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战国时期,孟子从性善论出发,提出入皆有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而荀子则认为人...

战国时期,孟子从性善论出发,提出入皆有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而荀子则认为人生来本性是恶的。虽然两者的人性观不同,但他们共同的政治目的是

A. 实现社会稳定

B. 实现以德治国

C. 促进儒学发展

D. 维护专制统治

 

A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无论是孟子的性善论还是荀子的性恶论,其政治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社会稳定,A项正确。以德治国是手段不是目的,且孟子的治国理念是仁政,而荀子的治国理念是礼法并施,排除B。促进儒学发展不是政治目的,与设问矛盾,排除C。孟子、荀子的人性论与维护专制统治无关,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清朝以前,长期有川、鲁、粤、苏四大菜系的说法,到清末民初又加上闽菜、浙菜、湘菜、徽菜,构成中国传统的“八大菜系”。后四大菜系能够在这一不太长的时间内快速形成,并跻身于全国菜系之列,反映出这一时期(  )

A.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           B.西方餐饮方式传入后广泛流行

C.城市发展改变生活节奏           D.各地经济文化迅速发展与交流

 

查看答案

古丝绸之路是一条文化之路、商贸之路、友谊之路。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丝绸之路上发现大量古代的遗迹、遗物。下列遗物中,可能出现在汉代的是

A. 葛布、曲辕犁

B. 玉米种子、水排

C. 绒类织物、罗马金币

D. 丝绸、定窑孩儿枕

 

查看答案

明末清初,江南地区开始出现“棉争粮田”和“桑争稻田”的现象,大量原本种植粮食作物的土地被转而种植经济作物。如,松江府、太仓州的耕地在总体上已形成了稻田和棉田各占一半的格局,部分县的棉田面积超过了稻田面积。这反映了当时

A. 手工业发展阻碍农业生产    B. 江南地区形成新的生产方式

C. 经济重心转移到江南地区    D.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粮食种植

 

查看答案

一位外国学者在评论秦汉时期中国的农业时指出,小农是“经济人”,虽然中国的“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是小农作为独立的“经济人”,效率是很高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中国的传统农业是脱离政府而独立发展的

B. 中国传统农业规模大,生产效率高

C. 在自给自足的条件下,农民有生产的积极性

D. 传统农业的贫乏表现为忽视生产技术和耕作方法

 

查看答案

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

A抵制土地兼并

B促进人口增长

C增加财税收入

D稳定个体小农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