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金属混合物粉末12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标准状况下11.2L氢气,符合上述情况的金属混合物是(  )

A.Mg、Fe    B.Zn、Ag     C.Mg、Al      D.Al、Zn

 

为除去某物质中所含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或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序号

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或操作方法

NaCl溶液

Na2CO3

加入盐酸,蒸发

FeSO4溶液

CuSO4

加入过量铁粉并过滤

H2

CO2

依次通过盛有NaOH溶液和浓硫酸的洗气瓶

NaNO3

CaCO3

加稀盐酸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用NaHCO3中和过多的胃酸:CO32-+2H+=CO2↑+H2O

B.向Ba(OH)2溶液中滴加NaHSO4溶液至混合溶液恰好为中性:Ba2++OH-+H++SO42-=BaSO4+H2O

C.将氢氧化铁放入盐酸中:Fe(OH)3  + 3H+  = Fe3+  + 3H2O

D.FeCl3溶液与Cu的反应:Cu+Fe3+=Cu2++Fe2+

 

下列各组离子,可以形成透明溶液的是 

A.Cu2+ 、NH4+ 、H+、SO42-       B.Mg2+、Na+、Cl-、OH-

C.Na+ Ba2+、OH- 、CO32-       D.Ag+、Al3+、SO42-、Cl-

 

下列分子或离子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H+、CO32-、H2O2          B.Ca2+、NO3-、OH-、HCO3-

C.Na+、OH-、Cl-、NH3·H2O      D.Na+、Fe3+、SO42-、Cl-

 

某学生只有下列仪器和用具:烧杯、试管、硬质玻璃管、圆底烧瓶、量筒、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集气瓶、玻璃片、水槽、导气管、橡皮塞、橡皮管、100mL容量瓶、玻璃棒、药匙、火柴。从缺少仪器或用品的角度看,该学生能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A. 制蒸馏水

B. 用氯化钠晶体配制100mL0.1mol·L—1的氯化钠溶液

C. 粗盐提纯

D. 氢气还原氧化铜

 

室温下,等质量的镁片和铝片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m)与时间(t)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

 

 

下列有关物质制备的反应中,其原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制金属钛        B.湿法炼铜          C.实验室制O2             D.侯氏制碱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但不能导电的是 

A.四氯化碳        B.熔融的氯化铝      C.液态氯化钠      D.石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

B.化学反应中某元素化合价升高必定存在另一元素化合价降低

C.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有离子定向移动

D.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都是置换反应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28克亚铁离子得到NA个电子被氧化成单质铁

B.1mol/L的BaCl2溶液中含约1.204×1024个Cl

C.在0、1.01×105Pa的条件下,2.24L 盐酸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2NA

D.1mol Na2O2中离子数为3NA

 

已知甘油(C3H8O3)通常是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密度比水大,沸点约为290.9。要从甘油、水的混合物中分别得到甘油与水,最佳方法是(   

A.分液 B.过滤 C.蒸馏 D.蒸发

 

我们常用“往伤口上撒盐”来比喻某些人乘人之危的行为,其实从化学的角度来说,“往伤口上撒盐”的做法并无不妥,甚至可以说并不是害人而是救人。那么,这种做法的化学原因是(  )

A.胶体的电泳            B.血液的氧化还原反应

C.血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  D.胶体的聚沉

 

下列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 Na着火时,立即用水灭火

B. 实验室不小心碰翻酒精灯引起实验桌上洒落的少量酒精起火时,迅速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 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稀 NaOH 溶液洗涤

D. NaOH 溶液溅到皮肤上,立即用水冲洗,然后涂上稀硼酸溶液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实验注意事项)中,主要考虑实验安全的是( )

A. 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B. 可燃性气体的验纯

C. 气体实验装置在实验前进行气密性检查    D. 滴管不能交叉使用

 

蛇纹石矿可以看做由MgO、Fe2O3、Al2O3、SiO2组成。由蛇纹石制取碱式碳酸镁的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

