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对清朝在全国统治的继续和其间的变嬗都有很大影响,但它没有摆脱千百年来农民起义历史循环的结局,并不体现新的生产关系的生长。以下结论与上述观点不一致的是

A. 《资政新篇》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B. 《天朝田亩制度》试图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理想化

C. 太平天国运动使晚清中央集权被削弱

D. 太平天国运动是小生产者兼小私有者的运动

 

当波斯人占领古希腊城邦福西亚时,福西亚人选择的带上所有人民而不是整座城市,乘船航行到西方,在那里建立了一座新城。他们认为带去的是他们的城邦。这表明

A. 希腊实行城邦民主制度

B. 古希腊人领土观念比较淡薄

C. 古希腊人高扬人文主义精神

D. 古希腊人独立自主

 

回顾17~19世纪的历史不难看到,当资本主义代议制政治制度在欧美逐渐得到普遍认可的时候,中国却通过设置军机处等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出现这种反差的根源是

A. 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存在明显差异

B. 欧美管辖下的是公民,清政府管辖下的是臣民

C. 欧美等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革命

D.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一套先进的政治制度

 

战国后期,诸子思潮激荡,交互影响。例如墨者习儒者之学,老庄、申韩学术颇有互通之处……调和折衷之思潮逐渐成熟。吕氏春秋之编纂可视为先秦思潮发展的结局。这种思想局面折射出

A. 思想复杂、流派林立

B. 相互学习、思潮趋一

C. 经济转型、走向统一

D. 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

材料二只有当你能为你们未来的统治者找到一种比统治国家更善的生活时,你才可能有一个管理得好的国家。因为,只有在这种国家才能由真正的富人来统治。当然他们不是富有黄金,而是富有幸福所必需的那种善和智慧的生活

——柏拉图《理想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政治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柏拉图的政治主张。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二位东西方先哲政治思想的相似之处。对你有何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0年9月27日)当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时……在俄国代表缺席的情况下,安理会以九票对零票通过一项决议,谴责北朝鲜的这次侵略行为,并要求共产党军队从朝鲜撤出……号召会员国对大韩民国给予一切必要的援助……要求美国委派一人为总司令,不久就有19个国家在军事上做出了贡献

——A·林克《1900年以来的美国》

材料二针对2003年美国攻打伊拉克一事,有人画了以下两幅漫画:

材料三无论是我们的人民,还是我们的领袖,都不是万能的。……我们并不拥有天赋的权力,来用我们自己的理想或选择去塑造任何其他国家。可是直到今天,在世界上许多地方,我们仍然在重复着类似的错误

——美国前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分析两场战争有什么相似点?

(2)材料二中的漫画二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3)用材料三的观点说明当前伊拉克重建困难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我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误国家者在一私字,困天下者在一例字,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以奕劻、李鸿章、荣禄等人为督办政务大臣,以刘坤一、张之洞为参预政务大臣,共同负责主持新政工作。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史称“清末新政”。

——据《清德宗实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

(2)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国人一直都认为其社会制度、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是世界上最好的、最合理的,因而当一种与其制度、文化、价值观相异的共产主义产生时,它便毫不犹豫地视其为邪恶的异端,并坚决地压制它、打击它、破坏它。等到冷战开始后,这种思想方式就演变成冷战思维,这种思维直到目前仍不时地影响中美之间的关系。……甚至到今天,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民都认为美国对维护世界其它地区的“民主、自由、人权”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正是在以宗教“天赋使命”观为底蕴的民族特性的熏陶下,美国认为对外扩张是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不仅符合美国的利益,也符合被征服地区的利益。

——余峰黄华莉《文化因素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影响》

材料二正在华盛顿进行正式访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日出席了美国九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晚宴,并发表题为“共同谱写中美关系新篇章”的演讲:纵观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来中美关系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出三个重要结论。第一个结论: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从1949年到1971年,中美敌对23年,双方都付出了沉重代价。从1972年到现在,中美交往32年,尽管有曲折,但双方都从合作中获得了巨大好处。1972年发表上海公报时,两国贸易几乎为零,现在,两国贸易额已超过1000亿美元。第二个结论:中美两国有合作的基础和共同的利益。这首先表现在中美经贸合作的互利和双赢上。……第三个结论:中美合作有利于亚太地区的稳定,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摘编自人民网《温家宝:共同谱写中美关系新篇章》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因素有哪些?结合史实简要说明材料二中“双方都付出了沉重代价”这一观点。

