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选项中,文言句式不同类的一组是(   )

A.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六国论》)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陈情表》)

B. 农人告余以春及              (《<归去来兮辞>并序》)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伶官传序》)

C.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逍遥游》)

技经肯綮之未尝              (《庖丁解牛》

D. 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项羽之死》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滕王阁序》)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或命巾车,或孤舟                    (《<归去来兮辞>并序》)

抟扶摇而者九万里                    (《逍遥游》)

B. 入室,有酒盈樽                    (《归去来兮辞>并序》)

赤也为之,孰能为之大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C. 襟三江而五湖                        (《滕王阁序》)

纵江东父兄怜而我                    (《项羽之死》

D. 是以区区不能废                      (《陈情表》)

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明者诚难矣      (《祭十二郎文》)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我校拟于2018年1月8日举行建校100周年庆典,欢迎历届校友届时拨冗前来参加。

B. 对贵校想请人做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报告的事情,我一定竭尽全力玉成。

C. 您是马老师的高足,忝列门墙多年,今天请您向大家叙述一下您求学时期的故事。

D. 决战前,某围棋选手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会全力以赴,也希望对方能够承让一二。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最高检下发通知,要求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充分履行检察职能,全面维护儿童合法权益,预防和减少虐童案件的不再发生。

B. 董卿担任制片的“朗读者”在第一季收视率创纪录之后,她和她的团队又开始潜心谋划,反复研讨,准备推出第二季。

C. 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于2017年12月3日在乌镇开幕,作为大会的开幕预热大戏,“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在2日率先亮相。

D. 《战狼2》收获56亿元票房,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使爱国主题升级并达到了国际视野和普世情怀,激发了大家的“大国情怀”。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美学大师朱光潜通过一篇随笔短文告诉人们无论阅读或写作都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励,追求艺术的完美

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结出了硕果,给那些目无全牛只顾经济发展不顾环境恶化的目光短浅者上了生动的一课。

③年月日开学第一课中,董卿向许渊冲老先生三次下跪,这三次的摧眉折腰实际上也是在向尊老敬老的文化精神致敬。

④打虎拍蝇猎狐,保持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必将让那些腐败分子成为涸辙之鲋,并形成风清气正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

⑤庄后的李煜,从帝王沦为阶下囚,整日以泪洗面,形影相吊,梦中回忆过去的繁华与美好,醒后更添无尽悲凉与辛酸。

豆蔻年华的队员们,虽青春年少却早已经是国家队的主力,曾经多次代表国家参加世界男子体操大赛,并已经获得多块金牌。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④⑤    D. ②③⑥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发(jī)   迤逦  练(xǐ)   涔寂  学富五车

B. 祷(qí)   通宵  付(zǐ)   纯粹  碎琼乱玉

C. (rěn)  车篷  天(è)    险衅  叨陪礼对

D. 鼓(pí)   疏朗  躅(chí)  鹧鸪  不落言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子孙才分有限,无如之何,然不可不使读书。(《放翁家训》)

②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

③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曾国藩家书》)

④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颜氏家训》)

⑤漫云命运安排,几见成家由懒惰?光看光阴迅速,莫教晚岁叹蹉跎!(《王氏家训》)

⑥应知重理想,更为世界谋。我要为众人,营私以为羞。(陈毅《示儿女》)

家训是指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读了上面六句话,你有怎样的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下面是2017年5月在北京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简称BRF)的标志,请写出构图要素(不含“BRF”),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际相处需要时间,更需要情感投入。沉迷于手机是一种表象,更需警惕的是,①________在虚拟网络上的社交达人,②________。每个人常常被圈在自己的世界里,众声喧哗中强化着孤独。更严峻的现实是,我们正在将这种“新时代病”③________:我们自以为追赶着时代的潮头,简单地塞给孩子们先进的电子产品,哪管这些产品里,隐藏着“冷漠”病毒。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好消息!春节期间,凡在本店购物满200元者,本店将惠赠精美礼品一份。

