愧我谈经鬓有华。

【注】①平凉在汉唐盛世时并不属于边塞地界,明王朝时嘉峪关以外大片土地尽失,平凉渐渐成了边塞。②“汉苑”原指汉朝马苑,这里借写明代平凉府的大牧马场。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首联描绘冷落、寂寥的平凉春色,荒芜的边城蒙上了一抹灰暗、冷峻的色调,寄情于景,景中有情。

B. 颔联不露雕琢痕迹,貌似平淡无奇,实则在特定图景中,包含着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深沉回顾和感叹。

C. 颈联抚今追昔,借助想象,用精炼的语言描绘出秦汉强盛时军队在边关塞外沙漠中驰骋作战的图景。

D. 本诗用词准确富有表现力,如“宛马如云”,描绘出战马迅猛奔跑如彤云翻滚的情景,极具动态感。

E. 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从上到下,思绪随之起伏、推移,在历史与现实的交叠之中闪耀出新的境界。

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光禄四行。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投版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蕃乃谢焉。

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①,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扫迹斥逐,不与共朝。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曲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

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滂后事释,南归,始发京师,汝南、南阳士大夫迎之者车数千辆。同囚乡人殷陶、黄穆亦免俱归,并卫侍于旁,应对宾客。滂顾谓陶等曰:“今子相随,是重吾祸也。”遂遁还乡里。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②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再拜而辞。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节选自《后汉书》,有改动)   

注:①谣言,群众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②龙舒君:范滂之父范显,曾为龙舒侯相,时已故。龙舒,汉代侯国名。

1.下列各项中对文中划线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道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

B.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道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

C.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道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

D.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道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

2.下列各项中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孟博:古代男子出生时父母为其取名与字,女子则在许嫁时取字,孟博即为范滂之字,后文出现的“仲博”亦为字,按文意推理,“仲博”当为范滂兄长。

B. 孝廉:孝廉为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孝廉有“孝顺亲长、廉能正直”之意。后来“孝廉”这个称谓也变成明、清时期对举人的雅称。

C. 印绶:印信和系印信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借指官爵。

D. 二千石:石为古代粮食重量单位,汉代郡守俸禄为两千石,因此二千石亦指获此俸禄的相应官职。汉代三公亦称“万石”。

3.下列各项中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范滂小时候就颇受州中民众推崇,曾在冀州饥荒时以清诏使身份巡查,他到职竟让当地太守及县令闻风而逃。

B. 范滂任光禄勋主事时曾拜访陈蕃,陈蕃并不因范滂声名而作谦让,而是坦然接受,后在郭林宗开导下醒悟,并对郭林宗表示了感谢。

C. 范滂外甥李颂被乡人误解,在唐衡推荐下,宗资欲任用他,范滂认为唐衡品行不端,不值得信任,于是未执行宗资任命。

D. 建宁二年时,范滂被下诏逮捕,他为人考虑,自行投狱,甘愿受戮,县令闻讯很是吃惊,当即舍弃官职和他一起受死。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也?

(2)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爱你,听见了吗

我特别害怕一种病:阿尔茨海默症。通俗上来讲,这种病叫做:老年痴呆。你不知道这种病什么时候开始,就像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我们院里有一个五婶儿,就得了这病。有一回,五婶儿吵着要吃炸糯米球,附近的店早关门了,但五叔知道李村公园那里有一家店开到很晚。那时候,天有点黑了,赶上下雨,路上出租车很少,五叔有哮喘病,来回走了5公里,还好,买到了炸糯米球。买回来以后,五婶儿又说不想吃了。

五叔怕浪费了,就自己吃了。

然后五婶儿又吵着要吃。五叔叹口气:“唉,这辈子算是着了你的道。”买回来以后,五婶儿又说,不想吃了。

五叔怕浪费,就又自己吃了。

然后五婶儿又吵着要吃,五叔一点都不恼,和颜悦色,全当遛腿锻炼。

有天一大早,五婶儿起来,要吃炸糯米球,说话有些含含糊糊了,五叔没在意,就去买,下了楼突然想起一些事儿,又折回家,看着五婶儿弄个老花镜在一个本子上写着什么。五叔开玩笑地说了一句:“你再不吃,就不给你买了。”

五婶儿“哇”地一下子就哭了。

五叔吓了一跳,忙去哄:“买,买,买,我现在就去买。”

五婶儿含含糊糊地说:“我,好,像,快,把,你,忘,完,了。”

五叔拿过五婶儿手上的本子,上面歪歪扭扭写着一个名字:马家平,后面是画的“正”字。五叔姓马,莒县人。

五叔问,这些“正”什么意思?怎么还有一个没写完的?

