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文章。 在一次追思“文化昆仑”钱钟书先生的活动中,清华...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文章。

   在一次追思“文化昆仑”钱钟书先生的活动中,清华大学(招生办)一位老师这样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面还有两句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便是让我们心有所止,心在焉。钱先生学问做的如此出色,就是因为‘心在焉’”。但是看看我们周围,看看我们今天这个社会,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 

    你对这则文字有何感悟?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得抄袭。

 

心要在焉 心在,则无所不能。——题记 心在何处? 阿基米德说,我爱数学,我的心在数学那儿,于是有了“让我画完这个圆”的千古绝唱。钱钟书说,我爱文学,我的心在文学,于是有了目不窥园,名满天下。“扫把姐”说,我爱我的职业,我的心全在那一把扫把上,于是那个扫把像有了灵性,与她共舞出无限曼妙的风情。 心要在焉,在所爱之处。 “千年沧海上,精卫是吾魂。”文天祥的浩荡正气,仍激励着炎黄子孙。令我怦然心动的,是他至死不渝的报国之心。他将一颗心安放在日渐式微的国家上,一切行动便都有了落脚点。一切战役,一切悲愤的诗,便都有了共同的根源,那便是对祖国的深沉的爱。心系国事,便有了那份勇气,以匹夫之力,欲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林觉民何尝不爱妻子?只是对国家的大爱使他抛却儿女私情,投身于挽救危亡的事业。心在所爱之处,即便雷霆轰击,亦不动摇丝毫。 心要在焉,在所爱之处,便有了一种力量,能够承受众人的冷眼,即使荆棘遍地,也踽踽前行。还记得那个潦倒的老人,“集腋成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当屡试不中的蒲松龄开始各处搜集奇闻逸事时,人人都以为他疯了,但在看过《聊斋志异》后,却不得不感叹那是一部“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的旷世奇书。正是有着那份信念,一心扑在文学上,他才能不理会众人的非议,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艰难前行。纵使险阻无数,他只坦然视之。 有些人将心放错了位置,便只能品尝失败的苦涩。唐玄宗爱着杨贵妃,沉迷于“温泉水滑洗凝脂”,换来的却只是“此日六军同驻马”,马嵬兵变,大唐风光不再。现在的一些人爱着名利金钱,向往高官厚爵,换来的却只是贪婪的双眼与累弯了的腰杆,却再也找不回“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可见,选择所爱,也应慎重。 心在何处? 有些人不知心在何处,便只能“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有些人找错了所爱,便只能如无头苍蝇,乱飞乱撞;而有些人,找对了心的位置,方不惧艰难。 找回自己的心吧,找到你所爱的地方,将她安放。别再羡慕别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只要心在,你也能做到。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由“导语/材料”引出“标题/话题”的作文题。在引出标题和话题之前,肯定有一个导语或者有一个材料,所以,第一步是读懂“导语/材料”,准确理解“导语/材料”的表层意思。要特别注意,理解这类作文题的“导语/材料”必须准确、客观,千万不能离开“标题/话题”任意主观发挥。题目要求就这则材料谈感悟。材料就钱钟书做学问的出色,引出中心要求人们做事要“心在焉”,那么作文就应该根据这一中心来写作。 首先要理解“心要在焉”的含义,其字面含义,是心思应该集中在某处。深层含义,是做事时的专注,是对目标的执着,是奋斗过程中的坚持,是用心感悟,是投入全部精力,是对所喜好事物的痴迷,是沉静的态度,是一种做事做人的境界,是通往成功的路径,是医治时代浮躁病的良方妙药……考生可以写读书时心无旁骛,与书中人物交感融汇的读书境界;可以写做官的人在其位,尽其责,敬其业,爱其民的为官境界;可以写学者们专心致志,孜孜以求,皓首穷经,废寝忘食的研究境界;可以写一个人认准一个目标,不畏艰难困苦,一直向前走的人生境界…… 大凡学有所成,业有所精者,都是“心在焉”者,所以可以使用的写作素材很多,如:左思写《三都赋》,闭门谢客,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写作境界;郦道元写《水经注》;李时珍写《本草纲目》;曹雪芹写《红楼梦》;马克思在德国的一个图书馆,用了四十年的时间,写出了巨着《资本论》;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专注于数学;著名画家黄永玉几十年如一日潜心作画;齐白石专注于画虾;敦煌守护者常书鸿;童话大王郑渊洁痴迷于童话创作……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凌万顷之茫然    B.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 申之以孝悌之义    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查看答案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致千里    ②狗彘食人食不知检

③蚓无爪牙利,筋骨强          ④斯天下民至焉

A. 两个“而”相同,两个“之”也相同    B. 两个“而”相同,两个“之”不同

C. 两个“而”不同,两个“之”也不同    D. 两个“而”不同,两个“之”相同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假舟楫者,非能也   ②下饮黄泉,用心也   ③五十者可以帛矣  ④君子博学而参省乎己 

⑤五亩之田,之以桑   ⑥食埃土,饮黄泉   ⑦其中规           ⑧填然之,兵刃既接

A. ①③⑤⑧/②/④⑥/⑦    B. ①③⑤⑧/②⑦/④⑥

C. ①③⑤/②/④⑥/⑦/⑧    D. ①③⑤⑧/②/④/⑥/⑦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不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C.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D.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君子生非异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④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⑤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⑥数罟不入洿池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⑧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A. ①②⑥    B. ②③⑧    C. ③⑤⑦    D. ⑤⑦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