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题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题

在《周礼》一书中,妇女的纺织生产被称为“妇功”。从事这种劳作的人与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及农夫并列,称作国有“六职”。这说明了当时(  )

A. 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

B. 人们已普遍穿棉质衣服

C. 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经相当重要

D. 纺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下列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

A. 自然因素制约农业经济发展

B. 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

C. 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 天灾人祸是农民贫困的重要原因

 

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观察下列几种生产工具的演变历程,得出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农业生产工具在不断的改进

B. 体现了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C. 反映了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D. 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清时期儒学与理学的世俗化、实用化,是指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由上层社会向民间社会下移。原本仅适用于贵族、上层士人的儒家伦理和相应的思想观念深入到民间社会,将包括士、农、工、商在内的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纳入到儒家伦理道德规范内,使之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日益伦理化。原本限于少数学术精英进行研究的儒学、理学的高深的理论也普及到普通民众。儒学、理学的思想观念与普通民众的思想观念、心理诉求不断冲突、融合。明清时期儒学与理学的世俗化、实用化,也有其思想特征。世俗化是指儒家的思想观念与普通民众的思想观念互相交融,具有民间化、兼容性的思想特征。

—摘编自聂春艳《论儒学、理学的世俗化、实用化与明清小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儒学与理学世俗化与实用化的表现及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颜元(1635—1704),字浑然,号习斋,直隶博野县(今属河北)人,康熙年间颜李学派的创始者。颜元认为自孔孟以后,孔孟儒学气运日降,儒业日毁。他说“孟子后之道之学,二千年总成一大谎”。他主张“习动”“习行”“实学”“致用”几方面并重,主张培养文武兼备、经世致用的人才,猛烈抨击宋明理学束“穷理”“静坐”等主张。现代学者评论说。他“对于宋以来的道学家一起推翻,没有一丝形式上的保留态度”。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阅读材料一,归纳颜元思想的主要特点.

 

 

陈寅恪认为,在政治体制、生活行为以及日常观念等许多基本方面,即使释道两教极盛,也未能取代儒家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但在意识形态特别是哲学理论上释道却风靡数百年。该材料意在强调

A. 社会传统信仰改变

B. 儒学正统地位已动摇

C. 儒学自身存在不足

D. 文化呈现多元化状态

 

佛教传入中国对儒学产生了巨大冲击,许多儒士激烈批判佛教,并支持政治上的灭佛运动,却没能阻断佛教的兴盛。到宋朝之后,儒士对佛教转向宽容,佛教却衰落了。这是因为

A. 儒学加强理论建设,适应时代要求

B. 君主专制加强,儒学独尊地位巩固

C. 商品经济发展,民众价值取向变化

D. 佛教没有与时俱进,实现理论创新

 

宋理宗读了朱熹的书后,感慨地说,“读之不释手’恨不与之同时”,并追封朱熹为“太师”,还把他的牌位放进孔庙从祀。宋理宗的言行

A. 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 表明理学得到普遍认同.

C. 扩大了科举考试的内容

D. 强化了理学的教化功能

 

有学者指出,程朱理学的理性主义特征使人们从宗教感情中解脱出来,从鬼神迷信中清醒,从汉唐经传注疏的胡同中走出,这说明程朱理学

A. 有利于人们思维观念的改变

B. 确立了理学官方哲学的地位

C. 破除了宗教的精神束缚

D. 改变了传统的治学方式

 

北朝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记载了洛阳寺庙的盛况。其中写道:“光宅嵩洛(迁都洛阳),笃信弥繁,法教愈盛。王侯贵臣,弃象马(捐财产)如脱屣,庶士豪家,舍资财若遗迹。”材料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孝文帝移风易俗的改革    B. 官吏搜刮百姓贪污成风

C. 儒家已丧失其正统地位    D. 佛教在各阶层广泛传播

 

共684639条记录 当前(19451/68464) 首页 上一页 19446 19447 19448 19449 19450 19451 19452 19453 19454 19455 19456 下一页 末页 转到 GO
Copyright @ 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