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陕西省2017--2018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战国时期“认为崇古是一种罪恶,最好的时代不是过去,而是现在”(柏杨语)的思想流派应是

A. 道家

B. 儒家

C. 法家

D. 墨家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在山东曲阜的游玩中,导游存一处名为“杏亭”的景点旁讲解道:“春秋年间,此人在这里大办教育,讲学授课,培养了大批人才。”游客立刻想到此人的政治主张是

A. “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 “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C. “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D. “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二、null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司马迁《史记太公自序》中评价诸子百家中的某学派“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下列思想主张也属于该学派的是

A.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B.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C. 治大国,若烹小鲜    D. 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渊源于

A. 先秦儒学

B. 汉代儒学

C. 宋明理学

D. 传统道教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 理学居于统治地位

B. 孔子权威地位动摇

C. 科举制没落

D. 反映宋代现实生活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绝不为矣。”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A. 心外无理

B. 心即理也

C. 格物致知

D. 发明本心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吴国盛在《科学的历程》中说“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这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是

A. 实验性,继承性

B. 实用性,逻辑性

C. 实验性,逻辑性

D. 实用性,继承性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我国古代某一时期,国家统一、民族融合,青瓷与白瓷闻名世界,火药用于军事,其京都为当时东西文明的交汇中心。这一时期应是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秦王嬴政一统海内,“车同轨,书同文字”。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A.

B.

C.

D.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这位诗人应该是

A. 李白

B. 孟浩然

C. 杜甫

D. 杜牧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自明清以来,小说就在中国老百姓之中广为流传。康有为甚至认为,在那个时代,“经史不如八股盛,八股无如小说何。郑声不倦雅乐睡,人情所好圣不阿”。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①商品经济发展

②市民阶层壮大

③重商观念形成

④小说的世俗性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民国时期,爬长城、逛颐和园、去梅兰芳家是当时老外来中国最向往的三大传统项目,梅兰芳由于唱京剧而闻名于世。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它主要是由

A. 南方一些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

B. 流行于北方的剧种融合而成的

C. 北京地区剧种演化而成的

D. 元杂剧发展而来的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剑桥中华民国史》记述:毛泽东力排众议,说服了这些溃不成军的士兵、矿工和农民组成的部队,撤退到湘赣两省交界的偏僻山区。偏僻山区毛泽东撰写了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论持久战》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论人民民主专政》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下图说明

唐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又名《释迦降生图》

A. 三教合流成为社会潮流

B. 中外文明碰撞冲突不断加剧

C. 艺术作品日益世俗化

D. 外来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当代学者金开诚先生认为:“通过书法艺术,可以看到传统文化的种种精神和实质。”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作品兼有“肥痩相合,骨力相称”、“自然”、“意境”、“风骨”等特点,这主要反映出

A. 儒释道三教互相影响的趋势

B. 动荡时期文人们追求精神寄托

C. 书法成为修身养性的工具

D. 魏晋士人追求独立自由的人格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希腊智者学派代表安提丰对待法律的方式是:众目睽睽下,应尊重法律;无人在场时,随本性驱动行事。这从本质反映了智者学派(  )

A. 没有法制观念    B. 认为法律可有可无

C. 处事灵活变通    D. 忽视道德建设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有一位英国著名哲学家曾经明确指出“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言论能够佐证这位哲学家观点的是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C. “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D. “人因为自己的善行而得救”

 

四、null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而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则认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的学说是

A. 日心说

B. 进化论

C. 力学定律

D. 相对论

 

五、单选题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文人们崇尚神圣美好的东西

B.文人们尚未形成系统条理的世界观

C.人们绝大多数都信仰神圣的宗教

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康德认为:“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来……随之而来的启蒙了的人们对于自己已经充分理解到的好处所不可避免地要采取的一种衷心的同情,就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的。”这一言论说明

A. 思想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

B. 启蒙思想必定动摇君主统治

C. 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D. 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下列学术观点与科学家相匹配的是①“一切物体皆有引力,而且与各自所含的质量成正比”②“外力并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只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③“物体在发射辐射与吸收辐射时能量的交换或变化,是以一定数量值的整数倍跳跃式变化的”④“人的结构和其他动物一样,尤其和猿更接近

A.牛顿     爱因斯坦   普朗克    达尔文

B.爱因斯坦 牛顿       玻尔      达尔文

C.伽利略   玻尔       爱因斯坦  达尔文

D.牛顿     伽利略     普朗克    达尔文

 

六、null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在中山大学演讲说,上世纪20年代物理学“遍地黄金”,爱因斯坦26岁时写出三篇震惊世界的文章,“因为物理学几大原则问题正在等待破解”。爱因斯坦破解问题的“黄金”

A. 大大加强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研究

B. 为人们发现海王星提供了理论依据

C. 为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D. 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七、单选题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孙中山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此)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孙中山此处所说的“觉悟者”应包括

A. 梁启超

B. 陈独秀

C. 章太炎

D. 严复

 

八、null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毛泽东撰文称:“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毛泽东这一观点可能出自

A.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 《井冈山的斗争》

D. 《新民主主义论》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1978年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人们普遍认为它带来了党和民族的大觉醒。这里的“大觉醒”是指

A. 放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 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 使人们彻底摆脱“左”倾错误

D. 使人们回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轨道上来

 

九、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古往今来,不少思想家对人性作过认真的思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孟轲《孟子·告子上》

材料二若夫目好色,耳好听,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是性人为之所生,其不同之征也。……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利法度

——荀况《荀子·性恶》

材料三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并井自然知侧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四因为我们还不知道美德的本性和性质,我们也必须在一个假设之下来问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问题,就像这样:如果美德是属于这样一类心灵的善,它是否应该由教育而来?让我们假设第一个假设是知识或不是知识——在这种情形之下,它是由教育来的或不是由教育来的?……但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呢?或毋宁说,是否每一个人都能看到只有知识是由教育而来的呢?

——苏格拉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孟子、荀子、王阳明、苏格拉底在人性观问题上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扩展人的善性,他们分别提出了怎样的解决途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东西方先哲强调的共同问题是什么?其目的有何不同?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

材料二:“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匣街戏院的演说》

材料三:“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

材料四:“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

(2)与材料一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

(3)俄国革命和当时的中国革命有什么本质区别?

(4)为了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塔戈拉

材料二“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

材料三(启蒙运动)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普罗塔戈拉对神灵持何态度?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

(2)材料二反映了马丁·路德的什么观点?分析其产生的思想因素。

3)依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主张。说明它是如何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
4)纵观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认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