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

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这位诗人应该是

A. 李白

B. 孟浩然

C. 杜甫

D. 杜牧

 

C 【解析】材料内容是史实的真实的反映,属于现实主义诗的特点,符合杜甫的特点,杜甫正是生活于安史之乱时期,经历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故C项正确;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故A错误。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人,与材料内容强调现实不符,故B项错误;杜牧是晚唐诗人,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秦王嬴政一统海内,“车同轨,书同文字”。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A.

B.

C.

D.

 

查看答案

我国古代某一时期,国家统一、民族融合,青瓷与白瓷闻名世界,火药用于军事,其京都为当时东西文明的交汇中心。这一时期应是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查看答案

吴国盛在《科学的历程》中说“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这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这说明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是

A. 实验性,继承性

B. 实用性,逻辑性

C. 实验性,逻辑性

D. 实用性,继承性

 

查看答案

“真知与常知异。尝见一田夫,曾被虎伤,有人说虎伤人,众莫不惊,独田夫色动异于众。若虎能伤人,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然未尝真知。真知须如田夫乃是,故人知不善而犹为不善,是亦未尝真知,若真知,绝不为矣。”这段话体现出的思想是

A. 心外无理

B. 心即理也

C. 格物致知

D. 发明本心

 

查看答案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 理学居于统治地位

B. 孔子权威地位动摇

C. 科举制没落

D. 反映宋代现实生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