B. 令嫒这次在儿童钢琴大赛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

C. 鉴于本人资质愚钝,论文行笔必有颇多疏漏之处,敬请各位专家加以斧正。

D. 这份礼物太贵重了,不过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我就笑纳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复兴号”动车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等模型展品吸引着外国记者的目光关注,他们不时拿起相机拍照。

B. 沈阳在国际化进程中,人民网发挥资源优势,帮助建立脸书和推特账户,让世界了解沈阳,让沈阳走向世界。

C. 书店为人们奉上一丝慰藉,安抚疲惫的身心,读书者在书本中寻得金玉良言,休憩者在书店感得人性之暖。

D. 这次旨在以“打击毒品、遏制犯罪”为目的的行动,经过广大干警三个月的连续奋战,圆满结束,战果丰硕。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先辈们筚路蓝缕,开创基业,后来者唯有兢兢业业,努力进取,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不辜负期望。

②中国红色旅游景区全年接待游客达10.27亿人次,这表明国人对红色旅游热情之高,红色旅游正方兴未艾。

③8月份以来,“秋老虎”肆虐,重庆地区更是“连晴高温”,可是中国铁建集团职工却“流金铄石战犹酣”。

④这篇论文语言犀利,有理有据,思想深刻,文中所提出的论点也不容置疑,可谓不刊之论。

⑤因工作或业务需要离开工作岗位者,经领导批准给予公假。任何人不得托故续假、以公差为名久假不归。

⑥庆祝中国共产党96华诞大型书画展在上海交大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爱好者趋之若鹜,竞相观摩。

A. ①③⑥    B. ③④⑥    C. ①②④    D. ②⑤⑥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山间之四时”中秋天和冬天的景象。

(2)《逍遥游》中庄子举现实生活中微小事物的运动也需要依凭外力,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类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徐荡子祠堂

黄庭竖

乔木幽人三亩宅,生刍一束向谁论?

藤萝得意干云日,箫鼓何心进酒尊。

白屋可能无孺子,黄堂不是欠陈蕃。

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旧痕。

[注]①徐孺子:东汉徐稚,宇孺子。陈蕃为豫章太守,专门做了一张榻给他坐。②生刍:徐稚吊唁郭林宗之母,只放一来生刍(青草)。语出《诗经》:“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这首诗题咏的是徐孺子祠堂。诗歌第一句写祠堂,乔木四围之中,有几亩之宅,为幽人之居,这里的“幽人”指徐孺子。

B. 第二句用设问的手法,写诗人学徐孺子吊唁的方式,也带一束青草前来祠堂祭奠,但昔人已去,谁能理解自己的心意呢?

C. 第三句的“藤萝”紧承首联的“乔木”而来。乔木挺立高耸,藤萝依附乔木,却也干云蔽日,显出得意的样子。

D. 第四句写有人吹箫打鼓来祠堂里进酒樽,但“何心”二字点出这些人不是同诗人一样因敬重徐孺子的高洁来祭奠的。

E. 颈联感叹白屋中没有徐需子,是由于太守中少了陈蕃;尾联以议作结,像徐孺子这样的隐士品格高洁,却仍受到冷淡、讥笑。

2.这首诗是一首吊古咏怀的诗,即借古人古迹而“自吐胸臆”,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廉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人也,赵将廉颇之后也。世为边郡守。范父遭丧乱,客死于蜀汉。年十五,辞母西迎父丧。归葬服竟,诣京师受业,事博士薛汉。永平初,陇西太守邓融备礼谒范为功曹,会融为州所举案,范欲以权相济,乃托病求去,融不达其意,大恨之。范于是东至洛阳,变名姓,求代廷尉狱卒。居无几,融果征下狱,范遂得卫侍左右,尽心勤劳。融怪其貌类范而殊不意,乃谓曰:“卿何似我故功曹邪?”范诃之曰:“君困厄瞀乱邪!”语遂绝。及死,竟不言,身自将车送丧致南阳,葬毕乃去。

