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横线上补写三个句子,要求句式整齐,构成排比句。

《项羽本纪》描写了一出有着史诗般气魄的历史悲剧,其中,有成功的英雄,也有失败的豪杰。《鸿门宴》以传神的笔触,写出了项羽磊落的气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增无奈的心情。

 

下列各句中,句式特征和“大王来何操”相同的一组是

A.吾属今为之虏矣           B.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C.此亡秦之续耳             D.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今者有小人之言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日夜望将军至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⑤⑥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距关,毋内诸侯              朝济而夕设版焉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张良出,要项伯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秋毫不敢有所近

D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乃令张良留

B.不如因善 秦之将军,可谓深矣

C.沛公则车骑 项王则受璧,之坐上

D.沛公已去,至军中 道芷阳

 

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美/项    生/    碍/人为刀

B.樊/杂    幕/    /不胜杯

C.力/绿    肩/    /不计

D.玉/    /    力/将守关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荆轲之死

夏一刀

荆轲从秦武阳手中的托盘里取过地图,身子前倾,双手举过头顶。秦王,这是我们燕国地图,从此以后,燕国将俯首称臣,如大秦之属县,岁岁纳贡,不敢有半点异图。

秦王喜不自禁,俯身来看。

地图一点儿一点儿展开,一点点展开,末了,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

荆轲突地执匕朝秦王猛刺,秦王情急中躲开利刃,荆轲奋力追赶……

停停停停,台下赵团长击着手掌,示意台上停下来。金科,你演荆轲演了多少年?

三十年。

三十年一直都这么演?

这是历史正剧,当然这么演!

啧啧啧!赵团长不停地摇头,难怪我们剧团濒临倒闭,三十年啊!一成不变,时代不同了,金科,老戏要演出新意,要融入时代元素嘛!这戏要改,一定要改!

怎么改?

这个由我负责,十天以后我们重新再排。

赵团长经过一个星期的编写,终于拿出了一个自己十分满意的剧本,剧情是这样的:荆轲并不是什么义士,而是一个无赖,整天好酒贪杯爱色敛财,一心想着飞黄腾达。于是买通关系,混骗到了燕王身边。后来见秦国势力强大,燕国岌岌可危,便假托刺秦,携燕国地图、奇珍异宝投靠了秦王……

金科开始认真地看了两页,看着看着,脸色大变,一抬手将剧本扔出了窗外。狗屁!金科愤怒地说。

赵团长心痛地捡回剧本,赶紧收回公文包里。我说金科,现在不是流行戏说吗?不是流行穿越吗?流行搞笑吗?你那什么什么义薄云天,忠肝义胆,狗屁!谁信?谁看?没人看,哪来钱?没钱哪来房?哪来车?金科呀金科,你不能再固执下去了,好好想想吧!赵团长痛心疾首地说。要演你演!金科剑眉倒竖,黑着脸甩手走了。

赵团长还真想演,但他演得好吗?金科是县剧团的台柱子,金科饰演的荆轲神形毕肖,唱念做打,无不精彩绝伦。只是这金科演荆轲久了,出不来,总以为自己就是荆轲,他耿直,敢怒敢言,好打抱不平,这不,连赵团长他都不给一点面子。

赵团长只得强忍着,低下身价去求金科,金科啊,我初来乍到,您是老革命,一定要支持我的工作啊!如果我们把这个戏演好了,到省里拿个一等奖什么的,奖金可是两万呢!

赵团长软磨硬泡了几天,金科心一软,勉强默认了下来。

经过两个月精心排练,新版《荆轲刺秦》终于隆重上演。

首演在县大剧院举行。锣鼓铿锵,大幕开启,艳丽的灯光下,十位盛装女子且歌且舞,巧笑倩兮,美目流转,妖冶异常,歌舞升平中,荆轲摇摇晃晃,晕晕乎乎,醉眼蒙眬,美女们挤眉弄眼,极尽挑逗,荆轲左牡丹,右芙蓉,沉醉在温柔乡里……

易水送别……

图穷匕见……

荆轲从秦武阳手中取地图在手,突然间神情大变,脸色异常凝重起来。

地图一点点展开,一点一点展开,图穷,寒光一闪,一柄锋利的匕首出现在眼前。赵团长大惊,按照新剧本,地图里是没有匕首的。

荆轲左手扯住秦王衣袖,右手执匕首朝秦王猛刺。

饰演秦王的演员覃望也吃了一惊,戏不是改了吗?怎么还刺?

