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的三内角A,B,C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b,c设向量![]() ![]() ![]() A. ![]() B. ![]() C. ![]() D. ![]() |
|
“a=0”是“函数f(x)=x2+ax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
|
若复数z=![]() A.-3 B.3 C.0 D. ![]() |
|
已知集合M={x∈R|y=lgx},N={y∈R|y=x2+1}集合M∩N=( ) A.(0,+∞) B.[1,+∞) C.(-∞,+∞) D.(0,1] |
|
已知函数![]() (Ⅰ)当x<1时,求函数f(x)的极值; (Ⅱ)求函数f(x)在[-1,e](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上的最大值; (Ⅲ)对任意给定的正实数a,曲线y=f(x)上是否存在两点P,Q,使得POQ是以O为直角顶点的直角三角形,且此三角形斜边中点在y轴上? |
|
一个截面为抛物线形的旧河道(如图1),河口宽AB=4米,河深2米,现要将其截面改造为等腰梯形(如图2),要求河道深度不变,而且施工时只能挖土,不准向河道填土. (1)建立恰当的直角坐标系并求出抛物线弧AB的标准方程; (2)试求当截面梯形的下底(较长的底边)长为多少米时,才能使挖出的土最少? ![]() |
|
![]() ![]() ![]() (Ⅰ)求证:AF∥平面BDE; (Ⅱ)求证:平面BDE⊥平面BCE. |
|
如图给出了一个“等差数阵”:其中每行、每列都是等差数列,aij表示位于第i行第j列的数. (Ⅰ)写出a45的值; (Ⅱ)写出aij的计算公式. ![]() |
|
设函数![]() (Ⅰ)求M、T; (Ⅱ)若有10个互不相等的正数xi满足f(xi)=M,且xi<10π(i=1,2,…,10),求x1+x2+…+x10的值. |
|
某中学的高二(1)班男同学有45名,女同学有15名,老师按照分层抽样的方法组建了一个4人的课外兴趣小组. (Ⅰ)求某同学被抽到的概率及课外兴趣小组中男、女同学的人数; (Ⅱ)经过一个月的学习、讨论,这个兴趣小组决定选出两名同学做某项实验,方法是先从小组里选出1名同学做实验,该同学做完后,再从小组内剩下的同学中选一名同学做实验,求选出的两名同学中恰有一名女同学的概率; (Ⅲ)试验结束后,第一次做试验的同学得到的试验数据为68,70,71,72,74,第二次做试验的同学得到的试验数据为69,70,70,72,74,请问哪位同学的实验更稳定?并说明理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