后辟公府,会薛汉坐楚王事诛,故人门生莫敢视,范独往收敛之。明帝大怒,召范入,诘责曰:“薛汉与楚王同谋,交乱天下,范公府掾,不与朝廷同心,而反收敛罪人,何也?”范叩头曰:“臣无状愚戆,以为汉等皆已伏诛,不胜师资之情,罪当万坐。”帝怒稍解,问范曰:“卿廉颇后邪?与右将军褒、大司马丹有亲属乎?”范对曰:“褒,臣之曾祖;丹,臣之祖也。”帝曰:“怪卿志胆敢尔!”因贳之。由是显名。

举茂才,数月,再迁为云中太守。会匈奴大入塞。故事,虏入过五千人,移书傍郡。史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幕,令军士各交缚两炬,营中星列。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蓐食晨往赴之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辚藉死者千余人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建初中,迁蜀郡太守。成都民物丰盛,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范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绔。”在蜀数年,坐法免归乡里。范世在边,广田地,积财粟,悉以赈宗族朋友。世伏其好义,然依倚大将军窦宪,以此为讥。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廉范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蓐食/晨往赴之/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辚藉/死者千余人/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B. 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蓐/食晨往赴之/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辚/藉死者千余/人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C. 待且将退/范乃令军中蓐/食晨往赴之/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辚藉死者千余人/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D. 待旦将退/范乃令军中蓐食/晨往赴之/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辚/藉死者千余/人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亦称表字。古人有名有字,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十五岁成人举行笄礼时取字。

B. 永平,汉明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称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首创年号。

C. 辟,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指官府征聘荐举并授予官职,《张衡传》中“连辟公府不就”即取此意。

D. 茂才,即秀才,汉代推举人才的科目之一。东汉时因避刘秀的讳改为茂才,而明清两代称举人为茂才。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廉范出身名门。他是赵国名将廉颇的后代,而且他的曾祖父廉褒、祖父廉丹也都身居高位。

B. 廉范为人孝顺。他的父亲客死他乡,他和母亲西去蜀地接回父亲的灵柩,守孝期满后才外出学习。

C. 廉范有勇有谋。他在担任云中太守时亲自领兵抵抗,用计击败匈奴军队,让他们不敢再侵犯云中。

D. 廉范乐善好施。他家世代在边境做官,囤积了许多粮食财物,不过他将这些全部接济了族人、朋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无几,融果征下狱,范遂得卫待左右,尽心勤劳。

(2)会薛汉坐楚王事诛,故人门生莫敢视,范独往收敛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刚刚过去的2016年被视作共享单车的发展大年,在这一年里,各色各样的共享单车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上海街头。有研究称,共享单车已经成为小汽车、公交、地铁外的第四重要交通工具。在共享单车给城市居民出行带来新选择的同时,政府、企业以及公众对共享单车的关注度也随之上升,相关的技术标准、使用规则、管理细则等也正在制定过程中。

27日,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上海民生民意·共享单车”调查报告。

本次问卷调查通过随机抽样获取样本,共访问了本市的2079个有效样本。

(摘编自上观新闻《社科院数据告诉你,上海市民怎么看“共享单车”》)

材料二:

近日,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摩拜单车共同发布的《2017共享单车与城市发展白皮书》显示,共享单车运行一年来,全国骑行总距离超过25亿公里,相当于减少了碳排放量54万吨、减少了17万辆小汽车一年出行的碳排放量、多种了3000万棵树、减少了45亿微克PM2.5。

从所有权的让渡到使用权的共享,共享经济的方式提高了自行车使用效率,为减少城市资源浪费、节约城市空间、促进绿色低碳出行发挥了作用。

(摘编自光明网《共享单车:让城市变得轻盈绿色》)

材料三:

李女士最近在朋友圈里晒出了一张共享单车惨遭“蹂躏”的照片,引得人们纷纷“吐槽”。“这种行为不仅不道德,而且涉嫌违法犯罪。”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东表示,根据我国刑法及相关法律规定,一旦行为人毁坏的共享单车价值经司法鉴定达到5000元,就可能被以故意级坏财物罪追究刑事责任,达不到5000元的,也可以对行为人予以拘留或罚款。

