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在周代,天子和诸侯对下一等级可以使用亲属称谓,而大夫对国君、诸侯对天子则不能使用亲属称谓,否则将被视为“大不敬”。由此可知,周代

A. 极力维护宗法等级秩序

B. 政治等级高于宗法关系

C. 政治权力依据血缘亲疏

D. 注重削弱异姓诸侯势力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有学者把中国古代中央官制演变的规律归纳为“君主近臣的外朝化和边缘化(疏远)”趋势。这种趋势表明(           )

A. 皇帝近臣权力极大    B. 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C. 丞相成为中央权力中枢    D. 君主专制的强化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春秋初期诸侯遍行采邑(封地),中后期始行县一郡制度,“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战国时边地繁荣,始于郡下设县,形成郡一县两级制。这一历史现象

A. 造成分封制彻底崩溃

B. 说明官僚政治已完全取代贵族政治

C. 强化了君主专制独裁

D. 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集权趋势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据史载,在太平天国建都天京不久,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就租赋问题向天王洪秀全上了一道奏章并得到天王的同意,不久,太平天国施行了“照旧交粮纳税”的政策。此举反映

A. “照旧交粮纳税”是革命运动的现实需要

B. 封建地租关系仍是中国社会发展趋势

C. 农民领袖意识到《天朝田亩制度》的不足

D. 解决财政问题是当时天国的核心问题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19世纪末的中国,由于帝国主义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传教士)渗透,传统的社会体系发生了动摇,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这说明义和团运动

A. 遭到了列强的镇压

B. 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改变

C. 具有广泛群众基础

D. 是列强侵略加剧的产物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名称

地点

创刊时间

出版期数

刊期

劳动与妇女

广州

1922

11

周刊

新妇女

上海

1920

25

半月刊

妇女评论

苏州

1920

9

半月刊

解放画报

上海

1920

24

月刊

妇女声

上海

1922

10

半月刊

妇女评论

上海

1923

104

 

妇女周报

上海

1922

189

周刊

妇女与家庭

上海

 

 

日刊

 

 

A. 辛亥革命的推动

B. 五四运动的影响

C.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 国民革命的推动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日本右翼文人中村粲在《大东亚战争的起因》中说:“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苏联就有苏联的区域,美国也建立了自己的区域,设置很高的关税壁垒。当时就是在这种情况,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基于当时的情况,日本不得不关注满蒙。”中村粲的叙述意在

A. 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辩护    B. 为日本发动“华北事变”辩护

C. 为日本摆脱经济大危机寻求出路    D. 为日本对抗美苏关税壁垒寻求策略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日本防卫厅战史室著《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中提到:这样,在1940年6月中旬以后约一个月的期间,曾经是事变行将解决,日中两国最接近的一刹那,中共察觉到日中进行和谈的危机,突然发动了百团大战。蒋介石不得不将对日妥协的行动停相下来……8月下旬,日本首相近卫又写了亲笔信建议继续会谈,遭到蒋方拒绝。这段材料

A说明百团大战是中华民族抗战的转折点

B凸显了百团大战在中华民族抗战全局中的意义

C强调共产党敌后战场是全民族抗日的主战场

D表明共产党领导军民在正面战场取得重大胜利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1842年,“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清)帝国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这反映出清朝统治者

A. 对外政策灵活务实

B. 认识到闭关已无必要

C. 受西学东渐的影响

D. 国家主权观念较淡薄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义和团运动时期,御史赵炳麟在一份奏折中写道:“今外夷怨毒人民已深,切骨刺心,一旦思逞,歼其公时,败其战兵,势得而气锐自道(光)、咸(丰)数十年来,未有如今朝之痛快者也。”这表明义和团运动

A. 迎合了多数民众的社会心理

B. 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

C. 较大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D. 继承了太平天国的反封建精神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梁启超曾说:“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下列最能引起文中“汉朝革命”的举措是

A. 分封同姓王

B. 实行内外朝制度

C. 实行察举制

D. 推行刺史制度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筒者;拱手而让之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新约”

A. 开放了中国整个沿海地区

B. 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

C. 开始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D. 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二、null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当时的人对于(《南京条约》)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他们觉得外人在广州一口通商的时候已经不易防范,现在有五口通商,外人可以横行天下,防不胜防。直到清朝末年,文人忧国者莫不以五口通商为后来的祸根……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民国时期历史学家蒋廷黻的这段话反映出

