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古希腊的阿卡德米学园要求必须学好   ,才能进入学园,否则就难以进入深奥的哲学殿堂(  )

A. 、天文学

B. 、哲学

C. 、几何学

D. 、算术

 

古希腊阿卡德米学园是    创办的(  )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士多德

D. 、昆体良

 

提出“无学识者不能治国”的是

A. 柏拉图

B. 亚里士多德

C. 基雅维利

D. 密尔

 

柏拉图“理想国”是奴隶主的理想;资产阶级把永葆资本主义制度作为他们的理想;无产阶级则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奋斗目标。这说明

A. 在阶级社会,理想具有阶级性

B. 他们的理想都是幻想

C. 每一时代的人们都有美好的愿望

D. 理想是虚无缥渺的东西

 

柏拉图最终的培养目标是

A. 武士

B. 士农工商

C. 哲学家

D. 公民

 

他设计了理想国,是后来一系列理想国中的第一个。这种政治学说中理想国家与现实国家的对立,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中乌托邦主义的传统。这个人是指

A. 亚里士多德

B. 柏拉图

C. 莫尔

D. 圣西门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念论”是一种

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 形而上学观点

D. 旧唯物主义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1901年到1907年,张謇先后创办了19个企业单位,初步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大生资本集团。发展民族近代工业需要科学技术,这又促使张謇热衷于兴办新式学堂(创办了南通大学),在外地还先后参与或协办了复旦学院、吴淞中国公学、南京高等师范、河海工程学校等大专院校。张謇对社会教育也比较重视,1905年在通州建立了国内第一所博物苑(馆)还陆续创办了图书馆、更俗剧场、伶工学社、盲哑学校等。更俗剧场是新式建筑,舞台上除演员别无闲杂人员出现,台下禁止吐瓜子壳和乱扔果皮,确实起来移风易俗作用。

——《中国近代工商人物志》第一册

材料二就今日而言,建设工业,实为要图,即以纺织一业而论,吾国人口四万万,只有纱绽(应为“锭”)二百万枚,较诸欧美各国人口与纱绽之比例,我国现有之纱绽,实不能供国民之需求;惟其如此,是以他国在吾国设厂,以遂其经济侵略之野心,而使我纺织业受重大之打击。纱布为人生必需之品,乃至仰给他人,痛心之事,无逾于此。

——荣宗敬《振兴实业发展经济以惠民生计划》

材料三归根到底,在近代中国决定和承担近代化任务的主要载体都是中国的资产阶级。

——林家有《孙中山的革命观——兼论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张謇对推动中国近代社会进步所做出的历史贡献。

(2)据材料二,指出荣氏兄弟投资实业的基本出发点,这反映了中国当时流行的什么思潮?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论证材料三的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市场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着,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潘楼东街巷》

材料二:大抵徽俗,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六一《赠程君五十序》

材料三:今闽省向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纵使竭力招徕,而全省之一隅之地,民间服用无多,又不克转鬻他省.揆之事势,断不能使华夷两货,并用兼行,是即有愿往江浙等省贩货之人,而销既不多,势必裹足;况现在商俱疲乏,更属招之不前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材料四: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

——邓小平《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1985年10月23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市场发展出现的新特点。

(2)材料三反映出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种新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概括材料四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实现这一观点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宋)范成大

材料二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

材料三“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有何特点?

(2)从材料二的图表中可以得出哪些信息?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当时经济结构的主要特征。

(2)材料三中亚当·斯密认为中国明清时期经济“停滞于静止状态”。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5458/68464) 首页 上一页 25453 25454 25455 25456 25457 25458 25459 25460 25461 25462 25463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