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领导体制曾采取“议行合一”制,即中央人民政府不但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面且还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我国最高行政权导最高立法权的分立开始于

A.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B.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以后

C. 中共八大召开以后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在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的支持下,安徽广大干部群众突破“禁区”,实行改革——到1961年10月中旬,安徽全省实行“责任田”的生产队达到84.4%。据当时调查显示:实行“责任田”办法的36个生产队,粮食平均亩产达284斤,比上年增产38.9%;而另外36个条件大体相同的生产队,由于没有实行“责任田”,平均亩产只有270斤,比上年只增产12%。安徽滁县高营生产队1961年秋开始实行责任田,到1962年春节,这个队23户,杀了22头猪,家家磨豆腐和小麦面,春节热热闹闹。而1961年春节,全队才杀了1头猪,人均半斤肉。安徽的包产到户到1964年春被“左”倾思潮扼杀了。然而,即便是在“文革”期间,安徽的六安、风阳等县的一些地方仍暗中实行了“包产到组”

——李杏高其荣《20世纪60年代初期包产到户的历史定位》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60年代初安徽农村改革的背景和性质。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60年代初安徽农村改革的历史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中国封建社会为什么具有大一统的特点?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认为:“社会透通讯是使社会这个建筑物得以粘合在一起的混凝土”。这里所讲的通讯是广义的,它包括区域之间的经济交往、政治联系和文化联系。一个社会通讯发达的程度取决于;实行通讯联系的通道、工具和执行联系功能的人,这在中国古代主要表现为:儒生、官僚及语言、通讯工具。

——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大一统”问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今大皇帝准其嗣后不必仍照向例,凡有英商等赴各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1843年制定的进口税则又规定了5%的低税率,西方商品进入中国市场几乎不存在任何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外籍税务司制度更使被打开的中国大门钥匙掌握在外国人手中,大大便利了外国商品的输入。西方人评论说:“没有任何事物防阻外国人……在上海开仓时,卸下一船棉花;或是设若外国人无所忌惮的话。如下一船鸦片,或是……将这批货载到西藏的边境,或经由运河运到天津和北京,或总而言之到任何地方,同时沿途兜售。”

——孙玉琴《中国对外贸易史》(第二册)

材料二1807-1814年,美国断绝同英国的贸易,并数次提高关税。这就导致美国无法在工业品方面继续依赖欧洲,以前全部靠进口的商品转而必须自己制造;对英贸易的中断,遏制了发展经济所急需的资金外流,促使资本大部分转入工业。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外贸政策停止了在保护主义和自由主义之间的“摇摆”,又全面地恢复到贸易保护主义。如:1880年后,美国钢铁生产全面超过英国居世界首位,但1908年国会通过的立法提高了钢铁产品的进口税率,钢铁垄断势力还提高了30种产品的价格,其中有9项远远高于英国同类产品的价格,而后者却由于美国的保护关税被隔阻于美国市场之外。

——张小青《论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并分析其直接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相关历史背景,分别说明19世纪初和20世纪初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影响

指出上述英国在对华、对美贸易中不同境遇的原因。

 

法国政府于1946年正式颁布“国有化”法令,截至1946年12月,政府持股达到50%以上的公有企业从战前的11家增加到103家,1947年公有企业的职工人数增加到115万。法国的国有化措施旨在

A. 积极支持欧洲国家的一体化

B. 抵制马歇尔计划控制欧洲

C. 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

D. 建立起社会市场经济体制

 

1882年10月,美国国务院在写给参加华盛顿国际子午线大会各国代表的信中指出:在缺乏一个国际共享的时间计算标准的情况下,人类在现代商业贸易事务中将经受诸多困境。该信写成的背景是

A.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B. 美国确立全球商业垄断地位

C. 全球时间标准化的实现

D. 世界经济整体化趋势加强

 

英国工业革命初期,蒸汽机的研制是为了解决矿井的抽水问题,后来修建铁路也是为满足煤炭运输的需要,1800年前后英国的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一。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A. 棉纺织技术革命尚未开始

B. 煤炭大量出口国际市场

C. 正在经历能源结构的变革

D. 钢铁工业获得巨大发展

 

