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叙述道:“……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 东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材料表明( ) A.两极格局瓦解 B.世界新格局形成 C.多极化趋势出现 D.区域集团化发展
|
|
1963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说:“首先必须要有个欧洲啊!现在对美国来说是很 惬意的。有一个法国、一个德国、一个意大利和一个英国,而美国可以利用他们来相互反 对……”。这表明当时他意识到要( ) A.实行西欧统一自主的政策 B.彻底消除西欧国家间的矛盾 C.启动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 D.确立法国在西欧的主导地位
|
|
2008年,美国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初曾建议西欧盟国出手相助,但西欧盟国反应 冷淡。美国有人因此指责西欧盟国忘恩负义,他们最主要的依据是( ) A.二战中美国帮助西欧盟国打败法西斯 B.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以遏制苏联 C.美国建立北约以保证西欧安全 D.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以复兴欧洲经济
|
|
2008年12月15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大陆与台湾基本实现直接 “三通”。它表明( ) A.两岸关系进入新的和平发展时期 B.海峡两岸统一市场形成 C.台湾当局接受“一国两制”方针 D.祖国统一的障碍彻底扫除
|
|
台湾乡土文学作家钟理和有这样一句诗:“原乡人的血,必须返流原乡,才会停 止沸腾。”作者表达了( ) A.实现统一是台湾各党的迫切要求 B.“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C.实现统一是台海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D.一个中国是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
|
|
2009年6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授权澳门 特别行政区对设在珠海市南部横琴岛的澳门大学新校区实施管理,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与 横琴岛其他区域实行隔离式管理。这意味着横琴岛的一部分将成为实行“一国两制”的新区 域。这表明( ) A.“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 B.“一国两制”保证了澳门的稳定繁荣 C.“一国两制”适合中国的任何地区 D.“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途径
|
|
2009年11月10日,“台湾江苏周”暨首届台苏经贸合作论坛在台北揭幕。此 次江苏代表团访台,签订了年度双向旅游十万人次的合作计划,更带来突破三十亿美元的对 台采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它为两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 ②“一国两制”得到台湾民众的大力拥护 ③海峡两岸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④合作共赢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告台湾同胞书》中说:“一定要考虑现实情 况,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的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 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对以上材料的正确理解有( ) ①宣布了中国政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②中国政府表示台湾可以实行资本主义 ③中国政府不干涉台湾的外交事务 ④尊重台湾各界人士的正确意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
邓小平早在1984年就提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 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该观点表明( ) A.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D.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
|
近年来,我国一个法律名词——政府听证变得炙手可热,天津、江苏等地相继举 行了听证会,问计于民,对一次性统一收取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的义务教育“一费制” 收费办法,学校、学生家长和专家等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了论证、质询。国家决策的“问计于 民”说明( ) A.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B.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正在逐步开展 C.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把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 D.民主发展程度决定政治文明程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