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八十年》中说“尽管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原意,并非为了

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而且这类企业经营不善,管理腐败,并不能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

侵略,但是这些企业终究意味着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已出现了新兴的生产方式——资本主义性

质的生产方式”,在这里,他所要阐述的核心观点是

  A. 洋务运动是清政府的一场“自救”运动

  B. 洋务派的阶级属性决定了这场运动的失败命运

C. 洋务运动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

D. 民族资本主义在猛烈地冲击着古老的生产方式

 

今天的福建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只是行业中普通的一家企业,但在140多年前,

马尾造船厂的建立,却是一件备受关注的大事。左宗棠在奏折中说,修建造船厂的目的是“欲

防海之害”。该厂当时属于   

A. 洋务军事企业        

B.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C. 洋务民用企业    

D. 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下列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即自然经济、民族资

本、外国资本、洋务资本与官僚资本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曲线E代表官僚资本,请问ABCD

哪一曲线代表民族资本发展轨迹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

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

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

方国家

A. 垄断贸易的要求

B. 商品输出的要求

C. 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D. 资本输出的要求

 

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

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

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

A. 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B. 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C. 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D. 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

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

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如图所示上述两类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理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谈到英国工业革命时写道:“工

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

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包括  

①代议制立宪政体的确立

②圈地运动的开展

③机器工厂的出现

④海外市场的扩大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S

 

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他的统治已到末日,

另外一个更大的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取而代之。”这一“革命力量”带来的影响

不包括

A. 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B. 使世界开始走向一个整体

C. 促使第二次工业革命达到空前的深度和广度

D. 引起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产生

 

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

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②工业革命       ③ 殖民掠夺       ④奴隶贸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有文献记载“17—18世纪,西欧银行业迎来大发展,大量银行在各大城市建立

起来。”你认为这种现象

A. 有可能,因为那时西班牙、葡萄牙开始了大规模的海外探险

B. 完全可能,因为那时远洋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

C. 完全可能,因为那时机械制造业在生产中已经确立了统治地位

D. 完全不可能,因为那时西欧尚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62268/68464) 首页 上一页 62263 62264 62265 62266 62267 62268 62269 62270 62271 62272 62273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