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西省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某历史学家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构成“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

A. 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制    B. 三公九卿制    C. 分封制和宗法制    D. 三省六部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   

A.分封制的长期存在             B.官僚政治的弊端

C.中央集权的削弱               D.行政效率的低下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这体现出

A. 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

B. 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

C. 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

D. 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能对地方“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是

①西汉的刺史

②唐朝的节度使

③北宋的谏院

④明清的按察使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自秦朝建立以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是古代政治体制演进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其实质是

A强化职能和提高行政效率          

B.不同集团和阶层的利益之争

C.权力分配和权力结构调整          

D.稳定统治秩序巩固国家统一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西汉建立前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轻徭薄赋,农业税征收比例曾低至1/30,虽然促成了工农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但又远远不能满足王朝财政需要。为解决这一矛盾,此后西汉政府

A. 提高农业税和商业税比例    B. 大量裁减政府机构和人员

C. 加强了对经济资源的垄断    D. 严厉打击囤积居奇货的商人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

A抵制土地兼并

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

D稳定个体小农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一位外国学者在评论秦汉时期中国的农业时指出,小农是“经济人”,虽然中国的“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是小农作为独立的“经济人”,效率是很高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中国的传统农业是脱离政府而独立发展的

B. 中国传统农业规模大,生产效率高

C. 在自给自足的条件下,农民有生产的积极性

D. 传统农业的贫乏表现为忽视生产技术和耕作方法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开始出现“棉争粮田”和“桑争稻田”的现象,大量原本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被转而种植经济作物。如,松江府、太仓州的耕地在总体上已形成了稻田和棉田各占一半的格局,部分县的棉田面积超过了稻田面积。这反映了当时

A. 手工业发展阻碍农业生产    B. 江南地区形成新的生产方式

C. 经济重心转移到江南地区    D.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粮食种植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古丝绸之路是一条文化之路、商贸之路、友谊之路。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丝绸之路上发现大量古代的遗迹、遗物。下列遗物中,可能出现在汉代的是

A. 葛布、曲辕犁

B. 玉米种子、水排

C. 绒类织物、罗马金币

D. 丝绸、定窑孩儿枕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清朝以前,长期有川、鲁、粤、苏四大菜系的说法,到清末民初又加上闽菜、浙菜、湘菜、徽菜,构成中国传统的“八大菜系”。后四大菜系能够在这一不太长的时间内快速形成,并跻身于全国菜系之列,反映出这一时期(  )

A.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           B.西方餐饮方式传入后广泛流行

C.城市发展改变生活节奏           D.各地经济文化迅速发展与交流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战国时期,孟子从性善论出发,提出入皆有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而荀子则认为人生来本性是恶的。虽然两者的人性观不同,但他们共同的政治目的是

A. 实现社会稳定

B. 实现以德治国

C. 促进儒学发展

D. 维护专制统治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与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C.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 “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流的是

A.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 “严以治吏,宽以养民

C.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 “工商皆本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①《清明上河图》

②程朱理学

③元曲

④小说

⑤魏晋书法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认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三·前言》)这一要求反映的是

A. 全球史观    B. 革命史观    C. 文明史观    D. 社会史观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下列太平天国的主张中体现抗灾——救济意愿的是

A. 每家设一人为伍卒,有警则首领统之为兵杀敌捕贼,无事则首领督之为农耕田奉尚

B. 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蠶(蚕)绩缝衣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猪),无失其时

C. 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迁彼丰处…鳏寡孤独废疾免役,皆颁国库以养

D. 兴医院以济疾苦…立医师,必考取数场然後(后)聘用,不受谢金,公义者司其事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两者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

A.斗争的侧重点上         B.失败的根本原因上

C.失败的客观原因上  D.运动的阶级基础上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推动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最根本的因素是

