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实力有两种,一种是硬实力,指经济、军事等实力;另一种是软实力,指社会制度、文化价值观念等实力。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开创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源头,儒重人道,道重天道,墨重科技,相得益彰,互补生辉;国家统一、民族融合营造了中华文化繁荣和五千年文明不间断的良好氛围,北魏之鲜卑、辽之契丹、金之女真、元之蒙古、清之满洲,都与汉族文化交融会通、包容共进。公元前后,儒学文化就传到了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北部地区,逐渐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至明末清初,前来中国交流的欧洲宗教人士、学者、商人和一些官员、使节,既向中国传播“西学”,又把“中学”带回欧洲,把中国历史文化典籍如《诗经》《易经》《大学》《中庸》《老子》《论语》等翻译成拉丁文本。另一方面,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在日渐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也给包括儒学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借鉴和营养。明末,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以科学为传教工具,引进了古希腊哲学、伦理学、语言学、逻辑学、地理学、医药、数学、生物学及美术、音乐、建筑、水利等,都给中国传统文化以积极的影响。 ——摘编自仲呈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材料二有人说中美最终一定会冲突,我觉得这种说法大错特错。两国的关系应该是既竞争又合作,如国际金融稳定、全球气候变化、传染病防治,还有打击恐怖分子,一定要合作才行。而合作的基础就是软实力,如果两国软实力提升,可以避免冲突。……中美现在的关系与冷战时大不相同。过去冷战时期,美苏之间是没有巨额贸易的,但现在美中之间有很多经济往来;另外,现在还有约20万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学习。中美双方在软实力方面有许多可以交流、沟通的机会,通过贸易和教育等各种管道,自下而上,形成互动。 ——摘编自约瑟夫•奈《软实力,改变世界的原动力》主题演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文化软实力强大的表现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中美关系与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相比有何不同?中国提升软实力应当采取哪些举措?
|
|
以下内容是粗心的小明上历史课做的笔记,其记录有误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
|
有人说:“古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中国什么都不禁,独独禁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你可以找到古代东西方社会这一做法的论据是 A.人文主义;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致良知
|
|
“从1763-1871年,英国不仅在西方而且在整个世界的善行与恶行中,都扮演了主角。”英国在整个世界中的“善行”主要是指 A. 将世界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B. 将工业文明的成果传播到世界各地 C. 发明了蒸汽机,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兴起 D. 为世界各地提供了廉价的商品
|
|
在明清的反封建思想中,反封建的矛头首先指向程朱理学,这是因为程朱理学 A. 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性 B. 破坏传统文化 C. 反对任何意义上的社会进步 D. 不适合时代的发展
|
|
代议制是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是间接民主的形式。下列关于近代各国代议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英国《权利法案》规定,国王统而不治 B.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众议员每州2名 C.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内阁须对参议院负责 D.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
|
|
温家宝总理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上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 A. 尚力、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 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的儒家思想 C. 以改革促进社会进步的的法家思想 D. “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
|
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与时俱进,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新”主要体现在 A. 符合社会主义革命的要求 B. 具有鲜明反帝反封建的内涵 C. 代表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 D. 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
|
英美法德四国在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相似性,该相似性是指 A. 强调法制化 B. 突出渐进性 C. 体现彻底性 D. 推行混合制
|
|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 儒、道、墨、法 B. 墨、儒、法、道 C. 法、儒、道、墨 D. 道、法、墨、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