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在科举制度下,考中进士或举人,就有机会进入宫廷或地方衙门为官作吏;考中秀才,也可在乡村里当教书先生,当一名乡绅。这反映出科举制

A. 造成了官员队伍的分化

B. 有利于社会阶层合理流动

C. 进一步固化了社会等级

D. 使儒学统治地位得到巩固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材料中反动的含义是:

A、宋明理学丧失了统治地位            B、传统儒学已被彻底否定

C、传统儒学遭到了极力批判            D、反对封建的民主思想产生

 

下列不属于西汉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的是

A. “德体天地者称皇帝,天佑而子之号称天子

B. “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

C.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D. “人之寿命化天之四时,人之喜怒哀乐之答春夏秋冬之类也

 

下列图片,反映出中华民族在与”“斗争中形成的智慧成果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上善若水”的意思是指:上好的行为典范就像水一样,水,善于利导万物而不与之争,处守于众人所不愿处的低下处,所以“上善若水”应出于

A. 《论语》

B. 《道德经》

C. 《墨子》

D. 《韩非子》

 

中国哲学史上有著名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下列思想家中最可能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A.墨子     B.孟子          C.朱熹     D.王守仁

 

“它排除了宰相的个人专权,相权过大而威胁皇权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 秦汉三公九卿制度

B. 唐朝三省六部制

C. 元朝的行省制度

D. 明朝的内阁制度

 

学者黄仁宇曾说:“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作者意在说明明朝

A. 缺乏社会变革的新经济因素

B. 专制的社会环境压制人性发展

C. 八股取士钳制了国人的思想

D. 闭关锁国导致中西文化的隔绝

 

黄宗羲提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顾炎武认为:“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这些言论

A. 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B. 反映了两人对明清易代的认可

C. 说明了清初思想控制的松弛

D. 秉承了战国以来民贵君轻思想

 

“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这主要是因为明代

A. 官员晋升相对容易

B. 中枢机构设置调整

C. 科举选拔趋向严格

D.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5450/68464) 首页 上一页 25445 25446 25447 25448 25449 25450 25451 25452 25453 25454 25455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