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物理试题 >
如图所示的情景中,所述的力对物体有做功的是( ) A. 熊猫用力举着杠铃不动 B...
如图所示的情景中,所述的力对物体有做功的是( )
A.

熊猫用力举着杠铃不动
B.

用力拉绳匀速提升重物
C.

用力搬石头没搬动
D.

用力提着水桶沿水平方向移动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器具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定滑轮
B.食品夹
C.镊子
D.铡刀
查看答案
两艘船A与B,在t=0时从港口O处同时以相同的速度v=10m/s分别向东、向南匀速前进,如图所示.当A船距O点L
1=50m处第一次鸣笛,发出短促的汽笛声,以后每前进50m鸣笛一次.声波以u=340m/s的速度向各个方向传播.
(1)求B船上的水手首次听到汽笛声的时刻.
(2)求B船上的水手首次听到汽笛声到第二次听到汽笛声的时间间隔,并判断B船上的水手以后听到相邻两次汽笛声的时间间隔是否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
光速的测定在光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非常特殊而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推动了光学实验的发展,也打破了光速无限的传统观念,引发了一场物理革命,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
(1)最初的光速值是根据丹麦科学家罗默的理论测出的.罗默对木星系进行了长期系统的观察和研究.他发现,离木星最近的卫星--木卫一绕木星运行,隔一段时间就会被木星遮食一次,这个时间间隔在一年之内的各个时间里并不是完全相同的.罗默在解释这个现象时说,这是因为光穿越地球轨道需要时间,最长时间可达22min,已知地球轨道半径R=1.5×10
8km.请根据罗默的数据算出光速的大小.

(2)如图所示是迈克尔逊用转动八面镜法测光速的实验示意图,图中P可旋转的八面镜,S为发光点,T是望远镜,平面镜O与凹面镜B构成了反射系统.八面镜距反射系统的距离为AB=L(L可长达几十千米),且远大于OB以及S和T到八面镜的距离.现使八面镜转动起来,并缓慢增大其转速,当每秒转动次数达到n
时,恰能在望远镜中第一次看见发光点S,由此迈克尔逊测出光速c.请写出测量光速的表达式.
(3)一车厢以速度v在水平地面上行驶,车厢底部有一光源,发出一光信号,射到车顶.已知在车厢里的观察者测量到这一过程所用的时间为△t
,如图(a)所示.另外一个观察者站在地面,他测量到的这一过程所用的时间为△t,如图(b)所示.研究表明不论观察者是站在车厢里还是在地面上,车厢的高度L
都是不变的,光在车厢里和地面上传播的速度都是c,试判断△t和△t
哪一个更大一些,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查看答案
如图所示,一宽为ab的平面镜,垂直纸面放置,平面镜可以绕其中心轴O转动,MN为离平面镜一段距离的直线.人眼在ab与MN之间的某固定位置P点(图中没有标出),通过平面镜ab观察MN.转动平面镜,人眼可以通过平面镜观察到MN上不同的区域.当平面镜ab与直线MN平行时,人眼通过平面镜恰能观察到MN上从A点到B点的整个区域.
(1)利用刻度尺等工具,确定人眼所在位置.
(2)将平面镜ab绕O轴顺时针转过θ角,利用刻度尺等工具,画出人眼此时通过平面镜在MN上观察到的区域.
查看答案
如图(1)所示盒内的电路由三个阻值均为R的电阻组成,盒外有三个接线柱A、B、C.某位同学用伏安法测量各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请完成以下问题:

(1)用笔线代替导线,完成测量A、B接线柱之间电阻时的电路;
(2)在测B、C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请读出并填入表格中.
接触点 | U(v) | I(A) |
A、B | 1.50 | 0.50 |
B、C | | 0.30 |
A、C | 2.40 | |
(3)测量A、C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时,电压表的示数读数为2.40V,请将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格.
(4)画出盒内三个等值电阻可能的连接方式,并求出三个等值电阻的阻值R.
查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