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抛物线关于x轴对称,顶点在原点O,且过点P(2,4),则该抛物线的方程是 .
f′(x)是f(x)=sinx的导函数,则f′(0)的值是 .
函数y=f(x)在定义域(-
![]() ![]() A.[- ![]() B.[-1, ![]() ![]() ![]() C.[- ![]() ![]() D.(- ![]() ![]() ![]() ![]() ![]() 已知椭圆的焦点是F1、F2,P是椭圆上的一个动点,如果延长F1P到Q,使得|PQ|=|PF2|,那么动点Q的轨迹是( )
A.圆 B.椭圆 C.双曲线的一支 D.抛物线 已知直线x-y-1=0与y=x2+a相切,则a等于( )
A.4 B. ![]() C. ![]() D. ![]() 在曲线
![]() ![]() A.(2,-1) B.(-1,2) C.(2,ln2-1)或(-1,2) D.(2,ln2-1) 直线x-2y+2=0经过椭圆
![]() A. ![]() B. ![]() C. ![]() D. ![]() 若m,n是实数,条件甲:m<0,且n<0;条件乙:方程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是充分条件也不是必要条件 过抛物线y2=4x的焦点作直线交抛物线于A(x1,y1)B(x2,y2)两点,如果x1+x2=6,那么|AB|=( )
A.6 B.8 C.9 D.10 曲线y=x3-3x2+1在点(1,-1)处的切线方程为( )
A.y=3x-4 B.y=-3x+2 C.y=-4x+3 D.y=4x-5 函数f(x)=(x-3)e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
A.(-∞,2) B.(0,3) C.(1,4) D.(2,+∞) 双曲线
![]() A. ![]() B. ![]() C. ![]() D. ![]() 抛物线x2=4y的焦点坐标为( )
A.(1,0) B.(-1,0) C.(0,1) D.(0,-1) 全称命题:∀x∈R,x2>0的否定是( )
A.∀x∈R,x2≤0 B.∃x∈R,x2>0 C.∃x∈R,x2<0 D.∃x∈R,x2≤0 已知椭圆
![]() ![]()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设直线l与椭圆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B,已知点A的坐标为(-a,0). (i)若 ![]() (ii)若点Q(0,y)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且 ![]() 某学校为了了解学生的日平均睡眠时间(单位:h)随机选择了n名学生进行调查,下表是这n名学生的日睡眠时间的频率分布表:
(2)统计方法中,同一组数据常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作为代表,若据此计算的上述数据的平均值为6.52,求a,b的值,并由此估计该学校学生的日平均睡眠时间在7小时以上的频率. 下表提供了某厂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后生产甲产品过程中记录的产量X(吨),与相应的生产能耗Y(吨标准煤)的几组对照数据.
(2)请根据上表提供的数据,求线性回归的方程Y= ![]() ![]() (3)已知该厂技改前100吨甲产品的生产能耗为90吨标准煤,试根据(2)求出的线性回归方程,预测生产100吨甲产品的生产能耗比技改前降低多少吨标准煤? ( ![]() 已知多项式f(x)=5x5+4x4+3x3+2x2+x用秦九韶算法计算该多项式在x=3时的值(要求有计算过程)
已知抛物线顶点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又知此抛物线上一点A(m,-3)到焦点F的距离为5,求正数m的值,并写出此抛物线的方程.
为了选拔参加奥运会选手,教练员对甲,乙自行车运动员进行测试,测得他们的最大速度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单位m/s)
请判断谁参加这项重大比赛更合适,并阐述理由. ![]() 已知双曲线
![]() ![]() 把二进制数1110011(2)化为十进制数为 .
某班50名学生在一次健康体检中,身高全部介于155cm与185cm之间.其身高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则该班级中身高在[170,185]之间的学生共有 人.
![]() 若直线ax-y-1=0经过抛物线y2=4x的焦点,则实数a= .
设O为坐标原点,F1,F2是双曲线
![]() ![]() ![]() A.x± ![]() B. ![]() C.x± ![]() D. ![]() 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乘以2,再减去80,得到一组新数据,若求得的新数据的平均数是1.2,方差是4.4,则原来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 )
A..40.6,1.1 B..48.8,4.2 C..81.2,44.4 D.78.8,75.6 已知P是椭圆
![]() ![]() A. ![]() B. ![]() C. ![]() D. ![]() 用辗转相除法求得111与1850的最大公约数是( )
A.3 B.11 C.37 D.111 某校全国数学联赛的代表队由77名高三学生,63名高二学生和14名高一学生组成,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44人的样本,那么应在高三,高二,高一的学生中抽取的人数分别为( )
A.22,4,18 B.18,4,22 C.22,18,4 D.18,22,4 按如程序框图,若输出结果为170,则判断框内应补充的条件为( )
![]() A.i>5 B.i≥7 C.i>9 D.i≥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