据报道,月入过万的关某因一时贪念,将路边的ofo单车占为己有,被治安构留14天。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陈光华表示:“消费者和共享单车公司之间是车辆的租赁使用合同关系。消费者将共享单车私自加锁,从‘共享’变为‘私享’,首先属于擅自变更合同的违约行为。”至于擅自破坏共享单车锁具、定位装置,以供个人“免费”使用的行为,陈先华认为,这实际上改变了车辆的归属,涉嫌盗窃。一旦使用人盗窃的单车价值达到一千元,则可能构成盗窃罪。盗窃的单车价值不足一千元的,也可能面临行政拘留或罚款。

“企业要完善单车维护和监管体系,构建‘诚信黑名单”制度。”中国人民公安学副教授刘东根表示,对于不文明用车人,可以冻结其账号、提高押金等,对于屡教不改者,可以拉入“诚信黑名单”。

(摘编自光明网《共享单车的“春天”来了吗》)

材料四:

共享单车虽是绿色环保创举,但其本质仍然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行为。既然是企业行为,就必须履行作为生产者的责任延,伸义务。当共享单车扎堆占据机动车车道、人行道,当损坏自行车被遗忘在各个角落,当废弃自行车堆积如山占据公共空间,当押金标准水涨船高,这些不尽义务的行为,已经违背了城市发展常识,也违背了企业日常伦理。企业不能肆意任性为所欲为,相关部门更不能以秩序、常识和伦理为代价,为之兜底任其放纵。

李克强总理在强调“包容审慎”的同时也提到:“这并不意味着政府部门可以‘放手不管’,恰恰相反,有效监管的责任比过去更重了。要积极探索审慎监管和社会共治的管理格局,以科学合理的监管,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新产业、新业态健康发展。”

(摘编自光明网《共享单车的“包容审慎”与“有效监管”》)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图表显示,40%以上的共享单车使用者素质较低,在不文明使用的现象中,违规停车扰乱秩序的行为近30%。

B. 共享单车给城市居民出行带来了新的选择,有研究认为共享单车已经成为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C. 2016年是共享单车发展迅速的一年,但是相关的技术标准、使用规则、管理细则等并未及时制定出台。

D. 上海社科院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共享单车虽便捷环保,但在诸多方面仍存在问题,可谓利弊并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

A. 材料二通过作比较,说明了共享单车在绿色环保方面的优势,列举数据体现了新闻的客观真实性。

B. 材料三中,司法界专业人士指出故意毁坏和私自占有共享单车是违法行为,违法者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C. 材料三中,刘东根副教授认为,只要是不文明用车的人,都应该冻结其账号、提高押金、拉入“诚信黑名单”。

D. 材料四中认为共享单车的生产企业既然本质上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那么企业就应该尽一定的管理义务。

E. 四则材料从多个角度对共享单车进行报道,并针对共享单车发展中的问题都提出了相应的具体解决办法。

3.综合以上材料内容,谈一谈共享单车要想长远发展,还需要社会各方面做出哪些努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一站到那一站

林清玄

最近在撤家,这已经是住在台北的第十次搬家了。每次搬家就像在乱阵中要杀出重围一样,弄得精疲力竭,好不容易出得重围,回头一看则已尸横遍野,而杀出重围也不是真的解脱,是进入一个新的围城清理战场了。

搬家,真是人生里无可奈何的事,在清理杂物时总是面临舍与不舍、丢或不丢的困境,尤其是很多跟随自己许多年的书,今生可能再也不会翻阅;很多信件是少年时代保存至今,却已是时光流转,情境不再;许多从创刊号保留的杂志,早已是尘灰满布,永远不会去看了;还有一大堆旧笔记、旧剪贴、旧资料、旧卡片,以及一些写了一半不可能完成的稿件……每打开一个柜子,都是许多次的彷徨、犹豫、反复再三。