(1)蛇纹石加盐酸溶解后,溶液里除了Mg2+外,还含有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

氢氧化物

Fe(OH)3

Al(OH)3

Mg(OH)2

开始沉淀pH

1.5

3.3

9.4

(2)进行Ⅰ操作时,控制溶液pH=7~8(有关氢氧化物沉淀的pH见上表)Ca(OH)2不能过量,若Ca(OH)2过量可能会导致              溶解、              沉淀。

(3)从沉淀混合物A中提取红色氧化物作颜料,先向沉淀物A中加入______           (填入物质的化学式),然后                         (依次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4)现设计一个实验,确定产品aMgCO3·bMg(OH)2·cH2O中abc的值,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可用试剂:浓硫酸、碱石灰):

①样品称量   ②高温分解

③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⑤MgO称量

(5)18.2 g产品完全分解后,产生6.6 g CO2和8.0 g MgO,由此可知,产品的化学式中:

a=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

c               

 

常温下,向 100 mL0.01 mol·L-1HA 溶液中逐滴加入0.02 mol·L-1MOH 溶液,图中所示曲线表示混合溶液的pH变化情况(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中信息可知HA          (填“强”或“弱”)。

(2)常温下一定浓度的MA稀溶液的pH = a,则a______________7( > ”、“,< 或“=”),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_________

(3)请写出K点所对应的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

(4)K点对应的溶液中,溶液的 pH = 10,则 c(MOH) +c(OH-) =_________________mol· L-1。

 

(1)已知:在298K、101kPa时,

C(s,石墨)+O2(g) = CO2(g)            △H1 = -400 kJ·mol-1

2H2(g)O2(g) = 2H2O(l)              H2 = 570 kJ·mol1

2C2H2(g)+5O2(g) = 4CO2(g)+ 2H2O(l)   △H3 = -2600 kJ·mol-1

写出298K时由C(s,石墨)H2(g)生成1 mol C2H2(g)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以硫酸为电解质溶液,依据反应设计一个燃料电池,写出其电极反应式           

(2)工业合成氨的反应原理为 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1某温度下,把10 mol N225mol H2置于容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内,10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测得氮气的平衡转化率为50%,则10 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H2)=          mol·L-1·min-1,则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按要求填写下列问题:

(1)某些共价化合物(如H2O、NH3、N2O4等)在液态时会发生微弱的电离,如:2H2O H3O+ + OH,则液态NH3电离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2)某温度(t℃)时,测得0.01mol/L的NaOH溶液的pH=12,则该温度下水的KW=         在此温度下,将pH=b的NaOH溶液Vb L与pH=a的H2SO4溶液Va L混合,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且a+b=13,则Va:Vb=_________

(3)若在0.10 mol•L-1硫酸铜溶液中通入过量H2S气体,使Cu2+完全沉淀为CuS,此时溶液中的H+浓度是            在0.10 mol•L-1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稀溶液充分搅拌有浅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生成,当溶液的pH=8时,c(Cu2+=___________(已知Ksp[Cu(OH) 2]=2.2x10-20

(4)在常温下,中和相同体积,相同pH的Ba(OH)2、NH3•H2O、NaOH三种稀溶液所用相同浓度的盐酸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三种关系为           (用“V1、V2、V3和“>、<、=”表示).

 

某工厂废水中含游离态氯,通过下列实验测定其浓度

取水样20.0mL于锥形瓶,加入10.0 mLKI溶液(足量),滴入指示剂2-3滴。

②取一滴定管依次用自来水,蒸馏水洗净,然后注入0.01 mol·L-1的Na2S2O3溶液,调整液面,记下读数。

③将锥形瓶置于滴定管下进行滴定,发生的反应为:I2+2Na2S2O3 =2NaI+Na2S4O6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加入的指示剂是______________。

(2) 步骤②应使用____________式滴定管。

(3)试描述滴定终点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耗去Na2S2O3溶液20.00mL,则废水中C1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

(5)请指出实验中的一处明显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下表数据:

物质

Fe(OH)2

Cu(OH)2

Fe(OH)3

Ksp(25°C)

