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辛亥革命后,“自由、平等、民主”的观念在当时并未成为人们内心的坚定信念,《中华民...

辛亥革命后,“自由、平等、民主”的观念在当时并未成为人们内心的坚定信念,《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不久即被废止,皇权思想依旧在,袁世凯1915年称帝、张勋1917年拥溥仪复辟等等,在推动政治现代化方面,材料留给我们的借鉴意义是

A. 北洋军阀是中国进行政治现代化的主要障碍

B. 政治现代化需要一定程度的经济现代化支持

C. 皇权思想导致革命派挽救民族危亡努力失败

D. 政治现代化需要有民众的现代化观念为基础

 

D 【解析】辛亥革命虽然推翻君主专制制度,但是民主共和观念并没有在人民心中扎根落户,袁世凯的复辟帝制就是明显例子,因此,推进现代化首要推进民众思想的现代化,故D正确;中国进行政治现代化的主要障碍封建思想统治,故A错误;材料中提及的是思想,不是经济,故B错误;皇权思想不是主要原因,故C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南京条约》申明:“美国驻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巨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剖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后来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又于“平行之礼”一条无不详为备列。“平行之礼”的提出,对当时中国的主要影响为

A. 推动向西方学习思潮出现

B. 推动传统礼仪制度的进步

C. 传播资产阶级的平等观念

D. 冲击夷夏之防的社会观念

 

查看答案

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关太平天国运动时写道:“(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材料中的现象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A. 具有小生产者的局限性

B. 对人民实行残暴统治

C. 具有浓厚宗教迷信色彩

D. 没有满足农民的要求

 

查看答案

19371217日,国民政府发表《告全国国民书》:“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壁垒,以制敌之死命”。这表明国民政府

A. 表达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愿望

B. 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持久抗战主张

C. 认识到动员民众对抗战胜利的重要性

D. 转变了对中共敌后战场抗战的认识

 

查看答案

1931年中共土地革命的路线规定: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而抗日战争时期,各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规定: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上述改变主要因为

A. 中共策略的灵活调整    B.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 革命形势的深入发展    D. 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一位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据此图阴影部分判断,这位同学的研究课题最有可能是

A.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B. 中国共产党开创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C. 抗日战争的战略大反攻

D. 20世纪80年代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