五婶儿摇摇头。

五叔牵起五婶儿的手,去买炸糯米球。站在卖糯米球的小车前面,五婶儿从她的小口袋里掏出来那个小本子,很开心地在马家平后面的“正”字上,又画了一笔。

五叔问:“你要不要去坐那个摇摇车?”

五婶儿笑着说:“小孩儿玩的。”

五叔说:“我陪你啊。”

在商场门口的儿童摇摇车上,五婶儿玩得很开心。可是,五叔掉眼泪了。

到后来,五婶儿彻底不认人了。五叔很用心地教她用筷子,教她认人。她学得很慢很慢。

她还是要吃炸糯米球,但是说完就忘。五叔买回来,她从来没吃过。儿子总是责怪他,别再买了。五叔也知道,五婶儿已经彻底不认识他了,可是他每买一次,她就会在小本子上开心地画一次,她每画一次,他就跟着开心一次。

五婶儿嘱咐的每一件小事儿,对于五叔,都是天大的事儿。

“我要吃炸糯米球。”

“我去买。”

奇怪的是,五婶儿走的那天,这句话说得很清晰。像是两人故事刚刚开始的1965年,她不过张口说了一句,我要吃炸糯米球,五叔不过就是去买了两个炸糯米球,这喜欢就跨了一个世纪。

五叔笑着说:“媒人说得一点都没错,你就是爱吃!你一辈子都惦记着。”

五婶儿好像忘记了一些事儿,但是,她好像从来没有忘记什么。

五婶儿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五叔还是老样子,遛狗,坐在楼下的排椅上晒太阳,偶尔去李村公园那里买炸糯米球,但是,他没以前走得那么快了。有一回,他坐在排椅上,他的泰迪狗趴在他旁边。

我买了炸糯米球,牵着狗经过他旁边,两只狗在嬉闹。

五叔站起来,要回家,从口袋里掉出来一个破本子。我帮他捡了起来。

他笑笑,问我,你住几号楼来?我笑着回答他,7号楼。

我已经不记得这个答案说了多少遍了,五叔一次又一次地问,我就一次又一次地回答。

我看过他那个本子,本子上有一个名字:张翠英。名字后面是画的“正”字。

我递给五叔一个炸糯米球,问:“五叔,你吃不吃?”

五叔愣了一下,接过去。他的手有点抖,然后,很开心地在小本子上,又画了一笔。

这老小孩真可爱,看样子,一定是在恋爱。

我们生活在一个很轻易说分手的年代,但是,请你也相信,我们也活在一个牵了手就结婚过一辈子的年代。

    (《意林·上半月》2016年11期,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炸糯米球是小说的线索,五婶儿尽管患了老年痴呆,但从没忘记要吃炸糯米球,暗示着五婶儿从来没有忘记她和五叔之间的爱情。

B. “唉,这辈子算是着了你的道。”这一句话虽然包含着五叔对五婶儿患病这一事实的些许无奈,但更多的却是对五婶儿的爱怜。

C. 五叔与五婶儿之间的爱情故事平淡朴实,也不乏温馨动人之处,蕴含着作者对当下婚姻爱情观念的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D. 小说中的“我”作为五叔与五婶儿爱情的见证者,推进了五叔与五婶儿平凡却美好的爱情生活发展,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

2.作品中的五叔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有人认为可以将结尾的划线句删掉,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叶嘉莹:一生与诗词相恋

近日,92岁高龄的叶嘉莹在“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礼中获颁2015-2016年度“终身成就奖”。此前数十年间,她身挟满腹诗书,走遍中国台湾以及美国、加拿大……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

1924年7月,叶嘉莹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三四岁时,父母便教她背诵诗词。而她的伯父叶廷又,是一位有很深古典文化修养的中医。在伯父的引导下,深居大院的叶嘉莹常常把院子里的草木作为对象,吟诗作词。1941年,叶嘉莹高中毕业,进入辅仁大学专攻古典文学专业。在辅仁大学,叶嘉莹遇见了她铭记一生的恩师顾随。顾随古典文化功底极为深厚,他对诗歌的讲授令叶嘉莹如痴如醉。师生二人常常诗词唱和,被师友传为佳话。顾随曾在给她的信中写道:“假使苦水(顾随别号)有法可传,则截至今日,凡所有法,足下已尽得之。”但他希望叶嘉莹不仅要继承自己的衣钵,更要“别有开发,能自建树,成为‘南岳下之马祖’①”。