金科朝覃望使了一个眼神,低声道,按老剧本演。覃望愣了一下,只好拔剑,一边拔一边奔跑,一边奔跑一边想,赵团长不是吩咐过吗?不,不能按老剧本演,荆轲不能死,死了后面的戏怎么演。于是继续奔跑,装作始终拔不出剑的样子。

金科瞧出来覃望的意思。

荆轲止步,仰天长笑,哈哈哈哈!秦王施暴政天怒人怨,荆轲我受重托为民除奸,焉能好美色贪钱财忠义扫地,留千古骂名遗臭万年!罢罢罢!难手刃秦贼,我怎能苟且偷安,纵万死无生也不污我忠肝义胆。金科突然擅自加进了一段唱词,还好琴师老练,跟了上去。

唱罢,荆轲将匕首在脖子上一横,身子一斜,栽倒在地,倒地的那一刻,看得见金科眼中噙满泪水。

戏完全演乱套了,赵团长急忙令人将幕布拉上。

奖牌呀!奖金呀!赵团长捶胸顿足。为了奖牌,为了两万元奖金,不管怎样,戏还得演。赵团长只得压住满腔怒火上金科家去求他。

金科避而不见,让老婆传出话来,荆轲已死!

从此以后,金科告别舞台,不再演戏。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金科的形象就是在与赵团长改编剧本,覃望不敢按老剧本演戏这一系列事件的鲜明对比中凸显出来的。

B小说中的赵团长认为历史剧没有商业价值,只有戏说”“穿越才能改变剧团现状,这说明他是虽有责任心但缺乏文化素养的人。

C小说的语言古雅深沉,富有韵律。如痛心疾首”“神形毕肖等成语的使用,既丰富了人物形象也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D小说中的人物姓名设置颇具匠心,金科与荆轲,覃qín望与秦王,谐音相近,暗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历史正剧中的形象一一对照。

E小说以生动的笔触叙述了金科罢演新编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体现了艺术创作不能为市场所左右,艺术不能做市场的奴隶的主题,引发读者深思。

2.小说中的金科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中金科答应赵团长出演新版《荆轲刺秦》,在舞台上却按照老剧本演,这样安排情节的好处是什么?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4.小说结尾部分写到荆轲已死,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犀首立五王

犀首立五王,而中山后持。齐谓赵、魏曰:寡人羞与中山并为王,愿与大国伐之,以废其王。中山闻之,大恐,召张登而告之,曰:寡人且王,齐谓赵、魏曰,羞与寡人并为王,而欲伐寡人。恐亡其国,不在索王,非子莫能吾救。

登对曰:君为臣多车重币,臣请见田婴。中山之君遣之齐,见婴子曰:臣闻君欲废中山之王,将与赵、魏伐之,过矣。以中山之小而三国伐之,中山虽益废王,犹且听也。且中山恐,必为赵、魏废其王而务附焉。是君为赵、魏驱羊也,非齐之利也。岂若中山废其王而事齐哉?

田婴曰:奈何?张登曰:今君召中山,与之遇而许之王,中山必喜而绝赵、魏,赵、魏怒而攻中山,中山急而为君难其王,则中山必恐,为君废王事齐。彼患亡其国,是君废其王而立其国,贤于为赵、魏驱羊也。田婴曰:诺。

张丑曰:不可。臣闻之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今五国相与王也负海不与焉此是欲皆在为王而忧在负海。今召中山,与之遇而许之王,是夺四国而益负海也。致中山而塞四国,四国寒心。必先与之王而故亲之,是君临中山而失四国也。且张登之为人也,善以微计荐中山之君久矣,难信以为利。

田婴不听,果召中山君而许之王。张登因谓赵、魏曰:齐欲伐河东。何以知之?齐羞与中山并为王甚矣,今召中山,与之遇而许之王,是欲用其兵也,岂若令大国先与之王,以止其遇哉?

赵、魏许诺,果与中山王而亲之。中山果绝齐而从赵、魏。

选自《战国策·中山策》,有删改

1.下列画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与赵、魏伐之,           过:错了

B.必为赵、魏废其王而务       附:依附

C.岂若中山废其王而齐哉         事:侍奉

D.彼亡其国                     患:祸害

2.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之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今五国相与/王也负海/不与焉此是欲皆/在为王而忧在负海

B臣闻之/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今五国相与王也/负海不与焉/此是欲皆在为王/而忧在负海

C臣闻之/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今五国相与/王也负海不与焉/此是欲皆在为王/而忧在负海