罗马帝国开国皇帝奥古斯都为维持常备军的经费而实行税制改革,其中规定:奴隶获得解放时要缴纳相当于自己价值的百分之五的“解放税”,从而变成可以自愿从军的自由公民。由此可以看出

A. 罗马公民资格来自交易

B. 从军是罗马公民的义务

C. 奴隶是罗马军队的主要来源

D. 公民法与万民法已没有区别

 

20世纪80年代,我国从集体农业中释放出1亿劳动力就业于乡村工业,而农业生产水平非但没有下降,而且持续上升。这得益于

A. 生产要素使用的供需平衡

B. 科技兴农战略的大力推进

C. 资源配置市场起决定作用

D. 经济改革重心一直在农村

 

关于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歼敌人数,毛泽东在给国民党军政部和中央日报社的捷报中称:歼敌万余人;改革开放以来,大陆学者综合各方资料考证认为歼敌千余人;台湾学者依据日军方面的材料得出歼敌两三百人的结论。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A. 毛泽东之说因为技术局限而不真实

B. 毛泽东之说出于鼓舞军民抗日斗志

C. 台湾学者说法最具可靠性

D. 后人无法确认年代久远的史事

 

下表为“1840-1978年中国粮食的商品率”变化情况,该表折射出我国近现代

时间

粮食商品率(%)

时间

粮食商品率(%)

1840

10

1957

24.6

1920

22

1959

39.7

1936

30

1978

20.3

 

 

A. 全国总人口的波动起伏

B. 粮食成为大宗出口商品

C. 农业经济的高度自给性

D. 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广东十三行生意明显萧条,原本最开通的广东人突然变成最激进的排外主义者,以为广东现在的不景气,都是这些洋人惹的祸。广东当时人排外的主要原因是

A. 既得利益受损

B. 洋人的趾高气扬

C. 民族意识的增强

D. 清政府的指使

 

以下是西晋至民国初年北方与南方重复县名更改情况表

时间

重复县名数

更改情况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

37组42处

更改的全是南方县名

隋朝开皇十八年(588年)

22组28处

更改南方县名13个,更改北方县名15个

唐朝天宝元年(742年)

17组22处

更改北方县名5个,更改南方县名17个

民国三年(1914年)

43组57处

更改北方县名28个,更改南方县名29个

 

 

该表表明

A. 南北政治地位总体趋向平等

B. 更改县名都在政权初创时期

C. 更改重名旨在平衡南北势力

D. 区域经济地位决定政治地位

 

《清明上河图》有三个重要版本,其卷首画面有所不同,宋本描绘几个去扫墓的老者,还有踏青归来的富家队伍,而明本开卷就是画结婚娶亲时的情景;清院本结婚的铺张场面,吹吹打打,更是气派。由此可知

A. 宋本反映了当时的节气特征

B. 宋本反映了当时的节日特征

C. 明清本反映当时的节日特征

D. 明清本失去了风俗画的特征

 

史称曹操“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尝于南皮一日射雉(野鸡)获六十三头”;曹魏时,在洛阳以北设置方圆近千里的禁猎区,其中的虎、狼、狐狸一年吞吃的鹿有12万只之多。这反映出黄河流域

A. 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

B. 野兽出没威胁人身安全

C. 千里无人烟的惨景

D. 社会经济的凋敝状况

 

战国时期,所谓的“文字异形”,多表现为简化体、异体等俗体字(通俗流行、但在当时不符规范的字)的差异,汉字的构字原则和构字方式六国完全相同。这体现出

A. 六国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

B. 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C. 争霸战争影响文字的发展

D. 统一文字的条件成熟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唐高宗仪凤元年(676年),狄仁杰擢升为大理丞,掌管国家刑法之权。到任第一年,便亲躬审案,处理前任积案无数。他明察善断,循律准确,拆诉冤狱,颇得时人称赞,一时名声鹊起。狄仁杰的这段传奇经历,经后世文人的艺术创作,成就了狄公的“神探”之名。

