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F1>F2 B.F1=F2 C.F1<F2 D.F2>F1>G 放学后,某同学背着重40N的书包沿水平路面走了200m,又登上大约10m高的四楼才回到家,则他在回家过程中对书包所做的功大约为( )
A.0J B.400J C.2000J D.2400J 如图所示的情景中,所述的力对物体有做功的是( )
A. ![]() 熊猫用力举着杠铃不动 B. ![]() 用力拉绳匀速提升重物 C. ![]() 用力搬石头没搬动 D. ![]() 用力提着水桶沿水平方向移动 下列器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定滑轮 B.食品夹 C.镊子 D.铡刀 两艘船A与B,在t=0时从港口O处同时以相同的速度v=10m/s分别向东、向南匀速前进,如图所示.当A船距O点L1=50m处第一次鸣笛,发出短促的汽笛声,以后每前进50m鸣笛一次.声波以u=340m/s的速度向各个方向传播.
(1)求B船上的水手首次听到汽笛声的时刻. (2)求B船上的水手首次听到汽笛声到第二次听到汽笛声的时间间隔,并判断B船上的水手以后听到相邻两次汽笛声的时间间隔是否发生变化. ![]() 光速的测定在光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非常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推动了光学实验的发展,也打破了光速无限的传统观念,引发了一场物理革命,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
(1)最初的光速值是根据丹麦科学家罗默的理论测出的.罗默对木星系进行了长期系统的观察和研究.他发现,离木星最近的卫星--木卫一绕木星运行,隔一段时间就会被木星遮食一次,这个时间间隔在一年之内的各个时间里并不是完全相同的.罗默在解释这个现象时说,这是因为光穿越地球轨道需要时间,最长时间可达22min,已知地球轨道半径R=1.5×108km.请根据罗默的数据算出光速的大小. ![]() (2)如图所示是迈克尔逊用转动八面镜法测光速的实验示意图,图中P可旋转的八面镜,S为发光点,T是望远镜,平面镜O与凹面镜B构成了反射系统.八面镜距反射系统的距离为AB=L(L可长达几十千米),且远大于OB以及S和T到八面镜的距离.现使八面镜转动起来,并缓慢增大其转速,当每秒转动次数达到n时,恰能在望远镜中第一次看见发光点S,由此迈克尔逊测出光速c.请写出测量光速的表达式. (3)一车厢以速度v在水平地面上行驶,车厢底部有一光源,发出一光信号,射到车顶.已知在车厢里的观察者测量到这一过程所用的时间为△t,如图(a)所示.另外一个观察者站在地面,他测量到的这一过程所用的时间为△t,如图(b)所示.研究表明不论观察者是站在车厢里还是在地面上,车厢的高度L都是不变的,光在车厢里和地面上传播的速度都是c,试判断△t和△t哪一个更大一些,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 如图所示,一宽为ab的平面镜,垂直纸面放置,平面镜可以绕其中心轴O转动,MN为离平面镜一段距离的直线.人眼在ab与MN之间的某固定位置P点(图中没有标出),通过平面镜ab观察MN.转动平面镜,人眼可以通过平面镜观察到MN上不同的区域.当平面镜ab与直线MN平行时,人眼通过平面镜恰能观察到MN上从A点到B点的整个区域.
(1)利用刻度尺等工具,确定人眼所在位置. (2)将平面镜ab绕O轴顺时针转过θ角,利用刻度尺等工具,画出人眼此时通过平面镜在MN上观察到的区域. ![]() 如图(1)所示盒内的电路由三个阻值均为R的电阻组成,盒外有三个接线柱A、B、C.某位同学用伏安法测量各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请完成以下问题:
![]() (1)用笔线代替导线,完成测量A、B接线柱之间电阻时的电路; (2)在测B、C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请读出并填入表格中.