D臣闻/之同欲者相憎/同忧者相亲/今五国相与王也/负海不与焉/此是欲皆在为/王而忧在负海

3.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登认为齐国与赵、魏两国攻打中山国,这无异于为赵、魏两国赶羊,对齐国没有什么好处。

B在张登看来,齐王现在应该召见中山君,并允许他称王,中山君就会与赵、魏两国断交,并会与齐结交。

C张丑认为,张登长期以来善于把一些小计谋进献给中山君,很难相信张登会给齐国带来好处。

D田婴按张登所说的做了,但张登又去游说赵、魏两国,并且赵、魏两国也同意了张登的建议,最终中山与齐绝交。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寡人羞与中山并为王,愿与大国伐之,以废其王。

2恐亡其国,不在索王,非子莫能吾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秦王方柱走               还:环绕

B.愿举国为内臣,诸侯之列   比:并,列

C.愿大王少假借             假借:借助

D.秦王复击轲,八创         被:遭受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疑其有改悔,复请之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而秦武阳奉地图匣,次进           而卒惶急无击轲

C.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轲自知事不就,倚柱             樊於期偏袒扼腕进曰

3.从这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A.耿直刚烈,太子丹催促荆轲前去刺秦,荆轲虽屈于权势,但仍然毅然悲壮辞别。

B.虑事周密,用重金贿赂蒙嘉,为蒙蔽秦王实施刺杀计划起到了重要作用。

C.镇定从容,秦武阳在秦廷露出恐惧神色,引起秦国君臣疑心,所幸荆轲机智化解。

D.忠义赤诚,荆轲希望生擒秦王,以便谋求秦燕长久和平,来酬谢太子丹。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2)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矣。父母宗族,皆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兵北地,至燕南界        略:掠夺,夺取

B.今行而无,则秦未可亲也    信:信物

C.秦王之金千斤,邑万家      购:购买

D.秦之遇将军,可谓        深:狠毒,刻毒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父母宗族,皆戮没     且君尝晋君赐矣

B愿得将军之首献秦    焉用亡郑陪邻

C臣左手把           君知难也

D伏尸哭,极哀         因人之力敝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写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连用“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词,以短促的语气交代逼人的形势,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气氛。

B.太子丹在大军压境之际,心生恐惧,向荆轲说“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一语,婉转含蓄,既有意向荆轲说明燕国的处境,也含有催促荆轲行动之意。

C.荆轲三问樊於期,先动之以情,激起樊对秦不共戴天之仇;然后晓之以理,说明此举一可报仇二可解燕国之患;最后告之以谋,让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动计划。

D.荆轲赴秦刺杀秦王就必须先接近秦王,因而信物就成了关键。这段描写不仅写出了荆轲擅长辞令的特点;也表现了樊於期为报灭族亡国之仇勇于献身的赤子情怀。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参照下面的示例,为《刺客列传》中的荆轲、太子丹写一句评价语,要求囊括事实,评价中肯。

示例:高渐离:闹市击筑,为人庸保,敢廷朴秦王,肝胆相照真知音。

荆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子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於期因为家境贫困受到太子丹的接济,所以当太子丹希望得到樊将军的首级来献给秦国,以便完成刺秦计划时,樊於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B.荆轲对樊於期说,刺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除“燕国见陵之耻”,表现了荆轲为人分忧的思想品质。

C.过了一阵还没动身,太子嫌荆轲走晚了,怀疑他有改变初衷和后悔的念头,就又请求他早点动身,这一情节表现了太子丹生性多疑的性格特点。

D.易水诀别的场面,作者通过“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等细节描写,渲染了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

 

下列对文中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虽欲长侍足下”,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属于历史词,现已不再使用。

B.“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金,先秦甚至秦汉时期,白银还没有成为货币,“金”就是铜。

C.“至易水上,祭祖,取道”,祖,临行时祭祖先,是古时常见的一种送行仪式,这里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D.“为变徵之声”,变徵,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依据词类活用情况,下列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封,燕王拜送于庭

A.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踞以骂

B.又而为歌

C.皆白衣冠以送之

D.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

 

下列各句中,句式特征和例句相同的一组是

例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A.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B.贤能为之用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相同的一项是

A.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B.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D.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不起意尽失其度           皆夜惊恐

于是荆轲遂车而去         轲自知事不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下列各组词语中,画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骨髓suǐ      城邑        赠遗wèi       燕太子yān