A. 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B. 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

C. 五四运动的推动    D. 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历史学家田玄认为:辛亥革命的走向没有从南方推进到北方,没有从长江流域推进到全国。……形成革命运动沿海、沿江城市先进,内地和边疆城市落后;南方城市先进,北方城市落后;先进的城市成为革命的舞台,落后的城市成为反革命的基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最可能是(    )

A. 中国城市近代化动向的不平衡    B. 经济重心的南移

C. 清朝统治中心在北方    D. 南方交通发达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 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B. 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

C. 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D. 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丝绸之路东起中国西安,西至埃及亚历山大。

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示意图

陆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主要在今中国境内,其正式开通源自张骞通西域。汉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河西走廊;南北朝时期,由于河西走廊被割据政权占据,南朝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今青海境内的青海道;唐朝统一后,河西走廊又恢复了在丝绸之路中的主导地位;11世纪西夏崛起,青海道和河西走廊被切断,北宋只能向北渡过黄河,再由河套地区向西进入西域。从元朝起,河西走廊成为中西方交往的稳定通道。

材料二法籍伊朗裔学者阿里·玛扎海里认为:“在促使古老的丝绸之路遭到遗弃的主要因素中,应提到近代技术工业的诞生和发展,这种工业以代用品取代了来自中国的传统产品。”因此,缺少了商品的流动,作为商道的丝绸之路便失去了传统的意义与价值。与此同时,西方的欧洲文明不断扩大自己在中亚的影响,中国在古代世界的主流地位被取代。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特点。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有哪些?

 

二、连线题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1895年,袁世凯受命到天津小站编练新军,从营制、装备、训练、机构和军事学堂来看,新建陆军实为我国陆军近代化的先河。1901年4月,时任山东巡抚的袁世凯主持创建了中国第一支警察部队,联合张之洞奏请朝廷停止科举,鼓励官僚乡绅捐资办学,发展近代新式教育。民国建立后,袁世凯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发展工商的业的政策和措施。如颁布实施《公司条例》《商人通例》等,派人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等国际经济活动,既开阔了国人的经济视野,又有助于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郭剑林《关于袁世凯评价的几个问题》

材料二袁世凯为了早日实现做皇帝的美好愿望,在日本的威胁利诱下接受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我们认为,不管袁世凯有没有以接受《二十一条》作为获取日本支持这种动机,也不管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时是出于主动还是被动,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出卖了国家民族利益,造成了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却是铁的事实。仅从这一点看,袁世凯就逃脱不了与《二十一条》的干系。从这个意义上说,袁世凯卖国的罪名是任凭你怎么洗也洗不掉的,如果一味要坚持洗下去的话只会越洗越黑。

——苏金有《应还给历史一个真实的袁世凯》

(1)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看,材料一、二队袁世凯的评价有何差异?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影响袁世凯行为差异的主要因素。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商周强调家庭“上事宗庙、下继后世”的血缘关系,突出“父子之序、长幼之伦”的观念。

两汉形成重孝风气,在财产继承上不论嫡庶都拥有同等的继承权,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家学”逐步兴起。

隋唐私塾兴起,礼法文化下移至普通民众;唐朝保证老人和残疾人拥有一定数量的授田,并规定60岁以上免除赋役负担;唐朝中叶以后,流民大量增加,家庭较为动荡。

宋元强调父为子纲,妇女守节、“不事二夫”;同居共财的大家庭由之前的“北盛于南”转变为“南盛于北”。

明清择偶不仅要求“门第相当”,也“论财”;妇女裹小脚风气盛行;男孩在6岁左右一般要入塾读书,教材为“四书五经”。

——摘编自张国刚《家庭史话》

任选其中两个发展阶段,提取有关我国古代家庭变迁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续资治通鉴》记载,开宝六年,落第进士徐士廉等在朝堂外击鼓鸣冤,指控当时的主考官李昉徇私用情。宋太祖得知情况后,立即于三月辛酉(七日)在讲武殿重新复试新科及第的进士,……同时表示:“向者登科名级,多为势家所取,致塞孤寒之路,甚无谓也。今朕躬亲临试,以可否进退,尽革畴昔之弊矣。