(4)画出盒内三个等值电阻可能的连接方式,并求出三个等值电阻的阻值R. 甲同学从学校出发步行去附近的邮局寄信,前15min内行走的速度为1m/s,为了尽快到达邮局,以后的速度提高到2m/s.在甲同学出发6min后,乙同学也想去邮局,为了赶上甲同学,乙同学以3m/s的速度行走.求:
(1)乙同学经过多少时间能追上甲同学? (2)若乙同学比甲同学晚出发12min,则经过多少时间乙同学能追上甲同学? 在图(a)所示的电阻网络中,每一个电阻的阻值为R.某同学用如图(b)所示的装置去测量网络中任意两节点之间的电流.设电源的电压恒为E,则最大电流为 ,最小电流为 .
![]() 如图所示,大水槽里有不相溶的A、B两种液体,A液体的密度为ρ,B液体的密度为2ρ.一个边长为a的小立方体物体,一半浸没在A液体中,另一半浸没在B液体中,物块的上表面与A液体上表面齐平,则物块的密度为 ρ.若在物块上端加一个大小为物块重力0.1倍的竖直向下的压力,则物块下沉的距离为 a.(物块始终未与水槽底部接触)
![]() 质量相等的甲、乙两金属块,其材质不同.将它们放入沸水中,一段时间后温度均达到100℃,然后将它们按不同的方式投入一杯冷水中,使冷水升温.第一种方式:先从沸水中取出甲,将其投入冷水,当达到热平衡后将甲从杯中取出,测得水温升高20℃;然后将乙从沸水中取出投入这杯水中,再次达到热平衡,测得水温又升高了20℃.第二种方式:先从沸水中取出乙投入冷水,当达到热平衡后将乙从杯中取出;然后将甲从沸水中取出,投入这杯水中,再次达到热平衡.则在第二种方式下,这杯冷水温度的变化是( )
A.升高不足40℃ B.升高超过40℃ C.恰好升高了40℃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一列车由北向南在雨中行驶,坐在窗口的乘客看到雨滴相对车窗竖直下落,则( )
A.窗外有风,但无法判断风的方向 B.窗外有风,而且是由北向南的风 C.窗外有风,而且是由南向北的风 D.窗外没有风,站在铁轨边的人看到雨滴是竖直下落的 在煮饺子时,将饺子投入沸腾的水中,并用勺子轻轻在锅底推动沉下的饺子,等到水重新沸腾后,加上些凉水继续烧煮一会儿使水再次沸腾,这时煮热的饺子会浮出水面.熟饺子会浮起来的主要原因是( )
A.锅里的水量多了 B.饺子在水里经过烧煮变轻了 C.水温低时水对饺子的浮力小,水温高时水对饺子的浮力大 D.水沸腾后,饺子内的小部分水汽化后变成水蒸气,使饺子体积增大 人类燃烧矿物燃料放出大量的CO2,使大气的平均温度上升.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 )
A.CO2对红外线的反射 B.CO2对红外线的吸收 C.CO2对可见光的反射 D.CO2对可见光的吸收 大雪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静.其主要原因是( )
A.大雪后,气温降低,人的听觉变迟钝 B.大雪蓬松且多孔,对噪声有吸收作用 C.大雪后,大地银装素裹,噪声被反射 D.大雪后,气温较低,噪声传播速度变慢 蝴蝶飞行时能产生每秒振动5~6次的声波,蜜蜂飞行时能产生每秒振动300~400次的声波.假如你的眼睛被蒙上,那么有蝴蝶和蜜蜂分别从你头顶附近飞过,则( )
A.蝴蝶、蜜蜂飞过时,都能被发觉 B.蝴蝶、蜜蜂飞过时,都不能被发觉 C.蝴蝶飞过时能被发觉,蜜蜂飞过时不能被发觉 D.蜜蜂飞过时能被发觉,蝴蝶飞过时不能被发觉 教室里用投影仪放映课件时,银幕上出现了正常画面,若有一只小虫正好落在投影仪的镜头上,此时对画面的影响是( )
A.画面变得模糊 B.画面稍微变暗了一些 C.画面上出现该小虫清晰的像 D.画面上出现该小虫的像,但不清晰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自动冲刷测试的水箱模型,这种水箱模型能把自来水管供给的较小流量的水储存到一定量后,自动开启放水阀门,冲刷便池中的污物.如图是这种水箱模型的主要部件的截面示意图.图中水箱A是一个边长为50cm的正方体;浮筒B是一个质量为0.2kg的空心圆柱体,其底面积SB为80cm2,高hB为35cm;放水阀门C是一个质量可忽略的圆柱体,其底面积SC为55cm2,厚度d为1.5cm;放水阀门C能将排水管口恰好盖严,阀门上固定一根轻绳与浮筒相连,绳的长度l为10cm,g取10N/kg,求:
(1)浮筒B所受的重力; (2)当水箱中水的深度为16.5cm时,放水阀门C尚未打开,此时浮筒B受到绳子的拉力; (3)当水箱中的水深H至少为多少时,浮筒B刚好能将放水阀门C加开. ![]() ![]() (1)提升一次砖的最大重力; (2)提升一次砖时滑轮组的最大机械效率; (3)若全部完成提砖任务,工人利用此滑轮组至少做多少额外功. 某辆汽车的水箱中共有冷却水4kg,若要使这些冷却水的温度从20℃升高到70℃,求水要吸收的热量.[c水=4.2×103J/].
