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生为了探究钠与CO2的反应,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已知PdCl2(氯化钯)能被CO还原得到黑色的Pd

 

1)请将上图各装置连接完整(填写装置中序号)        

2)若用稀盐酸与CaCO3反应制备CO2,在加稀盐酸时,发现CaCO3与稀盐酸不能接触,而稀盐酸又不够了,为使反应能顺利进行,可向装置②长颈漏斗中加入的试剂是          

ACCl4   BH2SO4溶液  C.硝酸钠溶液  D.植物油

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         

4)装好药品后,点燃酒精灯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让CO2充满整个装置,当观察到          时再点燃酒精灯。

5)通入CO2的量不同可能会导致生成的产物不同。假如反应过程中有下列两种情况,按要求分别写出两种情况时的化学方程式                                  

i.当装置⑤PdCl2溶液中观察到有黑色沉淀产生,装置①中固体成分只有一种,且向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写出此情况时钠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ii.当装置①中钠的质量为0.23 g时,充分反应后,将装置①中的固体加入到足量稀盐酸中,产生112 mLCO2气体(标况下测定),装置⑤PdCl2溶液中没有观察到黑色沉淀产生,写出此情况时钠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某校化学小组学生利用下图所列装置进行“铁与水反应”的实验。(图中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均已略去)

1)烧瓶底部放置了几片碎瓷片,碎瓷片的作用是              。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停止反应,待B管冷却后,取其中的固体,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反应,过滤。简述检验滤液中Fe3+的操作方法         

3)若(2)实验中未检验到Fe3+的存在,则可能的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实验室制取氯气除了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反应外还可利用下列反应:KClO36HCl(浓)=KCl3Cl23H2O,该反应的优点是反应产生氯气速度快、不需加热。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中       是氧化剂,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量之比为        

2)把氯气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3)实验室配制好2.0 mol·L-1NaOH溶液,需要这种溶液          mL才能与2.24 L氯气(标准状况)恰好完全反应。

4)已知Br2的水溶液因浓度不同而呈现橙色或红棕色,NaBr溶液中缓缓通入Cl2时,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红棕色,请写出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法表示出电子转移情况:                

5)现需490 mL 2.0 mol·L-1NaOH溶液:

所需称量的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是         

上述实验需要的仪器有天平(含砝码)、药匙、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         

在配制溶液的过程中,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结果偏高的是         

A.定容时俯视

B.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

C.溶解所用烧杯未洗涤

DNaOH溶解后,未冷却即进行实验

 

 

向含Al2SO43AlCl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人1 mol/L Ba(OH)2溶液至过量,加入Ba(OH)2溶液的体积和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C点铝元素存在形式是AlO2-

B.向D点溶液中通人CO2气体,立即产生白色沉淀

C.原混合液中c[Al2(SO4)3]c(AlCl3)12

DOA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Ba2+2Al3+8OH-3SO42-3BaSO42AlO2-4H2O

 

250 mLBaCl2KCl的混合溶液分成10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为

A4b2amol/L      B202abmol/L

C20b2amol/L     D40b2amol/L

 

蛇纹石由MgOAl2O3SiO2Fe2O3组成。现取一份蛇纹石试样进行实验,首先将其溶于过量的盐酸,过滤后,在所得的沉淀X和溶液Y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沉淀X的成分是SiO2

B.将蛇纹石试样直接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后过滤,可得到红色颜料Fe2O3

C.在溶液Y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得到沉淀是Fe(OH)3

D.溶液Y中的阳离子主要是Mg2+Al3+Fe3+

 

下列装置可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并回收二氯化锰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

C.用装置丙分离出MnCl2溶液中的固体MnO2

D.用装置丁称得回收的二氯化锰质量为5.36 g

 

同一还原剂与多种氧化剂在一起时,先与氧化性强的粒子反应,待强的反应完后,再与氧化性弱的反应,称为反应先后规律。已知氧化性:Fe3+Cu2+,在溶有Fe2(SO4)3CuSO4的溶液中加入铁粉,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若铁粉有剩余,则不溶物中一定有铜