A. 外国对中国的侵略方式发生改变,间接统治变为直接统治

B. 《临时约法》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国民,人民比清末更爱国

C. 五口通商对中国并没有危害,而是有利于中国与世界交流

D. 对某一历史事件的认识,反映一定的时代思想与社会现状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下图是一位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据此图阴影部分判断,这位同学的研究课题最有可能是

A.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B. 中国共产党开创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C. 抗日战争的战略大反攻

D. 20世纪80年代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931年中共土地革命的路线规定: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而抗日战争时期,各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规定: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上述改变主要因为

A. 中共策略的灵活调整    B.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 革命形势的深入发展    D. 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19371217日,国民政府发表《告全国国民书》:“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壁垒,以制敌之死命”。这表明国民政府

A. 表达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愿望

B. 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持久抗战主张

C. 认识到动员民众对抗战胜利的重要性

D. 转变了对中共敌后战场抗战的认识

 

三、单选题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关太平天国运动时写道:“(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材料中的现象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A. 具有小生产者的局限性

B. 对人民实行残暴统治

C. 具有浓厚宗教迷信色彩

D. 没有满足农民的要求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南京条约》申明:“美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巨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剖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后来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又于“平行之礼”一条无不详为备列。“平行之礼”的提出,对当时中国的主要影响为

A. 推动向西方学习思潮出现

B. 推动传统礼仪制度的进步

C. 传播资产阶级的平等观念

D. 冲击夷夏之防的社会观念

 

详细信息
19. 难度:困难

辛亥革命后,“自由、平等、民主”的观念在当时并未成为人们内心的坚定信念,《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不久即被废止,皇权思想依旧在,袁世凯1915年称帝、张勋1917年拥溥仪复辟等等,在推动政治现代化方面,材料留给我们的借鉴意义是

A. 北洋军阀是中国进行政治现代化的主要障碍

B. 政治现代化需要一定程度的经济现代化支持

C. 皇权思想导致革命派挽救民族危亡努力失败

D. 政治现代化需要有民众的现代化观念为基础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1930年4月中原大战爆发,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联合发动反对蒋介石的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最大的军阀混战。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乘机提出把组织工人罢工、组织地方起义、组织兵变等作为革命的中心策略来抓。这表明当时的中共中央领导人

A. 对中国革命的任务认识模糊

B. 能从时局出发做出正确决策

C. 对革命形势的估计明显错误

D. 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1929年末,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来华访问时指出:“在相互对立的政府、党派、军阀的争夺中,最终获胜的那一方并非因为用武力取得了统一,而是因为赋予了人民其内心深处最想要得到的那些东西。”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 国民革命军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B. 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

C. 抗日军民多次粉碎日军的“扫荡”

D.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中共中央军委电文:“整个形势即将改变,你们及陈邓即有可能向徐蚌线迫进,那时蒋介石可能将徐州及其附近的兵力撤至蚌埠以南。如果敌人不撤,我们即可打第二仗,歼灭黄维、孙元良,使徐州之敌完全孤立起来。”这次战役实施

A. 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B. 为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C. 标志着长江以北战事结束    D. 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统治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1933年,出生于昆明的普通工人王德厚,因其有丰富的锻造技术经验,改造锻造设备,改进工艺工装,年年保质保量超额完成工作任务,1954年其当选为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这体现出  (       )

A. 全国人大代表通过普选产生    B. 我国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C. 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    D. 人民群众政治地位提高

 

详细信息
24. 难度:困难

(题文)(2017届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质检)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了不同的地方管理政策(如下表),其体现的共同政治理念是

时间

政策

名称

1947年5月

设立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3月

设立经济特区

深圳特区

1997年7月

设立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A. 搁置分歧,民族利益至上

B.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发展

C. 独立自主,主权毋庸置疑

D. 因地制宜,民族平等共繁荣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1980年8月,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强调:“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依法规足的平等权利和义务,谁也不能占便宜,谁也不能犯法。”这表明了中国

A. 新时期法制不断完善

B. 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

C. 以法律作为反腐的工具

D. 坚持立法为民的原则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1957年,周恩来在中共浙江省委扩大会议上说:“既然我们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都能和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共同合作,团结在一起,那么,怎么能够设想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就不能同民主党派、党外人士继续合作下去呢?这是说不出道理的。”这一讲话

