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矛盾日益尖锐的根源是:

   A.政治上权力的不平等          B.经济上平民处于受剥削地位

   C.平民因债务问题沦为奴隶      D.贵族政治专权与经济压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总统罗斯福说:“美国是民主国家的兵工厂。”

材料二   伊克斯日记记载了1941年9月美国部长联席会议的情况:“话题转到俄国的黄金储备上来……显然我们是在力求趁他们的黄金没有告罄之前全部把它弄到手,以抵偿我们提供的货物。从此刻起,我们对苏联采取了租借法案。”

材料三   1941年8月,大西洋会晤中,丘吉尔建议罗斯福发表一个照会,表示:“日本向太平洋西南地区的任何程度的进一步推进,将会造成美国政府被迫采取反措施,甚至导致美国和日本发生战争的局势。”罗斯福私下的反映是:“他(丘吉尔)要我们支持他。现在他对东方——香港、马来亚、印度、缅甸很不放心。我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他的恐吓日本的坚决要求,因我们尽一切可能不给日本有进攻我们的任何借口。”

回答:

(1)材料一中的“民主国家”指的是哪些国家?(2分)罗斯福的这个口号表明什么立场? (2分)举出在1941年12月之前美国支持、援助反法西斯国家的相关史实两例。

(2)材料三中,丘吉尔的目的是什么?(2分)为什么罗斯福要拒绝丘吉尔的建议?(2分)

(3)分析上述材料可以看出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采取了一些什么措施?(4分)美国采取这些措施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这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

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

    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  在世界近代史上,西方国家认为进行战争是国家的正当权利。在此基础上,国际法的奠基人格老秀斯主张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提出交战规则以及关于战俘待遇、武器使用、除了军事必要外财产不应受到损害等原则。这些原则后来被西方国家普遍接受。

材料三  国际联盟之宗旨为: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维护各国间公开、公正、荣誉之邦交,严格遵守国际公法之规定。

——《国际联盟盟约》

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大战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在人们心中了长久的阴影,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一战爆发前期西方民众与国家对战争的看法。

(2)根据材料二、三,格老秀斯和《国际联盟盟约》对战争的主张或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4分)试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的直接原因。它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世界局势又产生怎样的影响?(2分)

 

 

 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共同点是

①都是帝国主义战争的产物 ②都宣称维护世界和平 ③都是由少数大国提议组建的 ④都受到美国的操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右表是海湾战争中参战双方伤亡情况统计,对此表数据成因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伤亡人数

伊拉克军队

多国部队

死亡

约2万人

478人

受伤

约8万人

3754人

A.多国部队使用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B.多国部队的军事技术占据绝对优势

C.伊拉克军队在溃败过程中自相残杀

D.伊拉克军队缺乏训练,毫无战斗力

 

 下列关于海湾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其国际大背景是两极格局解体,中东地区原有力量均势失衡 ②直接起因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并拒绝从科威特撤军 ③“沙漠风暴”行动沉重打击了伊拉克军队,严重削弱了其战斗力 ④标志着高技术局部战争登上世界军事舞台,向传统战争观念提出了挑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ec8aac122bd4f6e以下不属于海湾战争中使用的新式武器是

 

 

 

 

 

 

 

 在艰难的中东和平进程中,埃及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拉宾先后被极端主义分子刺杀。他们遇剌的共同原因是

A.中东地区存在着极端民族主义势力    B.在“六日战争”中遭遇严重失败

C.倡导“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        D.同意接受“贝尔福宣言”

 

 阿拉伯国家表现出团结一致的精神,以石油为武器,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施禁运是在

A.巴勒斯坦战争中                    B.苏伊士运河战争中

C.“六日战争”中                     D.“十月战争”中

 

 造成中东地区战争频繁、和平进程艰辛的因素有

  ①地理位置 ②民族、宗教矛盾  ③资源丰富    ④大国干预

   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朝鲜战争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其中对中国的影响就包括 

①捍卫了中国的国家安全 ②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中美长期处于敌对状态,中国的外部环境较为恶劣 ④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新全球史》中说:“由于没有签署和平条约,这个地区仍然处于卷入新的一轮敌对活动的威胁之中。战争还加剧了南北双方的苦难,使得统一朝鲜的进程更加遥远。”这段话主要说明了朝鲜战争

A.事实上并没有停战                     B.给朝鲜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C.一直受到美苏争霸的影响               D.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

 