后来,狄仁杰卸任大理丞之职,放任地方,出任宁州刺史。宁州地处陇右之西,为汉戎杂居之地。狄公到任后,体察民情,抚如戎落,内外相安,甚得当地吏民欢心,人们纷纷赞颂他的德政,并立碑铭记。直至狄仁杰离任宁州重入朝为冬官(工部)侍郎,充江南巡抚使。宁州百姓仍“歌狄刺史者盈路”。

……

武则天常称仁杰为“国老”,“仁杰好而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狄公也曾多次以年老告退,女皇从不应允。狄公每入见,则天“常止其拜”,并说:“每见公拜,朕也身痛。”这年秋九月,狄仁杰病故,享年71岁。武氏则天悲恸异常,失声叹道:“朝堂空矣!”“天夺吾国老何太早矣!”遂赠仁杰为文昌右相,并宣布废朝三日,以示哀悼。逮至唐睿宗时,又追封仁杰为梁国公。

——摘编自互联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狄仁杰在后世被广为称颂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狄仁杰勇于犯言直谏的原因。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欧洲各国对美战债起源于第一吹世界大战,包括协约各国在战争期间向美国的借债,以及战争结束后,美国向各国提供的复兴贷款。在战债问题上,美国方面反对将赔款与战债联系在一起,坚持有债必还的原则。而法国则主张将对美国的债务建立在德国赔款的基础上,这也是英、意、比等其他国家的共同看法。美国国会于1922年成立了“世界大战外国债务委员会”,自1923年至1926年先后同13个国家达成了战债协议,规定了各国战债的偿还期限及利息。赔款问题同美国本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欧洲的困境给美国提供了插足的机会。1924年4月,由美国主持的“道威斯计划”,确定了1924-1929年的具体赔偿额。为确保德国如期赔款,由美国银行家向德国提供大笔贷款以促进德国经济的复兴。对此,著名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贷款给德国,德国把同样数值转给协约国,协约国又把它送回美国政府。没有任何实在的东西转手——没有人失去一个便士。”

——据李世安《世界现代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后在战债与赔款问题上美国与欧洲国家的分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插手赔款问题的影响。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898年,西奥多·罗斯福曾带领一支志愿骑兵队去古巴参加美西战争,因为当时大量罐装肉制品都是变质食品,造成了数千美国士兵生病,成百人死亡。对此,罗斯福一直耿耿于怀,在他看来,如果这个问题不得到有效解决,民众就可能会逐渐失去对政府的信任,更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将会随之出现。1903年,罗斯福政府成立了企业办公署,由詹姆斯·加菲尔德担任署长,开始对牛肉托拉斯展开调查。令罗斯福失望的是,加菲尔德在调查期间迷恋于牛肉托拉斯提供的种种美味和娱乐,最后的调查结论是牛肉价格完全合理。……此后,牛肉托拉斯的权力日益膨胀。……1906年2月,一本名为《屠场》的文学作品热销,使得美国食品安全的真相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随着政府的深入调查和更多工人的出面做证,美国肉类食品声名狼藉,整个食品制造业都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在赢得了第二个总统任期后,罗斯福行动起来。1906年6月30日,美国国会在这一天之内通过了两部里程碑式的法律:《肉制品检查法》和《纯净食品与药品法》。在哈维·威利(美国农业部首席化学家)的牵头下,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初见雏形。威利对于食品和药品的严格执法可谓矢志不渝,这一精神也深刻地影响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此后近百年的执法作风。此前16年间,由于白宫不重视、国会不支持,加之食品加工业的阻挠,类的努力都以失败告终。

——张国庆《进步时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政府取得打击食品安全问题成功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长安城的东市和西市示意图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

材料二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李白《少年行》

注:①邸:唐代供客商堆货、交易、寓居的行栈的旧称;柜坊:货币存放和借贷的专门场所。

②署:古代办理公务的机关。

③金市:指唐长安西市。西市是都城主要工商业区和经济活动中心,又是国际贸易的市场,较东市更为繁荣,故称“金市”。

④胡姬:唐时旅居长安的西域胡人,有以卖酒为业者,其侍酒胡女称为胡姬。

⑤五陵年少:指豪侠少年或纨绔子弟。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唐朝长安城的东市和西市,并予以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夫之指出,圣人“作《春秋》,明王道,内中夏,外戎狄”,正是华夏“自畛”以“绝夷”思想的体现。其根本原因无他,乃是因为华夏之民“贵”于夷狄。因此,华夏政权只能在族群内部“可禅、可继、可革”,至于夷狄,根本没有资格参与,更不可能改变其现状,否则,只能导致天下大乱。

