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月1日起,中国的外汇体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取消汇率双轨制,实现汇率并轨,汇率并轨消除了人民币高估现象,实质上使名义汇率贬值了近50%。中国外汇体制改革旨在 A.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B. 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做准备 C. 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D. 使人民币成为国际支付手段
|
|
1942年12月12日《解放日报》发表了《积极推行南泥湾政策》的社论,号召边区各部队都像359旅一样,在边区各军驻地都建设起自己的“南泥湾”。南泥湾政策 A. 推行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B. 意在积累生产建设的经验 C. 以发展根据地军工业为主 D. 为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
|
表1八路军电报(1937年9月27日)
表2日本士兵日记(昭和12年10月3日)
表1、表2是关于平型关战役的史料。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表1中两份电报的内容不完全一致,证据力不够充分 B. 表2是日军士兵的个人日记,主观性强,可信度不高 C. 表1是八路军给中央军委的电报,史料价值高于表2 D. 表1的电报与表2的日记可相互佐证,史料价值都高
|
|||||||||||||||||||||||||||||||||||||||||||
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革命运动猛烈冲击着列强在华利益。1926年,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就修改条约事宜与中国进行会谈。最终,中国 A. 废除了英国领事裁判特权 B. 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 C. 停止了对英国的庚子赔款 D. 恢复了丧失的关税自主权
|
|
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 书院是古代中国教育的主体 B. 儒家思想是书院教育的核心 C. 中国经济文化重心逐渐南移 D. 政局动荡影响书院教育发展
|
||||||||||||||||
欧阳修评论唐朝赋税制度时说: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中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租庸调之法坏而两税行。该评论 A. 指责租庸调导致社会贫富分化 B. 肯定了租庸调推行的积极作用 C. 认为两税法造成严重流民问题 D. 指出了两税法实施的主要原因
|
|
下图体现的是西汉时期的农耕技术。这一技术 A. 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 B. 改善了农作物生长环境 C. 缓解了耕地紧张的问题 D. 加强了对农作物的管理
|
|
《周礼·冠义》云:“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也。责成人礼焉者,将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礼行焉。”据此可知,“冠义” A. 强调君臣父子的纲常伦理 B. 强化修身养性的教育功能 C. 引导青少年重礼仪立德行 D. 重视家族关系的和谐有序
|
|
阅读下列材料: 伯拉图提出,“知识”和“意见”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他把一般人所谓的知识归结到“意见”范畴。“知识”只是哲学家才具有,它是对“理念”的把握,是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在他看来,哲学家的本质征是具有知识,但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知识。只有哲学家才达到了对国家理念的认识,知道理想国家应该怎样组织、怎样治理。根据专业分工的原则,治国是一门专门的知识,只有哲学家才真正掌握它,也只有他们才有资格执政。同时,柏拉图接受了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信念,认为善出于知,恶出于无知。人一旦有了关于善的真知识,就会具备完善的德行。哲学家是最有智慧的人,也是唯一掌握了真知识的人,因而必然是德行最完美的人,只有他们才有资格矫正国人恶劣的品性。 以上这段材料说的是柏拉图的什么理论?你是如何理解的?
|
|
阅读下列材料: 柏拉图认为,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但是构成这些有形物质的“形式”或“理念”却是永恒不变的。柏拉图指出,当我们说到“马”时,我们没有指任何一匹马。而“马”的含义本身独立于各种马(“有形的”),它不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因些是永恒的。但是某一匹特定的,有形的、存在于感官世界的马,却是“流动的”,会死亡,会腐烂。 通过上段材料,你认为怎样正确认识柏拉图的理念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