 下列历史现象中,由于冷战而造成的是 

   A.巴勒斯坦分治                          B.美苏军队进驻朝鲜半岛

   C.两个德国出现                          D.海湾战争

 

 二战后,导致发展中国家出现局部战争的外部因素是

   A.领土纠纷       B.民族、宗教矛盾    C.地区霸权主义     D.美苏等国干涉

 

 罗伯特·杰克逊说:“对全世界来说,纽伦堡法庭判决的重要性并不在于它怎样忠实地解释过去,它的价值在于怎样认真地警戒未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给我们的警戒包括  ①尽力防止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 ②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根源 ③必须不断更新军事观念 ④各国人民应团结一致,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尊重历史,从历史中获取必要的教益是防止历史悲剧重演的重要途径。 1970年,二战中反纳粹的英勇斗士、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华沙的一个纪念碑前,“替所有必须跪而没有跪的人跪下了”。勃兰特这一跪的意蕴包括①诚恳承认纳粹统治时期德国所犯下的罪恶 ②向曾遭受种族灭绝大屠杀的犹太人谢罪 ③承担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责任 ④消除历史包袱,帮助德国减轻民族复兴的困难  

6ec8aac122bd4f6e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在于重新分配欧洲的权力,而1939-1945年的大战却是意识形态之战”。这里的“意识形态之战”是指

A.独裁与民主               B.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

C.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         D.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

 

 “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开罗宣言》这一声明的重要意义在于

A.确认中国与美、英并列的世界大国地位   B.肯定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

C.确认中国收复领土的神圣权利           D.明确日本必须无条件投降

 

 罗斯福与丘吉尔交谈时曾提议给第二次世界大战起一个名字,丘吉尔脱口而出:“The Unnecessary  War(不必要的战争)!”。可见丘吉尔认为这场战争之所以发生,主要是由于

A.德国法西斯势力的迅速膨胀            B.英法等大国的领导人决策不当

C.1929年经济危机的发生                D.希特勒这一人类恶魔的出现

 

 下列关于《大西洋宪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美英两国首脑反对法西斯的联合声明

B.尊重各国领土、主权和自由、和平、反对侵略

   C.奠定了反法西斯国家联合的原则基础

D.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前,有人问丘吉尔对苏德战争持什么态度,他说:“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至少要发表一篇同情魔王的声明。”这说明丘吉尔的外交准则是

A.放弃绥靖政策                            B.根据英国利益调整外交政策     

C.仇视社会主义苏联                                  D.对德国入侵苏联表示同情

 

 二战开始后,法西斯德国的侵略计划第一次未能得逞是在

   A.不列颠之战      B.莫斯科保卫战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库尔斯克战役

 

 二战全面爆发后,法国在德军进攻下迅速沦亡。其原因包括  ①法军迷信阵地战,忽视航空兵和装甲兵作用 ②德军突破阿登山区,绕过马其诺防线进行攻击 ③意大利趁火打劫 ④英、法等国总兵力在西线少于德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40年12月,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时说:“过去两年的经验已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姑息纳粹……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只有以彻底投降为代价才能与纳粹和平。”下列哪个国家的事实最终证明罗斯福的这一论断 

A.英国             B.法国               C.波兰               D.西班牙

 

 德国法西斯头目戈培尔在日记中写道:“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的

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这个计划”是指

A.吞并奥地利                         B.割占苏台德区  

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进攻埃及

 

 1939年德国同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主要目的是

    A.寻求自己的安全保障             B.解除进攻英、法的后顾之忧

    C.放弃反共产主义的主张           D.联合苏联对付英法的威胁

 

 华盛顿会议后,美国朝野上下一片欢腾,美国领导人喜形于色,这是因为①《四国条约》埋葬了英日同盟,消除了美国在亚太地区争霸的一个障碍②《五国海军条约》使美国海军得以与英国海军并驾齐驱③华盛顿会议剥夺了日本在大战期间夺得的德国的殖民地④通过《九国公约》,美国可以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争夺中国的过程中占得先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①③④

 

 “行万里路”,进行实地考察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假如你要研究国际联盟的历史,你首选的考察地点应当是

A.泰姬陵             B.凡尔赛宫          C.日内瓦万国宫          D.雅典娜神庙

 

 6ec8aac122bd4f6e右面是1921年西欧各国工业生产指数(以   1913年为100) 。 图中的数据主要说明 

A.一战使西欧的工业生产严重下降   

B.德法实力与英国难以抗衡

C.英国仍然是世界第一工业大国     

   D.一战对英国打击很小

 

 一本史学著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