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宋仁宗景佑年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熙宁年间,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材料说明

A. 推行工商皆本的政策

B. “重农抑商”政策被停止了

C. 城市的职能发生了变化

D. 商人的身份地位提高了

 

清前期《望江南百调》唱道:“扬州好,侨寓半官场,购买园亭宾亦主,经营盐、典仕而商,富贵不归乡。”材料反映了

A. 仕商身份界限完全打破

B. 地方商业均由官员经营

C. 政府摒弃传统抑商政策

D. 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马戛尔尼在《英使谒见乾隆纪实》日记中说,中国人“一切思想概念都出不去本国的范围……他们的书上很少提到亚洲以外的地区”。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A. 儒家思想的保守性

B. 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C. 交通通讯工具落后

D. 政府禁绝海外贸易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三》中提出自己的构想:“以实在田土均之,人户一千六十二万一千四百三十六,每户授田五十亩……则天下之田自无不足,又何必限田、均田之纷纷。”这里他针对的社会问题是

A. 均田制破坏

B. 土地兼并

C. 赋税沉重

D. 重农抑商

 

唐诗“如何织纨素,自着蓝缕衣”;“舞罢复裁新,岂思劳者苦?”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 手工业者地位低下

B. 丝织业规模扩大

C. 小农经济自给自足

D. 官府垄断丝织业

 

明朝有人描述在广东大庾岭所见:“盖北货过南者,悉皆金帛轻细之物;南货过北者,悉皆盐铁粗重之类。过南者月无百驮,过北者日有数千。”这表明当时

A. 岭南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北方

B. 岭南是商人活动的主要地区

C. 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

D. 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元稹诗云:“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此诗主要反映了

A. 西汉商业贸易发展盛况

B. 区域性商人群体的兴起

C. 唐代各地经济联系加强

D. 唐朝百姓生活富裕安康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宋朝的黄金时代”这一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的是

A. 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

B. 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 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

D. 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井田制的瓦解

C. 冶铁技术的进步

D. 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诗经·齐风·甫田》记载:井田由于“民不肯尽力”,到处是“维莠骄骄”“维莠桀桀”的丛生茂草,一幅“公田不治”的景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 周王室的衰微

B. 私田的大量开垦

C. 兼并战争频繁

D. 土地转让的停滞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5452/68464) 首页 上一页 25447 25448 25449 25450 25451 25452 25453 25454 25455 25456 25457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