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16世纪开始到18世纪,英国乡村地区普遍出现了家庭工业,经历了乡村工业化。它是在借助乡村丰富的原料来源、有利的自然动力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各地乡村工业包括毛纺织、棉麻纺织、服装、酿酒、粮食加工、皮革加工制作、玻璃、造纸、建材、制陶、冶炼、金属制造、采煤、制盐等。1520年乡村农业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6%,到1600年约占70%,1700年约占55%,1750年约占46%。18世纪初,像伯明翰这样的工业集镇、乡村集市和小城镇在英格兰有700个左右。

——摘编自孙立田《工业化进程中的英国乡村改造》

材料二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面对乡村凋敝,以“改造乡村,改造中国”达到“民族自救”为目的的“乡村建设运动”兴盛。其中典型的有:晏阳初领导的注重农民教育、加强农村合作的定县模式;梁漱溟发扬儒学精华、唤醒农民内力的邹平模式;高践四开创的农业技术与教育并重的无锡模式;民族资本家卢作孚发展实业推动城镇化的北碚模式。而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代表,坚持以平分田地、减租减息作为解决农村问题的根基,将土地革命与根据地建设结合起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不少乡村建设运动遭受挫折。新中国建立后,农村建设不断探索,取得新的发展。

——摘编自王景新《乡村建设思想史研究脉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乡村工业化兴起的原因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乡村建设的特点,并说明近代中国乡村建设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970年8月,拉丁美洲21国宣布在200海里海域内享有主权和专属经济区的管辖权。1972年6月,9个加勒比海国家提出在200海里的承袭海行使主权的主张。1982年10月,联合国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家拥有12海里的领海和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这本质上反映了

A.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B.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C. 美苏霸权地位的动摇

D. 联合国的国际调节机制增强

 

根据查尔斯·斯帕尔1896年的统计,1%的美国人拥有一半以上的国家财富,12%的人占有全国财富的近90%。到20世纪初,1%的首富几乎掠夺了国民财富的88%。这一现象表明

A. 经济发展必然引发社会危机

B. 阶级对立导致美国经济衰退

C. 追逐财富成为时人普遍愿望

D. 美国政府急需加强社会调控

 

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对宪法的批准程序进行变革,由《邦联条例》规定的所有州议会的一致批准,改为在州议会的建议下召开专门的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和批准新宪法,9个州批准就能生效。这一变革体现了

A. 三权分立由理论到实践

B. 代议制与政党政治相结合

C. 州权和人民主权相结合

D. 联邦制与直接民主相结合

 

罗马皇帝曾有句名言:“朕诚为陆上之主,但海法乃海上之王。”罗马皇帝可以依照自己的意志制定一部统率臣民的法律,但他却不能任意制定一部海商法,因为海商法体现的是各国人民的海商贸易惯例及客观法精神。这反映出古罗马

A. 万民法仅适用于帝国陆地范围

B. 力图革除习惯法的不合理因素

C. 尊重公平和理性的自然法精神

D. 广泛借鉴了外邦人的法律规定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对国营企业的直接计划、对合作社和私营企业的间接计划和对部分私营、手工业、社员个体经营的市场调节过渡到对社会生产实行高度集中的国家计划管理;国家市场和自由市场并存过渡到了对工农业产品流通实行国家垄断。这一变化

A. 为了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B. 基本摆脱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影响

C. 是社会主义改造中“左”倾思想的体现

D. 是对西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的借鉴

 

苏联崔可夫元帅在其回忆录中说,“在我们最艰苦的战争年代,日本没有进攻苏联,却把中国淹没在血泊中,稍微尊重客观事实的人,都不能不考虑到这一明显而又无可争辩的事实。”崔可夫元帅认为中国抗战

A. 化解了苏联东方作战压力

B. 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 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D. 牵制了日军的主要兵力

 

以下是民国初年成立的部分政党。据此可知,当时

名称

创立时间

代表人物

宗旨

中华民国宪政党

1912.3

伍廷芳

“博采民国宪法,确定纯粹中华政体”

统一党

1912.3

张謇

“巩固全国之统一,促进共和政治”

共和党

1912.5

黎元洪

“防止分裂,便利政务进行,实行共和政治”

国民党

1912.8

孙中山、宋教仁

“促成政治统一,维持国际和平”

