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美国罗伯特·特里芬指出:“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下列各项中,对特里芬的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 要求国际贸易中货币结算多样化

B. 要求美国长期保持贸易顺差

C. 由于出现贸易逆差,要求实现浮动汇率

D. 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其内在的不稳定性和崩溃的必然性

 

19世纪学者基佐·巴克儿的文明史著作中常用“野蛮””停滞”“愚昧”“自夸”等词句来描述中国、印度、埃及等东方民族。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据是

A. 东方国家近代化起步晚

B. 东方世界在历史上长期滞后

C. 西方中心论思想影响

D. 西方大国沙文主义思潮的推行

 

1872年《申报》记载:“上海为商贾辐辏之地,铺户林立,各省趋利之徒已少长咸集,而寒士之谋馆者,亦若以乐土之可居而群贤毕至。”材料表明

A. 洋务思想兴起,对外商战已成趋势

B. 商业风气渐开,经商观念逐渐形成

C. 上海区位优势明显,人口开始大量聚集

D. 知识逐步贬值,士人追名逐利

 

《通典·田制》规定:凡18岁以上男子受永业田20亩;凡有爵级、官品、勋级者,可依爵级、官品请受永业田5顷至100顷。据此可知,唐代均田制下

A. 小农经济日益壮大

B. 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大量土地集中到了官僚阶层手中

C. 土地国有化程度提高

D. 特权阶层对土地的占有受到限制

 

在美国主导下的所谓“南海仲裁”出台之后,中国政府再次阐明了非常明确的态度,不接受、不承认。但同时强调将继续根据《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规定,依据国际法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有关争议。该材料反映了

A. 国际法已成为美国推行对外扩张的工具

B. 中国政府对国际法的蔑视,注重维护自己核心利益

C. 南海仲裁是西方大国试图通过国际法公平解决主权争}义的尝试

D. 中国政府主张通过对话代替对抗解决国际争端

 

有关国民党抗战的三条记录:①1940年12月16日,国民党自卫队特务团渡湖返乡,与日伪军在小屯发生激战,斩获甚丰。②1941年国民党游击队拔除了二郎庙、封新庄、栖山等日伪据点。③1943年国民党游击队夜袭县城,击毙伪军大队长宋好禄,一时声势浩大。从历史研究的角度看,这些史料可以纠正下列哪一认识

A. 国民党军队整体上积极抗战

B. 国民党抗战主要采取阵地战

C. 国民党军队只在正面战场抗战

D. 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路线

 

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的重要环节。由于日本自身力量严重不足,加之复杂的国际环境,日本选择“替代方案”没有灭亡中国,却达到了侵华目标。“替代方案”是指

A. 取消清王朝与朝鲜的宗藩关系

B. 强迫清政府割地赔款

C. 与西方列强共同掀起瓜分狂潮

D. 与西方列强共同统治朝鲜

 

(题文)“南朝多以寒人掌机要”,如帮助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的中书通事舍人;处理日常军务的制局小监;监督控制出镇州郡的藩王的典签,这类位卑权重的官职都掌握在寒门子弟手中,这反映出

A. 皇帝与贵族共治天下

B. 皇族与士族(门阀)共治天下

C. 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D. 皇权振兴以图独掌天下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复杂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材料三 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电信工具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使得人们的跨时空联系日趋频繁和便利。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第二册

请回答:

(1)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2)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19世纪四十到六七十年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有人说:“世界市场对世界经济来说是推动,对欧美来说是利益,对亚非拉来说是灾难和机遇。”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如何评价世界市场的?

 

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人类历史文化发展最具体、最直接的表现。

材料一 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简表:

领域

表现

服饰

长袍马褂、①________、旗袍、西装

餐饮

中餐与②________

交通工具

马车、人力车、电车、汽车、火车、轮船和③________

通讯工具

邮政通信、④________、电话

 

 

材料二 

材料三 在北京以及各省省会城市,出现了所谓“四合院欧化”,即在保留传统四合院的基本格局上搞点洋化:简单的装扇玻璃窗代替格子糊纸绢,复杂的搞点外国式柱子……如此,既存四合院之传统格局,又吸收西式房屋之优点情调。可谓中西合璧、

相得益彰。

材料四 一些闭塞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1)将材料一中表格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2)材料二中三幅图片是重庆市游自国先生家族先人的老照片,深刻地反映了民国初期人们生活所发生的变化。据图指出其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是什么?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式交通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浪潮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我们习惯上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 机械特色不同

B. 建筑材料不同

C. 主要动力不同

D. 交通工具不同

 

纪录片《公司的力量》中讲道:“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他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了6家炼油厂。……1898年,它(洛克菲勒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近90%的石油运输。”以上材料反映出19世纪后期出现了新的经济现象,该现象的实质是

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B. 世界市场的形成

C.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 财富资源的猎取

 

1889年,世界博览会在法国首都巴黎举行。为迎接这次盛会和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巴黎修建了300多米高的埃菲尔铁塔作为新的标志性建筑。下列关于当时情况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铁塔上有可能会采用电灯照明技术 ②展品中可能会有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③看到巴黎上空有飞机在飞行 ④人们可以采用电话这种快捷方便的方式进行联系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三角航程持续了数百年,虽然其间充斥着血腥与罪恶,但对世界市场形成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表现为