(2)试从国际格局变化的角度,分析二战后中美关系敌对的原因。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几次出现危机都安然无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和抗争中不断走向觉醒和团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我们要知道,在当年,一个国家落后,不仅仅会招致侵略,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国人的民族情感和国家意识的淡薄。关于这种情况,我们只要拿1895年的公车上书运动与1919年的五四运动略做比较,就可以明了其中原委。……(前者)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反响。……(而后者)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其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更有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工人和店员卷入其中。不仅其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而且其影响也大得太多了

——杨奎松《何谓民族主义及我们应该怎样爱国?》

材料三《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那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布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该《宣言》强调国共合作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前途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1)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国事“漠然”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一役”唤起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开展的主要爱国活动。

(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超越公车上书运动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从资讯传播、教育状况及民众观念的角度分析促成这种超越的因素。

(3)据材料三,指出民族团结在抗战时期呈现的新特点。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的主要因素。

 

实践需要自信,自信源于自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材料中,陈独秀认为近代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哪三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各阶段的突出表现。

材料二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于发展道路、社会制度、指导思想表现出高度自觉和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讲到:

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中国发展绝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我们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将坚定不移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

——《人民日报》(2013年1月29日)

(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年中国提出和平发展道路的国际背景,各举一项史实说明“共同发展”是鉴于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哪些教训、“多边贸易体制”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中国将如何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3)针对材料一倡导的“觉悟”与材料二体现的自信,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李悝“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相当于今31市亩),岁收一石半。(指亩产粟1.5石。)”“……农伤则国贫……”

——《汉书·食货志》

“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商君书·农战篇》

“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

——《吕氏春秋·上农》

材料二明清两代的统治者看重政治和社会的稳定胜过科技的革新,他们担心科技革新会带来令人不安的变革。不仅是政府的政策,充足和稳定的技术工人保证了劳动力的来源,这一点对革新也起不到促进作用。当雇主想要提高产量时,会发现雇佣更多的工人比投资技术要节省成本。在短期内,这种战略维持了中国的相对繁荣,并使大部分人口得以就业。但是从长期来看,却是中国没能跟上欧洲人的技术水平,而后者在18世纪中期开始了令人震惊的技术革命。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三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在《世界经济千年史》中记载:从1700年至1820年,中国的GDP不但排名世界第一,占世界的比重也由22.3%增长到32.9%,创有史以来单一经济体占世界GDP合计的最大比重。

在19世纪的前70年里,仅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一直掌控着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最高时其工业生产占世界总量的50%,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提炼材料信息分析小农与国家的关系。

(2)材料二中,杰里·本特利认为明清两代的统治者看重政治和社会的稳定胜过科技的革新。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3)比较材料三中不同时期中英两国的发展状况,简要分析两国发展差异转变的主要因素。

 

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佐证引文中“稍微差些”的是

A. 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B.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C.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

D. 清朝设置军机处

 

美国学者波默罗伊在《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中写到:“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为缓释“新贵”的“耿耿于怀”,梭伦

A. 废除债务奴隶制

B.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 设立五百人会议

D. 限制第四等级权利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出现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   

清政府与列强开始联合             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派出四批留美幼童,其中绝大部分学成归国后在军政和实业部门就职,在政治上基本是清政府的拥护者。1905年前后留日学生近万名,其中公派生的相当部分转向革命或同情革命。出现此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 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    B. 清廷革新能力的丧失

C. 国内武装起义的推动    D. 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英国汉学家李约瑟博士和余秋雨都曾向往宋朝,宋朝能够吸引他们的原因主要包括

①宽松的经济环境

②发达的工商业

③繁荣绚丽的文化

④君主专制的弱化。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这一消息迅速传遍世界。这突出反映了

A. 诺贝尔奖完全处于世界的监督之下

B. 中国文学创作成就全球领先

C. 第三次科技革命负面影响增大

D. 报刊、网络和电视等媒介作用增强

 

有人认为,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所谓“科学”,实质上是指(  )。

A. 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

B. 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

C. 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

D. 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柏克在《法国革命论》指出:“1793年末,几乎全法国的教堂都被关闭或改成了‘理性庙’;行政命令各色人等一律以‘公民’相称;激进的妇女在菜市、路口巡视,强迫其他妇女一律穿长裤、戴红帽……革命者陷入到一种‘民主的专制’的泥潭”。这表明