实验台上有如下实验器材:如图所示,一个带支架的杠杆(杠杆上有刻度)、一个满足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六个质量均为100g的钩码和两段细绳(质量忽略不计).小阳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了一个实验,证明“在杠杆水平平衡时,如果阻力和阻力臂保持不变,则动力跟动力臂成反比.”
(1)以下是小阳设计的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将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指在______位置. ②调节杠杆使其在______平衡,然后用细绳做成两个绳套,将一个绳套栓牢在杠杆的A点,记录阻力臂l阻在表格中;在A点处挂6个钩码,计算出它的重力G,即为它的阻力F阻并记录在表格中. ③在支点左侧,将另一个绳套拴在B点处,______,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和动力臂L1,记录在表格中. ④______. (2)请你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 在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时,小明和小华提出下面的观点.请你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说明他们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1)写出你选用的物品或实验器材: (2)简述实验方法及实验现象: ![]() 小阳同学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关系时,他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A.让同一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比较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如图甲所示. B.让不同质量的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比较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如图乙所示. ![]() 上述两个方案中: (1)A方案是为了探究动能大小与______的关系,若木块被撞后移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车对木块推力做功越多,小车撞击木块时的动能______. (2)小阳想用B方案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发现该方案不合理,原因是:______. 小阳同学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时,把不同质量的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分别测出它们所受的重力,并记录在下表中.根据数据归纳出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其质量的关系式为:______.
如图是小阳探究液体对容器侧壁和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
![]() (1)在一只透明饮料瓶的侧壁上开一个圆孔,用万能胶将橡皮膜粘贴在侧面孔上,并将水倒入瓶内,观察到饮料瓶侧壁上的橡皮膜向外凸(如图甲所示),原因是______; (2)将瓶子浸在水中,且瓶内外水面相平时,橡皮膜既不向外凸也不向里凹(如图乙所示),原因是______; (3)将瓶子浸在食盐水中,且瓶内外液面相平时,橡皮膜向里凹(如图丙所示),原因是______; (4)将瓶子浸在某种液体中,且瓶内外液面相平时,为使橡皮膜向外凸(如图丁所示),则某种液体应选下表中的______(填液体的名称).
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小文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质量、初温都相同的水和沙子,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1)在此实验中用 表示水和沙子吸热的多少; (2)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或“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3)如果加热相同的时间,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 (选填“水”或“沙子”)升高的温度更高.
![]() 以下是小彭同学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时的部分图片.
(1)比较甲、乙两图可知______. (2)小彭将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B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丙所示,将左边部分移开后,发现剩余部分B‘对泡沫的压力作用效果没有变化,如图丁所示,这是因为压力的作用效果是由______和______共同决定的. ![]() 甲、乙两小车做直线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1)两车做的都是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 (2)两车速度较快的是______车(选填:“甲”或“乙”); (3)经过4s,甲、乙两车相距______m. ![]() 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中,可以说明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的是______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