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两条对角线AC=6,BD=8,则此菱形的边长为
A、10 B.8 C.6 D.5
方程组 A、重合 B、相交 C、平行 D、无法判断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 A、+= B、·= C、 =3 D、÷=2
如图所示,正方体的顶点P处放了一点糖,四只蚂蚁从同一顶点A处分别沿表面不同的路线爬向P处,则所爬行的路程最短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下列三角形中,是直角三角形的为 ( ) A、三角形的三边满足关系a+b=c B、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2、42、52 C、三角形中有两个角是锐角 D、三角形中三个内角的比是3∶2∶1
(1)如图,OA=2, P为y轴负半轴上一个动点,当P点沿y轴负半轴向下运动时,以P为顶点,PA为腰作等腰Rt△APD,过D作DE⊥x轴于E点,求OP-DE的值.
(2)如图,已知点F坐标为(-2,-2),当G在y轴的负半轴上沿负方向运动时,作Rt△FGH,始终保持∠GFH=90°,FG与y轴负半轴交于点G(0,m),FH与x轴正半轴交于点H(n,0),当G点在y轴的负半轴上沿负方向运动时,以下两个结论:①m—n为定值;②m+n为定值,其中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请找出正确的结论,并求出其值.
康乐公司在
(1)如果从地运往甲地 (2)请你为康乐公司设计一种最佳调运方案,使总费用最少,并说明理由
已知函数
(1)请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这两个函数的图象; (2)求出这两个函数图像的交点坐标; (3)观察图象,回答当x取何值时
仔细阅读下面例题,解答问题: 例题: 已知二次三项式
【解析】
则 ∴
解得:
∴ 另一个因式为 问题:仿照以上方法解答下面问题:
已知二次三项式
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A(-2,1),B(2,3)两点. (1)在x轴上找一点C,使CA+CB最小,并求出点C的坐标; (2)在x轴上找一点D,使等△ABD为等腰三角形,并通过画图说明使△ABD为等腰三角形的点D有多少个.
在Rt△ABC中,AB=AC,∠BAC=90°,O为BC的中点.
(1)写出点O到△ABC的三个顶点A、B、C的距离的大小关系(不要求证明); (2)如果点M、N分别在线段AB、AC上移动,在移动中保持AN=BM,请判断△OMN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如图,有两个
(1)线段的一个端点为梯形的顶点,另一个端点在梯形一边的格点上; (2)将梯形分成两个图形,其中一个是轴对称图形; (3)图1、图2中分成的轴对称图形不全等.
分解因式:(1)
先化简,再求值:
��֪
��֪
用“*”表示一种新运算:对于任意正实数
如图,已知函数
如图,在△ABC中,AB=AC,BD是∠ABC的角平分线,若∠ABD=32°, 则∠A= °
如图,有一池塘,要测池塘两端A、B两点的距离,可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和B的点C,连接AC并延长到D,使CD=CA,连结BC并延长到E,使CE=CB,连接DE,那么量出DE的长就等于AB的长,可根据 定理判定△ABC≌△DEC.
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0,2),且函数y的值随自变量x的增大而减小,请写出一个符合上述条件的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是
如果一次函数
已知点P1(a,3)和P2(1,b-1)关于x轴对称,则(a+b)2011的值为
如图1,长方形ABCD中,动点P从点B出发,沿BC,CD运动至点D停止.设点P运动的路程为
A.3 B.4 C.5 D.6
一次函数
A.
如图,E、B、F、C四点在一条直线上,
A.AB=DE B.DF∥AC C.∠E=∠ABC D.AB∥DE
如图,DE是△ABC中AC边的垂直平分线,若BC=8cm,AB=10cm,则△EBC的周长为( )
A.16cm B.28cm C.26cm D.18cm
如果函数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判断下列的哪个点是在函数 A.(-2.5,-4) B.(1,3) C.(2.5,4) D.(2,1)
下列分解因式正确的是( ) A.x3–x=x(x2-1) B.m2+m-6=(m+3)(m-2) C.a2-16=(a-4)2 D.x2+y2=(x+y)(x-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