A. 连通欧、亚、非三大洲的贸易

B. 刺激了欧洲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畸形发展

C. 欧洲的剩余资本得以大量输出

D. 促进三大洲商品流通和国际分工体系形成

 

能源短缺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我国把每年的615日至21日定为国节能宣传周,倡议节约能源。历史上使电成为新能源的关键性科学发明是

A. 德国西门子研制的发电机 B. 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的电灯泡

C. 美国人贝尔发明的电话 D. 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的内燃机

 

17世纪被誉为荷兰时代,荷兰成为模范国家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荷兰人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等,但到了17世纪晚期荷兰却风光不再,导致其急剧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是(  

A.缺乏保持高速扩张所需的资源 

B.商业资本发达但工业资本不足

C.英法颁布一系列歧视性的法令 

D.三次英荷战争中失去殖民优势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1500年至1763年促成这一“过渡”的因素有( )

①新航路的开辟 ②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③工业革命的开展 ④英国确立殖民霸权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16世纪葡萄牙垄断了到东方的跨洋运输,17世纪荷兰取代葡萄牙掌握了东方贸易,而且欧洲与亚洲贸易的商品种类增多。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B. 地理大发现带来商业革命

C. 荷兰后来成为海上马车夫

D. 东西方都奉行开放的政策

 

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活动出现。以下各项正确说明了殖民活动对于资本主义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 )

①推动了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②加速了封建地主阶级的衰弱

③造成了商路和贸易中心的变化

④为手工工场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5世纪中叶,在与东方的贸易中,欧洲的金银源源不断向外流出,“黄金问题”变为欧洲经济上的严重危机。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 有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

B. 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

C. 刺激了欧洲开辟新航路

D. 欧洲中心地位逐步确立

 

1903年章太炎在报纸上刊登征婚广告,明确提出了五条标准:女方是鄂籍(湖北)人;大家闺秀,性情开放;要通文墨,精诗赋;双方平等,互相平等;夫死可嫁,亦可离婚。该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 )

A. 出现新的征婚方式,传统的婚姻观念发生变化

B. 征婚成为当时社会主要的求偶方式,社会习俗发生重大变化

C. 婚姻礼俗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

D.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

 

1920年全国报界联合会通过《劝告勿登有恶影响于社会之广告与新闻案》指出:“如奖券为变相之彩票,究其弊端可以凋敝民力而促其生计,且引起社会投机之危险思想。又如春药及诲淫之书,皆足以伤风败俗,惑乱青年。此种广告,皆与社会发生极大之恶影响,而报纸登载,恬不为怪。”这反映出当时

A. 政府立法整顿,规范广告业秩序    B. 民族危机加深,报业界抵制外货

C. 报刊业发展迅速,广告比重加大    D. 缺乏有效管束,广告业乱象丛生

 

民国时期,京沪铁路公司瞄准了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游这一市场,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使得婚礼铁路成为时髦的象征。这一现象反映了

A. 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人人心    B. 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C. 对西方文化盲目肯定和效仿    D. 近代中国交通的殖民地特征

 

中国传统民居特别重视墙高、门窗严实等条件,而现代居室则注重方便、采光、采暖、通风等要素。下列与这一变化无关的是

A. 自我封闭意识被打破

B. 科技水平提高

C. 社会治安改善

D. 传统审美标准被彻底抛弃

 

1912年9月,上海《申报》载文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

A. 服装种类繁多,追求时尚成主流    B. 东西文明碰撞,中西服饰难以共存

C. 尊孔复古盛行,服饰改革艰难    D. 社会发生巨变,服饰呈现多样化

 

1900年前后的上海、天津、汉口等租界区域,一些中下层人士热衷于“紧身窄袖半洋装”和“马夹密门绸纽扣”;知识分子与买办阶层则青睐于“金丝眼镜雕毛扇,窄袖衣衫阔领头。品海香烟龙角嘴,包车钻戒诩风流。”这表明当时

A. 消费观念开始发生变化

B. 阶层等级观念逐渐淡化

C. 开放程度影响消费观念

D. 国人服饰发生根本变化

 

晚清社会男子服装的显著特点是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特别是风云激荡的辛亥前夜,衣着打扮不仅代表着个人的服饰习惯,而且代表了个人的某些政治倾向,从而使服饰本身超越了它所具有的文化意味。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

A. 新旧政治力量势均力敌    B. 东西方文化冲突加剧

C. 生活方式发生根本变化    D. 政治选择呈现多元化

 

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在《剑桥民国史》中写道:“任何人把1912~1949年的中华民国与在它之前的晚清时期及在它之后的人民共和国作比较,都将被外国人这些年里影响中国人生活甚至参与中国人生活的程度所打动。”下列史实能为费教授提供论证的是

A. 时逢满岁戏抓周,罗列书玩并砚筹    B. 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囊徘徊知逼真

C. 寒食祭扫冢一堆,风吹旷野纸钱飞    D. 伶人歌唱可留声,转动机头万籁生

 

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到1984年底,全国各地基本完成了政社分设,建立9.1万个乡(镇)政府,92.6万个村民委员会。这实际上(  )

A. 宣告了人民公社制度的结束    B. 标志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

C. 扩大了农村基层民主的范围    D. 揭开了农村政治经济改革的序幕

 

1985年1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并建立新的贸一工一农型的生产结构。这说明

A. 国有企业改革已确立

B. 对外开放开始启动

C. 改革与开放同步加大

D. 国内经济发展迅速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