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绑”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企业改革的代名词,反映了当时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是 A.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B.对民族资本进行和平赎买 C.实行全面公私合营 D.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
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20世纪90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获得联合国“国际改善人民环境最佳范例奖”。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毗临港澳 B.政策扶持 C.科技领先 D.资源丰富
从1953年底开始,我国对粮食、食油、棉花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这一政策的作用是 A.保障城镇农副产品供应 B.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产量 C.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 D.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在九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 人民在1919、1949、1979和200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民族振兴 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崛起 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民族崛起
刘少奇在1956年的一次会议上说:“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次会议应该是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但在表面上却依附于日本。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国民族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 B.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C. 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吸引 D.清政府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
下图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示意图,对其解释正确的是:
①所示的经济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彻底结束 ②所示的经济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③所示的经济对中国的近代化有严重的阻碍作用 ④所示的经济为近代中国社会进步提供了根本动力 ⑤所示的经济对中国的近代化的作用利大于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
2007年热播的电视剧《大染坊》主题曲《把感动留在人间》唱道:“总以为泪水早已擦干……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这一场锦绣年华欲说无言……”该剧讲述了主人公陈寿亭在20世纪初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历程。若要改变陈寿亭“心酸”“无言”“ 风雨中”的命运,从根本上说,应该 A.引进外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解决技术落后问题 B.大量吸收外资、民间资本解决资金少、规模小、竞争力低下问题 C.成立营销团队,扩大运销范围,解决市场狭小问题 D.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状
一般认为史学研究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环节。下列表格的 形成属于史学研究的
A.问题形成 B.史料收集 C.史料整理 D.历史解释
电视剧《走向共和》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与北洋齐名的清南洋大臣、湖广总督张之洞,对西洋记者莫里逊对南北方的评论愤懑不已,决定亲自带领众记者参观他创办的企业。这个企业的性质是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C.官办企业 D.中外合办企业
茅盾的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受到沉得打击 B.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中国的自然经济瓦解 D.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中,产生了一些新的因素,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官僚资本 外国资本 民族资本 B.民族资本 官僚资本 外国资本 C.外国资本 官僚资本 民族资本 D.外国资本 民族资本 官僚资本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五四运动 B.中国民众的抑制日货运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
1912~1919年的八年里,中国新建的厂矿企业有600多家,新增资本大约13000 万元,超过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其内因主要是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C.各种实业团体的广泛建立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廷天朝大国思想根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大众传媒的变迁七彩教育网 C.思想领域的变化 D.民主政治的发展
从1800年到1890年,美国人口增加了11倍,而城市人口增加了81倍。到1900年,美国有6个城市的人口超过50万,纽约达到350万。这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 A.人口下降 B.城市化进程加速 C.联邦政府成立 D.小农经济破产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连为一体。关于世界一体化的表述,错误的是 A.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 B.发展中国家是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最大收益者 C.一体化进程,促进了人群的大规模流动和融合 D.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位)即位60周年发表专号,对60年间的变化进行总结:“女 王在位期间最显著的进步是自然科学的发现已经深入日常生 活。在这60年间,蒸汽和电克服了时间和空间,进步的速度 超过了以往的60年。”当年,维多利亚女王若想到英国各地 巡视,那么她可以选择乘坐 ①轮船 ②火车 ③飞机 ④汽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878年,爱迪生在报上预告一项新发明,结果 煤气公司的股票猛跌,因为这意味着普遍使用的煤气灯将要被淘汰。这项新发明是
右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据图中信息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
B.由欧共体到欧盟的发展问题 C.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问题 D.二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问题
1814年11月29日,正当《泰晤士报》的手工印刷工人准备工作时,社长竟向他们出示了一份印好的报纸,并骄傲地对工人们说:“本期报纸在一个小时内就印刷完毕,这是印刷术发明以来的最大成就。”四位同学对这则材料发表了如下的意见 甲说:这不可能.活字印刷术在19世纪还没有传人西方呢。 乙说:这太夸张了,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印好报纸。 丙说:这是可能的,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的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手工方式 丁说:我也认为是真实的,因为我听说这则材料来自于一位学者的著作。 哪一位同学的意见最为合理? A.甲 B.乙 C.丙 D.丁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工业革命》一课之后,有四人分别写出了历史小论文,他们立论的题目是 甲:《工业革命是从蒸汽机的投入使用开始的》 乙:《美国人在交通运输领域率先取得新突破》 丙:《工业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 丁:《工业革命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其中,符合史实,说法正确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资产阶级贪婪的本性 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开放性和扩张性 C.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瓜分 D. 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
大企业(垄断组织)出现的积极作用包括 ①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②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③有利于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提升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④放弃了自由竞争 ⑤消除了经济危机 ⑥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⑦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⑥⑦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⑥
. 第二工业革命兴起的原因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 A.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 B.工艺技术的需要 C.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进展 D.电力的广泛应用
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巨大动力和政治保障的是 A.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 B.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 C.圈地运动的进行 D.手工工场的发展
下列关于世界由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进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区相互隔绝的状态 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发展 ④经济区域化明显阻碍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
英国在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过程中先后战胜了 A.西班牙、荷兰、法国 B.荷兰、法国、葡萄牙 C.西班牙、荷兰、葡萄牙 D.葡萄牙、法国、西班牙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本书——《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该书名喻指拉丁美洲曾经 A.出现几何形国家边界 B.爆发民族独立战争 C.形成畸形单一作物制 D.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