8.0×10-16

2.2×10-20

4.0×10-38

完全沉淀时PH范围

≥9.6

≥6.4

≥3.4

对含等物质的量的CuSO4、FeSO4、Fe2(SO4)3的混合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向该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最先看到红褐色沉淀

B.该溶液中c(SO42-):[c(Cu2+)+c(Fe2+)+c(Fe3+)]> 5:4

C.在pH=5的溶液中Fe3+不能大量存在

D.向该溶液中加入适量氯水,并调节pH到34后过滤,可获得纯净的CuSO4溶液

 

有①氨水  ②NH4Cl溶液  ③Na2CO3溶液  ④NaHCO3溶液各25 mL,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种溶液pH的大小顺序:①>④>③>②

B.溶液①、②等体积混合后pH > 7,则c(NH4+) < c(NH3·H2O)

C.向溶液①、②中分别加入25 mL 0.1mol/L盐酸后,溶液中c(NH4+):①>②

D.向溶液③、④中分别加入12.5 mL 0.1mol/L NaOH溶液后,两溶液中的离子种类相同

 

为探究Fe3+和Cu2+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某同学分别设计了图1、图2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2中的A为分液漏斗

B.图2实验可通过测定相同状况下产生的气体体积与反应时间来比较反应速率

C.图1实验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来比较反应速率

D.若图1实验中反应速率为,则Fe3+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一定比Cu2+

 

已知反应AsO43-+2I+2H AsO33-+I2+H2O是可逆反应。设计如图装置(C1C2均为石墨电极),分别进行下述操作。

Ⅰ.向B烧杯中逐滴加入浓盐酸

Ⅱ.向B烧杯中逐滴加入40% NaOH溶液

结果发现电流计指针均发生偏转.据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Ⅰ操作过程中,C2棒上发生的反应为:AsO43-+2H+2e=AsO33-+H2O

B.操作Ⅱ过程中,盐桥中的K移向B烧杯溶液

C.操作Ⅰ过程中,C1为正极

D.Ⅱ操作过程中,C1棒上发生的反应为:2I-_2e=I2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①0.1 mol·L-1NaAlO2溶液:H、Na、Cl、SO

②pH=11的溶液中:CO32-、Na+、AlO2、NO3、S2-、SO32-

③水电离的H+浓度为10-12mol·L-1的溶液中:Cl、CO32-、NO3、SO32-

④加入Mg能放出H2的溶液中:Mg2+、NH4+、Cl、K+、SO42-、NO3

⑤使甲基橙变黄的溶液中:Fe2+、MnO4、NO3、Na+、SO42-

⑥中性溶液中:Fe3+、Al3+、NO3、Cl

A.②④⑥       B.②⑥        C.②     D.①③⑤

 

关于下列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A.装置①中,盐桥中的 K+移向CuSO4溶液

B.装置②在电解过程中,a极上得到22.4 L气体(标准状况),理论上需要转移NA个电子(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C.可以用装置③在铜上镀银,c极为银

D.装置④中一段时间后会有Fe(OH)2生成

 

某反应CH3OH(l)+NH3(g) CH3NH2(g)+H2O(g)在高温度时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过程的△H、△S判断正确的是

A、△H>0 、△S<0     B、△H>0 、△S>0

C、△H<0 、△S<0      D、△H<0 、△S>0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

A.把铜片和铁片紧靠在一起浸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出现气泡

B.原电池放电时,电流的方向是从正极到负极

C.把锌粒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加入几滴氯化铜溶液,气泡放出速率加快.

D.把铜片插入氯化铁溶液中,在铜片表面出现一层铁

 

有人曾建议用AG表示溶液的酸度acidity grade,AG的定义为AG=lg。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25℃时,溶液的pH与AG的换算公式为AG=27+pH

B 25℃时,若溶液呈酸性,则pH<7,AG<0

C 25℃时,若溶液呈碱性,则pH>7,AG<0

D25℃时,若溶液呈中性,则pH=7,AG=1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