好不容易下定决心,把不可能再用的东西舍弃,光是纸类就有二百多公斤,卖给收旧货的人,一公斤一元,合起来正是买一本新书的钱。还舍弃一些旧家具,送给需要的朋友。

由于想到人生里没有多少次像撤家,可以让我们痛快的含弃,所以我丢掉了许多从前十分钟爱的东西,都是不能用金钱衡量的,一些成长的纪念。林林总总,合掉的东西恐怕有一部货车那么多。

即使是这样,这次搬家还是动用了四部货车才运载完毕,使我想起从前刚到台北,行李加起来只有一只旅行袋,后来搬家,是一个旅行袋加一个帆布袋,学校毕业时搬家竟动用了一部小发财车。当时已觉得是颇大的背负。

幸好去服了兵役,第二次回台北,又是一只旅行袋,然后路愈走愈远,背的东西也日渐增加,虽然经常搬迁、含弃,增加的东西却总是快过丢的速度,有时想起一只旅行袋走天下的年轻时的身影,心中不免感慨。那时身无长物,只有满腔的热血和志气,每天清晨在旅行途中的窗口看见朝日初升,总觉得自己像那一轮太阳。现在放眼四顾,周围堆满了东西,自己青年时代的热血与斗志是不是还在呢?

在时光的变迁中,有些事物在增长,有些东西在消失,最可担忧的恐怕是青春不再吧!许多事物我们可以决定取舍,唯有青春不行,不管用什么方法,它都是自顾自行走。

记得十年前一个寒冷的冬天,我住在屏东市一家长满臭虫的旅店,为了想看内埔乡清晨稻田的日出,凌晨四点就从旅店出发,赶到内埔乡天色还是昏暗的,我就躺在田埂边的草地等候,没想竟昏沉沉地睡去了,醒来的时候日头己近中天。

我捶胸顿足,想起走了一个小时的夜路,难过得眼泪差一点落了下来。正在这时,我看到田中的秧苗反映着阳光,田地因干旱而显出的裂纹,连绵到天去。有非常之美,是我从未见过的景象,立即转悲为喜,感觉到如果能不执着,心境就会美好得多。

那时一位农夫走来,好意地请我喝水,当他知道我来看日出的美景时,抬头望着天空出神地说:“如果能下雨,就比日出更美了。”我问他下雨有什么美?他说:“这里闹千旱已经两个月了,没有下过一滴雨,日出有什么好呢?”我听了一惊,非常惭愧,以一种悔罪的心情看着天空的烈日,很能感受到农夫的忧伤。

后来,我和农夫一起向天空祈求下雨,深切地知觉到:离开了真实的生活,世间一切的美都会显得虚幻不实。

假若知道有阳光或者没有阳光,人都能有观照的角度,就知道了舍与不舍,都是在一念之间。

不只是搬家,每个人新的一天,都是从这一站到那一站,在流动与迁徙之中,只在不忘失自我,保有热血与志气,到哪里不都是一样的吗?

我们现在搬家还能自己做主,到离开这个世界时也是身体的撤家,如果不及早准备,到时候就会措手不及,作不了自己的主。人的一生应步步为营地向光明与良善前进,才不至于迷失自我,忘记初心。

(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以作战比喻搬家,而一次次乱阵突围却并未给作者带来真正意义上的解脱,不过是重入围城。

B. 作者认为在时光的变迁中,唯有青春不可取舍,所以便痛快地舍弃了许多从前十分钟爱的东西。

C. 作者错过欣赏日出,却收获稻田美景,说明只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不执着、苛求,美景随处都有。

D. 本文语言朴素平实、亲切自然。作者以人文关怀与思考从身边的平凡人、平常事中获得人生的感悟。

2.本文从“搬家”说起,请梳理作者的行文思路。

3.结合全文,分析题目“这一站到那一站”的含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避讳,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一种习俗,也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讳,又称名讳,即古代帝王或尊长者之名。凡遇帝王或尊长之名,必须回避使用该字,即为避讳。避请又有国讳、圣讳、宫讳和家讳等之分。国讳,是指帝王及其父、祖之名,这是举国上下均需回避使用的。圣讳,是指社会所推崇的“圣人”之名,一般全社会,特别是文人需要回避使用。官讳,亦称宪讳,是指上司长官之名,下属官员需回避使用。家讳,是指家族或家庭内尊长者之名,仅限于家族或家庭内部回避。

