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某历史学家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

某历史学家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构成“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

A. 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制    B. 三公九卿制    C. 分封制和宗法制    D. 三省六部制

 

C 【解析】材料中的“封建时代”指的是“封邦建国”“封藩建卫”的时代,这一时期的主要制度有分封制和宗法制。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均为“郡县时代”的主要制度,排除ABD项。 点睛:本题的解答关键是明确材料中的“封建时代”和我们通常所说的“封建社会”不一样。在明确“封建时代”所指的历史时期,本题也就很好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500年后,人类社会逐渐形成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世界联系不断加强,大大促进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和进步。阅读以下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读图

材料二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于西方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30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子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电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现了一系列电器发明。19世纪90年代起,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人类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得益于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的读图,指出西方人了解的世界范围发生了什么变化,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二,分别说出两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请各举两例。简要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表现的什么新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查看答案

“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而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是其核心问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具的变化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图一至图四农业生产工具最早出现的时代。这些农具发展变化对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有什么积极影响?

材料二

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该法授权农业部长,通过同生产者签订和对参与播种面积控制计划的农场主付以直接补贴的方法,使农场主自愿减少农产品的播种面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一般是政府根据市场需求每年确定和公布某些农作物下一季度的播种面积。凡是农场主同意者,便与政府签订合同,就可以得到优厚的补贴。……1936年2月国会通过《土壤保持和作物调配法》。该法以土壤保护的名义,即通过给土地休耕的农场主休耕补贴,换得他们放弃种植,削减粮食生产。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政府制定的具体的农业调整政策是什么?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

我要明确告诉乡亲们,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胡锦涛考察安徽凤阳小岗村时的讲话

(3)材料三的讲话中涉及的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它有何重大意义?

 

查看答案

以下三幅图所反映的现象,在当今世界许多城市中随处可见。这种现象最能说明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B. 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 世界贸易走向制度化

D. 经济全球化己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每转移一家工厂,便输出了相应的工作岗位,同时输入相应的失业人数。”作者意在说明经济全球化

A. 使发展中同家处于被动地位    B. 使发达国家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

C. 使国家间经济相互影响加强    D. 使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风险

 

查看答案

德赛等人指出:“亚投行的成立,是由于美国拒绝改革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国经济不断增长,但是其在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中的话语权没有与之俱进。”亚投行的建立表明

A. 中国参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B. 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被其取代

C. 政治多极化推动经济格局改变    D. 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