B.流涕        唱和       自刎wěn       樊於期

C.诀别jué      震慑shè       蛮夷mán       中庶子shù

D.约契qiè      嬴政yíng      劫持jié        夏无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秦数败赵兵,廉颇坚壁不出。赵王以颇失亡多而更怯不战,怒,数让之。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间,曰:秦之所畏,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廉颇易与,且降矣!赵王遂以赵括代颇将。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王不听。初,赵括自少时学兵法,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则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括不可使。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侍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乡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母因曰:即如有不称,妾请无随坐!赵王许之。

秦王闻括已为赵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裨将,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军,悉更约束,易置军吏,出兵击秦师。武安君佯败而走,张二奇兵以劫之。赵括乘胜追造秦壁,壁坚拒不得入;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之后,又五千骑绝赵壁间。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武安君出轻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自如河内发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兵及粮食。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王弗许。

九月,赵军食绝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急来攻垒,欲出为四队。赵括自出锐卒搏战,秦人射杀之。赵师大败,卒四十万人皆降。武安君曰: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1.对下列句中画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数    让:谦让

B.奢不能    难:困难

C.妾请无随   坐:坐下

D.二奇兵以劫之  张:布置

 

2.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廉颇易与,降矣     焉置土石

B.王名使括,若胶柱鼓瑟耳   先帝不臣卑鄙

C.王所赐金帛,归藏    死或重泰山,或轻于鸿毛

D.尝与父奢言兵事     君知难也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妾侍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而进食者以十数,所友者以百数,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与军吏士大夫。

(2)秦王闻赵食道绝,自如河内发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

4.赵括熟谙兵法,为什么招致惨败?请从赵括自身方面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贰于楚也。晋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君尝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函陵,秦军氾南     军:驻军

B.朝而夕设版焉            济:成功

C.因人之力而      敝:损害

D.以乱整,不武         易:替代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越国鄙远            焉用亡郑陪邻

B.郑知亡矣            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贰于楚也            君尝为晋君赐矣

D.无能也已            且君尝晋君赐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烛之武的说辞充分表现了他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请参考示例,从给出的三句话中任选两句进行点评。

示例: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点评:站在秦国的立场说话,引起秦伯好感,为进一步打动秦伯提供可能。

(1)邻之厚,君之薄也。

(2)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3)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句。点评:                               

        句。点评:                               

        句。点评:                               

 

下列各句中,与“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夫晋,何厌之有                    D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朝济而夕设版焉

C秦伯说,与郑人盟              D失其所与,不知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越国以鄙

A秦伯说,与郑人             B封郑

C且君尝为晋君             D共其乏困

 

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是寡人过也           微夫人力不及此

B.敢烦执事             阙秦利晋

C.以无礼于晋           还也

D.若舍郑以东道主       且君尝晋君赐矣

 

下列每对词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南/侵    别/城    落/城而下

B.城/    意/    守/典忘祖

C.赏/驱    /凋    /不掩瑜

D.事/明    伴/    然/待解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艾青评传节选

杨匡汉

年迈古稀的艾青,在回顾自己五十年的创作生涯时,常常不无感慨地对人说:想想我这一辈子,也只是写了几首人们还记得的诗:人民是最公平的。一个人写了点东西,人民总会记得他的。我也是想也不敢想到有今天……”

是的,人民会记得艾青的贡献,承认艾青的成就。他是我国新诗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具有独特风格的现实主义大诗人之一。

艾青的诗,较多地将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时代的悲欢里,反映着自己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反映着现实的生活和斗争,并由此传达出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心声。在早年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诗人以真挚虔诚的赤子之心,赞美养育了自己的保姆,为她受尽黑暗年代人世间凌辱的凄苦命运抒发着悲愤、哀恸与不平。它同时表达了诗人对中国广大农民的遭际的同情与关切。诗人在另一首名篇《我爱这土地》中发出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倾诉,更是把个人的情感、命运都赋予时代、人民、祖国和土地的明证。

在中国广大读者心目中,艾青诗作中的深沉感情,突出表现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追求和讴歌。太阳、火把、春天、黎明、生命、火焰,不但出现于他许多作品,更是他不少篇章集中讴歌的主题,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以不同的新意竞放异彩。在《太阳》《春》《黎明》《煤的对话》等早期作品中,诗人在东方深黑的夜里,朦胧又强烈地发出了对光明、对春天、对火焰的热切呼唤。抗日烽火燃遍中华后,诗人从浴血奋战的人民中找到光明之所在,创作了充满热情、乐观和希望的长诗《向太阳》及其姊妹篇《火把》。这两首喷射着激情火花和理想光芒的名篇曾鼓舞过不少青年走上革命之路。