民主党

1912.8

梁启超

“拥护法赋自由,调和社会利益”

 

 

A. 政党林立,国家分裂

B. 政治变革推动政治转型

C. 民主共和制不断完善

D. 革命党人积极参政议政

 

19世纪后半期,上海郊区的农村地区的农户通过种植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加工毛巾、织袜等城市居民用品,或进城务工,使得家庭生活状况趋于稳定甚至走向富裕。这一现象直接得益于

A. 城市化进程推动

B. 工业化水平提高

C. 国际市场的扩大

D.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明末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中认为以田赋为主的传统财税制度存在“积累莫返之害”的弊端;当代学者秦晖进一步提示古代每一次“并税式改革”最后都陷入“税轻费生-并税除费-杂派滋生-税轻费重-并税除费-杂派又起”的循环。对此历史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 税制改革决定了历代封建王朝兴衰存亡

B. 田赋始终是古代朝廷最主要的财税来源

C. “税外杂派”多出自地方官吏贪腐行为

D. 小农经济支撑“大国财政”的必然结果

 

唐代中后期,枢密院是宦官掌握的内廷机枢。五代时,枢密院变为武夫掌控的、文臣俯首的权力机构。到宋代,枢密院的正副职则多由文臣担任,文官参预典掌枢密。这一变化有助于

A. 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和降低行政成本

B. 解决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

C. 增强军队的有效指挥与实际作战能力

D. 消除将权对君权的潜在威胁

 

公元前81年汉朝围绕“盐铁专营”问题,桑弘羊力辨群儒;一千年后,宋朝“延和殿廷辨”围绕“国有专营”问题,王安石力辨司马光;再一千年后,国民政府围绕“日产国有”问题,宋子文力辨经济部官员。可谓“千年辨一回”。辩论围绕的基本问题是

A. 是自然经济还是商品经济

B. “集权回归”与“放权让利”

C. 是中央主导还是地方主导

D. 工业化发展与农业化发展

 

周人继承了殷商对于祖灵保佑的重视,他们进一步认为,“人”的感情也是价值的合理依据。于是,亲情及其向外扩展是人际和谐的基础,血缘及其应有的远近分别是社会秩序的本源。上述材料反映了

A. 周人将认同血缘、亲情等作为社会认同的规则

B. 殷商“重祖”观念是西周宗法思想的基础

C. 西周将个人情感作为社会价值体系的来源

D. 西周构建的社会秩序实现了人际间的和谐

 

[历史一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梅文鼎(1633-1721年),清初被誉为“历算第一名家”的民间天文、数学家。毕生致力于发扬传统科学的精华并会通西学,对整个清代的学术思想都有一定的影响。梅文鼎从事学术活动的年代,正是康熙帝对西方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的时期。梅文鼎平生著述“务在显明,不辞劳拙,往往以平易之语解极难之法,浅近之言达至深之理,使读者不待详求而又可晓然”。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核心是制定历法,梅文鼎对传统天文学的研究就是围绕着历法沿革这样一条线索展开的。梅文鼎对传统数学的研究当以《方程论》为最早。对于中西之争,梅文鼎基本上能够持中平公正之心,这与他对数学本质的看法是有关系的。他生于明代官宦家庭又受教于明朝遗老,后来却蒙受清朝皇帝的恩宠,潜心钻研西学却又有“奉耶稣”而“弃儒先”之虞,这种矛盾的境遇促成了他积极地鼓吹“西学中源”说,通过梅文鼎这一人物,也可从一个侧面看到中西两种文化由尖锐对立到开始交融的历史过程及其独特的方式。在中国科学史上,梅文鼎可以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前有明末传统历算的衰颓和西方科学的输入,后有清中叶乾嘉学派对包括历算在内的传统学术的复兴。梅文鼎的天文和数学研究在他那个时代具有强烈的启蒙色彩。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梅文鼎进行学术研究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梅文鼎在学术上的贡献。

 