B.若铁粉有剩余,则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只有Fe2+

C.若铁粉无剩余,且溶液中有Cu2+,则溶液中一定无Fe3+

D.若铁粉无剩余,且溶液中无Cu2+,则溶液中一定有Fe2+,一定无Fe3+

 

a g CO在足量的O2中完全燃烧,将生成物与足量Na2O2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增加的质量为

A.小于a g   B.等于a g   C.大于a g   D.无法确定

 

下列操作,发生“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现象的是

①金属钠投入到FeCl3溶液中

②向NaAlO2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③澄清石灰水溶液中缓慢通入二氧化碳至过量

④向硅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盐酸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与分析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实验现象

分析或结论

A

光照新制氯水有气泡冒出

氯水含有Cl2,光照Cl2逸出

B

液氯滴到干燥的有色布条会褪色

液氯中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

C

NaHCO3固体加入新制氯水,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

氯水中含有盐酸与NaHCO3反应,产生CO2

D

新制氯水放置数天后,pH值将增大

氯化氢具有挥发性,酸性减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iO2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水也不溶于任何酸

B.木材浸过水玻璃后,具有防腐蚀性能且不易着火

C.因高温时SiO2Na2CO3反应放出CO2,所以H2SiO3酸性比H2CO3

D.氯气泄漏后,人应逆风且往低处跑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都是阳离子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

C.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把一定量的铁铝合金平均分为两份,分别与足量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结果放出H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31,则合金中铁与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31   B13    C32    D23

 

下列鉴别物质或离子的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A.用氨水鉴别MgCl2溶液和AlCl3溶液

B.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

C.用AgNO3鉴别Na2CO3溶液和NaCl溶液

D.用足量的盐酸和BaCl2溶液鉴别溶液中是否含SO42-

 

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的密度与同温同压下氧气的密度相同,混合气体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3   B31    C21    D12

 

工业上曾经通过反应“3Fe4NaOHFe3O42H24Na↑”生产金属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用磁铁将FeFe3O4分离

B.将生成的气体在空气中冷却可获得钠

C.该反应条件下铁的氧化性比钠强

D.该反应中每生成2 mol H2,转移的电子数约为4×6.02×1023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 mol·L-1 Na2SO4溶液中含有4 NANa+

B.将含有0.1 mol FeCl3的饱和溶液逐滴滴入足量沸水中,得到Fe(OH)3胶体数目为0.1 NA

C.在标准状况下,11.2 L氖气中含有NA个氖原子

D7.8 g Na2O2中阴离子数目为0.1NA

 

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分子数相同的是

A1 g H21 g O2

B5.6 L N2(标准状况)和22 g CO2

C9 g H2O(非标准状况)和11.2 L(标准状况)Cl2

D22.4 L H2(标准状况)和0.1 mol N2

 

将标准状况下的V L HCl(气)溶于1000 g水中,得到的盐酸密度为ρ g·cm-3则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mol·L-1    B mol·L-1

C mol·L-1    D mol·L-1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钡中加入稀硫酸:Ba2+OH-SO42-H+BaSO4H2O

B.将大理石投入到足量盐酸中:CO32-2HCO2H2O

C.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Ca2+2ClO-H2OCO2CaCO32HClO

D.硫酸镁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SO42-Ba2BaSO4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的是

ANH4+Ca2+OH-HCO3-    BNH4+Br-Na+SO42-

CAg+H+SO32-ClO-     DH+Cl-Fe2+CO32-

 

下列物质中,不能由两种单质直接化合得到的是

AHCl   BNa2O2   CNa2O    DFeCl2

 

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某同学用下表所示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其中甲与乙、丙、丁是包含关系。下列各组中,正确的组合是

选项

乙、丙、丁

A

纯净物

液氯、KAl(SO4)2CuSO4·5H2O

B

能导电

FeNaCl晶体、AgCl

C

一水合氨、NaOH、纯碱

D

电解质

盐酸、硫酸、硝酸

 

 

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分散系不具有丁达尔效应

B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C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D.古剑“湛泸”“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

 

某温度下,将H2g和I2g各1 mol的气态混合物充入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5 min后达到平衡,测得c(HI)=0.2 mol/L。