艾青曾写道:一首诗的胜利,不仅是那诗所表现的思想的胜利,同时也是那诗的美学的胜利。——而后者,竟常被理论家们忽略。在他的诗歌中,尽管不乏某些或过于切近时事或过于凌虚的篇什,但作为代表他主要成就的诗篇,往往不拘泥于直接地如实地反映生活,那种饱满的进取精神和丰富的生活经验,总是伴之新奇的联想、想象、意象、象征而来,造成鲜明的形象并给读者一定的暗示与启迪。他在抗战前夜作的《太阳》一诗中写太阳:从远古的墓茔/从黑暗的年代/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融进了深刻的感受的想象和意象,使形象充满血肉,更深刻地显示着光明来自黑暗,需通过流血死亡的代价去换取的生活真谛。此外,艾青还善于从绘画、雕塑、音乐等多种艺术样式以及中外诸多艺术流派中吸取有益的养料,转化为自己诗篇中的艺术细胞。

艾青的诗歌,艾青的名字,在中国当代人的精神生活中扎了根,也在全世界赢得了声誉。美国的学者弗兰德把艾青和希克梅特、聂鲁达并列为现代世界三位最伟大的人民诗人。

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他对中国新诗艺术的贡献在于:以对现实生活的深入观察和对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加强了新诗的时代感和现实性;以来自生活又经提炼而成的丰富、变化、新鲜的语言,增强了新诗的表现力;以在一定规律里奔放的、具有散文美的内在韵律的自由诗形式的创造,和众多的新诗人们一起,巩固了自由诗在我国现代诗歌中的地位。艾青还是在艺术上沟通中外诗歌的桥梁之一,他的诗能面对世界发言,被一些外国学者认为在诗歌难于翻译的情况下最易译介的中国现代诗。

艾青说:我的一生都在探索。在漫长的道路上坚持探索,吹号行进的诗人与作品,尽管常常会几经斫丧,终将显示其旺盛的活力——因为对于艾青来说,太阳、火把、诗和他同在!

1986年2月

(有删改)

1.艾青在回顾自己五十年的创作生涯时,为什么会有许多感慨

2.请结合文本从两个方面简要概括艾青诗歌的思想成就。

3.艾青诗歌的美学的胜利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

4.作者在这篇评传的最后写道:因为对于艾青来说,太阳、火把、诗和他同在!请对这句话进行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呵,母亲

你苍白的指尖理着我的双鬓

我禁不住像儿时一样

紧紧拉住你的衣襟

呵,母亲

为了留住你渐渐隐去的身影

虽然晨曦已把梦剪成烟缕

我还是久久不敢睁开眼睛

我依旧珍藏着那鲜红的围巾

生怕浣洗会使它

失去你特有的温馨

呵,母亲

岁月的流水不也同样无情

生怕记忆也一样褪色呵

我怎敢轻易打开它的画屏

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

如今带着荆冠,我不敢

一声也不敢呻吟

呵,母亲

我常悲哀地仰望你的照片

纵然呼唤能够穿透黄土

我怎敢惊动你的安眠

我还不敢这样陈列爱的祭品

虽然我写了许多支歌

给花、给海、给黎明

呵,母亲

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

不是激流,不是瀑布

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

1.这首小诗第一节写了什么内容?具有怎样的作用?

2.诗人为什么说原来为了一根刺我曾向你哭喊,而现在带着荆冠不敢呻吟

3.诗人为什么用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枯井比喻自己对母亲的怀念?这样写有什么深意?

4.这首诗意境感伤优美,语言深情朴实,浓浓的情贯串全诗。作者使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达到这种效果的?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下列各题。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她是童养媳,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1.诗中画线部分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其作用是

A.说明其卑微。进一步说明其身份。倾注了对她的感情。

B.交代“我”与她的关系。表明“我”以她为骄傲。倾注“我”对她的深厚感情。

C.说明“我”与她的关系。进一步说明其身份。表明“我”的深厚感情。

D.点明身份。突出对她的热爱。倾注对她的深情厚谊。

2.“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虽然出身于地主家庭,但却是农民的儿子。

B.“我”是地主的儿子,和大堰河只不过是养育关系。

C.“我”不忘养育之恩。

D.“我”和大堰河的养育关系比和生身父母的血缘关系更密切。

3.诗中说“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说说你对句中两个“养育”的理解。

4.根据诗节的内容分析选段第一、二节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大堰河——我的保姆》第7节用六个“她含着笑”开头,写了一组排比句,突出了大堰河的勤劳、淳朴、宽厚、善良、本分,也渗透了诗人对她悲苦命运的同情。请用“父母、老师、亲友、同学等含着笑”开头写一组排比句。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