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1年,民主共和党人杰斐逊从联邦党人约翰•亚当斯手中接过政权,在总统就职演讲时说“意见的差异并不就是原则的差异。我们遵守同一原则的弟兄们,曾被加以各种不同的称号。我们都是共和派,我们都是联邦派”。以下关于美国两党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美国两党之间既竞争又妥协,体现了民主共和精神 B.美国两党之间互相制约和监督,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C.美国两党在内外政策和治国方略的差异基本上消失 D.党派意见并无原则差别,允许不同党派意见的存在
|
|
伯利克里当政时期,扩大公民参政范围,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等级的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为保障公民参政,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公职津贴”。由此可知 A. 雅典较早形成了完整的官僚体系 B. 雅典公民享有社会上其他人所没有的特权 C. 雅典政治几乎是完美的政治形式 D. 雅典是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的混合体
|
|
“中日的淞沪大会战,可以说是规模空前,同时也改变了中日决战的事前安排,以及事后的战争发展方向,是中日战略的轴线。”淞沪会战改变“中日决战的事前安排”主要表现在 A. 标志抗日战争进人全新阶段 B. 打乱日本对中国的战略部署 C. 迫使日本改变侵略中国策略 D. 中国两个战场调整反攻部署
|
|
1929年3月,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强调:“一切军政军令之权,皆完全属于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掌握,务求军事绝对统一。”决议还规定将地方财政管理系统集中起来,以防各省挪支法律上属于中央政府的收入。材料反映了 A.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 B.官僚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C.国民政府力图真正统一中国 D.北洋军阀削弱了中央权利
|
|
1905年,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讨论通过。曹氏宗族的管理体制也开始近代化,规定族众有参与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此外,浙江绍兴阮氏宗族在1923年之前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导致清末民初宗族组织原则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民主化运动的推动 C.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D. 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
|
有学者指出,近百年的中西文明碰撞,是西方多元竞争性文明与中国大一统的“安分敬制”性文明之间的碰撞;中国近代的挫折与失败,与这种以安分为内核的文明共同体缺乏演进与适应能力有关。这主要说明 A. 传统文明在近代演进中得以充实 B. 两种文明在碰撞中实现双向发展 C. 西方文明全面超越中国传统文明 D. 中西方文明结构影响了社会走向
|
|
朱熹曾指出:“仁义根于人心之固有,天理之公也;利心生于物我之相形,人欲之私也。循天理,则不求利(利益)而自无不利;循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害已随之。”在这里朱熹主张 A. 天理与人欲不可兼得 B. 仁义与天理是后天养成的 C. 天理与义利相辅相成 D. 一切私利是社会混乱根源
|
|
汉代的经和传已经互相矛盾,经学学者追求用支离破碎的僻义去逃避别人的诘难,而牵强附会,巧为立说;解说五个字的文章,即达到二三万言。材料说明当时 A. 经学学者的研究能力加强 B. 儒学逐渐与社会现实结合 C. 儒学研究陷入零散与烦琐 D. 经学因晦涩受到佛道冲击
|
|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此处“天下一大变局”的本质内涵是 A. “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 B. 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 C. 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 D. 君主专制取代了宗法制
|
|
阅读下列材料
——摘编自刘海燕《关羽形象于关羽崇拜的演变史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关羽形象的变化”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題,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单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