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 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 “创举”反映了 A. 资本主义的萌芽 B. 重农抑商传统的改变 C. 爵位制度的创设 D. 君主专制的加强
|
|
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是我国古代经济史上的重大变化。下列赋役制度适应了这 一变化的是 A. 相地而衰征 B. 租庸调制 C. 方田均税法 D. 一条鞭法
|
|
《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 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A. 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 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 百姓皆重商轻农 D. 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
|
秦统一全国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同时,经济上自公元前216年始,“使黔首 (百姓)自实田(自己上报土地数目)”,这一法令表明秦朝 A. 秦朝在全国实行土地国有制度 B. 土地私有制度已经在全国确立 C. 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经济政策 D. 加强了对边远地区的经济控制
|
|
《诗经·大田》中说:“有渰萋萋,兴雨祁祁。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与这一诗句 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 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B. 土地公有制瓦解 C.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 井田制遭到破坏
|
|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 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 A. 汉朝的丝绸之路 B. 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C. 明朝的朝贡贸易 D. 晚晴的中英鸦片贸易
|
|
对比这两图,中国古代城市商业活动发生的重大变化是 A. 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被打破 B. “草市”盛行,集镇兴起 C. 出现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 D. 政府加强对商业活动监管
|
|
“景德镇为烧造瓷器之所,五方群萃,商贾纷驰,百货荟集,市井错综。……率多 别籍异民,秉负强梁,不纠于法。故而称景德镇为藏奸纳污,逃亡逋窜之区。伊等锱铢必 校,……少有龃龉,动即知会同行,罢工罢市,以为挟制。”从材料中可以推知 ①景德镇的居民流动性比较大 ②景德镇的手工业和商业均很繁荣 ③景德镇的工匠富于斗争精神 ④政府对景德镇的控制相对薄弱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
|
以生产方式的发展来划分,人类文明经历了如图所示的几个阶段。其中空格处 应是 A. 铁器文明 B. 工业文明 C. 电气文明 D. 蒸汽文明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日本真正战败的原因,当事者和历史学家意见不一。负责进行(一般性 空中)战略轰炸的人断言,即使没有原子弹,日本在1945年底也会完全被摧毁。尼木 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 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出人意料地得到负责中国境内的空中作战的陈纳德将军的支持。 他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 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到来,但是有两个不变和压倒 一切的因素早已注定了日本的命运:首先是日本经济上的弱点——它的经济潜力只有美 国的15%,……但是美国——这是第二个决定性的因素——出色地动员和发挥了自己 的力量。 ——摘自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二 我们所想到的是日本人以武士道的精神,拼命抵抗,到死方休。……要一个 人一个人地消灭日本人的抵抗,一寸土地一寸土地地征服那个国家,很可能要丧失100 万美国人和50万英国人的性命。 ——摘自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材料三 (1945年)8月6日,美国将第一颗原子弹投到日本海军基地——广岛。事后 日本人调查该市死伤人数,死者计6万人,伤10余万人。而伤者也大多无法治疗。 ——摘自《日本拒绝乞降受降目击纪》 请回答: (1)在关于日本战败的原因分析方面,有哪些主要的观点?(5分) (2)如何评价原子弹在对日战争中的作用?(2分) (3)你对日本人民遭受原子弹轰炸的悲剧如何认识?(2分) (4)西方人士在分析日本战败原因方面是否客观公正?为什么?(3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