避讳起源于周朝。“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礼记·曲礼上》)凡到他人家中,要先问其家人名讳,以免在交谈中,因犯讳而失礼。

古人采用的避讳方法很多,主要有三种。其一为改字。若遇到应避讳的宇时,就改用其他的字。这种避讳的方法出现较早,也较普遍。如秦始皇讳政,秦朝改正月为端月。其二为空字。若书写中遇应避讳的字时,采用空一格(字)、打一方框或“讳”、“某”等字表示。许镇在《说文解字》中,凡遇当朝皇帝的名讳,就不作任何解释,只写“上讳”二字。其三为缺笔。如遇到应避讳的字时,则少写一笔或两笔。一般多为最后的一笔或两笔。如清雍正时规定,凡书中遇“丘”字,必须缺笔。这三种避讳的方法都有问题。改字和空字,常导致后人很难推断原字,甚至理解错误;缺笔则更易造成错读成其他字。

避讳,给中国古代社会生活造成诸多麻烦。例如有些姓氏,就因为当朝皇帝的名讳,而改作其他的姓氏。不仅改姓,也有因避讳而改名者。如生活在西汉末年的孔子后裔孔莽,王莽篡汉称帝,逐改名孔均。由于避讳,不仅要改姓氏和名字,就连官名也要更改。古代有三公之职,其中的太师,就因避西晋景帝司马师名讳,改为太宰。

即使是家讳,古人也十分重视。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则因其父名序,故所撰文章皆改“序”为“引”。避讳的习俗,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历朝历代对避讳的规定和要求,也不尽相同。有的朝代相对较松,有些朝代则十分严格。如宋太祖即位后,规定自其始祖开始,所有先祖的名字都要避讳。且与名字同音或音近的字,均不能使用。

在中国古代社会,每当一个新的朝代建立,就有新的国讳。之后,新皇帝即位,又要增加一两个避讳的字。如果是短命王朝,到改朝换代时,避讳的字数还不是很多。但如果是延续时间很长的朝代,到朝代结束前,累积的避讳字数就往往很可观。直到一个朝代结来,所有曾避讳的字,才可以重新使用。

避讳这种习俗,给古代社会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国讳,更反映了专制统治的特点,也给今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造成一定的难度。不过,由于避讳具有很强的时限性,一个讳字的出现和消亡,都有明确的时间限定。这也为后人对史料的辨伪,特别是文物的鉴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节选自朱筱新《中国古代的避讳》,有删改。)

1.下列关于避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避讳起源于周朝,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一种习俗,也是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

B. 避讳有多种形式,文人特别需要回避的是家讳,即家族或家庭内尊长者之名。

C. 避讳给古代社会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一些姓氏、名字和官职都要因此更改。

D. 避讳有很强的时限性,随着一个朝代的结束,国讳中曾避讳的字,便可重新使用。

2.下列关于避讳方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采用的避讳方法很多,改字、空字、缺笔是古人主要运用的三种,其中改字出现较早,也较普遍。

B.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遇到皇帝的名讳,就不作任何解释,只写“上讳”二字,这是用空字的方式避讳。

C. 缺笔的避讳方式,指的是若遇到应避讳的字时,则少写一笔或两笔,而且往往是最后的一笔或两笔。

D. 改字、空字、缺笔这三种方法各有问题,有的会导致后人很难推断原字,理解错误,有的会造成错读成其他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洵所撰文章改“序”为“引”,是因为其父名序,这说明了即使是家讳,古人也十分重视。

