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下图(日军侵入朝鲜江华岛)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的表现 ②使朝鲜变成日本保护国 ③使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④类似于美国侵略日本的“黑船事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公元前600年左右,在雅典市场上,一位诗人声泪俱下地朗诵:“起来,到萨拉米斯岛去,为了这美丽可爱的岛屿,为了雪洗雅典人身上的奇耻大辱,战斗吧!”这位诗人是 A. 元老院长老 B. 梭伦 C. 克里斯提尼 D. 伯利克里
明治维新时,废除全国各藩,统一为府县,是建立中央集权政权的一项划时代的政治变革。该项措施的最重要作用是 A. 改变了国家地方体制 B.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 C. 消除了封建割据势力 D. 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
20世纪下半期,南亚次大陆冲突不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克什米尔问题是冲突的主要原因 ②第二次印巴战争结束后,克什米尔问题得到了解决 ③孟加拉国在第三次印巴冲突中宣告成立 ④在1971年的东巴问题上,印度的行为有干涉别国内政的性质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郭沫若认为:东周列国社会制度的变革到春秋末年以后才达到质变的阶段。能说明的史实是( ) A.春秋诸侯争霸 B.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C.战国初,各国纷纷变法,废除奴隶制 D.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夫秦卒与山东之卒,犹孟贲之与怯夫;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夫战孟贲、乌获之士,以攻不服之弱国,无异垂千钧之重于鸟卵之上,必无幸矣。”(注:孟贲、乌获均为勇猛的力士)。统一六国前的秦国,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 秦人素来骠悍 B. 秦地与山东自然条件不同 C. 秦国士兵过于霸道 D. 变法使秦国军事力量强大
20世纪40年代,美国乔治·凯南在致国务院电报中说:“总结起来说,我们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无疑是我国外交所曾面临的最巨大的任务……这个问题是我们有能力解决,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文中的“政治力量”指的是 A. 英国 B. 苏联 C. 日本 D. 德国
北宋王安石变法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 解决财政困难,加强军事力量 B. 消除割据势力,强化中央集权 C. 打击官僚地主,抑制土地兼并 D. 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下图是有关国际联盟的漫画。画中的兔子说:“我没有实际的进攻装备,我只能以我双眼的力量来震慑它。”这幅漫画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 国际联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机构 B. 国际联盟的成立加剧了地区冲突 C. 国际联盟不能有效地维护世界和平 D. 国际联盟面临解散的危机
“冷战”与“热战”的关系是 A. “热战”是“冷战”矛盾激化的产物 B. “热战”本质取代了“冷战” C. 两者是同时存在,互相矛盾 D. 两者形式和目的都不一样
公元前4世纪,秦国变法改革有许多有利条件,主要包括 ①国君权力集中 ②人们对法家思想的认同感 ③尚武的风气 ④政治、经济、文化先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的相同点是 A. 都促进社会制度的改变 B. 都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C. 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 D. 都重农抑商、奖励军功
北宋王安石变法中实现了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现象,与这一现象出现相关的措施是 A. 更戍法 B. 将兵法 C. 保甲法 D. 保马法
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A. 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B. 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C. 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 D. 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
下列有关幕府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幕府的最高首领是将军 B. 天皇是幕府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有实权 C. 幕府统治下,地方分成多个“藩” D. 武士是幕府的统治基础
下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头戴防毒面具在站岗的法国士兵,据此推测,该战役可能是 A. 马恩河战役 B. 索姆河战役 C. 凡尔登战役 D. 色当会战
下图再现了1939年捷克斯洛伐克总统哈查“欢迎”德军进入捷克斯洛伐克的场景,该事件 ①满足了德国的要求并进而延缓了二战的爆发 ②使德国的经济、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强 ③反映出捷克斯洛伐克同德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④是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的结果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④
11~13世纪,天主教会为拓展自身的势力,发动了以征服“异教徒”为名义的“十字军东征”。天主教所指的“异教”主要是指 A. 东正教 B. 伊斯兰教 C. 犹太教 D. 佛教
1947年“印巴分治”是( ) ①印度教与伊斯兰教教派矛盾的反映 ②长期武装斗争的结果 ③英国“分而治之”政策的产物 ④执行联合国“分治”决议的结果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主要作用不包括 A. 造成资本的集中 B. 扩大了国内市场 C. 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D. 强化了中央集权
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没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主要的原因是: A. 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 B. 资产阶级还没有克服封建专制主义 C. 倒幕中日本人民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熏陶 D. 1889年的日本宪法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尽管康有为为中国社会选择了变法维新之路,但当时的中国社会并没有选择康有为……没有与之相应的物质力量。”作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戊戌变法不符合当时的时代潮流 B. 维新派没有掌握自己的武装 C. 康有为缺乏实施维新派的必要资金 D. 民族资本主义仅是初步发展
韩国某离婚调查机构公布了1950年以来220万离婚个案咨询,发现有一个时期,妇女以丈夫生死不明为理由,提出离婚的特别多,此时期应该是 A. 50~60年代 B. 80年代 C. 90年代 D. 2000年以来
要了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一个直观的方法是阅读历史地图。从右边这幅地图中可以看出,德国要想在未来的战争中取胜,应当选择的战略是( ) A. 速战速决,避免两线作战 B. 突袭对手,两面出击 C. 积极防御,打阵地战 D. 诱敌深入,打运动战
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贵族专权的威胁主要来自于( ) ①平民 ②奴隶 ③工商业奴隶主 ④外部城邦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观察漫画《斯大林的晚餐》,通过这幅漫画作者主要表达出 A. 苏联必将战胜法西斯的乐观主义精神 B. 德军是一群不堪一击的乌合之众 C. 苏联存在过分轻敌的战略错误 D. 德国法西斯惧怕苏联的心态
西欧向近代过渡在思想文化方面的表现是 A.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 西欧民族国家发展 C. 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
德国法西斯上台前,宣扬“德意志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有权统治全世界;犹太人和斯拉夫人是劣等民族”。这说明( ) A.法西斯势力打出社会主义旗号以拉拢工人 B.法西斯势力准备对内实行独裁统治 C.法西斯势力打出民族主义旗号以蛊惑人心 D.法西斯势力与垄断资产阶级利益一致
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民族融合表现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 迁居洛阳的劳动者陆续成为中原的农民 B. 鲜卑贵族占领良田,成为中原的封建地主 C. 汉族人民学习了鲜卑族的游牧经验 D. “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描写了鲜卑女子的汉化结果
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两大战场上取得了转折性的胜利,这两大战场是 A. 北非战场和太平洋战场 B. 中国战场和苏德战场 C. 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 D. 苏德战场和北非战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