——邓凌原:《宋太祖的“高考改革”》(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1905年9月2日,清廷奉上谕:“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五天以后,上海维新派《时报》发文,盛赞“革千年沉痼之积弊,新四海臣民之视听,驱天下人士使各奋其精神才力,咸出于有用之途,所以作人才而兴中国者,其在斯乎。”一个月后,晋中太原县举人刘大鹏在日记中写道:“甫晓起来心若死灰,看见眼前一切,均属空虚,日来凡出门,见人皆言科考停止,大不便于天下,而学堂成效未有验,则世道人心不知迁流何所,再阅数年又将变得如何,有可忧可惧之端。”

——摘自《书屋》2005年05期

(1)根据材料一分析宋太祖高考改革的意义。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被废除的原因,并评价材料二中的两种论调。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越战是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重大的战争,美国不能说没有尽力,但美国在越南战争中还是失败了。战争过程中,美国所支持的南越政府贪污腐化内斗不已、军心涣散兵无斗志;而美国国内激烈的反战运动使美国全国意志无法集中、思想无法统一,以致社会陷于混乱,政府陷于瘫痪,无法有效运作;美国严重低估了越南人的民族主义精神力量,过度高估了自己现代化武器对付第三世界民族解放战争的力量。耗时十多年的越战的失败表明美国冷战策略上的重大失误。越战极大的改变了冷战的态势。美国由冷战中的强势一方变为弱势,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进攻,美国更积极的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越战加剧了美国国内的种族问题,民权问题,使国家处于极度的分裂状态,给美国人民造成巨大的精神创伤。越南战争结束了美国战后25年的经济繁荣,使美国的经济状况急转直下。

——摘编自戴维·凯泽《美国悲剧:肯尼迪·约翰逊导演的越南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越战争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越南战争的影响。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曾国藩(1811—1872年),清末湘军首领。字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进士。1853年初(咸丰二年底)为对抗太平天国革命军,以礼部侍郎身份在湖南办团练,后扩编为湘军。次年发布《讨粤匪檄》,攻击太平天国革命是“开天辟地”以来“名教之奇变”。率兵阻击太平军,并出省作战,夺取武昌和田家镇。1855年初在湖口被太平军打败,退守南昌。次年因太平天国发生杨韦事件,乘隙恢复力量。1858年11月令李续宾率湘军主力六千人攻三河,被太平军歼灭。旋以曾国荃吉字营为基础,扩充实力。1860年升任两江总督,次年节制淅、苏、皖、赣四省军务。主张“借洋兵助剿”,派李鸿章到上海,左宗棠入淅江,伙同英人戈登的“常胜军”、法人德克碑的“常捷军”夹攻太平军,并派曾国荃围攻天京(今南京)。1864年(同治三年)7月攻陷天京。1865年调任钦差大臣,对捻军作战,战败去职。与李鸿章、左宗棠创办江南制造局、福建马尾船政局等军事工业。1870年在直隶总督任内查办天津教案,残民媚外,受到舆论谴责,调任两江总督。不久病死。

——《辞海(1989年版)》

材料二三军个个仔细听,行军先要爱百姓;贼匪害了百姓们,全靠官兵来救人;……第一扎营不要懒,莫走人家取门板;……第二行路要端详,夜夜总要支帐房;……第三号令要严明,兵勇不许乱出营;……官兵贼匪本不同,官兵是人贼是禽;……爱民之军处处喜,扰民之军处处嫌;……军士与民如一家,千计不可欺负他;日日熟唱爱民歌,天和地和又人和。

——《爱民歌》曾国藩作于咸丰八年(1858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曾国藩生平的主要事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经济、军事近代化的角度评价曾国藩的贡献。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