B. 据《礼记》所述,古人到他人家中,要先问其家人名讳,这是为了避免在交谈中因犯违而失礼。

C. 历朝历代对避讳都有极为严格的规定和要求,而这种习俗,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延续了有两千多年。

D. 避讳给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造成诸多麻烦,不过也为后人进行史料的辨伪,文物的鉴定,提供了依据。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写作。

池塘边的榕树上,

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操场边的秋千上,

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师地粉笔,

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

等待着下课,

等待着放学,

等待游戏的童年……

请以《童年琐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以记叙为主,情感真挚、主题突出。

 

依照示例,改写下面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4分)

提示语(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乱扔垃圾。

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改写为:                                                       

提示语(阅览室里)报刊不得带出,违都罚款。

改写为: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大家都知道, ①     ,倘若呼吸停止,生命也将终结。人体通过呼吸,②      ,排出二氧化碳。那你可知道土壤也有呼吸?土壤呼吸和人的呼吸一样,也是一个③     的过程。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 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确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 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 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 微信是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

B.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社会现象纷纭复杂,同学们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所触动,会就某些社会问题或现象提出看法,把这些看法写成文章,就是社会生活评论。

C. 针对“三农”问题,全国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将分赴黑龙江、湖北等地,与全国13个产粮大省政协联合调研,提出了关于稳定粮食生产、拉动农村消费、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D. 通过阅读红色经典,能使生命达到一种自由的状态,使我们以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自我与世界,从而提升生命质量。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B. 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然后兵分三路,倾巢出动,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

C. 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在本次春季拍卖会甫一亮相,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

D. 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涣然冰释,生机勃勃。

 

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感慨人生短暂,好比晨露转瞬即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我们在感慨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慨:_____________

(3)《游褒禅山记》中,_____________。与“无限风光在险峰”有异曲同工之妙。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 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注】:①玉垒:山名,在今四川茂汶羌族自治县。②西山寇盗:指吐蕃。③梁父吟: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1.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提携全篇,以哀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正衬手法。“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B. 颔联写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上句就时间驰骋遐思,下句向空间开拓视野,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C. 颈联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 是诗人登楼所想。上句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

D. 尾联运用典故,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父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

E. 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寓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2.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结合全诗谈谈诗中“伤客心”的原因有哪些?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B.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C.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D.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既望:农历十六。古人纪日最常用的是“月相纪日法”:晦(初一),望(十五),朔(每月最后一天)

B. 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古人把二十八星宿分为东青龙、北玄武、西白虎、南朱雀四大宿,每宿各有七个星宿。

C. 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此处意为白茫茫的水气。

D. 舳舻: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舳指船尾,舻指船头。

3.对下列各句加点词活用情况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江陵,顺流而东也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诸之上

鱼虾而麋鹿            ④西望夏口,望武昌

A.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B.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 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    D. 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保留了传统赋体中诗的情韵,多处使用骈偶,采用了传统的主客问答形式,但作者又没有局限于传统的赋文形式。

B. 作者辩证地认识万物,找到了克服个体生命因短暂而引起恐惧心理的方法。由此,主客都回归到欢快的情境。

C. 作者借用江水、明月、清风这些自然意象,阐述事物兼具“变”与“不变”之二重性。

D. 最后两段文字融抒情、议论、记叙、说明为一体,充分表现了苏轼在困境中排遣苦闷、顺应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5.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阅读下面的材料,以《我生活在——之中》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那么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中,那么他就学会头脑平静地生活。

要求:

1.从所给材料中选择一个加点的词语或另外再选一个更适合你自身情况的词语,填写在题目的横线上。

2.文体为记叙文,要有场景和细节描写    

3.不少于800字

 

仿照下面的示例,围绕青春另写两句话,注意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青春是旷野,不是为了流尽溪水,而是要长出森林;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首联、颔联中哪两个词暗示了季节?(2分)

2.树色催寒中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3.尾联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Copyright @ 2014 满分5 满分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