A. 标志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

B. 推进了人民政协制度的初步形成

C. 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 号召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基层民主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颁布的5年中.各级人民法院共审结行政案件近50万件,已受理的行政案件几乎涉及所有行政管理领域。全国法院行政案件受案数从1992年的27 125件,增加到2001年的100 921件,原告的败诉率从35. 93%下降到28. 61%。材料主要说明我国

A. 民主法制建设日趋完备    B. 政治腐败案件不断增加

C. 法制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 民主法制建设亟待完善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学者胡鞍钢将当代中国的核心决策机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称为“集体总统制”,而山东大学学者甄鹏撰文指出这一机构可称为“集体宰相”制。据此判断,这两种观点都认为中国在政治建设的新时期

A. 实行了“集体元首”制度    B. 重视解决权力过度集中的问题

C. 重视借用传统政治制度    D. 强调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定地位

 

详细信息
29. 难度:困难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A. 重建和完善了民主制度

B. 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

C. 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D. 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详细信息
30. 难度:困难

习惯了乡绅保甲治理的中国人,通过直接民主的形式,第一次作为权利的主体走到了民主政治的前台和中心。这反映了中国实行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政治协商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基层民主制度

 

详细信息
31. 难度:困难

2017年9月,香港理工大学校内的“理事亭”出现“港独”标语。理工大学当晚发表声明表示不赞同“港独”,移除校内有关鼓吹“港独”的横幅,是希望保护学生,以免他们有可能触犯法律。校方声明的立场基于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B. “港独”言论危害香港社会的繁荣

C. “港独”言论危害香港市民的利益

D. 学生思想受到国外反华势力的控制

 

详细信息
32. 难度:困难

2016年12月20日,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政府宣布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台湾“邦交国”仅剩21个。2017年台湾当局另一个最为看重的“邦交国”巴拿马与中国建交,其“邦交国”仅剩20个。这表明

A. 台湾当局认可“一国两制”

B. 国际社会创造两岸关系和解机会

C. 两岸关系缓和有利于中国

D. “一个中国”的国际认同度增加

 

详细信息
33. 难度:困难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选举结果于2017年3月26日揭晓,现年59岁的香港人林郑月娥获得777张有效选票,高票当选香港第五任特首,并于4月11日接受了国务院颁发的任命状。林郑月娥将于2017年7月1日正式上任,她表示将努力开创香港发展新局面。这主要体现了香港

A. 享有与大陆完全对等的国家主权

B. 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

C. 享有高度自治的立法权和司法权

D. 在“一国两制”下享有高度自治权

 

详细信息
34. 难度:困难

2005年4月胡锦涛与连战会谈新闻公报: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国共两党再次重申“九二共识”的时代意义是

A. 便于从法律上杜绝“台独”    B. 维护国民党在台湾的执政地位

C. 反对台独,防止两岸分裂    D. 利于“一国两制”在台湾实施

 

详细信息
35. 难度:困难

有人说,“‘一国两制’吸纳了联邦制的包容性优点,从而具备了一般单一制国家结构模式所没有的柔性特征”。“一国两制”和美国联邦制相比,两者的共同点是

A. 都强调中央集权原则    B. 都给予了地方一定的自主权

C. 都保持地方独立行使主权    D. 都实行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

 

详细信息
36. 难度:困难

“这次会议的一个显著成效,是中国在此以后几年内迅速同埃及、叙利亚、伊拉克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几内亚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的外交舞台不再局限于社会主义阵营及周边邻国,而是扩展至广大的西亚北非地区了。”材料中的这次会议

A. 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地位参加

B. 周恩来旗帜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 形成“上海共识”有利于亚太经贸交流与合作

D. 丰富了以结伴而不结盟为核心新型国家关系

 

详细信息
37. 难度:困难

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指出:“维护亚洲的持久和平和集体安全,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占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这次国际会议

A. 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紧张局势缓和    B. 促使新型的区域合作关系的形成

C. 实现了亚洲国家友好合作    D. 推动了中国外交走向成熟

 

详细信息
38. 难度:困难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集中阐明了新中国必须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几乎在发表该文章的同时,中国领导人已同意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可以通过非官方渠道去北平。这说明新中国初期

A. 善于运用骑墙战术维护国家利益

B. 无条件地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 在外交上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

D. 在处理大国关系上仍然不太成熟

 

详细信息
39. 难度:困难

习近平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上,引用了《礼记·中庸》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主要是因为该原则

