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在1953年统购统销之初,国家规定:“农民在缴纳公粮和计划收购粮以外的余粮,可以自由存储和自由使用,……并可在农村间进行少量的互通有无的交易。”材料反映了当时

A.农民拥有对余粮的部分处置权

B.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并存

C.统购统销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D.国家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有学者评论建国初期的某经济政策:“它为私人资本的消亡设计了一个‘退出通道’,它意味着产权改造的实质完成。”材料中的“退出通道”

A. 开始建立公有制经济

B. 实现了生产关系变革

C. 导致了浮夸风的出现

D. 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

 

下面框内所叙内容为《申报》上的报道。材料说明

A. 晚清时期思想观念变化剧烈

B. 妇女成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C. 习俗变迁具有自由平等特征

D. 报纸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潮

 

1912年至1919年间,民国政府颁发了十余项服制,服制的选样基本上采用西洋服式为主,但其中不乏亦中亦西、不中不西的组合。这表明    

A.近代服饰主要依赖进口                      B.西方国家对中国文化入侵

C.民国政府与封建势力决裂                    D.近代社会中西合璧的特征

 

“举头铁索路行空,电器能收守化工。从此不愁角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中国近代哪一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A. 电影事业

B. 铁路运输

C. 航天事业

D. 电报电讯

 

“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装备’了”。这篇评论最有可能发表在

A. 1905年《民报》

B. 1915年《青年杂志》

C. 1922年《申报》

D. 1946年《解放日报》

 

抗战时期,以四川为中心的大后方经济迅速发展,至1944年,其工厂占了国统区工厂总数的88.63%(如下表所示).这种历史现象

年份

1937.7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总计

工厂

数量

234

419

517

306

1061

1376

549

5462

 

 

A. 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果体现

B. 标志着当时中国的社会重心西移

C. 使中国的工业区域布局渐趋平衡

D. 为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1918至1922年江南造船所在美国提供材料、图纸和工程师的情况下为美国政府先后建造了四艘万吨级舰船这是当时远东地区所造最大吨位的船舶。1918年上海王岳记机器厂制造出了中国第一台万能铣床。1919年福建船政局制造了我国第一批飞机。这表明

A.我国的重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

B.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C.民族工业的半殖民地特征明显

D.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工业成就巨大

 

谈下表:1918-1920年日本纱和印度纱的进口情况

上表中中国进口的日本纱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B. 抵制日货运动高涨

C. 北洋军阀政府限制纺织品进口

D. 天律、青岛等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

 

下表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中某段时间外国输入中国的商品总值变化{单位:万两)。请问在表格所示“X年”至“Y年”做功、这段时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征是

项目

日本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X年输入总值

90000

3500

9600

520

2800

 

 

A. 产生

B. 初步发展

C. 短暂春天

D. 较快发展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25445/68464) 首页 上一页 25440 25441 25442 25443 25444 25445 25446 25447 25448 25449 25450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