(1)计算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用H2g表示的反应速率。

(2)求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3)保持温度不变,若向上述容器中充入H2g和I2g各2 mol,求达到平衡时I2g的物质的量浓度。

 

已知 X、Y、Z、Q、R、E六种前四周期元素中,原子序数X<Y<Z<Q<R<E,其结构或性质信息如下表。

元素

结构或性质信息

X

原子的L层上s电子数等于p电子数

Y

原子核外的L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

Z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Q

单质常温常压下是气体,原子的M层上有1个未成对的p电子

R

核电荷数是Y与Q的核电荷数之和

E

N能层上只有一个电子,K、L、M层均排满电子

请根据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元素Y­的原子核外价电子排布图:                X的一种氢化物相对分子质量为26,其分子中的σ键与π键的键数之比为        

(2)X、Y、Z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高到低的排列为(写元素符号)         

(3)X、Z元素分别与氢元素形成的最简单化合物中,沸点较高的为(写化学式)          ,原因是               

4XZ与Y2属于等电子体,写出化合物XZ的结构式:               

5R的一种配合物的化学式为RCl3·6H2O。已知0.01 mol RCl3·6H2O在水溶液中用过量硝酸银溶液处理,产生0.02 mol AgCl沉淀。此配合物最可能是               

A.[R(H2O)6]Cl3           B.[R(H2O)5Cl]Cl2·H2O

C.[R(H2O)4Cl2]Cl·2H2O     D.[R(H2O)3Cl3]·3H2O

6)向含少量ESO4的水溶液中逐滴滴入氨水,生成蓝色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继续滴加氨水至过量,沉淀溶解,得到天蓝色溶液,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7)元素E的单质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如下图甲所示,其晶胞特征如下图乙所示,原子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如下图丙所示。

若已知该元素的原子半径为d cm,相对原子质量为M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则该晶体的密度为            g·cm-3用字母表示

 

某化学兴趣小组要完成中和热的测定。

(1)实验桌上备有大小两个烧杯、泡沫塑料、泡沫塑料板、胶头滴管、量筒、0.5 mol·L-1盐酸、0.55 mol·L-1NaOH溶液,实验尚缺少的玻璃用品是              

(2)实验中能否用环形铜丝搅拌棒代替环形玻璃搅拌棒?         填“能”或“否”,其原因是               

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               

(3)他们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用品

溶液温度

中和热

t1

t2

ΔH

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

50 mL 0.5 mol·L-1 HCl溶液

20

23.3

kJ/mol

50 mL 0.55 mol·L-1 NaOH溶液

50 mL 0.5 mol·L-1 HCl溶液

20

23.5 

已知:反应后溶液的比热容c为4.18 kJ·-1·kg-1,各物质的密度均为1 g·cm-3。计算完成上表(保留两位小数)。

(4)实验分析

若用醋酸代替HCl做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         “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

若用60 mL 0.5 mol·L-1HCl溶液与50 mL 0.55 mol·L-1NaOH溶液完成实验,与上述实验相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          (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中和热          (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下表为长式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的编号代表对应的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形成的一种510电子分子,其立体构型为         ,中心原子杂化方式为         ,属于         分子(填极性非极性)。

2)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中酸性较强的是:         (填化学式)元素的电负性         元素(选填=)的电负性。

3)根据元素周期表分区,元素位于         区,其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              

4)某些不同族元素的性质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如上表中元素与元素的氢氧化物有相似的性质。请写出元素的氢氧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将煤转化为水煤气是通过化学方法将煤转化为洁净燃料的方法之一。已知Cs、COg和H2g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s)+O2(g)CO2(g) ΔH1=-393.5 kJ·mol-1

H2(g)+O2(g)H2O(g) ΔH2=-242.0 kJ·mol-1

CO(g)+O2(g)CO2(g)  ΔH3=-283.0 kJ·mol-1

根据以上数据,写出Cs与水蒸气反应生成CO(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               

(2)已知白磷和PCl3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现提供以下化学键键能:PP 198 kJ·mol-1,ClCl 243 kJ·mol-1,PCl 331 kJ·mol-1。则反应P4(白磷,s)+6Cl2(g)4PCl3(s)的反应热ΔH=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