——刘立夫《王夫之夷夏之辨与民族爱国主义》

材料二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后,梁启超等部分维新人士被迫流亡海外。在此期间,西学的大量接触使梁启超的思想发生显著变化。1903年《新民丛报》发表的《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一文对民族主义有了更深的理【解析】
“合族民族主义”,既强调在中华共同体内各族为统一之民族,并称国家要实现自强,需平“满汉之届,诚支那自强之第一阶梯也”。此后,以“保种救国”为目标的大民族主义博兴,试图通过“合国内本部属之诸族以对国外诸族”,“合举国四万万之心为一心”,提出新的中华民族应是“合汉合满合蒙合藏,组成一个大民族,提全球三分之一之人类,以高掌远跖于五大陆之上”,遂达“合族救国”之大成的目标。

——摘编自互联网《论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夫之和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民族主义思想产生的原因并简析其共同影响。

 

1973年3月,西欧出现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马克的风潮。3月16日,欧洲共同市场九国在巴黎举行会议并达成协议,联邦德国、法国等国家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彼此之间实行固定汇率。材料表明

A. 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B. 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了崩溃

C. 欧元的出现冲击了美元的地位

D. 苏联的经济实力超过了美国

 

斯大林曾一再反对把农业作为工业的“殖民地”,强调“工业是主导,农业是基础”。实际上在苏联工业化时期,农民不但要缴纳直接税和间接税,还通过低价出售农产品和高价买进工业品的办法,使资金从农业流向工业。这一做法

A. 导致苏联农业生产关系长期落后

B. 推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展开

C. 使苏联最终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D. 忽视了农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1832年美国南卡罗来纳州以联邦政府出台的关税法案不利于本州输出农产品为由,宣布此法案在本州无效。后经协商,联邦政府降低关税,南州撤销否认法案。此事件表明

A. 邦联制度在当时占主导

B. 南州有脱离联邦政府的倾向

C. 美国南北战争一触即发

D. 三权分立制衡原则仍需完善

 

有人认为:“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材料表明

A. 宗教因素推动了世界联系的加强

B. 宗教神学有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C. 新航路开辟传播了西方工业文明

D. 基督教信仰要求追求现世的幸福

 

古罗马法规定,家父是家庭财产的唯一所有人,他不仅可以随心所欲地处置家庭财产,家子取得的财产不论来源,原则上均归家父所有。然而对于家子之债,家父却不一定有责代偿。这反映出古罗马法

A. 宗法观念影响了法律建设

B. 保留了野蛮的习惯法

C. 用血缘亲情维护民主制度

D. 体现人伦关系的影响

 

据统计,截止到1979年上半年,全国需要安排就业的人数高达两千多万人。到1982年,全国城镇集体和个体劳动人数比1978年增加了35.6%,其中个体劳动者人数为1978年的8.8倍。这一变化反映出

A.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大量劳动力

B.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提供了就业岗位

C. 就业压力助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D. 国企改革的深化推动城市所有制变革

 

“九·一八”事变后,学术界兴起了一股研究中国历史的热潮,历史研究除了重视对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通史的研究外,另一个重要趋向就是对边疆史地研究的关注。这表明

A. 边疆史地研究易于出成果

B. 重视历史成为国人共识

C. 重视国史是史学界的传统

D. 民族危机影响史学研究

 

曾国藩在强调“义理”的同时,肯定了“经济”的重要性,在姚鼐“义理、考据、辞章”三学并举观的基础上,提出了“义理、辞章、经济、考据”四学并举的观点。曾国藩的四学并举观

A. 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

B. 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不满

C. 说明对发展实业的重视

D. 指导了洋务实践的开展

 

明朝《农政全书》共60卷,分12门,其中,“救荒”一门篇幅几乎占全书的三分之一,这表明

A. 士人关注民生的责任意识

B. 政府社会救济体系完善

C. 西方科技思想传播到中国

D. 农学理论指导农业实践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