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14~16世纪,西欧宗教受到挑战的主要表现有            (    )

①资产阶级开始兴起

②新贵族产生

③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

④民族国家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我们说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这种时代的潮流是指    (    )

①民族融合的潮流

②北方地区封建化的潮流

③北方少数民族汉化的潮流

④南北朝时期各国纷纷通过改革实现富国强兵的潮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孝文帝规定“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他这样做有利于                             (  )

①加快鲜卑族封建化的进程

②保存鲜卑族优良的民族传统

③迅速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

④巩固对北方的统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据史书记载: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孝文帝改革导致鲜卑族灭亡

B.迁都不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C.北魏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

D.否定了孝文帝迁都洛阳的进步性

 

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这是因为   (    )

A.推行均田制                  B.实行三长制

C.实行俸禄制度,整顿吏治      D.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

 

被北魏孝文帝比喻为“以大督小,从近及远,如身之使手,干之总条”的措施是 (  )

A.均田制     B.三长制        C.俸禄制      D.改穿汉服

 

董仲舒认为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 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下列哪个皇帝设置了相关制度来缓解这一问题             (    )

A.汉武帝     B.北魏孝文帝    C.宋太祖      D.明太祖

 

春秋、战国两个时期变法的主要不同是                               (    )

A.是否有利于富国强兵

B.是否任用有识之士进行改革

C.是否触及上层建筑

D.是否加速井田制瓦解

 

春秋战国时期,促使封建制度逐步取代奴隶制度的因素有               (    )

①奴隶的反抗斗争

②井田制的瓦解

③生产力的发展

④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较快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    )

A.各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封建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C.各国重视兴修水利工程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62274/68464) 首页 上一页 62269 62270 62271 62272 62273 62274 62275 62276 62277 62278 62279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