(题文)(历史-选修3: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49年1月20日,美国总统社鲁门在就职演说中,着重阐述了第四点计划,即对亚、非、拉美不发达地区实行经济技术援助,以达到在政治上控制这些地区的目的,它又被称为“开发落后区域计划”。该计划出笼后,伊朗成为美国实施该计划的第一个国家,美国资本随之大量涌入伊朗。乘英国与伊拉克关系紧张之际,美国石油财团竭力挤进伊拉克,扩大在伊开采权。通过实施“第四点计划”,美国进一步笼络伊拉克,向它提供军事援助。在“第四点计划”下,美国打着援助不发达地区的旗号,以抵制共产主义扩张为名,行蚕食老殖民帝国势力范围之实,除了与苏联接壤或接近的国家外,中东诸多国家同祥受到“第四点计划”的冲击。美国通过政治与军事控制,独霸着沙特阿拉伯的石油资源。以此为契机,美国石油垄断资本获得了惊人的发展。1939年美国在中东石油开采额中所占的比例为13.1%,1956年则增加到65%,而英国则由1939年的80%下降到1956年的30%。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第四点计划实施的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知识,评述美国的第四点计划”。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南宋政权建立后,丞相秦桧任人唯亲,使得南宋的官员阶层乌烟瘴气,地方上的税收有一部分被地方官员劫持。由于金军南下,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也遭到了破坏,加上土匪流寇的存在,农民无法正常生产。宋孝宗即位后,政治上,将台谏官的除授权控制在自己手中,以切断宰相与台谏官之间互相援引、倚为鹰犬的关系。军事上,他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义兵制。“籍民家三丁取一,以为义兵,授之弓弩,教以战阵,农隙之时,聚而教之。”经济上,将官府拖欠盐商的钱还给盐商,又放宽了盐的专卖。1163年,下诏将会子加盖“隆兴尚书户部官印会子之印”。遇到灾荒,宋代例将当年税赋移到丰收年,分为二或三年补纳,孝宗也说既是灾荒,不应再收税赋,下诏不准到丰年再补收。经过宋孝宗的励精图治,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乾淳之治。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宋孝宗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宋孝宗改革措施的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庄子的无为政治思想承传于老子,“无为而无不为”。庄子和老子都主张无为而治,老子所讲的“无为”主要是个政治概念,引申为一种治国之术,主张统治者不妄为,不扰民,清静自然。到了庄子,无为思想则以自然性和超自然性为主要特色,“无为”思想渐渐脱去它的治世之义,演绎为一种无为适性的隐逸思想。

材料二  “自由放任”一词一般被认为是由17世纪中叶法国商人勒让德尔所创,他在回答法国路易十四的财政大臣柯尔培尔提出的问题“何为保护法国商业的最佳手段”时,答之以“自由放任,允许通行”。1747年,魁奈在《动物经济论》第二版中,从自然法的观点也提出“自由放任”的主张。这一主张经过早期的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的阐述、补充,形成了西方经济学中的重要流派一一自由放任学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老庄的“无为思想”和西方“自由放任”学说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道家学派中的“无为思想”与西方“自由放任”学说的相似之处: 指出这两种思想对当时的社会发展起到的相似作用。

 

表2为环印度洋区域的主要国际组织。由此看出

国际组织名称

成立时间

性质

成员国

合作组织发育程度

环印度洋地区合作联盟(IOR-ARC)

1997年

经济合作

19

不成熟

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

1967年

政治、经济、文化

10

基本成熟

南亚区城合作联盟(SAARC)

1985年

经济、社会发展

8

基本成熟

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GCC)

1981年

所有领域的合作

6

基本成熟

东非共同体(EAC)

2001年

经济、政治

5

不成熟

东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场(COMESA)

1994年

共同市场

19

快速发展

 

表2

A. 世界经济重心向印度洋区域转移

B. 区域间国际关系民主趋势不断加强

C. 区域内政治经济合作不断发展

D. 发展中国家努力创建新经济秩序

 

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合作社已成长为联合了数百万农户的强大机体,要通过合作社把小农经济引上社会主义道路,通过流通过程,同时也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通过生产本身的改组和联合,把个体的分散的生产单位改造成以新的技术(电气化等)为基础的大规模的公有化经济。由此可见当时苏联

A. 新经济政策推行效果显著

B. 准备调整农村生产关系

C. 管理经济的手段单一

D. 扩大了集体经济的自主权

 

16世纪欧洲产生了许多新教派,每个新教派都以古代《圣经》原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为信仰的最高权威,并用民族语言翻译圣经,而且坚决脱离腐败的罗马教会。该历史现象