A. 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B.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C. 发展了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D. 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详细信息
40. 难度:困难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在外交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即开展地缘政治对话,重塑冷战时期的国际秩序。”材料中“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主要是指

A. 建国初实行的“另起炉灶”的政策    B.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 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 新时期不结盟政策的推行

 

详细信息
41. 难度:困难

1972年,作为中国问题观察家的费正清跟随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费正清当时谈到中美两国问的关系时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苏联对新中国外交的干涉    B. 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C. 美中间没有任何共同利益    D. 美国采取对华敌视和遏制政策

 

详细信息
42. 难度:困难

20世纪50-60年代,中日民间外交取得丰富成果,在经贸上达成了许多重要的贸易协定和渔业协定,在文化交流上两国文艺界人士和团体互访频繁。这种现象说明

A. 中日两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B. 中国放弃了“一边倒”外交方针

C. 日本放弃敌视孤立中国的政策    D. 中日有改善政治关系的民众基础

 

详细信息
43. 难度:困难

1972年7月,日本成立了以田中角荣为首相的新内阁。同月,外务大臣大平正芳在会见中方代表孙平化等人时表示:“当前日本政府首脑访华、解决邦交正常化的时机已经成熟。”这一时机是指

A.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 中美关系由对抗走向缓和

C. 中美苏三国关系走向缓和

D. 美国因越战无力控制日本

 

详细信息
44. 难度:困难

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二十国集团峰会、2017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对于上述活动,下列说法最为准确的是

A. 体现了中国走向世界由经济发展延及国际秩序

B. 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的愿望

C. 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区域性反恐政治合作组织

D. 体现了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详细信息
45. 难度:困难

2005年11月《中国多边外交显著加强,更深入广泛融入国际社会》一文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已经相继成功组织了四次朝核六方会谈,以积极的姿态参与东盟地区论坛,大力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在政治和安全等领域的合作”。这反映了中国

A. 积极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B. 极力打造国内外建设环境

C. 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 致力于建立多边外交机制

 

详细信息
46. 难度:困难

从1973年起,毛泽东、周恩来批准动用几十亿美元和200亿人民币,从西方和日本引进个大型先进成套技术设备,建成了几十个冶金、化肥、纺织大型企业。这表明

A. “二五计划”期间中国大力引进外资搞工业化

B. 文革时期中国工业化加速发展

C. 中国与西方经济往来的序幕拉开

D. 外交突破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详细信息
47. 难度:困难

2017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上发表题为团结协作、开放包容、建设安全稳定、发展繁荣的共同家园》的重要讲话, 并提出以下建议:巩固团结协作;携手应对挑战;深化务实合作拉紧人文纽带;坚持开放包容。 这表明中国

A.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 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

C. 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    D. 努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合作

 

详细信息
48. 难度:困难

1963年,毛泽东提出“两个中间地带”的战略,其中一个是亚、非、拉,第二个“中间地带”是指欧洲、 加拿大、澳洲新西兰和日本毛泽东提出“两个中间地带”的用意,是要团结和利用更多可以争取的力量。材料观点提出的背景是

A. 中国与苏联关系的恶化    B. 日本、西欧具有可以抗衡美国的实力

C. 中日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D. 美苏“冷战”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详细信息
49. 难度:困难

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与古希腊的城邦国家时期处于同一时代,但却创造了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造成这种不同的政治文明模式的根本原因是

A. 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

B. 人文素质的巨大差异

C. 思想文化繁荣程度的显著不同

D. 经济活动形式的显著不同

 

详细信息
50. 难度:困难

雅典曾经规定:所有住在同一村社里的人彼此都是村民,正式以村社名字相称呼,而不用祖上名字相称呼,以免新近获得公民权的公民引人注意。于是雅典人在私生活中,也开始以村社名字作为姓氏。雅典的这一改革

A. 增强公民城邦意识和责任感

B. 是智者运动发展的结果

C. 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

D. 扩大了雅典国家的统治基础

 

四、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51. 难度:中等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是当今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中国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相关材料:

材料一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朱元璋对其孙子朱允炆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汝治平世,刑自当轻,所谓刑罚世轻世重也

——《明史》

材料三“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四“民国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材料五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材料一、二法治思想的核心各是什么?

(2)材料三、四与材料一、二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

(3)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历了历史性的跨越。从1949年到1954年间,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哪两项主要成就?

(4)依据上述材料,分别概括指出古代、近代、现代中国法制建设的本质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