A. 革命推翻了封建等级制度

B. 法国实现了社会领域的自由平等

C. 革命使人民获得政治权利

D. 革命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自由原则

 

1969年7月,美国取消美国人前往中国旅行的限制,取消对中国非战略物资贸易的限制。随后,尼克松通过罗马尼亚总统向中国领导人传话,称将从台湾海峡撤出两艘驱逐舰。这表明当时美国

A.放弃了孤立新中国的政策   B.释放出改善中美关系的信息

C.断绝了与台湾的外交关系    D.打破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平衡

 

下列明确堵塞了法国君主派复辟之路的法律条文是

A.资产阶级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立法权由参议院和众议院两院行使

C.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

D.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

A. 格物致知    B. 发明本心

C. 知行合一    D.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

A. 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B. 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C. 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

D. 罗马法稳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关系的发展对世界局势有着重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共产党之占领台湾,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部队。因此,本人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

——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1950年6月)

材料二  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美国总统尼克松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谈话(1971年5月)

材料三  近年来中关关系大事摘录2001年4月1日,美国海军侦察机在中国海南沿海空域撞毁我国军用飞机,导致飞行员王伟失踪。我国政府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2001年12月27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命令,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2010年1月29日,美国政府通知国会,计划向台湾出售总值近64亿美元的武器,中国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2010年4月1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会见,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共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美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而采取的行动,并简述其对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请就中美两国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双边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佛山俗善鼓铸,其为镬(锅),……以轻杖敲之如木者良。良以质坚,……以其薄而光滑,消熔炼)既精,工法又熟也。

                                                      ——屈大钧《广东新语》

材料二  (雍正九年十二月)广东布政使杨永斌奏:定例,铁器不许出境货卖,而洋船私带,禁止尤严。粤东所产铁锅,每连(五或三口为一连)约重二十斤。查雍正七、八、九年(1729-—1731年),夷船出口,每船所买带铁锅,少者自一百连、二三百连不等,多者至五百连,并有至一千连者。计算每年出洋之锅约一、二万斤,诚有关系。应请照废铁之例,一体严禁。……嗣后令海关监督详加稽查。……得旨……杨永斌所奏甚是,嗣后稽查禁止及官员处分、商人船户治罪之处,悉照所请行。粤东既行查禁,则它省洋船出口之处,亦当一体遵行,永著为例。

                                                    ——《清世宗宪皇帝实录》

请回答:

(1)综合上述材料,概述清朝佛山铁器生产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清政府对铁器出口的有关政策并加以评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7年3月,美国副国务卿克莱顿提出,“如果没有美国紧急大量的援助,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崩溃将席卷整个欧洲。除了对世界未来的和平与安全有破坏外,这对我们国内经济也是巨大的打击。”欧洲复兴与美国的经济利益是紧密联系的,美国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必须尽快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帮助欧洲。1947年6月5日,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吸取了克莱顿备忘录的建议,正式提出马歇尔计划。

——摘编自赵平安、张仲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导致同美国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20世纪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摘编自王绳祖、何春超《国际关系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马歇尔计划出台的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欧、日本与美国政治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这种变化对世界格局产生的主要影响。

 

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

A. 推动亚非国家确立民主政治

B. 使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革

C. 迫使美苏关系不断走向缓和

D. 促使不结盟运动兴起发展

 

马歇尔计划正式实施后,英、法等国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与美国的经济合作署对口,负责分配和使用美国提供的援助,其成员国保证要在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方面相互合作。由此可知,马歇尔计划

A. 巩固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

B. 为欧洲一体化提供经济保障

C. 加强了西欧各国的经济联系

D. 加剧了美苏两国的冷战对峙

 

2016年7月14日,法国尼斯遭受恐怖袭击,事件造成很多无辜群众死伤。不久,德国接连发生恐怖袭击事件,世界各国对此纷纷谴责。在如今日益发展的多元化社会中,恐怖主义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隐患。对以上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 世界的多极化趋势日渐遭到挑战    B. 世界民族不对等性加剧了局部动荡

C. 世界呈现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D. 冷战思维深刻影响着欧盟对外政策

 

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上述材料意在说明

A. 世界格局即将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B. “冷战时期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C. 美苏两极格局已被多极格局所取代

D. 多极化格局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