A. 表明罗马教会进行了顺应时代的改革

B. 受到文艺复兴运动直接推动而出现

C. 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D. 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时代潮流

 

公元212年,罗马帝国卡拉卡拉皇帝颁布了著名的“安托尼努斯敕令”,正式废除了市民与臣民的区别,使罗马帝国境内的臣民都可取得公民权。该敕令的颁布

A. 适应了帝国统治范围扩大的需要

B. 违背了罗马自然法的法治精神

C. 说明罗马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D. 反映出万民法完全取代了公民法

 

表1为1979-1982年湖南省零售商业、饮食业、服务业户数和从业人数,可知当时中国

类别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个体

全民

个体

全民

个体

全民

个体

全民

商业户数

0.26

6.19

1.10

6.24

3.19

7.01

4.60

7.73

商业从业人员

0.26

23.69

1.21

24.49

3.46

27.85

5.05

29.63

饮食业户数

0.99

0.46

0.41

0.62

0.75

0.68

1.08

0.78

饮食业从业人数

0.09

5.00

0.48

5.88

0.90

6.33

1.27

6.37

服务业户数

0.11

0.39

0.38

0.49

1.37

0.59

2.21

0.70

服务业从业人数

0.11

2.58

0.41

2.77

1.45

3.36

2.36

3.73

 

表1    单位:万户、万人

A. 私营经济发展缺乏规范管理

B. 非公有制经济的禁令逐渐被打破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 注意引导私营企业健康发展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战场,由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所组成。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抗战史的研究一直集中于敌后战场方面,对正面战场的研究较少,评价也欠客观。这种现象近年来有很大改变。一批研究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论著相继问世。这反映出

A. 历史研究趋向客观性

B. 历史评价没有客观标准

C. 抗日战争研究为热点问题

D. 史学研究领域的多样化

 

顾炎武认为:天子、君主,都是一种职位,并非神圣不可侵犯的称号。在古代,“君”是上下之通称,天子称“君”,人臣、诸侯、卿大夫亦称君,甚至奴婢称其主人,女称其父,妇称其舅,皆为“君”。天子只是“君”中的一种。材料中顾炎武

A. 倡导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

B. 呼吁提高女性的政治地位

C. 为否定专制寻找历史依据

D. 痛斥了君主专制的弊端

 

明代法律规定民间典卖土地,自行立契,按则纳税,通过黄册、鱼鳞册的编制,使民田得以典卖、继承、赠予等方式流转,“田宅无分界,人人得以自买自卖”。这一规定

A. 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土地权属制度

B. 是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集中体现

C. 有效解决了当时的人地矛盾

D. 为资本主义萌芽提供了资金

 

宋天圣元年,设置益州交子务,开始发行官交子。官交子以时间计算分界发行,每三年为一界,界满则以新交子收回旧交子,发行限额每界是一百二十五万六千三百四十贯。宋朝这一做法

A. 制约了交子的使用范围

B. 表明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

C. 造成了货币制度的混乱

D. 有助于币值稳定和经济繁荣

 

魏晋南北朝时宰相事权,由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协同行使。隋唐又进一步完善为中书省拟旨、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的分工协作。宋元之际三省制消亡,仍沿袭群相旧例,设丞相、平章、参政、左、右丞等多名官员,会议处理朝廷机务。材料中三省制演变

A. 从制度上消除了腐败的根源

B. 是人治与法治的紧密结合

C. 是权力分割与制约的产物

D.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唐代时,来唐外商只要完成了“纳舶脚(即交船税)、收市(由宫市使收购部分商品)、进奉(进贡)”,任何“重加率税”的做法都是违反唐朝政府规定的,外商可不予执行。由此可知唐朝政府

A. 对外商给予了国民待遇

B. 对外贸的管理规范有序

C. 奉行平等自主的对外政策

D. 旨在保护本国的工商业

 

汉代统治者在选择政治指导思想的过程中,把忠孝之道奉为至德要道,用于规范人们的观念和制约人们行为选择的政治伦理准则,对于汉代统治者来说,忠孝之道是维护汉代家天下的“大经大法”,具有其他“治道”所没有的特殊功效。汉代以忠孝治天下

A. 推动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

B. 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

C. 遏制了思想界的活跃局面

D. 是对先秦民本思想的实践

 

【历史选修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