如果顾随泉下有知,最高兴的肯定是叶嘉莹果然如他所期望那般做到了“别有开发”和“能自建树”。师徒二人在诗词世界里研读的轨迹,也有相似之处。顾随是受蔡元培之命学习西洋文学,得益匪浅;而叶嘉莹则在机缘巧合下,前往北美访问交流,在此期间接触到了西方文学理论。叶嘉莹发现,西方文学理论与中国的传统词学理论有不少暗合之处,便逐渐尝试用西方文学理论中的诠释学、符号学、接受美学等来诠释中国的古典诗词。这种将中西理论融合的研究策略很快为叶嘉莹的诗词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以西方文学理论解析古典小词,成为叶嘉莹治学的重要特点。南开大学原副校长、文学院院长陈洪评价叶嘉莹说:“融合中西以推进词学研究,卓有成效者,海内外自是不做第二人想。”

在海外教书时,叶嘉莹常常感慨,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在翻译成英文后就要逊色不少。而用英文授课,也让她常常有不能阐尽其意之感。1979年,凭借一封寄给国家教育部的言真意切的信,叶嘉莹终于可以回国教书。从那年起,叶嘉莹便犹如候鸟一般,按照时令奔波于大洋两岸。她讲授古典诗词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1993年,她受邀担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并捐献出一半退休金约10万美元,设立“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奖掖后学。

她自认,这一辈子,她完成了两件大事。一是在当年顾随的课堂上,她埋首苦记,犹如录音机一般一字不差地把顾随的讲课“录”了下来,并在几十年后整理出版。另一件事,就是她去海外以后,托人把台湾大学教授戴静山先生的古近体诗歌吟诵录了下来,并最终在内地推广吟诵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这是她留给人们的两把钥匙。有了它们,人们要去领略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去感受中国古典诗词传统的吟诵之美,尽可以循迹而得。如今,她也在打造自己的钥匙。她教书70年,留下来的讲课、讲演录音,有2000小时以上。学生们正在帮助她整理成书。等到出版之日,喜爱诗词的人们又将迎来一场精神盛宴。

她亲自体会到了古典诗歌里面的美好、高洁的精神,而现在的年轻人,他们进不去,找不到一扇门。她希望能把这一扇门打开,把不懂诗的人牵引到里面来。“这就是我一辈子不辞劳苦做的事情。”“如果到了那么一天,我愿意我的生命结束在讲台上。”

    (节选自《东西南北·看人物(上半月)》2016年8期,有删改)

【相关链接】

我很不喜欢“才女”这两个字,有人说过我是穿裙子的“士”。我身体是女性,但是我的品格是士大夫的“士”,就有中国儒家传统的“士”的品格和持守。

    (节选自《叶嘉莹:我是穿裙子的中国“士”》,有删改)

【注】①马祖道一是禅宗洪州宗的祖师,师承南岳怀让禅师。

1.下列对作品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叶嘉莹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为讲授古典诗词奔波于大洋两岸,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

B. 叶嘉莹诗书满腹,离不开她出身于书香门第,幼年时期就开始吟诗作词,后又得遇名师指点。

C. 叶嘉莹治学极有特点,她借鉴西方的文学理论来推进中国词学研究,这在海内外是独一无二的。

D. 叶嘉莹反对将古典诗词翻译成英文讲解,她认为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翻译成英文后会逊色不少。

E. 叶嘉莹成为诗词研究大家,得益于她深受中国儒家传统熏陶,年轻时埋头苦读,教书时不断积淀。

2.下列对传主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贯中西。她在北美访问交流期间,系统学习西方文学理论,并将这些理论运用到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中。

B. 诗词研究自成一派。她师承名家,对诗词的研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中西,别有开发,能自建树。

C. 注重人才培养。她出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出资设立奖学金和学术基金来鼓励年轻人。

D. 个性鲜明。她身为女性,饱读诗书,却不喜欢人家称呼她“才女”,喜欢人送的雅号“穿裙子的士”。

3.作为一代大家的叶嘉莹,对诗词研究有哪些贡献,请简要概括?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